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美术教育推进少儿智力发展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近年来,素质教育作为教改的热点已引起教育界的极大关注。美术教育尤其是儿童美术教育与活动在素质教育中的特点与优势,正不断引起教育界与社会应有的重视。美术教育与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正以其特有的方式在当今素质教育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对美术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学校和家庭越来越重视对儿童美术素质的教育和培养。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儿童期是各种感知觉发展的敏感期,也是开启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智力是智慧和能力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感受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等,而以思维力和创造力为其核心。通过美术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儿童感受绘画、理解美、表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能陶冶儿童情操,开启儿童智力,促进其自身各种因素的协调发展,从而提高儿童的素质,实现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美术教育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1、培养敏锐的感知能力和超强的记忆力(记忆画、默写等);2、儿童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写生、速写、想象画);3、儿童动手能力(手工、泥塑等);4、儿童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创意画、创作)。
一、美术教育培养敏锐的感知能力和记忆力
美术教育是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儿童的感官,培养儿童的感受能力和知觉能力的过程。他们在绘画中表现出对事物敏锐的感知力、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以及超强的想象力等。儿童绘画是儿童美感认知功能的一种体现,儿童通过感觉、知觉、想象等心理活动创造绘画。因此,感知能力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儿童审美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美术活动是通过视觉和触觉以及感觉进行的绘画表现过程。感觉是人认识事物的前提,感觉是通过感觉器官(眼睛),对周围事物直接感知和感受的过程。儿童通过看、听和触得到最初感觉,感觉是儿童理解和想象事物以及表现事物的前提。知觉是人对于事物的不同特征(如事物的颜色、形状、大小等要素)表现出对事物整体形象的把握。感知能力在儿童的审美体验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和训练他们的感知力是非常必要的。很多的动物的形象都可以用各种形状去概括。再通过儿童对各种动物的感知后总结出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然后进行归类,学生通过归类从而把复杂的动物形象变得简单化。
另外,感知能力是各个领域中人发展创造力的基础,但它并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刺激而锻炼发展出来的。儿童在绘画时并不是对外界事物的机械的复制,而是有选择的进行绘画的行为,他们对外界的选择常常受情感支配。例如,我在教学儿童想象画《城市的街道》,孩子们首先说说城市的街道的样子,我让他们自己去通过记忆来感知城市的街道,以及想象未来的绿色城市的街道,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看到了孩子们把感知的形象表现在画面上,形式美感极强,高低错落的建筑、黑白相间的斑马线、绿色葱郁的植被以及来来往往的人群等。有的孩子画了两个街道,一个是现在的城市街道,一个是未来的城市街道。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体现了儿童的想象能力、环保意识以及儿童对现实的审美能力,这种审美能力也是在眼睛感受到形式美之后产生的。绘画同时需要很强的记忆能力,现在的美院高考以默画的形式很多,主要是考查学生在学习绘画过程中大脑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能力。记忆力是指把感知过的形象或从事过的绘画过程在头脑中贮存起来并再现出来的能力。学生正是凭着记忆才能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思维、想象、创造等高级的心理过程。没有记忆,感知觉就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智力就不可能得到发展。
二、美术教育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儿童的眼睛对事物是非常敏感的,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是很强的。人的大脑所获得的信息,有百分之八九十是通过眼睛吸收进来的。因此,有人说观察是智力活动的门户。人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都是从观察开始的。要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发展智力,必须先提高他们的观察力。那么在美术这一学科中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最好媒介,因为绘画艺术是视觉艺术,学生的形象思维、想象、审美能力都是在观察基础上发展的,学生通过良好的观察力获得知识,形成技能从而发展智力,而通过美术这一学科正是培养、发展和提高学生观察力的重要途径。在美术中培养的观察力,不仅进一步提升美术的质量,而且会开启儿童的智力。观察是人类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智力开发的基础。观察是学生自己独立获得感知认识的过程。儿童处于大千世界中,他们随时随地都在进行着观察,周围的一切都作用于他们,可以说生活处处都有条件培养儿童的观察力。但儿童在感知事物的过程中,无意性和情绪性很明显,而知觉地选择性比较差。他们在观察事物时常常只看到表面现象,不能仔细地观察,这种观察是属于“随意性观察”。而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指导他们进行“目的性观察”,观察前要求他们明确观察的重点和范围,引导他们通过比较找特征,根据变化找规律,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习观察方法,掌握观察要点,从而掌握事物的变化规律。
