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初中美术教育应用发散思维的分析范文

初中美术教育应用发散思维的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初中美术教育应用发散思维的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初中美术教育应用发散思维的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成为学校教育开展过程中关注的重点部分。美术课堂作为当前环境下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部分。所以初中阶段的学校教育需要转变对美术教学的态度,基于学生兴趣并且利用深入浅出的教学理念应用发散思维,设计并开展美术课堂教学的创新,进而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和学生美术鉴赏、创作能力的强化。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发散思维

在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初中阶段的院校开始不断进行美术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期能够得到更高水平的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徜徉在艺术的海洋中,也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初中美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发展和实践应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开始受到学校和教师的普遍重视和关注。而在这样的大趋势下,美术也成为初中阶段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学科,开始得到教师和学生的承认和重视。而这种态度的转变主要体现在美术课堂上学生对课堂活动参与积极性的提高,听课时专注度的提高以及美术课堂课时数量的增加等方面。但是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问题仍然存在。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美术课堂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仍然不能满足需求。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体系下对美术教学的轻视,导致部分学校在招聘美术教师时往往存在对美术专业素养以及专业教学能力要求不高,考核不严格的情况。这样的教师显然不能够满足当前美术教学的要求,所以客观上降低了美术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和质量。除此之外,当前美术教学教材的选择与编排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现象,影响着美术教育教学在初中学生身上的效果,也不利于初中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提升。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意味着对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仍然要不断探索和创新,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使其能够为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更明显的积极影响。

二、初中美术教育应用发散思维的意义

在当前的初中美术教学课堂上,应用发散思维设计课堂活动,开展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已经得到了部分教师的认可和实践。教师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手段开展初中的美术教学,是因为发散思维对于美术教学而言有其应用的必要性,对于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首先,发散思维和能力是培养学生美术鉴赏能力过程中的必要部分,是强化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基础。发散思维是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的总结和概括。而想象和联想的能力既是学生鉴赏美术作品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或者素质,也是学生进行优秀的美术作品创作时必须具备的品质。所以应用发散思维设计和开展初中的美术教学正是利用了发散思维的重要作用。其次,发散思维本身就是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新课标提出的学生必须具备的思维和素质之一,所以也是实现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的基础。

三、初中美术教育应用发散思维的路径

(一)基于学生美术兴趣利用发散思维

兴趣是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设计和开展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的关键词语。在教育教学中之所以强调兴趣,主要还是由于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着明显的正面导向和激励作用。伯利尼把有关兴趣的解说分为四类:一是把兴趣视为自我的基本机能;二是把兴趣视为动机的机能;三是把兴趣作为态度;四是把兴趣归为感情。根据这一概念定义,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说,兴趣都能够引导、推动学生自主自觉地完成学习活动。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教师往往强调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发挥兴趣的作用和效果。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之下,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强化学生美术专业素养和能力的过程中,也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兴趣在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方面的积极作用。具体来说,教师需要利用兴趣来调动学生想象联想的主动性。在美术课堂上,处于专业教学的目的,部分教材在编排上很可能与初中学生的实际美术兴趣点相去甚远。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需要在设计课堂教学方案之前充分了解学生在美术上的兴趣偏好,并且调查学生对于美术课本中涉及的美术作品的看法,尤其是明确学生对这些美术作品的感兴趣程度。在进行不符合班级学生兴趣的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就需要将其与学生的兴趣偏好建立一定的联系,然后由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逐步引入到教材内容的学习中,而这个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过程。所以将这一过程常规化就能帮助初中学生逐步形成关于美术作品的发散思维。除此之外,在学生兴趣比较浓厚的美术教学内容上,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的解读,引导学生主动地就作品的主题、内容等进行联想和想象,进而实现对初中学生美术学科应用发散思维进行教学的目的。

(二)用深入浅出的理念

应用发散思维皮亚杰认为,进入青少年时期之后,学生的思维会发生一次根本性的变化,进入到形式运算的阶段,初步具备抽象思维和假设思维的能力。学生在这一阶段会虚构事物,会判断推理及考虑各种假设验证其可能性。所以这一时期学生的美术作品兼顾儿童画特点与发散、想象的特点。皮亚杰的这一教育理论为发散思维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也为类比、抽象与具象转化以及归纳等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的实践应用创造了条件。

1.用类比的概念开展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类比主要指的是利用某一事物中类似的或者是有联系的点来对标想要讲解的事物,或者是在不涉及原则部分的情况下,将两个不同的知识点或者教学内容依据教学情况进行变通。而这样的概念或者说方法应用于初中的美术教学中,实际上也是应用学生发散思维开展教学的一种表现。这样的方法之所以能够对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起到积极的影响和作用,主要是因为这一过程类似于在理论知识教学时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面对比较复杂、抽象的美术作品时,教师无法简单地用文字或者是其他方式来进行分析讲解,使学生了解作品中的内涵与之前的赏析过的作品的相似之处。所以需要通过类比的方式,针对其中的一个部分或者是某个节点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引导其向着已经赏析过的作品靠拢。在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之后,学生在赏析新的美术作品时就有了突破口,也就为进一步的探究和学习创造了条件。所以用类比的方式进行美术鉴赏教学也是应用学生的发散思维开展高效的美术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

2.用抽象的方法开展教学

这里的抽象实际上主要指的是抽象与具体两种状态或者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包含从抽象转化到具体和从具体转化到抽象两个不同的过程。但是这两个过程实际上都是利用学生的发散思维而展开的。在初中的美术课堂上,教师无论是利用从抽象转化为具体的方法还是从具体转化为抽象的方法,都是指引导学生对于既定的美术作品进行思维上的转化,使其与自己的现实生活或者是已有的美术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欣赏和学习美术作品,掌握相应的技能和能力。一般来说,教师从抽象到具体引导和应用学生的发散思维,主要是在面对比较复杂、难以理解的美术作品或者是美术知识时,之所以在这样的教学场合之下应用这一方法,主要是因为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现实生活与美术作品之间的联系,进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作品中传达的内涵和情感,或者理解部分专业美术知识的具体含义。假设初中的美术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对教材中一副风格比较抽象,比较难以理解的美术作品开展赏析教学,可以在自己对作品完全理解的基础上,将作品中表达的含义或者是情感循序渐进地向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发散,然后在每一个环节或者阶段都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之前的过程翻转,引导学生由日常生活中的情境进行思维的发散与联想,逐步从生活情境走向作品的内涵。在学生完成整个转化的过程之后,往往能够自主建立起作品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进而理解美术作品中内含的理念和情感,提高自己的美术赏析能力。应用从具体到抽象的概念来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主要是运用于学生理解理论性的美术知识概念或者是写实风格的美术作品等场景中。在这样的教学环节之中,教师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利用具体到抽象的逻辑,利用发散思维将相同风格之下的不同美术作品串联起来,发现其中的共同点,然后再将其进行归纳总结,取其精华,进而将不同的美术作品与理论性的专业美术知识建立联系,帮助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内容。这一过程是利用发散思维强化初中学生美术能力,尤其是美术鉴赏能力的又一体现。

四、结语

在社会经济、文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教育的核心目标。而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就要从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入手。所以在开展初中的美术教学时,教师需要应用发散思维来设计教学活动,实现转变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作者:邓贵军 单位:甘肃省静宁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