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探究高校美育教育现状及改革对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从高校美育发展现实情况出发,基于课程设置、教学体系、师资力量方面,挖掘美育教育问题所在,寻找高校美育新出口,为构建多元化美育课程体系、建设美育师资队伍、优化美育制度体系等方面提供思路,进而提出高校美育教育改革对策建议。在改革实践中着重注意各学科领域的美育渗透,引领学生在科学的实践中认识美、熏陶美、创造美,并且根据各高校美育实际情况不断优化美育建设举措,以求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
关键词:中国高校;美育教育;现状;改革对策
美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是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美育作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一环,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探索改革高校美育体系是当前的迫切任务。
1中国高校美育教育现状
1.1中国高校美育教育现状
我国美育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人的审美意识便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之后有早期孔子提出的礼乐之教的美育思想形式,王国维以求真、向善、向美为宗旨的美育观,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主张,不断形成较系统的美育理论,引领中国教育界的美育建设发展。但在我国教育发展的整体进程中,美育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没有得到广泛充分的理解认识,许多高校的现实情况没有体现出切实的成效,具体实施细节有待完善。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了新时代美育改革发展的系统设计和发展目标,迎来了学校美育发展的新机遇[1]。在高校美育发展过程中,如何制定行之有效的举措并真正得到推进是当前至关重要的问题,需要找出问题,理清思路,补足短板,以《意见》为指导切实解决美育突出问题,探索完善的高校美育模式。当前,随着社会各界对美育观念认知范围的扩展,尤其是党和政府对美育工作的重视,各地高校美育工作不断做精做细。上海市所有高校均要求开设公共艺术课程并计入学分,每位大学生在校期间须至少选修一至两门艺术课程;清华大学面向普通学生已经开设了273门公共审美课程;根据多所高校的调研,参加过艺术社团,掌握至少一项艺术特长的大学生达到62%[2]。总体看来,国内高校美育工作虽历经波折,但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逐步得以推进和深化。
1.2中国高校美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美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位、多渠道、多元化的学习改进,才能在美育的道路上不断朝着目标前进,并发挥最大效应,使广大学生群体获益。当前高校美育整体发展水平低于学校教育总体发展水平,美育区域发展不均衡,可见美育教育没有得到全面的重视,未能与高等教育发展进程同步,在认识方面和实践方面都存在不足。大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美育的认知方面存在观念偏差和混淆现象。部分人在逻辑上把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这种意识上的偏差会导致美育功能的缺失和实施内容的单一化。正确的认知会为美育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改革发展空间,做到学校与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第二,高校在美育的融合性、实践性方面作为较少。要真正落实美育工作,基础课程教育十分重要,更重要的是通过更多的渠道和方法,使受教育者在积极的校园氛围和实践中,全方位、全过程、各阶段浸润美的元素。第三,高校美育开展条件不平衡。美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往往需要成熟的教学条件、师资储备、资源保障、制度保障,各地需要建立完善的美育工作机制,保证美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挖掘各个地区不同的艺术特色和文化遗产,构建丰富多元的学校美育教学体系。
1.3中国高校美育教育的必要性
完整的教育必然含有美育。在国家层面上,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是伴随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命题[3]。从社会层面上看,美育的内涵通往人的感性,高校美育教育可以引导人们在对生命的不断探索中建立起和世界的美好情感联系,对于推动培养合格公民的多面性,为社会输送创新型人才,具有不可取代的正面价值和意义。高校层面上,以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为内涵的学校教育,没有美育是不完整的。大学生正处于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发展的重要阶段,美育成为高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高校美育对于完善大学生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2中国高校美育教育改革思路
2.1中国高校美育教育课程改革
课程问题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实质,同样也是美育教育教学的核心所在,课程系统中的结构与内容的设计思路是美育课程改革的关键。需要将美育教育教学的目标和方针寓于美育相关课堂教学理念之中,使课程教育真正落实[4]。设置高校美育教育课程,应以美育的内涵和意义为着手点,并基于美育功能定位各层次、各阶段的高校美育教育目标,进而规划美育教学内容;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搭建多维度美育课程模块,开发多元化美育课程;认识美育课程定位,制定可以达到情感高度的涵盖知识、方法的立体课程目标系统。在高校美育课程改革中要重点考虑学生适应性,在此基础上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美育课程结构。
