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金融风暴的伦理问题探究范文

金融风暴的伦理问题探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金融风暴的伦理问题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金融风暴的伦理问题探究

作者:王杰买买提吐尔逊巴拉提单位: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

金融危机不是近年来的“武林新秀”,“灭顶之灾”不是危言耸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命题也是社会运作的客观真理。美国的金融危机已年逾三载,横扫千军如卷席的金融风暴致使为求自保或为解黎民的各国政要和商业巨头们“匆忙迎敌”,但是这次风暴仅靠物质技术层面的规范难以见效,内在的道德失范引发外在的伦理失宜是难以用科学来诠释的,但是主要的还是由于产能过剩和消费结构之间的矛盾引起。2008年发生在美国的这场金融危机,不仅关乎金融安全更深切关涉人的道德价值。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多个国家与地区的主要金融指标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恶化。其中货币资本、房地产和金融机构是最具有决定性的指标体系。金融危机可分为货币危机和债务危机及银行危机等类型。经济全球化分散金融危险的同时也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金融危机不乏众人瞩目,伦理危机乏人坐而论道。伦理危机是起源于个人的道德危机,个体道德失范导致群体伦理失当,迫使奋起自救勇担人道之人反思更胜,惟愿早日复归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金融危机的客观效应与行为主体的主观反思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蝴蝶效应淫威大施,蚍蜉撼树之象无独有偶。

一、金融危机的客观效应与主观反思

2009年初,温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时曾指出重视道德的力量来促使经济复苏和危机的化解,并且强调道德是世界上比阳光更加灿烂伟大的重要能量。真正的经济学理论总是与最为高尚的道德精神相协调。经济学说应该关注最弱势群体的福祉,代表公正和诚信促进所有人的平等。亚当#斯密曾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应该是惠民的否则这种利益是与道德严重脱节甚至是背道而驰的。见利忘义、背信弃义之人道德的缺失是造成这场危机的根源,虽然看不着摸不到,似乎不存在却与每个人人终身结伴,尤其是与那些伪君子“形影不离”。企业家要对自我的良心负责,企业应对整个社会负责,没有责任意识就会无法无天。高瞻远瞩的讲话启人深思这场惊心动魄百年罕见的危机。久居康德心中的道德律令可否外铄世人的合情合理的伦理规范,关键在于道德行为的选择。技术创新带来的产能过剩和人性贪婪引发的过度消费致使美国信贷虚空房产泡沫,诚信伦理适度,不及与过度换来的却是蝴蝶效应的恶心循环。悲惨的教训真切的证明危机不仅是经济危机更还是社会危机、伦理危机。鉴于此,对这场危机进行伦理反思更能弥补工具理性自身的缺陷,从而在人们的道德层面重塑价值理念以期吸取经验教训防患于未然。无论是从华尔街的富翁还是政要,其贪婪之心可谓欲壑难填,不加节制的后果就是全球危机的到来。数年来,美国的超前消费主张让无数国人难守清贫,趋之若鹜的同时忘记了自己作为人的道德责任,过度的浪漫过后疲惫的身躯开始回眸以往的路径,突然发现美国公众曾经引以为豪的消费主张在陷入危机后备受指责,千夫所指惊醒梦中之人绞尽脑汁的自我修正。赵修义教授曾经指出技术不能代替伦理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把软性的伦理规范和硬性的实践活动有效结合,才能是化解危机的必由之路。思想先于行动,亡羊补牢式的发觉有的时候要三思而后行而并非盲目跟风而行,自由主义之风缺乏道德的助推和把握准将自我吹灭。伦理规范或经济政策被尊奉为一种普遍世界观和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社会达尔文主义也与其“狼狈为奸”而行。“物竞天择,弱肉强食”这一自然界得生存法则被很好地“活用”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经济上的疯狂失控和道德上的形而虚空就成为一种必然且与之争锋。当中缺乏的不是宝马良驹而是人们心中的道德律令,盲目前行必定不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善果反而是绵绵无期的危机期。新自由主义价值观的强势推行体现在经济领域就是明有规范实无准则。宏观调控对人们的消费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但是此种政策的推行要依赖人们的价值观念而行。危机表明在伦理和价值层面确有很大的漏洞需要我们去补充。事出必然易于或然。虽然世界经济局势缓步回暖,但是天灾人祸不断,危机更显窘迫。美国、日本、利比亚、叙利亚、突尼斯、埃及、韩国、朝鲜等等国家发生的一些事情定然会延缓经济复苏进程。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利益关系,难道必然之外就没有或然吗?地震、海啸等同样会让复苏缓步甚或止步更甚或反戈。金融危机的难题不是能从经济层面予以解决的,在伦理层面也难以做出合理的解释。

