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民族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就业期望较高
大部分少数民族毕业生择业时首先选择待遇好、工作稳定、福利较好的当地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而不愿意去各类企业单位。认为企业单位工资低、环境差,最重要还是工作不稳定。根据相关问卷调查显示,有53%的学生择业时最先考虑去党政机关工作,有38%的学生最先考虑去事业单位工作,只有9%的学生愿意考虑去企业工作。这说明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观念不符合实际,过于评价自己的能力,有种脱离显示的表现,从而造成过高的就业愿望。
1.学生本人因素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在就业、择业过程中缺乏经验和从眼前做起、从基层做起的观念。自身水平的定位和就业岗位的定位不准确。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自我感觉良好,觉得毕业出去就能找到一份让人满意的工作,对将来充满“浪漫”的橦。有的缺乏爱岗敬业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其次因少数民族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在一些实践性要求较高的岗位上,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无法完成工作任务,这导致自卑心理、依赖心理、挫败心理和成功恐惧心理等心理因素。所以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尽量根据自己的优势来确定自己的就业取向。
2.学校因素随着新疆高校扩招规模的加大,新疆高校有限的资源分配间出现了较大的矛盾。首先扩招数量、资金投入和服务社会目标没有合理的配备。招生规模的扩招,没有给高校带来明显的财政收入,因此学校的基础建设和教学环境没有满足更多学生的综合需求。如师资量,学生实验设备及见习基地的建设跟不上,教师的科研配套资金少或科研能力不够强等等。其次,高校教师课时量多,平时就是应付上课,缺乏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研究、心理健康引导,尤其是课堂教学和课程设计与社会需求量之间的研究心有余而力不足。
3.社会因素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有自己的民族语言、风俗习惯和不同的世界和社会观念,这些使其的就业过程有别于汉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过程。因在新疆发展速度较快的、经济实力较强的各类企业单位甚至有些事业单位招聘时往往以饮食习惯或其他生活习俗为理由拒绝接受少数民族大学生。虽然国务院和自治区相关部门专门出台要反对招聘过程中的各类民族、性别歧视,要公正、公平的建立双向选择平台。所以目前大部分招聘单位在招聘广告中看不出来类此的限制,但是实际操作中还是有很大程度上的歧视。这种公开或隐晦的就业歧视,不仅深深地伤害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而且也不利于新疆的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4.政府因素近几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人社厅、教育厅等多个部门加大对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关心力度,配套各类促进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地方法制法规和各类实施指导意见。这对的促进当地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效率不是很明显。主要原因是没有具体执行和督促相关促进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的法律法规。相关促进政策的连贯性较差,各有关上级部门和具体的企事业单位执行的效果不佳。
作者:阿布都如苏里·阿布来提单位:喀什师范学院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