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策(4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劳务输出量也较大,这就导致农村很多留守儿童的产生。留守儿童由于正处于一个成长时期,需要思想的启蒙和接受教育,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所以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存在一些问题。要解决留守儿童的这些问题,就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密切的合作。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出外打工,儿童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随着农村的劳动力不断的向城市的转移的现象,农村的留守儿童也逐渐增多。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很多儿童不管从心里还是教育上都是明显比较封闭的。这些儿童正处在一个生理跟心里不断成长的时候,所以会有一些不好的影响。为了推进新农村的规划,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就是一个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广西省一些农村的留守儿童的现象也比较常见。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现在的留守儿童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该怎么才能有效地改善这种现象。
一、留守儿童当前存在的教育问题
教育问题通常分为学校教育的问题和家庭教育的问题,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所以很多留守儿童子啊学校的功课没人监督,品德上的修养和成长得不到及时的引导,很容易走入歧途。
1.留守儿童在学校的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在没有父母的监督和教育的条件下,完全靠自己去学习,由于农村的教育水平相对来说本来就不高,老师也不能每个学生都能顾忌到,所以很多学生由于得不到及时的督促,就开始在学校里逃学、上网,等等,因而成绩会越来越差,造成恶性循环。很多学生会陷入一个“读书无用论”的误区,导致很多学生在没有完成义务教学阶段就开始辍学,很多留守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沾染一些坏的毛病。并且由于没有人接送,有的留守儿童被拐卖或出意外的也很多,给很多家庭带来不幸。
2.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肩负着对孩子的品德修养的养成有很重要的作用。留守儿童的年纪都比较小,处于一个对外界新鲜事物充满好奇,长期跟父母分离,跟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是其他亲人在一起居住。由于孩子的观念跟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是亲人的观念差别比较大,所以孩子也不能理解那些大人们的用心。由于隔代监护的文化水平相对来说比较低,他们的教育观念较为落后。当孩子的行为习惯出现问题的时候,很多也不会及时地纠正,会惯着孩子。并且学校布置的作业,也不会帮孩子们,只能照顾孩子的起居生活,这让孩子们在思想里没有认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
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
留守儿童现象的产生是由很多方面的原因产生的。从国家的政策,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落后,家庭思想的影响等方面,分析留守儿童的成因。
1.国家政策的落后
作为父母是没有一个愿意离开自己的孩子去异地他乡,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把孩子带在身边,孩子的户口问题没办法解决的话,孩子的教育问题就是大问题,在很多城市里都上不了学,再加上城市里的教育费用高昂,所以很多从农村出来打工的父母是承担不起的。
2.城乡发展不平衡
由于城乡发展的差异太大,城市的发展远比农村的发展快,一些需要劳动力的工厂和公司都是在城市。很多父母为了能够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生活,得到好的教育才去他乡打工,也因为看到有人在外打工赚钱了,或是感觉在城市里能够赚到钱。很多人也就一窝蜂地都去打工,导致了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
3.家庭教育理念的影响
从调查数据来看,农村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数量还是比较少的。很多在农村的家长认为只要能有钱花就行,认为上学没用,他们没有认识到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农村的女孩儿,老一辈的人认为女孩儿上学没用,浪费钱。至于男孩儿能挣钱就行,最后都要回到村里种地或出去打工挣钱,然后结婚生孩子。所以导致上学无用论的观念也越来越重。另外,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让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也不注意引导,养成了孩子任性不好管的性格。
4.学校课程设置
学校设置的课程与儿童的身心发展不符合,都是些简单的文化课,留守儿童很容易出现的心里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引导,没有专门的心里课程和老师。
三、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
根据以上成因分析留守儿童的产生原因,要解决这些问题,也要从几方面去解决,让留守儿童能够真正地、健康快乐地接受教育。
1.统筹城乡同步发展
国家现在也在不断加大力度来照顾留守儿童,但是城乡的发展差距还是应该靠政府采取有效的措施,将一些工厂或者是带动农村的创业,增加农村的再就业,这样不但能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利用起来恩多人不去外地打工,也可以减少很多留守儿童的数量。这也在响应国家的号召,加强新农村的改造,使农民能够真正富裕起来,让很多留守儿童能够得到关爱。
2.对外来打工者的户籍进行改革
很多父母在城市里打工,但是由于户籍的限制,只是允许本地户口在本地上学,这样打工的人要不然选择在城里买房迁户口或者是让孩子回老家上学。但是,很多因为经济条件原因,只能将孩子送回家去上学,这样将城市儿童和农村儿童分离起来。所以,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应该针对这个现象对农民工的户籍制度进行调整,让农村的孩子也能够接受同等的教育权益。逐步实现让农村的孩子也能在城市里上学,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
3.建立网络保护体系
构建一个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保护网络体系,将留守儿童的档案建立完全,落实到个人,实施保护方案。在学校要经常开展一些针对留守儿童的心里课程,针对目前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展开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关爱留守儿童,老师也要不定时地去家里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及时地关注留守儿童的心里变化。在情感上多去关怀,心理上不断地向好的一面去引导。对于家长方面,留守儿童的父母要及时跟学校联系,了解学生的动态,跟学校配合起来,加强和自己的孩子的交流与沟通,积极地去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尽可能多地回家陪陪孩子,在孩子放假的时候,也可以将孩子接到城里去认识一下外界的环境,让孩子的眼界也开阔起来,多引导孩子向好的一方面发展,至于社会方面也要加大力度宣传和监督关心留守儿童的成长。适当开展一些活动,让孩子在空暇时期也可以得到快乐。同时,也加大闲散人员的管理,保证孩子安全健康地成长。
