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人口变化下民族教育论文范文

人口变化下民族教育论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人口变化下民族教育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人口变化下民族教育论文

一、朝鲜族人口变化的原因

就朝鲜族传统居住地而言,其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朝鲜族人口的大量流动。朝鲜族人口的大量流动是各地朝鲜族人口数量变化、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朝鲜族人口流动在其规模和人口比重上都位于各民族的前列。如上所述,朝鲜族人口大量地由乡村流向城镇,由小城镇流向大中城市,由东北三省和内蒙流向山海关以南的城市。此外,还有大量的朝鲜族人口出国打工或嫁到国外。2.男女比例失衡,降低婚姻率。婚姻和育龄期妇女的大量流动成为朝鲜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自1993年到2001年,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已有18000名朝鲜族妇女嫁到外国。[3]加上大批女青年到发达地区从事劳务、经商,造成青年男女比例失调,导致了婚姻基数的明显下降,从而降低了出生率。3.朝鲜族妇女的生育率偏低。朝鲜族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从1974年起降至生育更替水平(2.10%)以下,即降至1.89%(全国平均4.17%),率先走在了各民族的前列,而到了2l世纪,延边朝鲜族妇女总和生育率,只有1.1%的程度。[4]朝鲜族妇女的生育率偏低与她们生育观念发生变化有关。教育程度的提高可使人们更倾向于用现代的、科学的眼光看待传统的价值观和社会风俗。朝鲜族妇女受教育程度相对高,在摆脱“重男轻女”、“多子多福”、“防老养老”等观念的束缚、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和对人生幸福的追求等方面比较超前。除此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因家庭经济困难或不够宽裕、养育子女费用高而不生育二胎。4.教育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朝鲜族较早普及了义务教育,高中程度构成相对最高,所以长期以来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比例较高,其中有很多学生考入山海关以南的大中城市的各级各类学校。由于原居住地提供不了合适的就业岗位,他们毕业后回家乡的较少。考入延边大学等本地院校的学生中,也有不少毕业后到山海关以南的大中城市、尤其是沿海城市去寻找工作。不仅如此,他们中的不少人还从家乡接走配偶、父母、亲朋等到那儿工作或生活,这也是朝鲜族传统居住地人口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朝鲜族人口变化引发的教育问题

