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民族教育视野下民族体育特色文化教学路径范文

民族教育视野下民族体育特色文化教学路径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民族教育视野下民族体育特色文化教学路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民族教育视野下民族体育特色文化教学路径

摘要:

因为人类在不同的区域上生存和发展,而产生了各自不同的生活与文化方式,体育文化也是如此,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体育文化特色,边疆地区作为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区的集中区域,为其辖区内的高校民族体育特色文化教学创设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研究认为,该地区高校把挖掘、整理、创新与传承结合起来,是探索教学创新、民族体育创新与民族文化传播的多赢方式。

关键词:

民族教育;边疆地区;民族体育

由于我国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因此,边疆地区的高校生源的少数民族多数性,也直接决定了边疆高校民族教育与民族体育特色文化教育教学的必要性和基础性。其中,既有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及其传统文化的内需,也有力图让各个地域各个民族的人们都有平等享受体育文化权力的目的,还有利用边疆文化的影响力来推动少数民族体育特色文化走向世界的时代需求。总之,主要目地还是要以打造与构建和谐边疆为目标,全面推进边疆高校民族体育文化的特色发展、繁荣发展,并以此促进我国区域体育文化的合理性与协调性发展。

一、民族教育视野下边疆地区高校民族体育特色文化类型

根据现存民族体育类型与史学记载,民族教育视角下的高校民族体育特色文化,主要分为三种的大类型:第一种类型为民俗型,如与少数民族或整个边疆地区的民族信仰、传统图腾与地方民俗活动交融为一体,既在地方具有代表性,也是地区重大的活动载体或内容之一;第二种类型为日常娱乐型,如一些器材体积小、便于学习与对场地要求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被作为地方特色的娱乐性被广为流传和运用,男女老少皆宜,为大家带来个体活动、群体氛围的快乐;第三种类型为特色健身型,如由于不同气候带的边疆地区特殊地理环境,群众为了战胜自然气候、保持和提升健康体质,他们据此创新具有健身、治疗与养生作用的体育项目。

二、民族教育视野下边疆地区高校民族体育特色文化教学路径

在现有的教育体系内与课程框架内,高校民族体育特色文化教学需要采用适合于边疆地区的方法,才能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挖掘整理法。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由于地理环境、传播方式与民族传统的制约,使得一些少数民族特色体育项目并没有被发现,一些濒临在失传的临界,一些则零碎地存在。该地区的高校从服务教学、推动创新的层面,按照少数民族学生生活地区存在且没有被发现的各种体育项目及其文化载体,有针对性地开展挖掘整理活动,是激发学生内驱力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效方式。为确保教学的有效性,设计和开展特定项目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主导型教学。教师根据对学生及其生活民族和地区的了解,有针对性地选择那些具有,未被官方掌握甚至于未被发现、发掘的民族体育项目专长的学生,让他们把自己成长经历、项目学习和活动经历,运用自己民族特定项目传承的方法,在教师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开展民族体育特色文化的挖掘和整理活动,使其既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的技术特征,也具有更加科学、系统化的特征。这种方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深入自己的家乡和民族历史,开展更加深入地学习和挖掘工作。例如以独龙族学生为主体去主导“溜索”项目的挖掘和整理工作,使其能适合学生普遍性健身运用等。

2.创新传承法。

从与时俱进的时展和体育特色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对原生态体育项目或活动的元素,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再融入一些现代的时尚元素、体育元素与艺术元素,是创新和提升民族特色体育文化的基本方式。高校作为教学、教研、科研于一体的专职文化传承机构,具有对特色体育文化创新的实力、传承的平台。教学实践中,教师与相关项目民族的学生组建创新团队,把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与项目的创新结合起来,既支持了教师的系统教学和教学创新,也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带动和指导下,培养他们独立地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例如,对于黔北的“独竹漂”,并不是所有的地区都有赤水河那样优越的自然环境,在其“完成了从民间传承到民运会表演与竞赛的华丽转身”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择取其中的健身元素或技能动作等,组织学生开展创新研究工作以“集中精力走小众化和区域性传承与发展之路”,值得建议的就是,研发或创新适合旱地或室内开展的“独竹漂”运动形式,使其能在更多的地区或更多的人群运用。另外,也可以抽取其中的如“独”、“漂”的元素,去创作以竹竿为器材的全新的特色体育文化及其载体项目。

三、民族教育视野下边疆地区高校民族体育特色文化教学实施模式

保持和提升民族体育自身的优质原生特征,是高校民族体育特色文化教学的初衷和终极目标之一。

1.实践性教学。

由于在现有的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体系和教材序列内,并没有专职的教材、文本或规范化地资料,教师根据学校的教学规划或个人的教学计划,在每个学期或学年的特定时段,开展特定项目的实践教学活动,采用实践性教学是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和激发、积累创新灵感的高效模式。比较切合实际的组织模式是节庆性纪念教学。即结合某种民族特色体育项目的原创民族的节日,去开展节日文化教育、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与该项目的技术技能动作的教育,把“坚持走创新资源整合手段和拓展文化内涵”统一起来,达成“扩大交流范围和完善交流体系”发展目标。例如在傣族的“浴佛节”开展依拉贺舞的实践教学活动,实现民族教育与体育特色文化教学的统一。

2.竞技性教学。

运用民族特色体育项目的技能动作和文化元素,组织学生开展特色的竞技性学习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潜力的重要方式。操作中可以采取把特色体育项目的技能动作竞技与文化内容竞答结合起来,实现民族教育和体育教育的最佳融合。由于不同民族体育项目的适用性不同,可以采取两种组织形式:一是,民族文化节竞技。学校或教师在每个民族体育项目关联民族文化节,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竞技活动,如在端午节时举办朝鲜族的“跳板”比赛,使学生能端午节的来历、朝鲜族的历史与跳板活动技能,有着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并积极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创新属于自己的“跳板”健身方式等。二是,课堂适当环节组织。教师出于调节课堂气氛、扩容教学内容的需要,去组织和开展适当性质的竞技活动。实施中,既可以是单技能的竞技,也可以是综合游戏性的竞技。例如开展技能动作单一的彝族蹲斗活动,技能考验和训练学生的体能,也能活跃课堂学习的气氛;再如根据班级学生人数在对布依族的“抵杠”项目进行改进的基础上,组织小组团队对抗性的游戏活动等。

四、结语

在当前我国特别注重民族教育的良好背景下,边疆地区高校民族体育特色文化的教学,既要确保民族体育及其文化的民族特色,也要凸显体育项目自身的健身、健心与健美功能,使师生在互教互学中,感悟民族体育特色文化的魅力,提升与创新民族特色体育文化的内涵,利用自身的边疆地域的优势把周边环境结合起来,并充分利用及发挥好体育文化的外交功能,让其从少数民族区走向全国乃至走向世界,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服务于全人类。

参考文献:

[1]梁勤超,王洪珅等.现代性视域下少数民族体育的民运会出场与回归--基于贵州“独竹漂”运动的考察[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01):69-74.

[2]张瑞珠.民族健身操引入新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校本课程的可行性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

[3]陆岚.我国东北高校体育活动课程区域特色建设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

[4]韦丽春.民族地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创新实践研究——以河池学院为例[J].河池学院学报,2013(03):118-123

作者:黎力榕 单位: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