4.在农村大力宣传高等教育的重要性
高等教育不论对国家的发展还是个人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影响。这就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给你孩子正确的引导,摒弃之前的读书无用论,让孩子也能走到大学的校园里去感受一下大学的氛围。多去和孩子讲一些科技创新类的东西,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能够有自己的梦想,并能为自己的梦想做出努力。提高农村的教学水平,给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四、总结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持续了很多年,国家也一直在不断倡导关爱留守儿童,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是很多方面的原因产生的。所以,要诀这个问题就需要结合各方的力量,不论是国家的政策,还是社会的舆论力量,学校的教育师资力量,家庭教育的配合等,需要几方面有效地配合起来,从各方面去关爱留守儿童的发展状况,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梁静茹.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的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2.
[2]罗国芬.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问题化”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3]刘佐信.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现状与教育对策[D].上海师范大学,2009.
[4]郭忠玲.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述评[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4):147-148.
作者:黎文献 单位:广西岑溪市糯垌镇古兰小学
第二篇:农村留守儿童文化教育探究
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市场经济秩序的逐步完善,留守儿童的文化教育出现了盲区,本文从留守儿童当前的学习状况、产生原因和对策方面展开论述,希望引起家庭、学校、社会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文化教育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市场经济秩序的逐步完善,大批胸怀理想、怀抱致富梦想的农村青年纷纷离妻别母、远走他乡,开始了他们不寻常的创业历程,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为城市增加了活力,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与此同时,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也随之产生。农村留守儿童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在外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6—16岁)[1]。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特别是他们的文化教育问题,不仅仅是农民个人的家庭问题,更关系到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前途。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引起农民工家庭的重视,必须引起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关注,必须引起各级教育工作者的关心。
一、留守儿童的学习现状
近年来,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成了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根据2015年文水县统计数据表明,全县共有留守儿童近2387人,其中尤以下曲镇为甚。全镇共有人口44341人,外出流动人口就达13672人,留守儿童1365人。通过对下曲镇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调查显示:18.2%的孩子学习兴趣较高;35.3%的孩子学习兴趣一般;36.2%的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10.3%的孩子有逃课情况。这些数字不得不让我们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和状况引起极大的关注。
二、留守儿童文化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造成留守儿童文化教育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机制体制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矛盾,又有部分家庭只注重眼前经济利益的认识问题。从我县留守儿童情况调查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原因:第一、社会体制建设的滞后。市场经济鼓励农民工外出打工,但城乡的政策差异、环境差别,使农民工无法把孩子带在身边。首先,由于户籍和学籍限制,孩子们不能在异地参加中考和高考。其次,农民工无法承担孩子高昂的入学费用。最后,由于生活环境不同,各地选用教材不同,语言交流困难,孩子们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学校生活。第二、家庭教育的缺失。“养不教,父之过”。不完整的家庭教育模式,使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大部分孩子在留守期间主要由年长的爷爷奶奶看管。大多数监护人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觉悟不高,不重视孩子的学习,致使孩子学习成绩较差。大多数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长的监管和督促,养不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观念淡薄、学习自觉性差、学习动力不足。第三、学校教育的局限。从学校教育来看,农村学校受到办学条件、教学理念、师资力量的制约和限制。留守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上存在诸多的困惑,他们需要学校能够给予较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老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关系缺失所形成的消极影响。但学校很少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留守儿童进行特殊教育。
三、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
关注留守学生学习教育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怎样才能做好这项工程?
