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院校美术审美素质的培育范文

院校美术审美素质的培育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院校美术审美素质的培育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院校美术审美素质的培育

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有普通美术教育与专业美术教育之分,大学美术教育属普通美术教育中的高等级阶段,其教育的目的不在培养专门的美术家,而在审美质的培养。它是一种运用艺术美和现实美来影响、感染、教育年轻一代,使他们掌握审美知识、形成审美观点、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评价美、发现美、创造美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活动。因此,美育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其实质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见,美术教育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美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美术教育需巫待重视

当前,在综合性大学里,美术教育教学虽然较之过去有较大力度的改革,如学分制的实行,人文素质课的增设,各专业学生除了完成本专业规定的必修课程外,可根据自身兴趣与需要自由选择学习包括艺术类课程在内的其他课程。但是,全国除少数重点高校已经意识到了艺术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建立了艺术学系或艺术学院,大多数学生未有艺术类课程可选。即使是在这些己经建有艺术院系的大学里,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有接受艺术审美教育的机会。目前大多数在校大学生的审美素质仍然偏低,具体表现在他们艺术基本常识掌握的欠缺,如展示在大学校园的大学生社团所组织的各类专刊、报栏比赛等水平低下。反映出了他们对基本艺术规律的应用知识比较陌生;他们电脑操作虽然相当熟练,但是在课件与动画设计的色彩安排与搭配上却无章法,还有对社会流行的低水准艺术甚或低俗的艺术较为热衷的大学生所占的比例也不在少数。时代需要一个合格的人才,不仅需要他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和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品质,还应该具有优良审美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而这种现代人才的培养,还是像过去那种只注重专业自身的单一知识结构的培养模式或缺少艺术的教育与美的熏陶是远远不够的。

当前,我国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即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早在我国古代的周代,就开创了制礼作乐的制度。使人们在审美的过程中形成规范的语言与行为,即为“礼”;孔子提出:“乐以教和”的主张,其教育与自身修养的终极目标为艺术化行为与审美型人格。20世纪20年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便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艺术教育思想。到20世纪末,我国的一些大学,如南京大学、北京大学相继成立了艺术系,旨在通过对全体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与理解能力、陶冶学生性情、开阔胸境、提升人文修养,培养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美术作为视觉艺术,其功能主要表现在:一是将其人的内在隐性的情绪、情感与潜意识梦幻般感觉或精神以外化显性的图形符号表现出来,为人们提供视觉上的审美感受。与语言文字符号相比,它应属于另一信号系统—即形象符号之类,但它所传达的信息恰如文字符号一样。美术是人类文化中的一部分,其不朽作品都是文化发展的结晶,所寻求解决的同样是人类社会生存的价值问题,具有其深遂的文意蕴;二是真正的艺术都是不同时代不同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无论是具象的还是抽象的,再现的还是表现的,人们通过这些作品,不难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作用与思想观念上的自然引领。西方席勒等人的艺术教育观都将艺术、伦理道德和社会政治三者之间的关系视为不可分割的紧密相联的关系。

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不再是仅限于文字,而是图文并举,社会生活中对图形符号的极大依赖性是空前的,为信息快速传递的巨大作用也越来越表现出其他语言符号的不可替代性,由此而产生的“图、形、色”各自或相互间塑造与配置艺术的相关知识与高品质审美追求所需的美学相关知识等一系列问题,便成为人们日常广泛接触或多有缺失的问题;而现今时代与未来时代的社会生活随着科学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的丰富,人民越来越需求精神的丰富与满足,生活的各个方面越来越离不开艺术与审美。为此,社会对教育,尤其是对艺术教育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要为社会的需求和发展,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二、美术教育是培养审美素质的重要途径

美术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素质重要途径,是进行美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它是通过设计、绘画、制作和欣赏美术作品等,引导学生研究美、表现美、创造美和应用美。美术教育能够使学生对事物和艺术作品作出正确的审美判断,使其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健康的审美观点。美术教育又是以艺术形象作用于人的情感,给人以情感的陶冶,起着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作用。因为人们欣赏美术作品是感知和理解、情感与认识相统一的一种精神活动。它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同于政治的直接说教和法律的强制约束。美的东西不但形象于表,而且往往还有寓情于内的特点,它能以美感人,以情动人,使人们在心理L乐于感受,在感情上产生共鸣,在性情上得到陶冶,从而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个性,使欣赏者审美情感得到升华,精神境界得到提高。美术教育的实质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1、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完美的人格。美术教育能够使人心理健康,乐观向上,精神生活更充实、更丰富,从而增强审美素养,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辨别能力,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美术教育在欣赏美、享受美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陶冶学生的情操,这无疑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2、美术教育蕴藏着爱国主义教育。当美的感性形象作用于人们感官的时候,人们必然受到情绪感染,发生情感上的震动,引起内心的共鸣。我国美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自古以来就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了解和欣赏祖国的美术作品,可以使我们认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领会古代艺术美,从而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3、美术教育可以加深学生对人类文明的认识。欣赏古代美术作品,不仅可以受到审美教育,而且具有了解历史的作用。例如,从《清明_上河图》我们可以了解宋朝的城市布局、房屋建设、水陆运输、车舟形状、桥梁结构、衣物服饰、百业情况、社会生活、风土人情等等。读此一张画,真如同读一部宋朝直观形象的历史百科全书。欣赏现代美术作品,领会现代艺术美,可以产生对未来远景的期望,鼓舞人们积极向上,增强创造美好生活的意愿。欣赏世界各国古今优秀作品,可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了解其作品的进步意义,培养国际主义思想情感,提高辨别美丑和发展审美的能力。欣赏宏伟工程,可以让学生产生崇高的情感。如欣赏南京长江大桥、葛洲坝水利工程,对这些属于社会美范围的“人化自然”,并不只是一种形式美的欣赏,而是能从中感到社会的目的性,感到社会劳动的成果、社会巨大进步的内容,感到人们的力量和高尚品质,因而会被深深感动。