当前危机四伏的现状需要我们重新协调利益和道德的关系,“二律背反”现象的失控必将导致更加难以控制的局面的出现,凯恩斯说过思想统治着整个世界,以往的经典理论不仅支撑更加决定着现实社会人们的行为,经济领域更是如此。“思路决定出路”,危机时代颇显珍贵颇见其真。这场危机不像本拉登遇难致使国际金银油价大幅下跌那样突然,有所征兆而放任自流致使害人害己确为惊天之举。喜中有悲的是危机没有造成大规模的社会动乱(当前国际局势动乱或为转嫁危机或为保家卫国或为伸张正义或为趁火打劫均属局部利益纠纷),因为危机来源于社会中的每个人,而非单个社会政权组织,经济兴衰,匹夫有责。

二、金融危机的传播与我国的理性应对

金融危机曾致使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工厂倒闭工人下岗经济暴跌,“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愤起革新经营模式,推行质量管理,优化产业升级,在党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下“东学西渐”及时将面临倒闭的工厂迁移到中西部腹地,因地制宜从中求生获利。今天,产业布局合理,工业生产有序,经济稳步复苏的大好局面已初步形成。曾长时间坚持的计划经济体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弊端百出,好在如今有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计划和市场开合有度。金融危机显现出的问题不是主体人主观能动性的缺失或不足,而是主体人缺乏伦理价值导向的主观能动性的过度或贪婪。价值理性被工具理性所误导不仅带来人格的异化更加速了危机的蔓延和阻碍了经济复苏的进程。自19世纪中叶现代金融理论诞生以来,多数金融理论关注的均为“伦理缺场”的“技术手段”如何在危机重重的市场竞争中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虽然我国现代金融的历史较为短暂但不代表停止前行,“入世”以后,劳动力和资源的全球配置优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资源全球化的今天,我国难以独善其身。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有识之士反思过去的同时即刻开始未雨绸缪的积极准备。改革开放至今,国门大开,西方的先进器物和个人主义思潮,蜂拥而至。新自由主义的经济理念都已先于实体经济大张旗鼓而来,坐视不管抑或拒之于外的“定势思维”被其冲击的开放多元起来。当今追本逐利过热的挡箭牌普遍被认定为社会的急剧转型,但是思维领域的迷茫会使得这种“为富最荣”转变成“为富不仁”。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义利之辨源古至今,唯有合宜看待才是解决金融危机的真正出路。

若势利之心吞噬了人类的“善良意志”,原本追求最高的善的行为也将会在市场竞争中蜕变为赤裸裸的生存竞技。去年至今,央行多次上调或将继续上调存贷款利率,主要目的在于抑制房价(物价)的持续升温以预防“金融次贷危机”,换言之重拳出击目的在于抑制或延缓“当前急速通货膨胀”上调工薪阶层的工资不仅说明工薪阶层不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体阶层,而是有望通过货币的分散回笼来尽量消除“泡沫经济”,合而言之是为了协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增强实际购买力而非虚空的数据投资,进而平衡产销人心,维护正常有序的伦理秩序。可投机取巧盛行通货膨胀越发严重,虚拟货币的高额高速横行或将继续拉大贫富差距,降低人们的幸福指数。崇洋媚外的邯郸学步之人舍弃了爱岗敬业和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操守,却将背信弃义和投机取巧奉为道德宝典,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价值观的盛行,所追求的眼前的逍遥快乐大富大贵定然会因其“超前”和“虚荣”致使殊不知鼠目寸光难见真理之人倾家荡产沦为他人的笑柄。盲目的超前消费误以为是扩大内需,但是金融危机毁掉的不光是暂时的物质利益,伦理道德的失范将会让目前捉襟见肘的经济雪上加霜,殊不知全球化的今天危机更关乎整个国际的公平正义。