2.2中国高校美育教育师资储备
目前大部分国内高校美育师资数量匮乏,且教师自身所接受的美育教育也需提高[5]。首先,要开展美育教师能力培训和进修,推进艺术类和非艺术类专业教师提升美育教学能力。其次,通过人才引进、特岗招聘等方式不断充实美育师资队伍,并且选拔能力强的在校专业教师到美育工作岗位上。再次,统筹整合民间艺人、地方艺术院团、地方名师到高校美育师资队伍中来,多渠道充实美育教师资源配给。最后,在制度层面设置相应的激励政策和保障制度,实施美育师资选聘机制,激发美育教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多管齐下,积极促进高质量美育教师团队的扩充优化。2.3中国高校美育教育制度改革改革创新学校美育制度首先要基于广泛的数据统计,从课程设置、师资情况、学生反响等各个方面充分了解学校的现实情况。注重着眼于本校的自然属性,及时调整革新有针对性的、可实施的美育制度方案,建立更加完备的学校美育评价制度、美育监测制度、美育督导制度等。在学校美育制度建设过程中,需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贯穿人的主体性,制度是服务于实践和人的发展的,最终要落实到人身上,要从现实出发,切实解决当前美育制度发展的核心问题。二是充分结合历史因素与社会因素,将审美价值的理想与社会价值放在同一高度,在社会进程中归纳成果,同时在制度建设中提炼古代传统美育教育中民族发展的精神,结合当前美育发展实际情况,提取养分,为制度的改革实施提供更多思路。
3中国高校美育教育改革对策实践
3.1增加美育选修课程
群建设建立起由数门课程组合的选修课程群系统,能够促进群内部知识相互联系,加强美育与各学科间的充分融合,提供给学生更加全面自由的选择空间,进而达到单个课程不能达到的美育效果[6]。一方面,增加艺术学科内部融合的课程群建设。作为美育课程主体的艺术类科目,首先应在开好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根据情况继续增设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课程门类,保证艺术课程的开足开齐,并且增加各艺术学科之间的内部融合,促进学生了解不同艺术之间的丰富联系,在诸多艺术门类的有机联系中感受多种艺术的交流沟通。另一方面,增加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整合的选修课程群,促进实现学生群体人文艺术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全面整体发展,提升文、理科学生的审美情趣,以美育角度实现“艺术与科学”的齐头并进。
3.2开展美育教师能力
培训配齐配好高校各阶段美育教师,首先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美育基本功和高水平的审美修养,因此需要着重加强美育师资培训力度,打造“保质”美育高素养教师队伍。积极建立美育培训制度并组织实施,设置专门的美育教育培训班,分阶段分专业对美育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依据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美育教师能力培训模块,实行统一培训和分类培训。统一培训主要针对美育大方向在时代背景下的教学应用,分类培训是依据不同学科,以艺术科目为主,并列其他各学科美育教育分类进行能力培训,多方向、多元化、多方式培育美育教师专业素养和个性化发展,根据教师的师资深浅分别进行培训和深入指导,不断推动培养教师形成浓厚的美育意识,良好的审美修养,专业的教学方法,完备的美学知识。
3.3强化专业实践中美育培养
实践是实现“知行合一”的关键所在。在专业实践中融入美育教育,在专业实训、科研、实习等实践环节中,除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学生也只有在切身感受的过程中才能真正领会美的真义,在实践美育中把理论知识转化生成审美技能与能力,并将其重新体现在生活学习之中[7]。强化专业实践中美育培养,要强调各专业教学的实践导向。第一,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艺术专业竞赛与实践项目,组织学生观展和考察,参加各艺术门类及交叉艺术门类具有应用性质的实践活动,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的紧密联系与衔接;第二,在高校非艺术类专业的实训过程中,开展强专业性的审美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操作引领学生有意识地加强对美的关注。
3.4增进教学科研中美育研究
在保障相关的教学科研投入的基础上,充分重视其科研研究发展,填补美育科研研究空缺,通过组织专题研究、拟定教学科研计划、设置科学的教学科研人才管理措施,保障教学科研中美育研究的不断推进。一方面,通过美育教学研讨、美育教学专题研究、美育教学方法会等形式,进行专项的科研探讨研究,增进学校美育模块科研能力;另一方面,要增进对高校美育教学的科研投入,在高校重视大学美育教育科研工作的情况下,根据本校自身条件和地方特色来进行适宜的教学科研投入,有效支持高校美育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促进美育教学的教研资源水平提升,保证美育科研需求得到有效满足。除此之外,还应通过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美育科研发展所需的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带动高校美育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
4结语
综上所述,国内各高校需持续重视美育工作,在美育认知和实践的提升中不断促进美育工作做精做细。在美育课程构建方面,构建涵盖知识、方法、情感的多元立体的目标体系,将美的体验与各学科联系渗透融合。在美育师资队伍建设上,必须在质量上不断优化,在数量上不断扩充,通过设置相应激励和保障制度提升美育教师关注度,定期进行专业教师培训,建立美育教师交流平台,实现教学沟通和能力提升。在制度改革方面,依据学校实际情况探索更加完备的学校美育评价制度、美育监督制度,把高校美育工作的开展状况真正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美育教育的改革归根结底要落实到实践上,需要真正在校园的方方面面散播美、传递美,在课程中加强美育价值引领,在各专业实践中渗透美育,加强教学科研中的美育研究,营造健康积极的美育氛围,助力高校美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作者:霍楷 徐宁 单位:东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