朝鲜族人口的变化对朝鲜族教育带来了特殊的困难。这些困难既存在于生源不足的农村地区,也存在于有足够生源的一些城市地区。1.传统居住地乡镇学生接受民族教育的机会受限。朝鲜族的人口变化导致了朝鲜族学校生源的锐减,乡村学校及部分县级学校由于生源锐减纷纷关闭。据《中国朝鲜族学校志》,1997年和龙市东城镇的中心、太兴、光东、琵岩、兴城五小学的学生数将近1100名,而笔者调查时东城镇仅剩一所朝鲜族学校———东城学校,小学1~6年级学生(来自8个村)只有49名。在散居地区,不少县市曾拥有10多所甚至20多所朝鲜族中小学,但现在仅剩市县所在地的朝鲜族中小学各1所,有的几个市县拥有1所朝鲜族中小学。不少家长不忍心孩子从小就离开父母到异地学习,加上异地就学还要承担额外的经济负担,无奈把孩子就近送到汉校学习,朝鲜族学生接受民族教育的机会受到很大限制。2.新增朝鲜族人口的大城市、沿海城市的民族教育缺失。北京、青岛、威海、上海、深圳等不少城市的朝鲜族人口已达到数万,有的城市甚至超过十万,但没有一所公办的朝鲜族学校。由于经费问题以及在义务教育免费情势下的生源的顾虑等原因,有的城市民办学校也得不到建立,有的城市原来有民办学校,但步履艰难,甚至有的不得不停办。如,威海市虽曾于2007年3月成立过朝鲜族学校筹建委员会,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未能解决朝鲜族学生接受民族教育的问题。北京的朝鲜族曾依托中央民族大学在其附属小学办过民族教育。2006年9月,中央民族大学附属小学停办,朝鲜族小学部移到海淀区实验小学。海淀区实验小学朝鲜族小学部的学生入学时要交2万元的入学费,其后每年要交1.2万元的学杂费。由于经费问题等原因,生源锐减,海淀区实验小学朝鲜族小学部(三江培训学校)于2008年3月停办。3.朝鲜族学校师资队伍老化、专业结构不合理。如前所述,朝鲜族学校生源剧减,许多朝鲜族学校不得不合并或停办,这就造成了一方面朝鲜族教师总体数量过剩,另一方面不少学校部分科目教师紧缺,但因涉及编制的问题,难以补充缺口,只能以非科班教师顶替的问题。据延吉市一所初中校长所言,该校十年间未能招进一位师范毕业生;另据对散居地区磐石市朝鲜族小学校长的了解,该校从1999年到2011年未能招进一位朝鲜族师范毕业生。各地朝鲜族学校中,连续多年或十多年没法招进一名朝鲜族新任教师的情况屡见不鲜。朝鲜族学校师资队伍老化、专业结构不合理,而且难以补充缺口,优化结构,这是朝鲜族教师队伍建设中一个突出的问题。4.民族教育经费不足,办学条件不优。多年来,由于学生数越来越少,按人头下拨给学校的经费也比汉校越来越少。各地朝鲜族学校的经费一般只有当地汉校的几分之一。以笔者调查过的一所朝鲜族小学为例,有一年该校的取暖费、电费等开销达5万元,而当年的公用经费只有4万元左右。据学校网公布的捐助取暖费明细,竟有34600元是由村和个人捐助解决的。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后,政府加大了对义务教育的经费,但朝校较汉校业已形成的落后局面,加上伴随朝汉学校学生数的差距而越来越大的教育经费上的差距,使得不少朝鲜族学校改善教学设施设备受到经费上的限制。5.大量出现单亲、留守学生,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困难。如前所述,父母双方或单方在国外或在国内的异地劳务以及父母的离异,导致出现大量单亲、留守家庭。各地朝鲜族学校单亲学生和留守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已普遍超过50%,有的学校甚至超过80%以上。单亲学生、留守学生面广量大,亲子沟通、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不当,导致许多单亲、留守学生不仅学业方面的问题多,而且心理方面、品德方面的问题也多,给朝鲜族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许多困难。

三、对策与建议

英国教育家迈克尔•萨德勒留下了一段名言:“校外的事情甚至比校内的事情更为重要,校外的事情制约并且说明校内的事情。”以下从如何缓解和解决朝鲜族人口问题这一“校外的事情”和如何应对朝鲜族人口变化引发的朝鲜族教育问题这两个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

