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发展时代的美学教育改革范文

发展时代的美学教育改革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发展时代的美学教育改革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发展时代的美学教育改革

作者:孙跃纲单位:陕西渭南市委党校教授

美学的转型已经是时展提出的一个迫切问题。这里所说的美学转型是指美学的总体倾向、研究思路、价值趋向、理论路径的总体性转换。在人类时代大转换的现实背景下,由哲学的转型为依托,美学由实践主题、实践路径、实践美学转向发展主题、发展路径、发展美学已经成为必然。充分认识美学转型的必然趋势,迅速推进这一转型的实现,才能推进发展时代的发展美学构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学发展跨入新的阶段,实现新的飞跃。

一、由实践美学到发展美学

在通行的理论话语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被称为实践哲学,与此相应,马克思主义美学也被称为实践美学。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康德、黑格尔的美学思想,综合了西方历史文化的美学传统,创立了实践美学,实现了美学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主义美学立足于工业革命的伟大实践,立足于资本主义创造的巨大社会文明,立足于破解在文化、文明的创造和享受中的尖锐矛盾,从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对传统美学理论进行彻底的革命性改造。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认为无产阶级人民群众的发展实践是美的源泉,是美的评判者、美学价值的确定者,美学的立场和出发点不应该是某种抽象孤立的绝对精神,也不应该是某种无法着摸的道德律令,某种神秘的“物自体”,某些高贵的审美达人,而应该就是无产阶级和当代人民大众。

文学、戏剧、绘画、建筑、书法、音乐、电影、电视、小品、相声、曲艺、小说、诗歌等等的美学形态,本来源于人民,是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创造实践的基本形式与成果,这些要素构成美学创作的自然前提。人们的审美旨趣以直观的方式表达了实践主体现实生活与发展进程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解决这一矛盾的冲动与努力,美源于生活实践,又超越生活实践,对主体的现实生活实践发挥自然的引导作用。马克思从主体实践的对象性特征出发,揭示了美的生产与享受之间的复杂矛盾,实现了美学理论的巨大解放,认为真正解决美的发展进程中的现实矛盾,必须以彻底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彻底扭转资本逻辑对工人阶级的严重压迫,在实践上把美学从高贵的殿堂拉回到人民的现实实践生活,实现美学的彻底唯物主义革命。

二战结束以来,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强力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政治多极化的世界趋势,人类发展的总体趋势已经由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转化为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时代的变迁必然要求社会精神文化系统跟着变化,全部社会理论系统必然要随之发生相应的转型,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相呼应,相一致,实现新一轮的转变与飞跃。在这种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正在发生由实践哲学向发展哲学的转型。作为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工业革命以来,无产阶级创造剩余价值创造,资产阶级占有和瓜分剩余价值的社会实践,总结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历史,从主体认识和改造客体的实践角度来分析世界历史的发展,提出建立在实践基础上主体的生成论世界观,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与实践无限矛盾运动的认识论,劳动人民创造性实践中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统一并在阶级斗争推动下不断前进的历史观。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具有广阔的历史性空间和无比透彻的历史解释力、历史穿透力,给人以巨大的思想解放作用。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进入新的时代,“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核心概念,越来越显示出固有的局限性,价值中立性,逻辑不周延性,对一般性重复实践忽视的精英化趋向,都与新的时代表现出不能适应的状况。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恰好继承了实践哲学的精华,克服和弥补了实践哲学的理论局限,以发展为核心范畴,形成发展的世界观、发展的历史观和发展的认识论。发展哲学突出和强化了主体发展的价值向度,突显了与主体发展相对应的历史发展过程性与价值扩张性的矛盾统一,将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合规律性要求与主体和谐发展的合目的性价值追求,有机的结合起来,比较准确的反映了新的时代精神和时代主题,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扎实的哲学基础。美学作为哲学的二级学科,自然受到哲学转型的实际影响,在学科理论特征与变化趋向上发生实践美学向发展美学的转型。实践美学所适应的时代已经发生变化,实践美学反应的客观对象和现实背景已经向前跨越,它的理论和实践的局限性也必将越来越显示出来,呼唤一种新的更能反映时代变化更能适应新的时代和人民要求的新型美学形态,这就是发展美学。

发展美学在与实践美学和其他美学形态的比较中更能显示出其独有的时代特征,以发展时代为背景,以发展哲学为依托,以发展实践中人民的美学创造为基础,专注于社会进步,人民创造之中表现于价值增进中的美学问题,并进而形成美学理论的提升和飞跃。由实践美学到发展美学进步的必然性,一是发展时代的需要,二是发展哲学的影响,三是超越和克服实践美学自身内在矛盾和固有局限性的要求。发展美学紧跟时代的发展,呼应主体的需要,以广大劳动人民更加自由更加幸福更加体面更加美好的发展价值为目标,通过持续深入的美学创造,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不断提高人民日常生活的审美境界,不断体现出美学的应有社会功能。

