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民观研究的伦理学论文范文

农民观研究的伦理学论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民观研究的伦理学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农民观研究的伦理学论文

一、幸福观与农民幸福观的内涵

(一)淳朴性农村是农民的主要居住地,这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熟人社会,没有城市的高楼大厦、莺歌燕舞、灯红酒绿。有的只是简洁质朴的民房,善良淳朴的乡风。这里相对封闭,对外界的信息接受少,相对收到的诱惑也就越少。人与人之间自然少了许多尔虞我诈、虚情假意、阴谋算计,更多的是茶余饭后的走动交谈和大事小情的贴心关怀。这样的生活环境塑造了农民诚实善良、为人正直的个性。也造就了他们简单淳朴的幸福观念。“庄家丰收、家里人身体健康、孩子都能上大学有出息••”这些最简单的愿望正是他们心里最幸福的事情。而不是“我一定要买房买车、存款要几十万,孩子一定要出国留学••等等。”

(二)集体性农民的主要工作地就是土地、田园,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也就是农作物。这就约束着农民终日在田园里劳作。久而久之,人和土地的关系十分密切,当人定居在一个地方后,便依赖这块土地生活,如果没有什么天灾人祸,是很少远迁的。这就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特性。长久的交往相处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深厚,“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假如一个人遇到好事,全村的人都欢腾庆祝。要是有一个人遇到坏事,全村的人都跟着他担忧难过。幸福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关系着其他人的感受。只有每个人都过得和乐美满,才是最大的幸福。

(三)非平等性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了傲人的成就,但是伴随而来的社会不公正的现象也突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就是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社会阶层不合理,城乡之间、区域间发展失衡,且差距不断拉大,社会保障制度、利益均衡机制不健全等方面。这些问题必然造成了城乡居民的幸福程度的差异。试想,一个面对教育难、看病难、养老难、收入低的农民阶层,没有物质基础的保障和社会权利的平等,他们的幸福感是不可能强于城市居民的。只有在起点平等,机会平等下享受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权利的基础上,农民的幸福感才能和城市居民的幸福感相提并论。在这种不平等的环境下的幸福,实际上正是农民的一种无奈。是一种不平等的幸福。

二、影响农民幸福观的因素

幸福作为人的一种情绪感受,是复杂多变的,影响人们幸福感的因素很多,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包括个人期望、自尊,个人人格特质、经济收入、职业地位等等。人们在这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对于幸福的不同理解和体悟,并上升为人们对于幸福问题的价值观取向。那么,影响农民幸福观的因素都有哪些呢?它们是如何影响农民的幸福观的呢?下面,我们从主体自身来找下原因。

(一)幸福与健康健康对于人的生命来说是最重要的事,是人享有一切的前提条件,正如一句俗语所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即使一个人的事业再成功,倘若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切对于他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健康是人类幸福的基础条件,是人实现幸福的重要保障。健康又分为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身体健康就是身体的各个部位不疼痛,不难受,能够正常运转,为人们工作、生活提供完好的动力支撑。精神健康就是人拥有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豁达的心胸。只有这两个方面都健康,人才能够去追求幸福,获得幸福。正如伊壁鸠鲁所说,要使人快乐,就要保持“身体的无痛苦,灵魂的无纷扰”。对于农民来说,这点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农民更多的是凭借体力工作而不是脑力工作的一个群体。健康不仅关乎他们的幸福,更关乎他们的生存。但是由于长期的城乡发展的失衡,使农民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受到不平等的待遇,绝大部分好的社会保障制度、医疗设施等都集中在城市,这就造成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使很多人由于错失了治疗的时机而面临死亡。

(二)幸福与欲望有些人认为农民的欲望很小,因为农村比较落后,传统文化和思想保存较多。并没有像城市那样受到西方消费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的影响。人们对于物质方面的需求不强烈。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其实,每个人都有欲望,处于不同层次的人有不同的欲望。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在很多地方的农村,传统的价值观早已崩溃。相反,很多年轻的农民并不满足于安贫乐道的生活,他们离开农村,到城市去打工,而眼前繁华的都市带给他们的震撼是巨大的。他们也渴望像这个城市的人一样融入进去,可是他们干着最累的活,拿着最低的工资,却享受不到和城市人一样的待遇,甚至受到人格的歧视。这种需求或者渴望在付出自己辛勤的劳动之后仍得不到满足的失落和无奈感也是巨大的。在这样的现实与欲望中,他们的幸福从何而来呢?