(一)应对朝鲜族人口问题的对策建议1.社会要为单身男女的婚姻提供服务和经济支持。婚姻问题不仅是个人和家庭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朝鲜族社会要通过媒体、团组织、妇联组织等部门和团体提供信息、组织觅友联谊会等活动,经常性地提供一个可供朝鲜族单身男女多方了解、广泛接触的平台,促进朝鲜族单身男女间的交流乃至结成良缘。社会还应为异族通婚提供咨询和方便,针对朝鲜族农村男青年缺乏生存技能,所娶妻子不通朝鲜语等问题,可开办技术或文化语言学习班,帮助他们提高生存技能和语言能力,也可对一些费用予以减免。2.鼓励和支助朝鲜族妇女生育第二胎。首先,要通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各种媒体,开展宣传、教育,使朝鲜族群众改变原有的生育观,树立“生二胎也是优生”的思想观念,促使朝鲜族夫妇生育第二胎。其次,政府必须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减轻养育孩子的经济负担,提高生育意愿。另外,要制定和贯彻相关的特殊政策和扶持措施,如对生育二胎夫妇给予经济补贴、减免第二个孩子教育费、医疗费及其他一些费用,以期提高朝鲜族妇女的生育率。3.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就业和生活的环境。延边州要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与国际大通道建设等机遇,通过优化经济结构,发展民族产业、旅游产业和特色产业等多种途径和方法促进经济发展,缩小与相对发达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差距,以此促进朝鲜族人口在当地就业,避免大量朝鲜族人口外流,解除朝鲜族妇女生育第二胎在经济等方面的担忧。同时,要制订、完善、落实吸引、激励民族人才的各项政策,加强地方经济和社会急需的高素质科技和管理人才的开发和引进,为境内外民族人才回乡创业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二)应对朝鲜族教育问题的对策建议朝鲜族人口的变化给朝鲜族教育带来了不少特殊困难和问题,这里谈以下几点对策建议。1.保障传统居住地朝鲜族学生接受民族教育。在朝鲜族学校生源不断减少的情况下,调整学校分布网点在所难免。为保障朝鲜族学生能够接受本民族教育,各地应在撤并朝鲜族学校的同时,还要寻求其他对策解决朝鲜族学生接受民族教育的问题。如有的学校生源减少而校舍、教师相对有余,那么可以招收汉族班的措施缓解生源问题。在其他民族教育中已有招收汉族学生保障生源、保障民族学校教育的先例。如,河北蒙古族高级中学2千多学生中,蒙古族学生只占百分之十几,广州满族小学5百多学生中满族学生不足百分之十。[5]不得已撤并朝鲜族学校的地区也应通过在汉校增设民族班、对住宿费、交通费予以补助等措施,努力保障朝鲜族学生接受本民族教育,传承民族传统文化。2.保障新增朝鲜族人口城市朝鲜族学生接受民族教育。从政策层面上看,我国《城市民族工作条例》指出,“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将适应当地少数民族需要的经济、文化事业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城市人民政府应当重视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加强对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领导和支持”。[6]《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指出,“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的各级政府要设立民族教育专项资金,制定和落实有关优惠政策,扶持散杂居地区民族教育的发展”。[7]从实践层面上看,我国不少非民族自治区域的城市中办民族教育的事例很多,如北京、沈阳、济南、周口等市的回民学校、广州的满族小学、承德的蒙古族高级中学等,至于内地西藏中学(班)、内地新疆高中班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朝鲜族应依据民族政策和民族教育政策,努力争取政府投资新建公办民族学校(班)、改造民办学校为公办学校;为新建朝鲜族民办学校(幼儿园)和改善朝鲜族民办学校(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努力争取政府的扶持。与此同时,要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不断扩大朝鲜族教育的规模,提高朝鲜族学校的办学质量。3.优化朝鲜族教师队伍结构。要通过对民族教育的倾斜政策、建立和完善教师转岗、退出和补充机制等措施,优化朝鲜族教师队伍结构,解决教师总量超编与结构性缺编的矛盾。教育行政部门还可成立教职工人才交流与服务中心,使区域内各校根据自校各学科教师的多寡,互相交流所需学科教师,或由中心协调派遣支教人员,帮助缓解部分学科教师紧缺问题。另外,还可实行学科专业教师跨校兼课制,提高人才利用率,避免因非科班教师教学而造成的质量下降。4.加大民族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汉族学校要做的事朝鲜族学校也要做,而且因朝鲜族学校比汉族学校多开设民族语文与民族文化课程,所涉及的事情还要多。政府应充分考虑民族教育遇到的特殊情况和特殊困难,进一步加大民族政策的倾斜度。自治地区需要进一步明确并切实落实民族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增加教育硬件设施及基础建设、民族教育出版业、取暖费、寄宿补助费、办公经费、继续教育经费等方面的投入,散居地区也需要依据国家的民族政策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以此实现办学条件的进一步改善。5.加强单亲、留守学生的教育。学校在学生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校要充分发挥留守学生教育的主导作用,强化对留守学生的监管和教育。在学生父母远离孩子的情况下,学校应该承担更多的教育义务,扮演好孩子第二个“家”的角色,使教职工、尤其是班主任成为他们的“家长”。要引导留守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要改善寄宿条件,加强寄宿制管理,使留守学生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与和谐的集体中心态平和地学习和生活。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创建“以人为本”的人文环境,通过环境调节和减轻学生的各种压力,帮助建立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与合作。因而,单亲、留守学生的教育还需要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协调与合作。

作者:崔成学单位:延边大学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