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村远程技术专业实习范文

农村远程技术专业实习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村远程技术专业实习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农村远程技术专业实习

教育实习是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生成实践能力的必要途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措施。积极开拓实践领域,主动探索实践方式,充分发挥教育实习的作用,对于完善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实习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高师院校中的教育实习现状不容乐观。许多中小学不愿意接收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教育实习,为高师院校教育实习安排带来巨大困难。还有一些学校虽然接收学生实习,但由于担心实习学生教学会影响其正常的教学进度和质量,往往不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教学实践锻炼机会,使之流于形式。相对于其他学科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教育实习问题则更为突出。从20世纪末开始的教育结构调整,使得一大批中等师范学校或改制、或合并、或撤销,各地师专也纷纷升本,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传统教育实习基地在逐渐丧失,目光逐渐投向中小学。但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是这些学校没有与之对口的学科、课程,许多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甚至被安排去承担地理、科学等课程教学,即便如此,机会往往也甚少。另外,由于一些中小学领导和教师对教育技术学专业不甚了解,有些学生被安排从事学校电教设备修理工作,甚至做其他与专业不相干的工作。这样的教育实习往往流于形式,学生的教师专业能力难以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边缘化地位、不受重视的实习待遇不仅不利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高,还会使学生丧失利用专业知识服务地方学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影响到学生的专业信心。从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特殊性出发,没有适宜的环境和由此产生的需求,就无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离开专业实践,就无法切实促进学生知识向能力的转化,难以实现教师专业素质的锻炼和提高。如何为学生创设一个友好的、能够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满足其将专业知识和技能整合生成专业能力的实践要求,促进其教师综合专业素质提高的教育实习环境,对于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基于农远工程的教育实习实践

2003年9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河北省从2004年开始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目前已建设教学光盘播放点(模式一)5372个,卫星教学接收点(模式二)10273个,计算机教室(模式三)3672个,覆盖了河北省九个市所属的11003所中小学。农远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教学资源的日益丰富,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小学领导和教师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教育改革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渴望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掌握更多的现代教育技术,以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从2006年开始,借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送培下乡”活动,我们以河北省农远工程项目学校作为基地,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基于农远工程的教育实习实践进行了探索。

1.教育实习的目的

基于农远工程的教育实习一方面以“让教师教育专业学生通过顶岗任课的方式来完成教学实习任务”、“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1]为实习目的;另一方面,也将提高农村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质,充分发挥农远设备与资源的作用,以提高农远工程教育应用实效为活动目标,使学生在农远工程教师培训实践中既推动农远工程效果的落实,又提高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师专业素质。

2.教育实习的内容

农远工程的教育应用涉及到相关设备的维护使用、数字资源的搜集处理以及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应用等。然而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素养和教育技术能力,在面对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时,许多农村教师感到无所适从。因此,在教育实习过程中,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实习内容主要围绕农村远程教育设备与资源的应用展开,活动重点是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内容包括:农远设备调试与使用,资源搜索,下载,管理与处理,数字教学资源的开发,多媒体网络技术,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现代教育理论等。培训内容几乎涵盖了整个教育技术学专业知识和技能领域,为学生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实践整合、全面检验与提高自己的专业综合素质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3.教育实习活动方式

在基于农远工程的教育实习中,学生的活动方式主要为角色体验和小组协作。角色体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体验教师角色,即让学生作为培训者体验教师职业的意义、地位、工作内容、专业技能等角色属性,培养提高学生教师专业素质;二是体验专业角色,即让学生从一个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角度开展工作,从实践中体验教育技术专业的价值、作用、内涵、能力要求、与教育教学实践的关系等,并体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关系、整合过程和专业素质生成与提高过程。小组协作是另外一种重要的教育实习活动方式。为了满足实习学校的多样化需要,也为了补偿学生素质与能力的个性化差异,我们采取差异互补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合作分工、自主探索为基础,完成培训任务,深化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综合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