(三)幸福和知识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只有不断的丰富和充实自身的知识才能使我们能够在当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生存。社会在不断发展,只有不断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才能使我们紧跟时代的步伐,实现自我价值,获得实现幸福的能力。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他会比别人获得更多的机会,受到更多领域、工作职位等的认同。一个知识贫乏的人,他就只能在有限的空间里并且花更多的时间去追求幸福。无可厚非的是,拥有知识的人要比无知识的人更容易获得幸福。对于农民来说,由于教学资源、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的限制,受教育的条件较差。加之教育的市场化、分利集团化的影响下,权钱勾结比较严重。农民作为无权又无钱的代表,向上流通的渠道少之又少。只能无奈的认命。

三、提升农民幸福感的路径选择

在中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可以说是在不断下降,农民作为占我国人口数量最多的一个群体,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困境。虽然,国家通过新农村建设,工业反哺农业,不遗余力的扶持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城乡差距并没有缩小,反而越拉越大。农民的幸福感远远不及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因此,我们不仅需要探求影响农民幸福观的因素,还要找到提升农民幸福观的路径和对策。让农民拥有一个更加幸福的明天。

(一)加大农村教育力度,确立正确的幸福观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在向着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目标迈进,国民的心态对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如何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幸福观,拨正人生航向是当前的重中之重。如何塑造人正确的幸福观、价值观,不是凭口说说而已。需要的并不是人们坚定的决心,而是知识。对于农民来说,由于教育资源分配的城市化倾向,升学机会和受教育条件等的不平等。农民的知识素养是很弱的。因此,国家必须加大农民受教育权益保障的力度、改进农村教育机制、推进农村教育机制改革等等措施。使农民拥有同等的教育起点和条件。用知识丰富自己的内心,通过知识的丰盈,让自己对自身所处的生活环境、社会现实条件、社会价值目标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提升我们幸福的品质和层次,确立一个正确的、向上的幸福观和价值观。这也是实现幸福的基础。

(二)丰富农村文娱生活,加强对农民的人文关怀农村的劣势不仅体现在物质的贫乏,制度的不平等上,还体现在精神文化的贫乏上。因此,提升农民幸福感不仅需要重视物质条件的改善,还需要重视对农民精神文明素质等方面的人文关怀。一方面,我们可以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举办一些农民喜欢的文娱活动,多多组织城市歌舞团下乡巡演,来丰富农民生活,拉近城乡居民的距离,树立诚信、友爱、团结的新面貌。另一方面,要鼓励农民注重提升生活品质。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然而,人们的消费观念却始终停在“缝缝补补又一年”的状态之中。农民还是很简朴和节约的。有些农民很少将钱花在精神文化的消费上。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多刺激农民在健康、教育、精神文化、旅游、娱乐等方面的潜在消费。更新农民的消费观念,把提升自己的精神文化素质放在重要位置。

(三)夯实基石,大力发展社会经济我们都知道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发展是我们实现幸福的保障。大力发展社会经济,能够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资料,是我们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为了生活,首先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大力发展社会经济,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生理上和生活上的需求,也为人们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提供可能。在财富贫乏的时代,人们不得不辛勤劳作以满足自己的生存需求。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追求自己真正喜好的事情。幸福的程度也大大倍增。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特色经济。使农村宝贵的资源得到更大利用。当然,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注意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否则,人们不但得不到幸福,还会受到自然的责罚,变得不幸。总而言之,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如何提升农民这一最大群体的幸福感,对于社会稳定和未来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希望通过本篇文章和笔者的微薄之力,能够引起人们对农民幸福观的关注和重视。积极献言献策,为广大农民提供关怀和帮助。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早日到来。

作者:霍维敏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