第一、家庭教育首当其冲。马克思说过:家长的行业是培养和教育子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因此,父母应有开阔的眼界和长远的打算,在物质条件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应该多为下一代考虑,多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发展[2]。
第二、学校教育义不容辞。学校是搭建孩子们学习成长的最好平台。教育部门要尽可能地为农村学校引进优秀人才,配备雄厚的师资力量。教师要尽可能地给留守儿童送去慈母般的温暖,让他们在爱的沐浴下轻松愉快地学习、生活,在不知不觉中发现,教师就是他们的父母,学校就是他们的家[3]。
第三、社会教育鼎力相助。社会各界要把关心关爱留守儿童作为一项公益事业紧紧抓在手中,自觉地投身到这项“德政”工程中来,为留守学生的学习尽一份力量,献一份爱心,做一份贡献,让留守儿童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使他们思想之花越开越绚丽。要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尤其是要利用传统、重大节日等有利时机,通过上门慰问、组织夏令营等有效形式,不适时机地与他们进行交流和沟通,让留守儿童时刻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能切身感受到社会的关心。
第四、留守儿童自强不息。留守儿童要树立“自尊、自律、自爱、自立、自强”的五自精神。从小立大志、立长志,勤学乐学、好好学习,全面掌握回报父母、报效社会的硬本领。要从方方面面熏陶自己、锤炼自己,不断培育自己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高尚的品德。在学习、生活上做主宰自己的小主人,快快乐乐学习、健健康康成长,达到“让父母创业放心、让监护人舒心、让社会放心”的良好效果。
四、结语
总之,留守儿童的文化教育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工程”,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希望工程”,是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是落实科学发发展观,培育一代新人的“基础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的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的使命庄严而神圣。我们要紧密地团结一心、携起手来,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勇敢地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用我们的热情、耐心、诚心、爱心,塑造好留守学生美好的心灵,让留守儿童拥有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陈燕.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N].人民日报,2004.10.15-20.
[2]田景正.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5):52.
[3]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1-79.
作者:武永仙 单位:山西省文水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第三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
摘要:
教育关乎祖国未来的发展,它承担着向国家提供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重任。儿童作为教育对象,也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与主力军。近年来,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急剧增加,逐渐形成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由于缺乏父母密切看管,以及受到新兴传媒冲击,教育的缺失成为影响留守儿童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从广义上可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近年来,我们不断努力为留守儿童筑建一个安全的外部环境,但由于留守儿童教育的特殊性,导致留守儿童仍面临来自外部以及心理等多方的困扰。如何妥善处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将成为我们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留守儿童;教育;人格;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留守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16岁以下的孩子,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口流动的产物。[1]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户籍制度的松动和国家制度的调整,农村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地区。在推动城乡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逐渐在农村出现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另外农村父母外出打工,很少将子女带在身边。一方面,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后,普遍从事技术含量较低、工作时间较长、稳定性较差的工作,没有时间与精力照顾子女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城市的日常开销较大,父母将子女接到身边,所承担的生活压力较大。而城乡分割的义务教育体制以及二元户籍制度,也成为阻碍了留守儿童留在进城务工父母身边的重要原因。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6102.55万,占农村儿童总数的37.7%,占全国儿童总数的21.88%。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5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2]上述数据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基数大,并且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还会呈继续增长趋势。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输出,农村地区更多成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聚居地,给他们的生存与发展等方面带来诸多不便。与此同时,留守儿童教育与监管的缺失,也直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出现诸多问题。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因
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儿童的发展可能会因不良的条件与经历(包括父母、兄妹以及其他环境因素)而被抑制,从而阻碍儿童情感成熟。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儿童阶段在他们未来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性。这一时期,他们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与不稳定性,面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较重,并且对于外界事物辨别能力较低,容易受到他人言行影响。
1、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缺乏关爱
人格包括性格与气质,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根据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将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阶段是不能越级发展的,并强调儿童时期将对以后人格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在人格的发展过程中,儿童会初步形成对自我概念的认识。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在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他们人格发展并不健全。性格与气质的差异,对以后留守儿童发展也将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很多家长忙于外出务工,不能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心理动态,疏于教育与引导,错过纠正其错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
