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培养新型农民的教育发展范文

培养新型农民的教育发展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培养新型农民的教育发展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培养新型农民的教育发展

一、新型农民的内涵

传统的农民由_-y咱给自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存方式,养成了中国农民勤劳、朴实、善良,忍辱负重,逆来顺受,封闭自守,恐惧风险,文化素质低下,专业技能差,散漫、缺乏组织性等特点;这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现代化社会进步是格格不入的。“新型农民”这个概念出现在我国政府制订的“十五”计划期间,是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它的提出代表了社会的进步,体现了新时代对农民的素质与观念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迫切需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新型农民就是实现从传统农民向职业农民转变;从整体素质偏低、文化程度不高占多数的体力型农民向技能型、知识型和智慧型农民转变⋯。因此,改变农民传统落后的陈旧观念,培养具备基本的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相应的农业生产:技能,懂得经营和管理之道的新型农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二、农村成人教育培养新型农民的误区

(一)农村成人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成人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然而,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现有的办学理念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脱节。究其原因,由于农村人口基数大,贫困地区多,财政资金难以满足需求,农村成人教育的经费很难落到实处,造成师资缺乏,教学设备匮乏,办学渠道狭窄,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开放性、灵活性,严重阻碍了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有些地方开展的农村成人技能培训一阵风,为了落实上面下达的任务,全年只是象征性地举办一两次隔靴搔痒的科普活动,根本没有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开展实质性的科技素质和专业技能培训_2J。农村成人教育的真正意义是针对不同地区的农村现状、农民实际,有效地开发农村成人教育的人才培养功能。引导农民接受新观念、学习新知识、运用新技能,把他们培养成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因此,各级政府在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方面,应实行责任目标管理体制,承担起政策引导、项目投入、条件建设、管理和监督等责任,构建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农业人才的农村成人教育体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农民企业家和农业科技开发人才,使农村成人教育在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农村成人教育“普教化”现象严重

从农村成人教育框架看,目前,我国农村成人教育普遍实行“普教化”管理模式,偏重课堂讲授,忽视学员对学习的自我探索、社会实践等活动,在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理论体系等方面与普通高教相似。长期以来,农村成人教育一直在沿着普通高教“学历化”的路线走,从招生计划、招生指标的分配,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安排、教材选用、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管理统筹等都与全日制“同层次、同类专业”相似,几乎是普通高校的“缩小版”L3j。譬如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机构在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设立的校外教学点,都是实行清一色的学历教育模式(成校的职校生套读大专学历文凭),现有职校教师对现有的职校生授课。这种“普教化”的办学思想忽视了农村成人教育的办学特色,严重影响了农村成人教育的健康发展。必须予以改革,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办学形式、授课时间等都体现成人学习的特殊性,真正为当地生产和经济发展培养急需人才。

(三)农村成人教育的质量问题

目前农村成人教育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脱离农村生产和生活实际的需求,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定位上的偏差。在课程体系上,课程设置狭窄,套用普通教育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没有与现代农业生产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相结合,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在教学内容上,多以传统型农业技术为主,教学内容没有突破,与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吻合,教育内容陈旧且理论性过强,灌输的内容学员消化不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在教学方法上,教学方法僵化,多以课堂教学为主,简化实验教学、课程实习、社会实践等实践环节,没有紧密结合农村成人的具体情况和基本特点,忽视了成人的工作经验和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需求;在师资队伍方面,教师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既有专业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缺乏,难以承担农村成人教育的使命。

三、农村成人教育培养新型农民的策略

(一)强化政府行为,改善运行机制

农村成人教育是一项宏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受教育者的情况复杂,层次参差不齐,且承担着扫盲任务,目前存在着边缘化、模糊化和被弱化等现象,培养的人才与当地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需求脱节,农村成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缺乏政府主导,管理体制出问题。多部门管理,责任不明确,缺乏监督与业绩考核;二是财政支持有限,办学经费无保障。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资远远低于城市教育,对农村成人教育的投资更是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加上县、乡、村对经费的层层截留,造成办学条件差,缺乏应有的办学场地,教学设备、专业教师,导致农村成人教育形同虚设;三是办学模式和运行体系上存在着诸多问题。仿效普通高校“学历化”教学管理模式,在教材、教法、进度等方面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以灌输为主,忽视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没有紧密结合农村成人具体情况,也影响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培训应该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居民自治”的路子。政府加大财政预算和管理监督,调整和理顺农村成人教育办学模式,促进农村成人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开展乡土人才培训基地

建立农村教育培训基地,开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知识讲座、文化补习班等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使农村成教育培训项目做到“三贴近”:一是贴近农业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为农民的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做到解惑答疑。如动物养殖、植物栽培、植被保护等知识讲座。二要贴近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技能需要,注重针对性。开展农田水利资源开发、农药化肥使用、科学种(养)殖技术、农业管理知识培训;也包括向农民传授非农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如家政、餐饮、建筑、修理、保健等知识讲座;社会公德、法律法规、安全环保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三要贴近当地农业经36济发展的实际。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做好农村科普宣传。总之,要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类型和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时下农民需要什么,农村成人教育就会想方设法开设培训课程。只有这样,农民才有学习的积极性。

(三)开展农民技术资格证书教育培训

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即“绿色证书”)是农民达到从事某项工作岗位规范要求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经当地政府认可的从业资格凭证。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可通过与具有资质的考证机构联合举办培训班,经过自愿报名、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的培训,最终考试、考核成绩合格者颁发农业技术资格证书。对取得资格证书的学员优先推荐给用人单位或安排项目承包或创业贷款,使之成为当地的专业户、示范户,通过他们起到辐射示范带动作用J。这项工作的开展将对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技能型人才,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建立农村成人教育评估机制

目前,农村成人教育仍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一项补充型教育,它的作用和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有的办学单位由于经费得不到保障或以承包的形式办学,把农村成人教育当成是一种创收的手段,片面地追求办学规模和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因而不重视提高农村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科学权威的农村成人教育评估监督机制,对农村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状况得不到及时的评价,缺乏有力的行政监督。因此,尽快建立农村成人教育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对办学单位进行等级评定。此外,还应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质量抽查,使农村成人教育的办学更加规范,真正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