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创办民族教育特色学校的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把学校办成特色鲜明、质量一流、人民满意的现代化朝鲜族小学是我校的办学目标。为此,我校把浓厚的朝鲜民族文化特色作为推进创建特色学校工作的基础,逐步提高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课程建设,积极推进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学校管理工作,努力构建质量加特色的朝鲜族教育发展模式,在传承民族文化教育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
[关键词]
民族文化;教育特色;发展模式
作为朝鲜族教育的摇篮,龙井实验小学是一所有着百年辉煌历史的老校,中国第一所朝鲜族小学,是首批全国、省、州实验校。现有31个教学班,5个幼儿班,拥有近1100名学生和117名教职工。开展朝鲜民族文化教育,就是要传承优良的民族教育传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丰富而有价值的学习资源。为改革与发展朝鲜族教育,我校以对教育高度负责的态度,大胆改革和创新现行教育,我们确立了“把学校办成特色鲜明、质量一流、人民满意的现代化朝鲜族小学”的办学目标。通过三年来实施国家级子课题《朝鲜民族文化教育在小学中的有效实施研究》,推动我校把浓厚的朝鲜民族文化内涵作为推进创建特色学校工作的基础,逐步提高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水平、办学品位,努力实施民族教育的品牌战略,构建质量加特色的朝鲜族教育发展模式,在传承民族文化教育方面进行有效探索。
一、抓住关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改革朝鲜族教育与发展的根本大计。近几年我校以师带徒活动为亮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断探索创新校本研修模式,为深入开展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师德是灵魂,是统帅。学校紧紧围绕“树根立魂”这条主线,以培养教师的人文素养、奉献精神为重点。通过具体活动如“树三个新形象”、“争师德达标校”等,在教师中铸造师德师魂,以提高教师的爱岗敬业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学校党支部、工会、教代会等组织利用各种机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开展“创先争优、争做五个表率”等活动,充分发扬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一大批年轻的优秀教师,树先进,乐奉献,献身于教育事业。在全校开展树立师德模范形象的活动,以激励更多的教师树立高尚的师德师风。师德考核作为各项考核之首,实行一票否决制。加强对优秀教师的培养,完善学校师德标兵、优秀青年教师选拔制度。学校对优秀教师进行多方面的培养,通过选拔制度,对他们进行评价,加大奖励力度。在学校中树立学习的榜样,特别是在教育教学方面,他们要勇于走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科研的前列,成为学校教育的排头兵。如校教学管理副校长林贞淑和朝鲜语文教导主任姜红花参加了2010年吉林省朝鲜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每年开展省内名师交流学习活动。每年隆重举行师带徒总结表彰,对优秀师傅和徒弟进行表彰奖励。通过师徒结对,缩短了年青教师的准备期和适应期,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同时促进了中老年教师的自身成长。加强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使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上真正起到带头引领作用。首先,鼓励更多的教师申请省、州、市、级骨干教师。学校对骨干教师提出详细具体的工作要求,必须落实到教育教学科研等各个方面,切实完成好骨干教师的具体工作,真正达到一个骨干教师应有的条件。其次,骨干教师还应起到示范辐射作用。学校不仅给骨干教师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更需要骨干教师在教学教育中起示范作用.要求骨干教师把培养指导青年教师作为一项自我发展的重要内容,并列入到具体工作计划之中,言传身教,手把手地给新教师和青年教师做示范指导。从备课、上课到批改作业;从课堂教学到课外辅导;从专业知识的传授到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基础课程到拓展课程、探究课程;从教学实践到教学科研的总结。每个环节都要有具体的指导计划,把传帮带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通过一系列的校本实践和研究,我校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学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教学理论水平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得到了加强,骨干教师的数量逐年递增,现在已达到74名,三年增加幅度达60%.(四)做实“师带徒工程”,增强发展后劲近年来,我校积极实施“内强外辐”策略,促教师队伍均衡发展,成效明显。每年学校都投入资金约五、六万元,安排教师赴韩国、北京、上海、大连、成都、长春、吉林、州内各县市,参加各个层次的培训研修,拓宽教师视野效果显著。可以说师带徒培训是我校的亮点工程,我校调整原来师带徒有名无实的做法,创新“师带徒”模式,按五个层次建立师徒关系,即“延边教育学院院长和市进修学校校长+校长”、“州教育学院民教部主任和延边教育出版社主任+副校长”、“州学院小教部教研员和教科所研究员+教导主任”、“市进修学校小教部各科教研员+我校州级骨干教师”、“校内省州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实行梯队发展。每学期都开展师带徒教学竞赛和汇报课活动,并表彰在活动中的先进师徒,召开师带徒总结大会。通过师徒结对,增强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后劲。
