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谈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学习问题范文

谈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学习问题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谈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学习问题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谈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学习问题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是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产生的群体,在中国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群体。通过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学习问题的形成原因,运用社会工作三个基本维度研究如何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

关键词:社会工作;农村留守儿童;学习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在家庭原因和社会原因等多重因素相互作用下出现的特殊群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城市与农村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大量的农村人员进入城市务工以谋求生计。由于各种条件限制,进城务工人员没有把子女带在身边,而是将他们留在了户籍地,于是,出现了大量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要比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差。6年国务院出台的《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建议》指出,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需要社会关爱。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现状

民政部的数据显示,至8年8月底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有67万余人。农村留守儿童从小就与父母相处时间少,受到的父母教导也比其他儿童少。所以,在这样复杂的成长环境中,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的问题就显现出来。笔者在三亚市Y村的走访调研过程中了解到,三亚市Y村位于三亚市区向北二十公里处,地处偏远的山区,交通十分不便。Y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经济较为落后,村民收入普遍较低。在文化氛围方面,Y村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仅有极少数人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封建思想普遍存在。村里基础设施匮乏,用于教育教学的设施更是不足,很多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除此之外,师资力量薄弱也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此次调研的农村留守儿童年龄段在6~11岁,处于小学阶段。笔者在实地走访后发现,由于父母双方或者单方外出务工,Y村的农村留守儿童普遍缺少学习教育监护。临时监护人大多由农村留守儿童的祖辈或者亲戚担任,这些临时监护人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精力时时刻刻监管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大多数的农村留守儿童存在学习主动性不高、平时作业完成质量较差或自己无法完成作业等情况,还有甚者上课经常迟到或早退,对一些简单的古诗都难以完整地背诵下来。他们的成绩一般都在班里比较靠后,全班学生各科平均分为80分左右,而这些孩子各科成绩则在多分居多,也有不及格的。有的孩子表现得非常叛逆,比如在调研小组举办的课堂活动中,这些孩子会经常接话,扰乱课堂秩序,在活动结束时当被要求写出自己长大后想做什么时,有几个孩子写的是自己“要当社会上的混子”,并引以为荣。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都相对较差。如果对他们的学习态度没有正确的引导和纠正,他们的学习成绩便会越来越差。

二、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学习问题的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问题的根本原因固然在于其自身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得当以及学习能力较弱等方面,但是农村留守儿童自身这些因素的形成却有着深刻的外因。国内的一些学者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欠佳做出了一些总结,张俊良、马晓磊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学习问题主要是学习成绩落后和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社会政策的疏漏、社区文化环境的贫乏、学校教育资源落后以及家庭教育的缺失共同造成的[1]。

(一)家庭因素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教、家风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2]。王玉琼、马新丽、王田合基于河南省两地的学生调查,总结出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不好甚至辍学是因为父母的监管力度不足[3]。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一般通过电话或视频交流对孩子的学习状况进行关心及了解,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督促、激励他们学习的作用,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这些孩子的学习问题往往不能在第一时间受到父母的关注,同时孩子们的内心所想也不能全方位地被父母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临时监管人一般是隔代的长辈,其文化水平较低,加之常常忙于生活琐事,他们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照顾不够细心,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缺乏了解,这就导致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同时,由于临时监管人常常忽视农村留守儿童的情绪和心理变化,这些因素可能诱发农村留守儿童的厌学心理,影响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

(二)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龄儿童最重要的学习场所。由于经费和人力资源短缺等原因,乡村学校除了常设课程之外,不能给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诸如心理辅导等特色课程。乡村教师还经常一个人教授多门课程,也没有过多的精力去关心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群体。这个群体的大部分学生在遇到学习问题的时候喜欢憋在心里,他们的问题也常常容易被教师忽视。这些学校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积极性。

(三)社区因素

社区是人们开展活动和相互交流的区域,对人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农村社区的文化氛围对儿童有全方位的影响,但是很多农村社区的学习氛围较淡,甚至充斥着类似“读书无用论”的观念,这种社区环境极大地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求知欲,对他们产生错误的导向。

(四)政策因素

《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提到:7年全国城区的义务教育学校数量比6年增加了00多所,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数量却比6年减少了7000多所,降幅高达3.70%[4]。由此可见,农村的教育环境落后,其义务教育普及率远低于城市,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还任重而道远。《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义务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虽然从教育、生活、安全等方面为未成年人提供了保障,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在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权利方面仍存在约束力弱、操作性不强等问题。