在美术教育中儿童用双眼认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感受自然界的美好,从而激发起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例如我在教学风景画时领孩子们到大街上(或公园)去,引导孩子们观察事物,看大街上都有什么,公园里有什么,每个事物(说出十种或更多)形状、大小、颜色、功能等。观察地面有什么,天空有什么,动的有什么,静的有什么等。观察后回来画一幅画《繁华的城市》《美丽的公园》或画一幅《绿色城市》等。孩子的观察和成人的观察是不同的,他们的观察往往带有自己的感受,是主观的、天真的。这样通过观察画出的画不仅生动而且还培养了孩子们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教师不要把自己眼中观察到的去强加到孩子的身上,教师应该让孩子自己去观察他们眼中的世界,这样的画才是孩子的世界。观察是想象前提,没有想象也就不会有创造,想象力来源于观察后的感受,由观察想象到创造性思维的闪现是一个顿悟的过程。儿童时期是想象力最为发达时期,儿童时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最为旺盛。想象的内容也要有来源,那就是大自然所给予的一切。在观察、写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事物的表象逐渐积累,在构思时就运用已有表象在大脑中进行大胆的联想与再创造,有时也会突发奇想,在绘画过程中有意识地把观察到的景物进行添加、改变、不知不觉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美术教育中,教师要通过挖掘、引导、启发,使学生想象的翅膀能在广阔的艺术天空中翱翔。
儿童时期是想象力发达时期,不同时期应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分阶段的进行不同画种的教学。儿童时期正是儿童想象力最丰富的时期,这个时候应开设一些想象画或儿童创意画,例如4岁到8岁的儿童开设创想画,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性格气质,激励、开发儿童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充分开启儿童的想象力,画种可以选择水彩蜡笔画、线描画、水粉画、现代水墨画等。9岁到12岁才可以开设速写、素描和色彩。过早地把绘画技法教给孩子,想象力却受到制约,因为孩子的思维能力还不能综合全面地分析问题,他只能照顾到一面,另一面就照顾不过来了。比如在我所教的孩子中有一个六岁的孩子,当初他到我这里学习绘画时,他父亲要求孩子学习素描,我说六岁的孩子正是想象力发展最丰富的时期,适合于学习儿童创意画,可他的父亲却要求学素描。就这样六岁的孩子硬是学起了素描,后来的结果可想而知。儿童美术教育不是专业教育,更不是职业教育,它是人的发展教育,它以智力开发和非智力培养为宗旨,是注重孩子综合素质的教育的过程。
三、美术教育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
在人的智能结构中,动手能力是一种最基本的而又十分重要的学习能力,儿童的许多知识技能都是在操作活动中学会的。儿童期正是躯体动作和双手动作发展的最佳阶段,而手腕和手指等小肌肉群的运动,能直接刺激大脑皮层,促进大脑皮层机能的发展完善,大脑的完善发展又促进手的运动更加灵活精细,并对幼儿的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开发打下生理基础。儿童的动手能力在美术教学中是最能体现的。儿童所开设的的绘画、泥塑、剪纸、折纸、手编、布工等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无一不是在手的协调操作下进行的。因此,儿童的美术教学对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现在的幼儿园应该从托班就开始接受正规的美术教育,运用橡皮泥进行捏,运用剪纸进行撕、刻,运用布、塑料等废弃物进行贴,利用卡纸折各种形象,用画笔进行涂抹等,直至中班动手习惯就会逐渐形成。其实从儿童早期就开展一些简单的剪剪、捏捏、画画、贴贴等美术活动,将有利于儿童动手能力的培养。我在教学图案设计课体会很深,我让学生用多种材料和技法来完成,如蛋壳画、旧报纸、沙子、干树叶等多种材质进行粘贴,运用蜡刻、墨刻、刮粉等多种技法进行装饰画的创作,学生动手制作的起来情绪非常高,作业是自己设计并运用多种技法完成的。通过动手制作不仅开启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增强了他们的创新的意识,从而激励他们不断地去研究和探索。培养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更是开启儿童智力的一把钥匙,那种脱离教学而变成单一的、机械的、无目的性的操作,不但不会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反而会让学生对其厌烦甚至丧失兴趣。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要适当、适合、适用。真正做到对学生智力的全面开发,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四、美术教育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开创性的探索未知事物的高级复杂的思维,是一种有自己的特点、具有创见性的思维,是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辩证统一,是创造想象和现实定向的有机结合,是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的对立统一。这种思维方式是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去选择。它能把学生置于新角度、新思路、新情况与新问题之中,适应学生带有理性色彩的好奇求新的心理。儿童的创造思维的发展是源于生活的。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人脑特有的功能,也是人脑功能的最高表现。尤其是在美术这一学科的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大胆的想象和创造,积极引导他们去探索。儿童时期是创造思维的培养的最佳时期,因为人从婴儿时期从他会拿笔时就会画,尽管是涂鸦期,可以说人类绘画的发展是先于语言的。现在大多数儿童都能作画,生活环境决定着儿童绘画的题材,新鲜有趣的事物激起儿童的创造的兴趣,引发儿童创作的冲动,当那些生动形象跃然纸上时,我们就能体会到儿童自身所蕴藏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思维训练中体现出来,在这里儿童往往能创造出使他认识到自身创造性潜力的绘画作品,这个过程为儿童带来作画的是兴奋感、愉悦感、自豪感和满足感,并进一步激发其形象思维、创作灵感和表现欲望,在其绘画作品中体现出来。儿童通过运用各种形态的线表现动感、节奏感,用错落有致的随意形阐述内心的天真童稚,尤其在线描画教学中是最能体现儿童的随意性想象性和创造性。从而启迪了儿童的潜在的美感意识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真正达到通过美术教育来培养儿童的形象思维和创造的能力,更全面地开启儿童的智力发展。
随着学校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美术教育不仅培养儿童的感知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能力,而且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儿童的情操,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美术教育不仅是对儿童的智力进行全面开发的过程,也是形成儿童基本的美术素养的有效途径。那种纯技能的美术教育已不适应新的形势,因此,构建和培养以思维力和创造力为其核心的全新的美术教育模式就成为当前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课题。在培养创新人才的任务中,美术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因为美术教育对儿童智力的开发是最具有成效之一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