二、创新管理,深化朝鲜族教育的改革创新
多年来,学校始终以传承和发扬朝鲜族优良传统文化为已任,积极推进富有特色的学校民族文化教育工作,对如何构建“质量加特色”的民族、优质、稳定的朝鲜族教育发展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努力。几年来学校积极挖掘朝鲜族教育资源,结合学校实际开发出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设有专门的爱国主义教育室、学校传统教育室、朝鲜族礼仪教室,为朝鲜族文化教育提供了实践活动基地,并安排专任教师,为学生提供一种能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爱好去充分发展的广阔时空。课程是传递民族文化的工具。在朝鲜民族文化课程设置方面,近两年我们以国家级子课题朝鲜民族文化教育在小学中的有效实施研究为支撑,学校成立以校本课程为载体的朝鲜族礼仪教育、双语成长日记和读书感、民族舞蹈、跆拳道、足球等校本教材开发、编撰小组,其中校本课程《成长日记》和《读后感》每学期都做修改和完善,现已分年段编辑出8套《成长日记》和4套《读后感》,并于2010年在延边教育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校本课程的推出如同一道道丰盛的菜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同时校本教材的开发也充分体现了学校的文化、艺术和科学的特色。我们还充分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渗透民族文化教育,让学生去了解朝鲜族特有的节日,像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让学生去感受丰富的习俗文化,如传统礼仪、饮食特色。还让学生分享独特的旅游资源,如龙井东盛综合实践基地、龙井碧岩山、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延吉帽儿山公园、三合边境风光等。在研究过程中,根据学生认知水平不同分三个学段实施朝鲜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如表2)学校专门设置了设施齐全的民族礼仪教室,配有专门教师、教材、固定课时,将民族礼仪教育不断传承和弘扬;民族体育开设和普及了跆拳道、足球等项目,校足球队在市州重点学校足球赛中多次获佳绩,被命名为“吉林省足球传统项目学校”。2013年参加省比赛获第一名,代表我省到北京和上海参加全国少儿足球赛获优胜奖。探索实践民族艺术教育方面我校成立了由州内著名作曲家为艺术顾问的“苹果梨乐园”艺术团,其合唱、立鼓、伽琴、民族舞蹈等特色节目,多次参加在国家、省、州、市文艺汇演获佳绩,曾代表延边州参加上海世博会演出获好评,在2013年获全国和吉林省中小学文艺汇演舞蹈一等奖。同时我校教师自编的“朝鲜族校园舞”、“健康校园舞”、“民族乐器表演”、“体艺2+1表演”,在州内各朝鲜族小学传播推广,反映强烈,并承担了吉林省农运会、全州民俗博览会、龙井市梨花节和松茸节的开幕式表演,颇具社会影响力。学校涌现出“小记者”、“小艺术家”、小演讲家、小足球明星等龙小数百名小新星。为把握改革的脉搏,我们学习领会了民族教育改革的方针政策,并意识到我们朝鲜族学校中培养大批的“双语”兼通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社会。因此,我校本着“差异蕴含优势,特色就是竞争力”这一原则,我校早就从2002年开始把“双语”教育作为改革与发展朝鲜族教育的重点,加大改革力度,按照上级的“一主四辅式”双语教学模式。学校按照“巩固朝语、加强汉语、优化英语、活跃课外、整体运作”的工作思路,不仅营造了“学科渗透、环境烘托”的“双语”氛围,积极推进双语型学生的快速成长。2013年我校学生李元斌代表市州参加全省三语竞赛获一等奖,崔艺竞在全州朝文讲故事比赛中获第一名,全州非朝鲜族朝语作文竞赛中刘星辰获铜奖。学校目前有12名汉族教师,为使她们在最短时期内掌握最基本的学科术语及课堂用语,更好地凌驾于课堂教学。学校有计划地安排汉族教师学习朝鲜语,如集中培训、一帮一等,目前汉族教师已达到能听懂、会说日常用语及简单的课堂用语。学校的政治、业务学习以及上报的材料一般都使用汉语;每年学校还定期举行双语教学汇报课、促进民族团结双语演讲赛等活动。通过多种渠道对教师进行双语培训,给她们出题目、压担子、提供机会,几年下来双语教师的总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全用汉语授课教师占34%,能用双语授课教师达56%。在延边州“十一五”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中《以双语教学为突破口提升教师整体素质》获二等奖。全面实施小班化教育特色。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学校领导做到“三坚持、三深入”:坚持兼课,坚持参加教研组活动,坚持参加教学质量分析会。深入年级组、深入课堂、深入学生。坚持实施“一三三三三”教学管理模式。坚持实施“一辅(每天辅差一小时)、三观(教材观、教学观、学生观)、三清(当堂清、当天清、当周清)、三测(日测、周测、月测)、三会(每周集体备课会、每月教研组汇报会和考试分析会)”教学管理模式,促进学生均衡发展。为确保教师能按要求上好课,对教师上课,主要采取三种办法进行监管:一是教导处做好经常性的巡课检查,对每个班级的上课情况随机抽查,杜绝教师随意串课、调课、私离课堂的现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定期进行课程计划落实情况的调查,督促教师严格遵守教学常规,切实上好每一节课;二是阶段性向学生发放问卷,调查教情,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做好转变工作;三是通过设监督电话、校长信箱来获取家长反馈,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为了把学习主动权切实交给学生,我们加强了“三个空间”、“三个引进”、“四给”、“五五制”措施。