三、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

在全面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不佳原因的基础上,下面运用社会工作介入方法,从能力建设、心理调适、社会支持三个基本维度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的改善办法。

(一)能力建设

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首先要提高其自身的学习能力。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实施社会工作介入,从意识觉醒和技能提升两个方面帮助他们进行能力建设。

1.意识觉醒

意识的觉醒是服务对象自身发生改变的前提,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个案介入的工作方法,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法转变农村留守儿童的认知,使其能积极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首先,让农村留守儿童更全面地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原因,从而使其真正地理解父母。其次,让他们看到自己拥有可以改变的潜力,加强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最后,通过以上办法促进农村留守儿童自主学习意识的觉醒。

2.技能提升

打铁还需自身硬,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学习问题的关键在于提升其自我学习能力。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组织具有相同问题的农村留守儿童建立互助小组,引导他们互助学习、共同进步。社会工作者在小组中发挥引领者作用,引导小组成员端正学习观念、树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并在介入过程中积极鼓励小组成员发挥自身优势,不断突破自我,落实学习计划,实现学习目标,最终提升自我学习能力。

(二)心理调适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受到的关爱比其他儿童少得多。相对特殊的成长环境,造成了有的农村留守儿童性格异常孤僻,这些农村留守儿童在一些社会工作实务活动中参与度特别低。面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个案和小组的工作方法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干预,在不同的心理层面对其进行影响,帮助其进行自我对话,形成健康的心理机制。例如: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开展亲子之间的对话,模拟亲子游戏之类的活动,加强亲子间的互动交流,促进亲子间的了解,加深亲子感情,让农村留守儿童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消除农村留守儿童内心的错误认知,从而认真对待学习。

(三)社会支持

服务对象的问题不能只归因于服务对象本身,其周围的环境也是导致问题发生的重要原因。所以社会工作者在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时候,也可以从周围环境入手,联合周围一些有助于服务对象改变的系统,来帮助服务对象进行改变。

1.家庭支持

家庭的影响对一个儿童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可以提升家庭凝聚力。工作者通过鼓励外地打工的父母多关心留守在农村的孩子,引导他们利用互联网视频通话等方式多沟通,让农村留守儿童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从而使其更有动力、更安心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2.学校支持

农村留守儿童一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中度过,所以学校是社会工作者进行介入的重要场所。引导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帮助是十分必要的,协调学校方面成立有关工作小组,定期为农村留守儿童开展一些引导和帮助。如:心理方面的辅导,课外游戏的组织,以及成立助困专项基金,对一些实在有困难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给予一定资金帮扶,对学业有进步的农村留守儿童给予一定奖励等。现在提倡家校一体化,学校要积极联系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加强沟通交流,为孩子的进步共同努力。

3.社区支持

社区是最容易召集农村留守儿童的地方,比较好开展集体活动,发挥针对性的作用。社会工作者要依托社区,推动社区建立“儿童之家”供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交流,召集一些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定期给农村留守儿童做一些心理辅导或开展教育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社会工作者要挖掘和倡导有爱心的企业团体对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支持帮助,充分发动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留守儿童的能力建设与发展。联系村干部多到困难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中走访,给他们一定的关爱和物质帮助。

4.国家支持

要改变农村留守儿童的落后教育现状,迫切需要国家支持。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快完善政策,并加大政策在农村的执行力度。社会工作者要做政策具体化的推动者,积极协调各方人员,促进国家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的政策予以落实,使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得到保障。

四、结语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群体,其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长期地关注并寻求解决方法。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利用社会工作专业的三个维度寻找介入途径。尽管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学习、心理情感以及行为习惯等方面都受到亲子间沟通较少这个因素的影响,但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出现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逐渐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家庭、学校、社区和国家等社会支持系统共同发挥作用,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一剂良药。社会工作者应介入该支持系统,关注、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发挥链接资源、积极推进的角色作用,努力为他们创造与其他孩子同样健康的成长环境,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张俊良,马晓磊.城市化背景下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探讨[J].农村经济,20(3):2-5.

[2]潘旭涛.谈家风建设[N].人民日报(海外版),0-07-22(5).

[3]王玉琼,马新丽,王田合.留守儿童问题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抽查[J].中国统计,5(1):58-5.

[4]高影.《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N].中国教师报,-01-16(1).

作者:张正阳 于华 单位: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