2、大众传播媒介发展
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与普及,信息化时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转变。一方面,信息即时传播丰富人们的生活,开拓人们视野。另一方面改变单向传播方式,手机、网络带来的双向互动更加频繁。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农村许多家庭已经拥有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不可否认,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为农村孩子的生活增添了新的乐趣,为留守儿童教育打开了网络的大门。但网络信息繁杂、混乱,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也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导致留守儿童很难做出理智的选择。由于缺乏父母教育与拘束,留守儿童普遍存在自制能力较差情况。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更易陷入网络虚拟情境,沉浸于网络游戏、小说等虚拟世界中难以自拔,这也一定程度上增加留守儿童教育的难度。
3、教育的缺失
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方式大体可分为三类:隔代教育型、亲友型、自我放任型。[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完整性,对于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十分不利。在隔代教育型中,祖父辈抚养易出现重养轻教、一味溺爱现象。除此之外,祖父辈受教育程度有限,无法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儿童正确引导。在亲友型教育中,父母的亲人、朋友教育职责,容易出现感情上的疏远,教育的表面性等问题,难以落实教育功能。自我放任型教育,独居留守儿童不仅面临无人照顾的现状,还要承担家务劳动的重任,生活脏、乱、差现象非常普遍,负面情绪的长期积压,易失去生活的动力。学校是儿童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场所,同时也是个人社会化的开端。但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的匮乏,学校教育很难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动向。除此之外,很多教师把学生教育的重点放在学生成绩的提高上面,而忽视学生教育的综合性,学生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措施
1、国家层面
1)发展城镇经济,吸引农民工返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农村留守儿童离不开父母的教育,同时也离不开经济基础这一条件。农民外出打工原因主要是解决贫困问题,背井离乡走上打工的道路也是生活所迫。而发展城镇经济无疑是很好的一种方式。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能使农民就近务工,尽可能多的陪伴在子女身边,防止父母错过儿童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城镇经济对于繁荣农村经济,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政策引导与支持必然会激发城镇、乡村经济跨越式发展,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打下坚定物质基础。
2)改革户籍制度,提供在城市就读供机会。户籍制度改革,涉及亿万人的切身利益,因而总是牵动人心;也指向更多人的公平发展,因而终能安定人心。作为最基本的社会管理方式,在新一轮改革的路线图中,户籍制度改革无疑有着“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意义。[4]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无疑是农村儿童进入城市就读的一大阻碍,而户籍制度的逐步改革无疑使农村留守儿童进入城市有了制度保障。
3)制定留守儿童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执行力度。在农村中,普遍会有“家丑不可外扬”“清官难断家务事”等传统思想。对于农村中不当教育留守儿童的方式,要坚决抵制,并加以及时制止。所以我们国家除了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农村留守儿童的保护有制度保障,还要督促地方执行机关,切实将法律法规明细化。确保相关法律、制度的顺利推行,建立系统问责体系,使留守儿童教育得以实施,而不是“纸上谈兵”。
2、学校和家庭层面
1)开设心理健康辅导室。由于父母不在“留守儿童”的身边,学校教育在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占据了重要作用。教育在人类文明中承担着传承和发展的功能,所以要在学校教育中转变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方法。改变课堂教条式管理,提高孩子学习兴趣。学校所承担的责任不仅仅是教书育人,还要承担起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动态的责任。心理辅导老师可以通过与留守儿童的沟通,及时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通过开展这些针对性强“全员参与”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留守儿童的心理调适能力,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5]比如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海报的征集等活动。拓宽学校教育范围,关注留守儿童各方面发展。
2)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子女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墨子曾经说过“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足见家庭教育对子女的重要性。家长应努力创造条件,用亲情交流来弥补孩子亲情的缺失。可以通过电话、网络、书信等方式与孩子沟通,让孩子可以有所依靠,把自己当成他们倾诉的对象,这样可以避免孩子在生活上和心理方面走入极端。除此之外,在外出打工之前应安排好监护人,明确好如何管理孩子,使监护人能够给孩子一个健康完整的家庭教育。此外,还可以仿效部分地方推行的“家长制”,这是在留守儿童没有成年人监护的情况下实行的。家长可以找人来代替家长这个位置,帮助照顾孩子的生活,监督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
3、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农村留守儿童具有一颗孤独脆弱敏感的心,在没有爱的支持帮助下,他们时常感到无助和迷茫,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随之而来便产生负面情绪。社会应该更多的去关注这群孩子的外在和内在需要,一方面,社会可以通过设立相关的机构,如设立农村留守儿童的俱乐部,基金会或协会等,让孩子放学回家后,在充满爱的社会环境里面感受温暖,获得积极阳光的心态。另一方面,加大力度管制学校附近网吧等不良场所,宣传积极的思想观念,让农村留守儿童远离成年人的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健康快乐的成长。教育在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进行引导。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弱势群体中的特殊群体,教育的落实是提高他们自身修养,走向更为美好未来的一种途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不仅需要外出务工的家长尽到应尽的责任,也需要当地政府和学校付出诚心和爱心。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茁壮成长的天空。
注释:
[1]江荣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
[2]苏婷:全国妇联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研究报告,中国教育报,2013年.
[3]曹景宽:《流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希望月报,2005年.
