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地区留守儿童情况调研范文

地区留守儿童情况调研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地区留守儿童情况调研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地区留守儿童情况调研

一、当地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一)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情况

据我们调查,三十岗地区留守儿童约占一半。本次发放的181份有效问卷中,父母双亲中仅父亲一人外出打工的有94人,母亲外出的15人,父母均外出的有42人,父母都在家务农的有63人。

(二)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地域、时间、回家频率情况

所调查的留守儿童父母打工地点多在合肥市内,大多数是早上去市里工作,晚上回家,少数是在过节放假回家。另外,当地父母外出打工时间较早,在孩子很小时便已外出打工,一家人较长团聚在一起多是在逢年过节时。

(三)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情况

对当地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基本状况调查表明,监护人自身因素有欠缺。责任意识不强,监护责任不明确,监护精力跟不上,以至于他们对孩子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不能很好照顾和指导,从而使孩子的教育失去了重心。

二、“留守”对儿童的影响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研究,我们认为“留守”带给孩子的影响较为复杂,有负面影响,也不乏积极影响。

(一)消极影响

1.父母或其中一人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往往在生活中会遇到诸多困难。日常生活上无规律、饮食无规律,孩子无人约束,睡觉、起床时间没有规律。以助于孩子身体通常都比较虚弱。由于父母亲或其中一个外出打工无形中一些日常家务就落在孩子身上,搞得孩子往往只是应付生活,根本没有余暇去考虑自己的学习,增大了孩子学习生活的压力。

2.性格发展不健全,孩子常常感到孤独无助。留守儿童父母亲外出打工对他们的生活影响很大,因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人格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孩子情感的缺失,家庭教育的缺乏,给孩子心理和生理的成长都留下一些阴影。导致了孩子性格发展不健全,他们的性格变得自卑、内向、不善与人交流悲观、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孩子由于长期缺乏父母亲的关爱和抚慰,往往没有安全感,容易紧张焦虑,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另外由于孩子父母不在身边,留在家里的只有孩子的祖辈,他们的娇惯和过分溺爱,使孩子缺乏管教和约束,孩子的思想品行方面问题也较多,孩子依赖心理强,好逸恶劳,不遵守学习规章制度,旷课逃课等现象时有发生。

3.孩子在校学习成绩普遍不理想。由于父母亲外出,家中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方面较低,他们没有能力和没有意识在孩子学习方面给予指导,对孩子过分溺爱,重养轻教,放任自流,以至于使留守儿童们在学习方面不能得到有效的监管和引导;孩子本身就缺乏自控,在没有约束力的情况下,这些留守儿童往往经不住社会坏风气的诱惑,使得逃学、旷课甚至辍学现象时有发生。

4.孩子形成许多不良的品行。青少年时期正是正是孩子长身体的时期,孩子的认知水平,思想品德、是非观、价值观的形成在这个时候是非常关键的,由于孩子父母亲外出打工,他们的缺失,使孩子在这关键期失去了最好的引路人。社会上的负面影响对留守儿童成长有不利影响,主要表现是受网络的不良影响。另外,网络上有许多不健康的内容,孩子缺乏过滤信息和辩证是非的能力,会学习和产生到很多不良的行为。

(二)积极影响

事物都有两面性。根据我们调查,留守生活对儿童来说有时会产生积极影响,部分孩子因为父母亲的外出,反而能勇敢的去面对自己的留守生活,以积极的态度去适应,去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孩子自己会动手做饭了,平时自己洗衣服,帮助家里做家务;二是留守儿童比父母在家的孩子显得懂事,懂得安慰出门在外的爸妈,不让父母操心;三是留守儿童学会了独立、坚强,毅力更加坚定,懂得吃苦耐劳。这些说明留守给这群儿童带来了独立自主生活能力上的提高和思想上的成熟。

三、对当地留守儿童问题的若干思考

(一)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1.引导留守儿童的父母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对广大进城务工人员来说,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树立良好的家庭教育观念,学会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孩子积极应对自己所面临的一系列困难,教育孩子敢于直面人生,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观念。可以充分利用以电视、电影、广播、报纸、图书为主体构成的大众臾论传播体系,进行有关的宣传,以提高农民工及家庭成员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认识,营造有利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社会舆论氛围。