二、发展美学转型的路径轨迹

在实践层面,发展美学的转型因为符合美学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内在的必然性,已经成为客观的现实。在理论层面,则还没有在美学界达到共识,还没有成为美学理论发展的自觉行动,也没被更多的美学工作者认同。生活美学,行为美学,城市美学,工艺美学、媒体美学、生态美学等等美学的实用性专门研究已经转向专注于发展时代主体发展问题,专注于主体发展进程中的美学矛盾的思考与探索,专注于主体发展中的美学创造和审美转换。美学实践的转化已经给美学理论的转型以迫切的现实压力,形成一种倒逼趋势。总结美学发展的历史,实践美学转型的路径轨迹应该考虑以下方面。

第一,紧跟发展的时代。时代是理论立足的土地,时代的转换必然要求理论要与之相应。二战以后,人类逐步转入发展时代,科技革命和经济的全球化竞争,多极化的政治集团博弈,导致发展成为整个时代的主题,国际关系成为各个国家的发展竞争。为适应全球化发展竞争,各国政府和企业纷纷推进了以发展为目标,以增强发展后劲、发展实力为核心的全面改革。传统与现代在交融、对话和冲突矛盾中实现转换。文化追求与科技理性的差异矛盾越来越尖锐,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正在成为各类主体关注的重心。在世界舞台上各国各民族的文化话语权的竞争愈演愈烈,科技的实用性,科技创新导致的商品市场竞争力提升,与文化传统的厚重习俗、审美习俗在许多时候几乎势不两立,世界非物质遗产的评估与排名的美学与经济学意义不断凸显。文化与民族、社群生产生活中的价值冲突与审美冲撞,各种美学欣赏情趣之间的交流、交融、矛盾冲突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基本现实。新的发展时代,科学技术革命与全球化市场竞争是两股宏大的历史潮流。一方面充分彰显科技美学,实用便利,功能综合,科技的美学价值不断膨胀,更具现实的杀伤力、战斗力和竞争性,另一方面,传统的文化审美习俗空间越来越小,状况越来越紧张,在强势的科技文明及其产品的竞争中,几乎很难再坚持下去。技术几乎侵入过去艺术创造的一切领域,古老淳朴的艺术创作正在成为技术的新阵地,艺术与技术在美学意义上的差异正在被消解。能否摆脱被消灭被替代的命运呢,时代的发展不知如何解决这一美学的矛盾。科技与市场竞争支撑了科技理性的力量,严格的计算,精确的比较,批量化的生产,激烈的挣抢机遇,这些与传统的艺术创作方式以及艺术生产环境很不协调。发展美学的转型,必须紧跟时代,从时代的变迁之中寻找发展美学发展的方向,吸收发展美学的资源。

第二,服务于人民大众。人民是时代的主体,是美学生命的源泉,人民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创造了各具特色的美学形态和美学产品,从理论和实用两个层面推进了美学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包括管理者、知识分子,农民阶级,城乡基本劳动者,新型社会主义建设者,新型工人阶级的主要组成部分———农民工,都是人民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美学需求,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追求,是发展美学的基础、前提和精神支柱。在网络媒体背景下,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和老龄化社会急速逼近的艰难挑战,人民的幸福快乐体面生活,对发展美学理论和实践表现出强烈的期待和全面的需求。公民社会的不断推进,公民的闲暇时间会越来越多,审美要求会越来越高,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只有正视发展实践中广大人民的审美需要和创造,关注人民审美情趣的新变化,不断吸取人民美学实践的丰厚营养,发展美学才会迅速成长起来。并且,人民本身就是美学的主体,就是美的创造者和享受者。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是美学的深厚源泉和基础,是判断美丑的标准。美学工作者创造和构建发展美学,应该以最大限度服务于人民群众作为基本的原则,为人民的发展时间提供优秀的美学理论支持和优美的文化产品。