三、基于农远教育实习的对学生的影响

通过为期一学期的教育实习,学生在将专业知识与技能整合于专业实践的过程中,专业综合能力获得巨大发展。与此同时,实践体验也使得他们的教师专业素质获得极大提高,为学生离开学校走进社会奠定了可贵的能力素质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基于农远工程所营造的良好实践环境和条件,不仅有效促进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在激发学习动机、转变学习态度、塑造学习行为方面尤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只有使学生的大脑皮质处于激活状态,才能为他们在发展上和学习上的迅速发展提供生理学的基础。”[2]人的活动通常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学习也是如此。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到农远项目学校开展培训,被当地的农村教师亲切地称为“老师”。在项目学校教师培训这一特定情境下,学生们担任他们所向往的教师角色。在这种角色意识的驱动下,学生们全身心地投入,忘我地由“角色扮演”到“进入角色”,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升为“主动角色”,成为培训活动的主体,把自己当成一名真正的教师,从而体会到教师的责任。项目学校的认可、期望,学生自我身份的认同,以及由自我认同所产生的自我评价和责任感,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动机。学生们为了上好课,查阅了大量资料,经常为修改教案而忙到很晚。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学生们相互之间还要互讲,发现优点和不足,相互鼓励和提醒,完善培训内容和授课技能。人们的认识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深化的。学校所传授的知识,学生并不清楚其现实意义,无法将所学和所用联系起来,因而缺乏学习的热情,也不会深究所学的内容。在农远教育教学应用中,从设备的使用、调试到资源的下载、应用;从项目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课件制作、网络工具的使用,到校本资源建设等,这些都是教育技术专业的内容。他们在实践中发现所学专业知识在农村远程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把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建立了联系。这些在实践中的新的发现,促进学生对所学的理解、巩固和充实,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同时可以获得专业体验和感受,增进专业理解与专业成长。

2.从授受式学习到主动探究学习的转变

维特罗克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来生成新信息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对对象客体(教育内容等)主动探索、不断创新,从而不断改进主体已有的认知和经验,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而不是通过对现成知识的被动接受。现在学校教学过多倚重知识的传授,而没有真正地把重心转移到学生探索和掌握知识的方面。学生学习的知识大部分是间接经验,缺乏个人亲身体验,因此学得快忘得也快。这就需要必须的实践活动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性认识的理解,锻炼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农远教育实习中,从对学校领导、学科教师、技术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学校的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和信息技术素养,了解设备的使用和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到确定培训内容、制定行动与研究的方案以及组织实施,都是学生自己完成的。他们需要搜集大量的信息资料,甄选培训内容,帮助农村教师把现代教学理念和技术应用到学科教学中去,不断解决出现的问题。在这种行动与研究的过程中去引导知识、在探究的过程中将现有的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完成知识的建构。正是这种实践,增强了学生们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从个体学习到协作学习的转变

经过对传统教学的反思,人们已经清晰认识到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价值,开始越来越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作为教育改革思潮的策源地,大学教育更为典型。长期以来,大学教学主要以单一的个体学习为主,重视学生独立思考,关注培养个人能力,重视师生的纵向交流,忽视群体之间的合作,忽视学生之间的横向沟通。协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农远培训涉及知识与能力范围广,而且由于受训教师差异较大,培训任务较重,给学生个体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带来巨大挑战。因此,我们通常安排由2~3名学生组成小组或团队负责一所学校。差异互补的小组成员常常围绕培训任务分配各自工作,有的负责资源搜索、有的负责整理教师反馈信息、有的负责制作PPT、有的负责培训授课、有的进行个别辅导等。而且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们与当地学校的领导、教师以及小组之间共同分析问题、确定培训内容、制定培训方案,共同开展问题解决的行动与研究。[4]在分工协作过程中,学生们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提高了协作学习的意识,掌握了协作学习的方式。另外,在教师培训中他们还将协作学习作为重要的培训学习方式,组织引导受训教师通过相互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培训目标。

4.从专业知识学习到注重人格培养的转变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注重唯科学、唯技术的教育,忽视学生人格的培养。而“学生的人格培养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习得的结果。它是个人参与各种社会交互活动,通过同别人的接触,把这些社会交互作用时取得的经验加以内化所形成的。”[5]学生在学校时,身份固定,角色单一,各种社会关系相对单纯。而在农远实习中,他们既是学生又是老师,与一起实习的同学、当地学校的领导、师生友好相处,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生活上,由于实习学校位于农村,生活条件很差,生存环境比较艰苦,吃饭、饮水、住宿、交通等都不大适应,同学们并没有抱怨,没有一个人逃避,而是互相鼓励,互相关心,乐观地面对。这种在艰苦环境中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使学生变得日益成熟。[6]同时在深入基层了解国情、了解社会的过程中,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总之,农远工程的教育应用对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发展和成长的环境和“土壤”。在这种环境中,学生们获得对社会的认识、理解、体验和感悟,学科领域的知识在综合实践中得到延伸、整合、重组与提升;学生们蕴含的发展潜能在农远工程的教育应用的实践中,在各种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下也被挖掘并展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