即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活动空间”和“人格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引进多媒体电教手段、游戏活动、艺术表演的形式,使课堂充满活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坚决把想的时间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问的权力放给学生,把练的内容交给学生;在教学效果评价上,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我们经过边实践边研究总结,提炼出“创新发展”办学模式,“以人为本”学校管理模式,“和谐”教学管理模式,如“生活化”数学教学模式,朝鲜语文“自主、探究、合作”式教学模式,汉语课“学导式”教学模式,英语“交际化”教学模式,科学课“五环节”教学模式,“精讲———创新性学习”教学模式等,在全校普及推广,并把这些教学模式编辑成一本书,供广大教师学习参考。通过一系列的校本实践和研究,我校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学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教学理论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得到了加强。
三、重视科研,提升教师新课程研究力
我们以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为引领,争创民族教育品牌,要求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构建了“问题—计划—行动—反思—再行动”的研究模式,形成了以国家级子课题为引领,主研省州级课题为龙头,市级小课题研究为基础的科研网络。我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国家、省、州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特别是近几年来,我校结合校本研修,加大了教科研的管理和研究力度,定时申报课题、实施研究阶段总结、结题、提炼成果。同时,不断引入新的课题研究。学校要求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学校每个学年组和教研组都根据学校总课题有自己的研究课题,专任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率达92%。在“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相继承担国家、省、州级立项课题10项,其中国家级重点子课题4项,省级立项课题2项,州级立项课题4项,获吉林省科研成果奖1项,延边教育科研成果奖1项;目前,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探索朝鲜民族文化教育在小学中的有效实施研究》、延边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小班化教育中促进师生主动发展的评价研究》刚结题并获优秀课题,国家级十二五子课题《小班化优质课堂与现代教学技艺运用的评价研究》正在实施阶段。近五年教师发表州级以上科研论文达280多篇,获州级以上教育科研优质课、公开课100余节。通过各种层次、各类课题的研究成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稳步提升做了坚实的铺垫。近三年来,龙井实验小学教育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近年来获得了“全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先进集体”、“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吉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吉林省民族中小学双语教育改革先进集体”、“吉林省校本科研先进集体”、“延边州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吉林省健康促进示范校”、“全州德育先进学校”、“全州课程改革先进单位”、“延边州一级一类实验学校”、“龙井市科学管理先进学校”等60多项集体荣誉,教师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得360多人次的荣誉,学生在国际、国内各类竞赛中获奖达1500多人次。在创办民族特色学校过程中,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以下的问题:
1.受经费影响,资金投入不足,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由于对民族文化面临的危机缺乏认识,对民族文化教育,家长和部分老师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主动意识不强。
2.学校的民族文化研究人才和民族教育人才比较匮乏。虽然我们进行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但是民族教育资料还是不全,对课题全面深入开展带来了一定困难。如何进一步适应学生、家长和社会的需求,开发实用性、价值性较高的特色校本教材有待深入研究。
3.传承民族文化根本目的在于将已有的文化财富内化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培养、造就他们相关的个性和创造力,从而使文化得以发展和更新。因为在继承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尤为重要,目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仍亟需培养。我们学校决心继续努力,创造更好的业绩,真正实现“校园建设特色化,民族风格熏陶人;学生活动本土化,民族艺术培育人;民族教育常规化,民族文化塑造人”的办学目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继承发扬朝鲜族百年老校的优良传统,为朝鲜族教育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作者:林贞淑 张志莉 单位:吉林省龙井市龙井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