4、美术教育在开发钾力、特别是在形象思维能力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提出科学与美结缘,掌握了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有利于各科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美术教育以提高审美文化素质为中心,关键在于提高其美术基础知识水平和审美能力。它把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例如造型知识、透视知识、色彩知识、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美术史知识等等,这些本身就是现代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色彩知识,应该使学生懂的色彩的基本属性、色彩的对比变化、色彩的调配等。再如点、线、面的知识,应该让学生懂得点、线、面的情感含义以及它们在造型、绘画上的表征意义等。对于这些知识的掌握,是发展学生绘画能力的基础。

三、美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能力

美术教育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以外,在现代社会中的最大作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性的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原动力。强烈的创造意识是优秀人才的基本素质,尤其美术专业工作者,其个性素质和创新意识是发展和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条件。培养精神自由、勇于创新的高素质美术人才,是高校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要课题。

l、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当贯穿于美术专业教学的始终。创造性的本源在于人自身,而调动人的创造性思维习惯的最佳时期是其接受教育的学龄阶段,最佳方式是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在自信且兴趣浓厚的状态中去研究和探索。死板的技术传授极易扼杀人的创造天性。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培养和呵护学生的心理优势,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而不是盲目崇拜,鼓励学生敢于自我表现,敢于张扬个性,富于热情而不是麻木冷漠。一个人的自信心和个性意识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将直接关系到他日后的发展和成就。那种重知识技法传授,轻个性素质和创造意识培养,或仅将培养学生个性素质在口头上,在教学中强调学生先打所谓的“专业基础”,再培养和发展个性素质、审美素质的教学思想是不可取的,甚至是有害的。个性素质、审美素质和创造意识的培养是一项更为重要的基本功,应与技巧训练同步,应贯穿于专业教学的始终。

2、创新教育的重点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潜能。艺术的本质是感性的,艺术规律不同于科学规律,科学是建立在已知基础上的,科学创造往往依赖于前人的成果。而艺术创造与前人的成果互不关联,且常常呈排斥状态。真正的艺术创造应该是纯精神纯情感的自然流露。因此,从事艺术活动需具备基本的艺术素质。一个唯唯诺诺、循规蹈矩、没有鲜明个性的人是难以在艺术领域有所发展有所创造有所成就的。在美术专业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和优势都得到充分发展,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素质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使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意识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当然,这里所说的个性是指健全人格基础上的健康的自信心和素质特点,是指非盲从的独立性和较强的自我判断力,是源自天性且后天得到良好发展的具有鲜明特点的心理优势以及自我真实情感的表现欲,而不是那种病态的、极端的、妄自尊大的自我膨胀的所谓“个性”

3、应当努力创造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素质和创新意识,要求教师能够善待学生、尊重学生,在专业方面树立师生平等的意识,尤其是要有敢于尊重、爱护和理解具有不同观点、不同审美取向的学生的胸襟和气度,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提供和营造尽可能宽松自由、崇尚个性的教学氛围。自由是人的天性,个性是艺术的生命,宽松平等的教学氛围更宜于学生个性素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发展。鼓励学生个性张扬,造就性格鲜明的新型人才,不仅是在教学方面和专业研究方面,同时也应包括学生的生活管理方面及对学生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方式方面。人们常说“画如其人”,一个在日常生活中缺少自由、受到种种限制的人是难以在专业学习方面使个性得到自然张扬的。我们的教师和管理人员都应积极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更宽容、更大度、全方位、深层次地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最大限度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使学生在自我管理中树立独立意识,培养生存能力和竞争意识,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通过新的评价方式积极地为学生营造和提供一个更为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和生活环境,在培养集体观念和群体意识的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意识和独立判断,使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期间,不但专业上学有所成,而且能形成有利于他们日后适应社会、参与竞争、全面发展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专业个性,这应该说是时代赋予高校教师的重要使命。

4、应当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必要的改革。高校美术专业教学应由带有师徒色彩的传授转向以教师为主导的平等式研究,重视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和个性化思维方式的培养。笔者认为,传统的教学环节中“范画”的提法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不利于学生个性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绘画语言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没有新旧之分,没有优劣之分,也就不存在可以供人效法和模仿的所谓“范画”。相反,只有具有鲜明个性的作品才有生命力。我们的教师应尽力为学生营造崇尚个性和独立思考、反对僵化和盲目崇拜的良好教学氛围,尤其是对高年级的学生,要敢于鼓励和引导自我表现和个性张扬。

总之,美术教育在现代教育和素质培养中不仅具有独特的意义,而且具有独特的作用与价值。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理应结合时代的需要和要求,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特有意义和价值,更好地深入研究它,发扬光大它,并使它更好地为伟大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