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树资源在幼儿美术教育中运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随着课程游戏化研究的推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部分。树是生活中具体、形象、多样、变化的教材,是农村幼儿生活、游戏的“伙伴”,它丰富、便捷,低成本、高效益,是幼儿教育的好素材。幼儿美术教育的重点就是要让幼儿更好地融入生活,学会欣赏自然、生活中的美。形态各异、色彩丰富、四季变化的树可以引发幼儿的审美感知,提高幼儿的欣赏能力,从而更好地表现和创造美。同时,树是生命的象征,不同的树有着不同的寓意和价值,有利于塑造幼儿健全的人格,丰富幼儿的精神生命。
[关键词]树资源;幼儿;美术教育
我园地处农村,树资源非常丰富,有40个品种。陈鹤琴先生的“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理念让我们看到了树资源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价值。幼儿美术教育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利用美的事物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通过引导幼儿感受身边树的色彩美、形态美、变化美和意境美,在大自然中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想象力、创造力,并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美和创造美。
一、以“树之美”引发幼儿的审美感受,提高其欣赏能力
树木生长在自然中,本身就是自然的艺术。春天,桃红柳绿,樱花成林;夏天,紫藤满墙,香樟如茵;秋天,红枫似火,银杏如金;冬天,梅花飘香,冬青翠绿。树的美,美在每一处。树叶,色彩丰富,形状多样;树枝,曲直分明,妖娆优美;树干,干净壮丽,形态各异;树根,苍劲有力,造型独特。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自然中的每一棵树、每一片叶都能激发幼儿美的体验,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会用心去发现美、感受美,提高欣赏美的能力。
(一)创设审美感知和想象的机会,引发幼儿审美感受
幼儿的审美感受是在审美感知和审美想象的基础上丰富起来的。别林斯基曾说过:“应当竭力使幼儿们少领悟一些,但要多感受一些。”教师应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与树亲密接触,直接感知树的美。例如,在中班“秋天的树”系列活动中,幼儿收集幼儿园内各种飘落的树叶,直接感知树叶的形状,感受树叶的色彩,发现树叶的不同“脉络”:爪形的红枫叶像可爱的小金鱼,扇形的银杏叶像黄蝴蝶的翅膀,掌形的悬铃木叶像高贵的公主裙和老巫婆的面具,大型的芭蕉叶是幼儿游戏的衣服和小床。幼儿天生就是想象大师,当对树和树叶有了真实、深刻的感知和体验后,就会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幼儿对树的喜爱之情,引发对于美的积极感受。
(二)尊重审美体验和情感方式,提高幼儿欣赏能力
审美能力是一种由心理引发的内在能力。幼儿的欣赏能力需要在欣赏活动中获得新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将这些知识技能在生活中、大自然中获得体验和共鸣。幼儿对于美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例如,色彩鲜艳的红枫是最美的,像一把红色的雨伞,很特别;结满红红的小灯笼的柿子树、山楂树、石榴树是最美的,因为不但漂亮还很好吃;五颜六色的栾树是最美的,香香的桂花树是最美的,让我们的幼儿园变得香香的,心情也变得愉快;直直的松树是最美的,像我们的保安叔叔一样神气;广玉兰最美,因为夏天的时候它的果实和叶子可以用来做游戏;光秃秃的樱花树也很美,秋天的时候黄黄的叶子随风飘落下来就像一只只飞舞的黄蝴蝶……总之,幼儿的眼里美是广泛的、多元的、具体的,既有直观的色彩、形态美,也有隐性、深入的美,在树的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理解“树之美”并产生联想,这是对美发自内心的、真实的,属于幼儿独特的情感体验,这种美是有深度的、真实的、独特的,也是具体、有意义的,成人应尊重和肯定幼儿独特、多元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促进其欣赏美能力的形成。
二、以“树之趣”尊重幼儿的表达方式,激发其创造本能