第三,研究实践的发展。实践在发展,历史在进步,发展美学是关于发展中美学问题的学问,因而更需要密切关注社会实践的发展,关注人民生活的提升,从人民实践的丰富创造之中发现和探索发展美学研究的新问题、新思路、新观念,从而推进发展美学的理论构建和实践创新。今天的社会生活,在网络传媒系统支持下,人民的审美范围不断扩展,大众审美方式日新月异,变化无穷,各种审美焦点层出不穷,歌星、影星、电视明星、球星、达人、体操明星,群星灿烂,光彩耀目,各种审美亮点吸引着年青人的眼球,引导着社会舆论的潮流,丰富着人们的美感世界。各种文化创意,动漫设计,艺术作品,城市背景,家居装饰,服装文化,餐饮美食,微型表演以及百家讲坛,历史演义,经典阅读,山川旅游,自然欣赏等等,人们的审美实践内容日益丰富,形式日益多样,范围不断扩张,欲求不断迸发,这些人民大众审美实践的发展,一方面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潮流,经济竞争的主阵地,同时也成为推进美学转型的现实力量,构成发展美学转型和构建的现实条件。实现发展美学的转型正当其时,异常紧迫,但是,这一转型在理论上来的很晚,表现滞后。改变这一状况要求广大美学工作者达成共识,协作努力,抓住机遇,面向广大人民审美实践的异常发展,抓住发展时代人民的美学需求,实事求是,大胆创新,才能不致落后于时代的进步。

三、发展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发展美学的转型与构建要从问题开始。问题是时代进步的声音,是人民实践中内在矛盾的集中体现,是时代进步的未来展示。发展美学在创建之初应该紧紧抓住在社会转型、时代转型过程中广大人民审美生活中的现实矛盾,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美学综合创新的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而构建发展美学的理论系统。发展美学要研究发展中的美学问题,要运用发展的观点、发展的方法、发展的思维思考和研究发展中的各种美学现象,审美实践中的各种矛盾,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视角来建构美学理论,推进美学发展。从目前的现实状况看来,在社会急剧转型的进程中,发展美学应该认真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审美内容与审美形式的关系、审美价值旨趣与各种审美产品生产、综合美学实践的关系,精英审美导向与大众审美需求的关系即专业美学创作(雅)与大众通俗审美需求(俗)的关系等等。

首先是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这是发展美学必须正视的一个基本的问题。由实践美学转化为发展美学,必然推动传统美学转向现代美学。在这一转型之中,传统的审美习俗面临着挑战,现代的审美方式也面临着传统的抵触和排挤。人民传统的美学生活方式是以往社会实践的内在组成成分,是过去时代美学精神的表现形式,反映的是过去社会的生产生活过程。这些也是人民的美学创造,凝聚着人民的智慧,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但他毕竟是过去的写照和历史的影子。面对后工业化社会、信息时代、网络文明和全球化文化交流与竞争,保守传统只会落伍,传统本身是一种惰性的力量,在现代科技的极大发展面前,必然显得软弱无力,全面衰退,势单力薄,无法抗争。

对当代青年来讲充斥于网络媒体中的西方大片,几乎把中国传统电影、电视挤得无处藏身。传统的艺术形式无论怎样自我保守都无法逃脱被替代和抛弃的命运。我国各地的传统剧种:京剧、豫剧、越剧、秦腔、闽剧、昆剧、黄梅戏、甬戏、吕剧等等,80后,90后这些人有谁会看,再过50年,100年,500年,再找这些传统艺术就很困难了。历史已经上演了无数次现代取代传统、否定传统、淘汰传统、新陈代谢、辩证否定、无情扬弃旧事物的案例了。大众审美发展的内在规律,迫切地要求传统美学必须向现代美学转型,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密切关注个人与社会的发展,进行彻底改革,彻底改造。完成和实现这种向现展美学的转型,是传统美学、传统艺术保持其固有生命力的唯一选择。生存与发展的关系是发展哲学的主要问题,也是美学转型必须正视的重大问题。以往的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状况的现实制约,关注的是主体的基本需要,基本生存,农耕文明几百年上千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实践,形成了一种重视稳定性、整体性、核心权威性和联系清晰、线条直接的审美倾向。主体的生存价值体现为重复实践,主体的发展追求体现为创新实践。第三次世界科学技术革命,极大地发展了人类的生产能力,已经或正在解决人类的基本生存问题,把发展问题提到了新的高度。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发展时代,现代社会生活更注重个体与群体的发展价值:主体发展理想的实现,对现实与传统的创新,更显著的提升和增进主体生活的福祉与快乐,这种发展价值不断地在全球竞争中得到凸显,形成了关注变化、增进价值、讲求实用便利、综合性、个性化的审美情趣。现代审美追求的是主体的发展价值,不一定要讲求整体的协调统一。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艺术创新,逐步化解、解构对主体生活的各种制约、压迫和稳定性的权威,追求个性的自由和解放。发孙跃纲:简论发展时代的美学转型57展美学紧紧抓住发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主体的自由发展需要为最高的原则和终极价值目标,彻底贯穿和具体张扬马克思主义主体性的基本精神和共产主义美好社会的价值引领。在发展美学构建中,实用理性和科技理性的有机结合,将会显示出更加宽广的社会效应,排除实用主义与抽象主义、本质主义、权威主义的极端化倾向,释放主体自我创造、自我发展的无穷力量,使发展美学能够真正体现出巨大的生命力。

