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的构思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2012暑假,针对留守儿童问题,笔者在安徽绩溪的瀛洲镇中心小学开始了为期十天的调研。瀛洲中心小学目前共有留守儿童84人,占在校学生的35%,其中双亲外出务工的学生49人,单亲外出务工的学生35人。全乡共有43名留守儿童由祖父母抚养,寄居在亲戚家中2人。结合调查走访的情况,我们尝试探讨教育在其中的作为。
1亲情缺失传递出的信息———教育应当“供暖”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家庭对儿童的‘基本信任感’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而这种基本信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儿童与其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的良好关系和互动形成”。留守儿童因为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抚养人的意识,对信任的感受和体验较少,又何来对他人的信任呢?全国妇联、全国心系好儿童系列活动组委会首次《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活动调查分析报告》,报告显示,数百万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少沟通和交流,45.1%的留守儿童有孤独感,30%以上的孩子存在心理卫生问题。调查中,有45.1%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不在身边对自己产生的最大影响是“感到心里孤单”。在笔者调查的84名留守儿童中,70%左右在同伴交往方面存在障碍。每次上课的时候总有几位同学坐在后面,远离了群体,回答问题的时候更加不积极。在我们临别举行的联欢会上,每个同学都要表演个节目,开始大家的热情都不高,后来被氛围带动纷纷踊跃上台表演,那几个孩子依旧不为之所动,只是静静的看着,我们鼓励他们上台表演,他们不说话,同学们做游戏也不带他们。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也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对孩子行为、心理、人格等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特别在14岁以前,是人一生中性格、行为形成的关键期,这个时候缺少家庭的关爱,会对孩子一生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针对留守儿童亲情和爱的缺失,我们认为,这正是学校教育发挥作用的时机。有专家指出:教育先行———营造“留守儿童”温暖的成长环境,这是给留守儿童最好的礼物。学校应根据留守儿童的特点,主动积极地营造温暖的教育环境,实行关爱教育,促进留守儿童在其中愉快幸福地成长。安徽肥东县陈集乡阳光小学校长陈万霞,2006年在当地群众和政府的支持下,创办了全国首个留守儿童寄宿制村级小学———肥东县陈集乡阳光小学,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老师妈妈”。2012年9月陈万霞荣获中国“最美乡村教师”荣誉称号。陈校长创办这所学校的初衷就是“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温暖的家”。
为了这些留守儿童,她真的做到了只有妈妈才能做的事情、想的事情、付的真情……因此,学校和留守儿童都获得了成功。很多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学校,往往都是从为他们搭建和煦温暖的班集体、配备认真负责的班主任入手,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做出了成绩。诚然,留守儿童的教育供暖,需要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如抚养人要经常与家长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动态,父母一方面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一方面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及时了解子女的生活学习情况,适时进行教导。抚养人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不仅仅做到吃饱穿暖,也要努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学习氛围,让他们感到家的温暖。
2隔代监护反映出的信息———教育应当“普法”
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与同龄伙伴相比较差,这是在留守儿童调查研究中得出的比较一致的结论。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缺乏有力的指导与管束所致。全国妇联、全国心系好儿童系列活动组委会首次《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活动调查分析报告》,报告显示,有26.9%的孩子认为父母不在身边导致自己“学习没人指导监督”。在我们进行的留守儿童家访中发现,隔代监护的孩子居多,爷爷奶奶文化程度低,又对孩子溺爱,认为只要孩子吃好穿好不生病就没事了,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很少过问,也无力过问。偶尔问一下时,孩子也会敷衍了事,学习很不自觉。由于家长或者监管人没有时间照顾到他们的学习。久而久之,孩子对学习产生厌恶感,更不会主动地去学习。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者不足三分之一,46%的学生成绩不理想。其中39%以上的孩子透露放学回家后,大多数的时间用来看电视或玩耍,爷爷奶奶也不管他们。据对教师的调查得知: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主动性、自觉性较差,作业完成情况极为糟糕,他们的作业很多是抄袭完成的。学习习惯和品行较差,甚至有部分孩子在父母离开后出现辍学的现象。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因此,从留守儿童隔代监护导致学业下滑的事实中,我们完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教育应当给留守儿童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与鱼。江苏省铜山县大许镇西探小学提出“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方法优化”。在该校建立了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方法优化档案,尤其是针对学习“好”、“差”留守儿童建立专项档案,进行跟踪辅导。鼓励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与学习成绩差的孩子结对,互相帮助。学校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长假的时期召开学习“留守儿童家长会”。让学习好的留守儿童家长在群体中传授经验和一些好的做法,帮助学习较差的孩子家长明晰对孩子的教育方向、方法和措施。建立比较完善的农村小学学习“好”、“差”留守儿童学习管理与评价体系。这一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这也为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探索出一条富有针对性的教育模式。教育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方法指导来达成教育目的,通过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解决隔代监护不知如何教育留守儿童的困惑。
3内心封闭显示出的信息———教育需要朋辈作用
同伴关系是留守儿童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同伴交往经验可以促进留守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为其提供行为榜样。因此,可以通过为留守儿童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往创设有利条件,并实施有效的交往指导,倡导支持性的交往行为等教育措施,帮助留守儿童建立支持性的同伴关系,进而促进留守儿童心理行为健康发展。在现今大量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中,似乎留守儿童就是问题行为儿童的观念较为普遍。的确,父母长期的缺位和隔代抚养的局限性使留守儿童的认知、情感、道德、个性等发展的关键期得不到正常的呵护和教育,从而造成心理发展上的诸多缺陷。在暑期实践活动对校长的访谈中,学校及教师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存在着很多困难,87%的老师认为“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比父母在家的孩子教育难度要大得多”;同时有75%的老师认为“父母外出打工以后,孩子的品德行为比正常孩子要差得多了”。校长介绍说:“在学校所有班级中每个班都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属于“留守儿童”;在学校不守纪律、调皮捣蛋的孩子中,大部分都是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
