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实践能力培养的美术教育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从专业教学方面考察,目前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均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专才教育一直以来是我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基本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相应的课程体系。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和专业美院都追求学科专业的系统性、完整性,重视专业的纵深发展,忽视专业和学科的横向联系。两者的差别仅仅是高师美术教育增设了一些有关教育理论方面的课程,且课程所占比例较小。在这种艺术性与师范性失衡的课程体系下,学生专业口径狭窄,专业基础薄弱;同时相对忽略了美术理论知识、审美教育的教学。学生毕业后,往往只能在学历方面满足了美术教师的岗位要求,既不足以成为画家,又难以很快胜任美术教育教学的任务。与此相应,在美术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较单一。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基本上沿袭专业美院的方式,技法课几乎与美院无差别。多数高师基本上仍是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体系,重视培养学生的美术专业技能,对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培育实践能力等方面重视不够。高师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材建设也滞后于基础教育改革。《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和《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实施已经有很长时间,基础教育学校美术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层出不穷,但部分高师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仍维持原状,缺乏与基础教育的直接联系。此外,缺乏国家统编教材的指导,也导致教学的实施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导向性环节,直接关系到教学的发展与改革方向。但目前各高校在教学与课程评价特别是实践能力的评价方面存在着标准模糊现象:一方面艺术多元并存的现状已消解了艺术判断的统一定性标准,使美术专业评价标准存在随意性;另一方面教育教学实践的科学评价体系也尚未建立,对传统的教育实习往往只有量的考核而无质的评价;另从宏观方面考察,高校目前对学生各方面的考评仍然是终结性的评价而不是发展性、形成性的评价。
(二)从实践教学条件方面考察,保障机制不充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落后也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随着就业市场的发展,各高师院校都认识到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意义,开始加大实习实训实践基地的建设力度,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实践基地的具体建设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多方面因素影响,仍不能很好地满足现实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相对于专业教学需求而言,实践基地的数量和规模不能满足需要,导致有少数学校在安排教学计划时,不得不压缩校外写生、教育实习等实践课的课时。其次,社会资源利用不充分,一些实践基地虽然接收了大学生实习,但并没有真正让学生参与日常工作,使实习流于形式。再次,学生实习、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体制机制上的问题需要解决,如学生外出实践特别是野外写生实践时的人身安全问题,到各单位实习实训时的薪酬问题,实习期间产生的成果分配问题等。
二、提高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思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②高师院校美术教育要积极适应时代需要,从更新观念入手,全面构建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
(一)转变教育理念,拓展人才培养目标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化“师范性”特色。师范性特色是高师院校的立校之本,也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中要厘清培养美术教师与美术家的区别,按照师范性与学术性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和专业与文化并重的原则,明确专业知识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树立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教育观念;注重把美术专业技能训练、师范生基本技能训练与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人格的培养、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等结合起来,并充分利用高师院校多学科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要确立“大师范”教育的观念,拓展实践能力的内涵。高师美术教育要面向社区教育等社会性教育及学习机构,面向社会现实生活,培养引领社会对美的欣赏和追求的人才。正如《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所言:“高等美术教育尤其是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不是要培养出大批职业美术家,而更应通过艺术教育,让艺术走进生活,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把美术教育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真正实现美术教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③学生实践能力的具体内涵也应随服务对象的增加、服务内容的扩大而相应进行拓展。
(二)完善评价机制,引导师生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是完善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包括招生标准的评价和对实践能力的考核评价。应适当提高对高师美术类考生文化课的要求,在入学考试中增加对美术专业理论知识的考核与评价,从源头上提高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按照“美术”和“师范”并重的“双专业”要求,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美术专业知识与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并重的专业知识结构,同时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美术专业技能与师范生基本技能。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要根据专业特点,科学设计和合理安排师范类的教育实习实践和美术类的专业写生、毕业设计等各个实践环节在实践课程中所占的比重和评价方式,形成以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为核心的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使学生的实践教学管理、考核、评估能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有效地引导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二是完善教师的评价机制。在年度考核、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的考核评价过程中,将其本身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纳入考核的范围并加大份量,要切实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建立起“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的考核评价体系,积极鼓励教师加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研究,使美术教育专业教师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三)重视实践教学改革,实现学术性与师范性并重一要优化课程结构,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要突出实践性课程重要性,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加大实践课程的学时和学分;课程设置要面向基础教育和全社会的美育教育,适应不断发展的基础教育改革及蓬勃兴起的社区美术教育的需要;要注重美术专业的实践课程和师范生教育实习实践课程的有机结合,注重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有机结合,注重课堂学习与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注重相关学科及专业之间的交叉和渗透。二要更新教学内容,关注美育教育的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强调:“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这要求美术教育要响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终身教育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人文素质内涵。如在教学内容中增加基础教育改革研究、社区美术教育研究、校本课程开发、地方民间美术研究等方面的内容,使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以建立、完善符合现实需要的教材体系。三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吸收西方美术教育教学的先进经验和理论,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在教学中加强互动交流,利用情境教学、研究性学习等启发式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通过开设网络课堂等方式开展个性化教学;抓住“国培计划”全面实施的机遇,积极推进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变传统的被动教育见习为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的现场学习;与学生的就业、创业相结合,开展项目化的专业实践活动等,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强化资源配置,保障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良好的实践教学资源是保障实践教学顺利进行和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物质基础。健全实践教学保障体制,以政府与学校合作为主导,建立和健全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保障条件和保障机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外引”“内培”等方式,在有效提升专业教师能力和水平的同时,邀请、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校外美术工作者兼职任教;加大投入,建设好校内外的实践教学场所、教学设施和教学基地,保证实践教学课程的顺利进行;加强与基础教育学校,社区的教育、学习机构,美术展馆,相关企事业单位的交流、协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实践教学,为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多样化的场所。
作者:孙根华单位:安庆师范学院政治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