美学价值旨趣与审美产品生产的关系,是又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追求、基本原则和发展机制就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将这一“两为方针”原则贯彻到具体的文化产品生产之中,需要美学理论的创新和艺术创造、艺术生产工作的艰苦努力。

一方面,遵循美学的规律创造出丰富多样、富有个性的美学产品,另一方面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要求,对健康积极科学的美学产品的需要,创造出满足人民需要,推进社会进步的丰富的美学艺术产品与审美服务。在艺术生产实践中,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为人民服务要求艺术工作者深入实践,深入人民群众,弄清楚人民的现实生活是什么,人民的审美需求是怎样的,根据人民的创造性实践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时代性,艺术工作者本身就是人们大众的一部分,要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服务,就必须与人民群众紧紧结合在一起,学习人民的创造,汲取人民的智慧,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创造出有生命力的美学产品。大众与精英的关系表现为普通大众通俗性审美需求与美学专家的艺术创造的关系。发展美学要正确揭示和处理精英与大众的关系,以人民大众的审美需求,以创造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通俗性、大众性的美学作品为根本,始终把人民当作艺术美学的母亲,始终把满足广大人民的文化生活需要作为根本立场和工作原则。关注人民的需求,了解人民的追求,创造人民欢迎的美学作品。

同时必须强调专业精英的美学创造,积极参与各种美学产品的国际竞争,拿出最高雅、最精英的美学成就与国际同行以竞高下,参与世界性美学作品的比赛,展示中国人民的美学水平和智慧创造。中国人应该为世界拿出自己最优秀的艺术创造,应该为世界人民贡献出最好的电影、电视、小说、戏剧、音乐、绘画、动画等等。中国人民是富于艺术创造的民族,具有制作最优秀艺术作品的能力,关键是要有这样的一个良好的社会机制,创造一个鼓励人们积极创作的社会条件。中国向世界的出口既要有优秀的物质产品,更要有优秀的文化产品。普及与提高、大众与精英,也不是截然区别的两个领域,他们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普及是提高的基础,提高时对普及的提升,大众是精英成长的基础和舞台,精英是大众的核心与领袖,发展美学必须在大众与精英、普及与提高的辩证关系之中发掘和展示自身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美学规律与市场规律的关系,是发展美学必须正视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在艺术品的生产和流通中,市场规律发挥着基本的作用。运用市场规律,发展艺术、文化产业,是一个基本的方针,实践证明行之有效。西方国家发展现代文化艺术的经验可供我们借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市场规律可以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市场规律不等于美学规律,特别是艺术家的创作绝不是市场竞争能够自然产生出来,绝不是多少钱就能够造就出来的。现展美学的成长,要充分动员各种因素,深入研究当代背景下美学创造的动因、条件、过程,研究当代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把市场规律和美学规律结合起来,共同推进先进文化的科学发展。

发展美学着眼于发展实践中的美学问题,立足于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中的审美价值及其变化,努力揭示发展进程中的美的规律。美不是孤立的,美就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之中。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形成了科技美学、工艺美学、商品美学、消费美学,各种精湛工艺商品的研发,充分显示出人类的智慧创造。但各种丑恶的东西并不会自然灭绝,破坏环境、假冒伪劣、损害他人危害社会的不当竞争表现了人的自私自利、阴暗狭隘的丑陋一面。政治发展中各种战争侵略、贪污腐败、拉帮结派、损害公共利益和公正原则的现象,文化发展中各种保守封闭的传统、不同派系风格的争斗、宗教的隔膜与残杀以及语言形成的阻隔,全球化市场竞争中主体的自闭性存在,个人心理中的孤独、阴泠、无助与无奈,各种反社会化的心理凄凉泠膜及其文化思潮,这些都不是发展中美的范畴,都属于阻碍发展、损害发展的丑的内容。发展美学要正视和研究这些问题,揭示出发展实践中美与丑在斗争中发展的必然逻辑。

发展美学的转型势在必行,发展美学的构建任重道远。美学是真与善的统一,审美追求是人民生活真是实境界,是科学技术与伦理学的内在一致。我国学界已经提出了发展美学构建与转型的历史性课题,只要紧跟时代,贴近人民,贴近生活,贴近实践,牢牢抓住社会转型、时代转型中出现的现实问题,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则,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努力之中,发展美学必然能够成长起来,为发展的时代,为人民的幸福,社会的进步,起到应有的支撑和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