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探析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教师除了教授学科知识之外,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德育、美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是小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绘画能力,拓展学生的兴趣爱好,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但在目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只重视教授课本上的内容,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美育;学习兴趣;全面发展
美育是一种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旨在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正确地认知美好的事物,使学生具备鉴赏和理解美的能力,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学生所接受的教育会对其一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小学教育中渗透美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美术教学生活化
教育离不开生活,在生活中,只要留心观察就能发现很多美好的事物和美丽的风景。相对于枯燥的文字,学生在生活中频繁接触的事物或风景往往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将美术教学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渗透美育,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首先,教师可以在生活中寻找作业素材。如,在美术课上,教师经常会让学生画出不同季节的风景,让学生体会四季的变换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四季之美”绘画课上,教师首先让学生讨论四季中最美的景色,再用画笔将自己眼中的“四季之美”呈现出来,经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最爱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秋天。因此,教师以“秋天的校园”为题布置了一次美术作业,并鼓励学生认真观察,找出秋天的校园中最具代表性的风景。由于作业题目和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最后学生作业的效果让人十分满意。其次,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的物体为材料进行美术创作。如,在鸡蛋壳上进行绘画或用彩纸进行装饰,以新鲜的橘子皮为材料作画,也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水果启发学生做成不同样式的水果拼盘,等等。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景,无论是夕阳照射在建筑物表面的光芒,蓝天白云下耸入云霄的建筑,公园里形态各异的绽放的花朵,还是利用科技手段展现出的绚丽的灯光。教师应该在美术教学中鼓励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美好的生活。
二、精心创设美的情境
在美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十分重要。但在目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部分学生虽然能够在艺术作品中选出自己认为最美的,但无法品评艺术作品美在哪里,更难以理解一些艺术作品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再加上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依然采用固有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导致教学枯燥乏味,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想改善课堂氛围、提升教学效果,就必须改进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如,在一次国画品鉴的美术课上,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将课堂设置成一个国际收藏品拍卖会,学生扮演国画收藏家。教师在课前将本次课程需要欣赏的作品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这些画作的名称和故事,以及其中表达的深刻含义,并了解真伪品的鉴别方法,上课时所有学生一起沟通交流。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被充分调动起来,愿意了解国画的来源和发展历程,以及如何欣赏国画。在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后,教师系统讲解国画的分类等知识,学生脑海中就能形成更深刻的印象,同时能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
三、在实践运用中创造美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美、发现美,还要让学生创造美。教师应该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生活中有许多废弃物品,艺术创造往往能够使这些废弃物品具备新的价值甚至成为一件艺术品。如,随意丢弃的饮料瓶不仅会影响城市美观,还会污染环境,艺术创造能使饮料瓶具备使用价值。在透明的塑料饮料瓶中倒入颜色各异的彩砂,再对瓶口处进行装饰,盖上盖子后就变成了非常漂亮的哑铃。除去玻璃饮料瓶外的商标,在饮料瓶上系上丝带,就变成了好看的花瓶。除了饮料瓶之外,生活中还有许多材料经过奇思妙想和艺术创造可以焕发新的光彩。如,废旧的布料经过裁剪和缝制,可以做成纸巾盒套、开关套等;落叶经过制作,能够变成美丽的书签和艺术品;从海边捡来的贝壳也可以制作成手链和工艺品;等等。教师将教学和实践相结合,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美术课程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能够在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珍.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考试周刊,2017(48).
[2]张丽.浅谈情趣教育在小学美术课上的渗透与应用.未来英才,2016(12).
作者:杨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