其实,儿童时期是身体生长发育最旺盛,心理变化发展最快、可塑性最强的时期,是人格特征、行为态度、心理健康等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学业的转型期。这一时期,如何发挥教育的作用,尤其是抓住留守儿童群体中优秀的代表来进行榜样的引导,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广西百色市田东县贫瘠的大石山区陇穷村的留守儿童张玉玲就是自立自强的好代表。为了挣钱,她的父母常年在广东打工,平日里常靠电话联系,家里爷爷奶奶身体不好,挑水、砍柴、做家务这些体力活就落在张玉玲稚嫩的肩膀上。但困难从未让她退却,相反艰难的历练让她更坚强。2010年春季,田东县旱情严重,张玉玲组织高年级同学成立少年抗旱送水队,为五保户、残疾户、困难户和留守儿童家庭送水。2010年,张玉玲当选为百色市唯一一位少先队队员代表赴京参加中国少年先锋队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她还得到吴邦国委员长亲切的关怀并回信鼓励,使她在学习和生活中奋发向上,成为留守儿童的好榜样。
父母外出打工使得留守儿童的生活过早独立,他们小小年纪就有很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自己平时在家里干家务活,甚至还要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比自己更小的弟弟妹妹。其他同学也对留守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给予了肯定,认为他们非常坚强,遇到什么难事就自己解决,还能帮助其他同学。他们因为缺少父母关爱,自己就能体会到得不到别人帮助的滋味,能体会到交不到朋友的孤独。有了这种经历,他们会主动帮助别人,也从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学校教育完全可以利用留守儿童身边的典型作为榜样,完全可以利用留守儿童身上的宝贵品质,加以有目的的引导,让留守儿童在优良的人际环境中敞开心扉,克服孤僻冷漠的缺点。教育就是要充分利用同伴关系来达成教育目的。
4条件不足折射出的信息———教育需要资源的挖掘
在与校长的访谈中,我们发现,心理健康教育大家都很重视,学校也曾经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是没有专业的老师。心理健康课都是体育老师代上的,上课的时间也就是体育课逢下雨的时候,有时品德课老师也会来带带孩子们。“那要是有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怎么办呢?”对于我的问题,校长回答说:“我们食堂有个烧饭的阿姨,她是学校的退休的老师,她很会开导学生,学生不听话的都送去她那。我们也知道这样不是办法,可是这个山沟沟里的学校要来心理老师很不切实际”。农村学校缺少心理健康方面的资源,留守儿童产生很多心理问题得不到针对性的指导,这已经是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的确,大多数农村学校是留守儿童聚集的场所。而与城镇学校相比,条件相对贫乏,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这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带来了困难。如何进一步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贫困地区的倾斜与投入,是党和政府一直在努力的。安徽省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课外活动条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配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基本建立起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 康成长的关爱体系,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快乐成长的温馨家园和良好环境,实施了“留守儿童之家”工程。在硬件上,规定活动用房不低于20平方米,配备电视和一定数量的图书、期刊、报纸和文体器材,基本满足留守儿童的学习和娱乐需求。配备电话或电脑等设施设备,方便留守儿童与父母交流联系。在软件方面,有专职或兼职的管理人员及相对稳定的关爱队伍;有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和具体的活动安排计划等等。同时,选择师范院校为基层农村中小学培训“留守儿童之家”心理关爱教师,通过开展各种主题德育活动,加强道德品格培育。通过收看电视、播放少儿影像、读书竞赛、排演节目、书法绘画、兴趣小组、网上学习等活动,使留守儿童在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中情感得到熏陶。开设防病健身卫生常识讲座。组织各类体育运动小组,使留守儿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强健的体魄。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开展夏令营、冬令营、调查走访、劳动体验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使留守儿童茁壮成长。通过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困难面前我能行”等活动,培养孩子动手操作能力、独立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
在当前情况下,学校教育可以发挥教师的作用,发挥留守儿童之家的作用,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挖掘每时每刻发生的事件的教育意义,创造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这里,我们可以参考借鉴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个教育事例,来说明教育资源是需要敏锐的教育机智的。陶行知在担任某小学的校长时,看到一名男生王友用泥块砸班上的学生,当即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后去校长室。放学后王友已经等候在校长室准备挨训,陶行知先生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异地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在他手上,说:“这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刻就停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王友更惊异了,眼睛睁得大大的。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地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说:“你能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果了,我的糖没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怀揣着糖果离开校长室的王友,此刻的心情不难想象。学生打人了,陶先生没有批评,没有斥责,没有让学生先写一份检查,更没有唤其家长来校“共同教育”,而是让学生一步步地完成了对自己错误的认识过程。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生活处处是教育之所,时时是教育时机”,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抓住每时每刻发生的事件,挖掘其教育意义。教育就是要加强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创造来达成教育目的。
5结语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涉及到我国现行户籍制度以及与此相关的就业、教育、保障等体制不合理、不完善。要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然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却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教育领域尤其是学校教育要充分认识其迫切性,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整合现有资源,优化教育环境,提供切实的学习方法指导,联合各有关部门,动员全社会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而不懈努力。
作者:葛明贵汪昱娟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