2.加强留守儿童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建议加强留守儿童父母常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意识,做到每周打1-2次电话,与孩子聊天、谈心。另外,在交流内容上不要只关注孩子的学习,还要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了解孩子在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教授解决问题的办法,传授为人处事的道理等心理健康知识。通过交流与沟通,让孩子知道父母虽身在外地但时刻在想着他们,减少孩子的孤独感,改善长期分隔带来的亲子疏离、情感缺失状况,引导孩子形成正常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生活观。

3.开办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对留守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进行科学的家教和监护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家庭教育水平。在留守儿童父母回乡探亲时,可以组织他们参加家长学校学习,引导他们经常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弥补父母亲不在孩子身边给他们造成的一系列不良影响。教育和引导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注重道德教育,更多地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

(二)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1.努力提升农村中小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培养正确的育人理念。农村教师由于自身的一系列原因,部分教师自身素质不高,在工作中还缺乏钻研精神和心理学、教育学专业知识,除了偶尔对教材中的问题开展讨论外,很少主动探究留守孩子的内心世界。随着2005年新课程在全国的全面推行,要求农村教师也具备专业化的素质。这里的专业化不仅是指教师在业务上的精益求精,不断探索,而且是指教师掌握更广博的知识,能够在心理上辅导学生,在思想上引导学生,在学习上指导学生。留守儿童由于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可塑性大,往往自制力差、缺乏很好的明辨是非能力,这时如果没有广大教育工作者给予适当的约束监管和科学引导,非常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和干扰。这就要求广大教育者不仅肩负着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责任,同时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要求我们农村中小学应开设心理学相关课程,配备心理教育老师,为广大留守儿童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指引方向,促进留守儿章心理健康地发展。

2.做好学校与家庭沟通合作,增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农村中小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详细记录留守儿童的相关信息,诸如:家庭地址、家长联系方式、家庭成员等等,这样就能够及时与留守儿童父母保持联系,学校要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座谈会,让监护人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校学习和表现情况,同时作为监护人也要并及时向学校反映孩子在家的思想状况、学习情况和行为习惯,通过建立这种学校、家庭教育互动网络,使学校和监护人能更有效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3.政府要加大投入,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留守儿童集中的农村地区,当地政府要加大经费投入,在留守儿童多的地区建立寄宿制学校,在一般地区农村学校推广“寄宿制”,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保障农村留守儿童能够在寄宿制学校寄宿。要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以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同时对农村留守儿童要进行有效的教育与管理。

(三)优化社会保障环境

1.政府应针对广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贯彻落实义务教育相关政策,为广大农民工子女进城上学提供“绿色通道”,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夫妻双方都务工的农民工到流入地就近入学,切实解决他们后顾之忧。政府要采取措施使得一些公办学校愿意接受就近入学的农民工子女入学,同时贯彻落实以流入地为主和公办学校为主的“两为主”方针,并且整顿一切针对农民工子女不合理的收费,切实做到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为广大农民工子女接受同等教育创造良好条件。

2.相关教育职能部门应着力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认真履行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职责,以学校教育为主,家庭教育为辅,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大力发展农村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长学校等家教服务网络,将此扩大到每个角落,让每个家庭都能在家教服务网络里得到学习和成长;进一步规范农村家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改进教学理念和方法,创新活动载体和内容,组织编写适合留守儿童家长及监护人特点的家庭教育辅导材料,让家长和监护人能够跟上学校教育的步伐,只有掌握好教育辅导材料,才能更好的教给孩子;培训一批家庭教育骨干,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以宣传促进意识的建立,以意识带动教育的积极性,引导留守儿童外出务工的父母和监护人改变观念,掌握科学的有效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真正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不断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同一片蓝天下,同一面五星红旗下,农村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都是祖国的花朵,同样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重任,但两个群体的儿童却生活在迥然不同的环境里。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村留守儿童成为一个不幸的群体,我们呼吁社会将更多的眼光投射到这群孩子的身上,当地的政府、学校、家庭能够关注他们,为孩子们多尽一点心,多做一些事,把关怀与温暖送到他们的心里。

作者:江芳杜启明单位:合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