[4]陈凌:户籍制度,须从破冰到融冰,人民日报2015年.
[5]范明刚:留守儿童学校教育问题及对策,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年.
作者:王春宁 单位: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第四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
摘要: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聚焦点。由于留守儿童缺父母关爱和家庭教育,因此班主任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抓好学生的学习教育、情感教育和心理教育,还要运用多种策略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
留守儿童;班主任教育;策略
引言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农村的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独特现象,也给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现状
“留守儿童”是指在农村中父母双方或其中有一方外出打工,因而与父母亲中的一人或其他亲人生活的儿童。根据数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已经多达两千多万,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留守儿童缺少父母亲的陪伴和沟通,在身心发展上很不平衡,增加了学校教育的难度。由于儿童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提升学校教育,做好班主任工作,对于留守儿童来说非常重要。
二、班主任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主要任务
1.学习教育
学习是学校教育的中心任务,班主任要抓好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让学生学到专业的文化知识。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看管,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又不能得到学习上的有效指导,因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成绩水平难以提升。除此之外,一部分学生家庭贫困,缺少基本的学习用具和相关辅导材料,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基础薄弱,知识积累差。鉴于留守儿童群体的特殊性,班主任要严抓作业、开展辅导,促进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提高。
2.情感教育
除了学习之外,班主任还要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人生理想。儿童的成长需要陪伴,特别是当儿童遇到问题时,非常渴望能够得到家人的帮助和指导,然而留守儿童从小缺失亲人的关爱,很多问题需要自己独立解决,如果问题处理不当会给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班主任,要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和情感态度变化,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心理教育
据某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性格发展不够健全,存在性格缺陷如脾气暴躁,懦弱胆小,不敢和人接触交流,安全感匮乏。而调查中有九成留守儿童希望和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生活。这两项数据的对比反映出留守儿童的内心需求和发展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在这一现实背景下,学校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留守儿童的内心空缺。班主任要监控学生的心理变化,开导学生,让学生在教育中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化解心理问题。
三、班主任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的策略
1.建立信息档案,深入了解学生
对于寄宿在学校的留守儿童来说,学校是他们心中的另一个家,班主任就是这个家庭的家长。为了学生全面发展,班主任要肩负起培养的责任,用爱心和耐心对待班上的每一个孩子。建立学生信息档案是了解学生,教育学生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手段。班主任在开学之初,为每个学生建立家庭档案和个人档案,不断完善信息,掌握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品德、成绩等基本情况,从而因材施教,有区别地对待不同类型的学生。只有清楚了学生的状况,班主任才能成为学生真正的朋友,学生才能敞开心扉,向老师倾诉自己的问题和困惑,使班主任有针对性地疏导学生,帮学生解开心结。
2.组织集体活动,培养健康情感
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和班级文化的建设者。由于留守儿童缺少沟通交流的机会,所以在融入班级集体时会有一些困难。班主任要集思广益,出谋划策,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积极推动班级建设,让小部分的特殊群体融入到班级的大集体中。例如,班主任可以利用活动课开展心理教育,鼓励学生说出内心的想法,让同学们之间增进彼此交流,加深友情和理解,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师生的关爱和帮助,提高班级凝聚力。另外,学校要不定时地开展文体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艺,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留守儿童找到自我价值,成为积极上进、活泼开朗、热爱班级的学生。
3.加强家庭沟通,合力培育学生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离不开教师的付出,但更需要家庭的配合。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是学生个性和能力生长的土壤。和谐有爱的家庭氛围可以让学生的身心得到自由成长。相反,关系破裂,缺少关爱的家庭会给学生造成压力,心理上背负沉重的负担,甚至会使学生走上歧途。一些成绩较为落后的学生最容易任性逆反,出现心理问题,因此这些学生要成为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焦点。班主任要深入到学生家庭,消除他们的疑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因为班主任是联系家庭和学校的主要桥梁,所以,在学生需要帮助时,班主任要第一时间联系家长,施以援手,帮助学生渡过难关。此外,班主任要在平时进行家访,形成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良好互动,提升工作效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少年是国家的无形财富,社会要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要让留守儿童成长为问题儿童。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最为密切,所以要做好学生的学习教育、情感教育和心理教育工作。在培育过程中,班主任要运用多种策略,为学生建立信息档案,组织集体活动,加强家庭沟通,使留守儿童真正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和班级建设中来,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使留守儿童成为健康而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钱成山.班主任视角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3(9).
[2]李甫华,王纯敏.班主任在农村留守儿童情感教育中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3).
作者:马运涛 蔺际玮 单位:枣庄市山亭区城头镇明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