美好的事物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形象具体,二是让人心情愉悦,引起共鸣。树就是这样美好的事物,不仅有着丰富的形态和色彩,而且每一棵树、每一片叶都有不同的趣味,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和发现的兴趣。幼儿的表达方式是多样的,创作本能是真实而积极向上的。因此,激发幼儿真实的感受和想法,要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尊重幼儿的表达方式,引导幼儿更好地表现美、创造美。
(一)倾听幼儿创作的意图,尊重幼儿的表达方式
成人不能以自己的眼光去评价幼儿的作品,更不能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这样会扼杀其联想和创造的萌芽,也不能用“像不像”“好不好”来评价幼儿的作品,要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和愿望。秋天各种形状、颜色的落叶是幼儿美术活动的宝贵材料,可以用来贴画、涂鸦和手工。在树叶贴画《大树妈妈》中,用落叶装扮大树妈妈,能更好地表现树的特征。幼儿在树下创作,直接观察,激发创作灵感,他们会观察树叶长在树的哪个部位,向上长的还是各个方向都有的,一片的还是几片长在一起的,树叶是一样大的还是有大有小的……在贴画中,乐乐的大树妈妈是用了各种不同的树叶贴的,看上去色彩很丰富,但比较乱,很随意,没有树形。因为是不同树叶所以不能很好的表现某一棵具体的树,但乐乐指了指角落里光秃秃的樱花树,只剩树枝和树干了。当我还在引导他用樱花树叶装扮大树时,乐乐说道“老师,地上其他的树叶宝宝很可怜,它们没有妈妈,所以我都贴上了,这样大树妈妈不孤单了,地上的树叶宝宝也不孤单了。”这不再是一幅作品,而是一个温暖故事,是幼儿与树之间的情,在幼儿的世界里“万物有灵”“万物有情”,成人要善于保护幼儿的感情,尊重他们的表达方式,让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
(二)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的创造本能
宽松的心理环境是人类发挥创造性的前提。在美术活动“落叶跳舞”中,为营造轻松的心理环境,教师可带着幼儿在大树下通过多种感官感受和体验落叶:看落叶飘下的动作路线体验树叶“跳舞”的优美,听风吹落叶的声音感受树叶旅行的快乐,欣赏每一片树叶的独特。在自然、宽松的氛围下,幼儿的情绪是愉悦的,状态是积极的,思维是开阔的,这种健康积极的心理将会提高他们的美术创作能力。
三、以“树之本”健全和完善幼儿人格,丰富其精神生命
树乃生命之树,是“生命的象征,它代表了赋予生命的宇宙,宇宙也因它而获得新生”。树在幼儿美术活动中除了给人以美的感受和创作灵感外,还有衍生的价值。叶是绿色、是健康的代表;干是挺拔、坚强的形象;根是默默无闻、甘愿付出的精神,树与人是相似的、也是共生的,它可以使幼儿获得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理解作品的含义,了解幼儿的内心,健全幼儿的人格
美术教育是幼儿感性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对世界的主观认知,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和信号。作为教师要看懂其中的含义,了解幼儿的内心,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和谐发展。大型户外创意活动“秋天的银杏树”中,彤彤设计图上的树干有眼睛和嘴巴,“老师,这个粗粗的是你,这个细细的是我,还有这是王浩,他是戴眼镜的,像不像我们散步时你在中间,一排男生一排女生”。透过作品,我们看到幼儿将树与生活联结起来,看到了他们感悟生命的能力和看待事物的方式,从而健全和完善幼儿的人格。
(二)关注幼儿的心理,培养美的品质,丰富幼儿的精神生命
树是有生命的。在幼儿眼中,树是我们的朋友,当他们发现枫树叶卷起、发黄、枯萎时,会担心树是不是生病了?是口渴了还是被虫蛀了?他们一步步探究,一次次拯救,像医生一样给树捉虫,像消防员一样用水灭虫,像园丁一样给树涂上保护层。他们会主动想办法,也会向成人求救,这是幼儿善的本性,美的传承,是美术教育向善和益智价值的体现。在与树的互动中,引发他们爱护大自然的感情,发展他们美的品质和内心,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开发树资源进行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因其丰富性、便捷性、多样性,更是因为幼儿喜欢树,喜欢多彩的树叶,喜欢有不同纹路的树皮,喜欢形状各异的树枝,喜欢四季变化的树。丰富、具体、生动、有趣、充满生命力的树与幼儿思维的直觉性、具象符号性和情感性相辅相成,可直接感知和操作,因此成为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资源和内容,进而使美术活动充满了活力和生命力,丰盈了幼儿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陈采煌.地方传统文化在幼儿美育中的传承与运用探究[J].成才之路,2017,(35).
作者:张芬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