三、国际格局的霸权与金融危机的无奈

两极格局一去不复返,多极格局并存互博弈。公正作为社会的基本价值,理当普世推行,可是霸权犹在,公正难行。金融危机首发强国理应率先担当,可是谎言盛行,嫁祸不断。众志成城,勇克艰险在我国畅行无阻,可是在国际社会由于不同文化似乎是不同政局不同利益不同价值观的原因,求同存异步履维艰。个人道德的有限力量和群体伦理的强大约束之间的反差巨大。现实主义者认为国与国之间缺乏跨国处理事情的公权,局限的权利不具备形成普世伦理的条件。狭隘的民族主义者认为,本民族本国度的伦理就是优秀的伦理,其他民族和国家伦理价值的都是不道德的行为和诉求。这种站不住脚的观点将客观联系主观化,明显具有反马克思理论的倾向,因为客观实在的关系不会也不能因人们来自不同地域和民族而有较大差异,更不能因此而拒绝或人为的弱化彼此合宜的道德责任和伦理规范。

风险全球化的今天,国际性的问题日益凸显,加强适当普世伦理的构建不仅是客观必然要求也是主观的应然性选择,因此诚信互助,合作共赢被提到国际交流的高度。公平正义的伦理视角是解决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基础和出发点。狭隘的仅仅以自身利益为主要追求的主体的任何行径都是难以为其正名的,更难以为其不负责的道德行为进行客观的伦理辩护。当前的国际伦理秩序不应该只建立在互利基础上更要建立在国际公平正义上,只有如此才能稳固根基获得持久的发展。互利的国际正义中潜伏着一种似是而非的危机即,既可以根据自身利益的需求来更改或又可以“量体裁衣”促成国际契约的签订的践履,从而让这种利己的规则按照自己的意愿运行下去。处于弱势中的民族或国家就仅能在貌似公正的制度和契约的空隙中寻找避免伤害且适合自己的藏身之处,等机会可以借机获得强国的“体恤慰问”,而且这种既得利益不仅不是合宜正当的更不是强势主体的无条件施舍,往往是变本加厉的盘剥游戏。处于弱势地位就决定难以反抗,能在顺从自保中已经是充分主权的强力显示。公正应当作为国际社会的首要价值,因为它是在民族、国家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达成的,从任何一方看都是公平的合理的,能够获得人类一致承认的价值,任何国家不能恃强凌弱拒绝或侵犯承载着正当利益的条约和规范。解决金融危机的国际诉求是真正的国际公平正义,拒绝霸权下的“互利”条约,携手共进、坦诚合作的正义之路是必然选择。虽说没有国际合作或许不会有金融危机的发生,但是既然已经合作,就该面对解决,若非,危机再起或将继续均有可能,届时霸权难以自救难以独善其身更难以获得人道主义援助,失道者寡助千年真言将付诸实践或将引发幸免于难者的倍加重视。

四、道德选择的困惑与伦理危机的必然

道德行为均有所指有所发,道德选择难免放弃不免错误,道德冲突必将面对必然存在。矛盾犹存困惑何解,人伦失理事难有合宜。生存是必然,生活可选可弃充满或然,人性本无善恶,何以皆为利往?金融危机不仅仅是全球经济的“过热”和“过度”消费所致,更重要的是道德失范所致。金融业不良债权的转让未能承担相应的道德诚信责任致使信用评估体制瘫痪。凡是能够正常生活参与道德行为的人都应该也必须认可责任是一切道德价值的基础。以史为鉴可以让个人、社会、国家明确承担责任践行伦理规范。总结以往金融危机的经验吸取教训,可以帮助我们“正衣冠”“明伦理”,承担道德责任,加快经济的复苏。目前来看,全球经济出现区域性的时快时慢甚或此起彼伏的状况还会延续,但是枯木逢春柳暗花明已成必然。

伦理价值相关主客体双方利益,道德品行重在主体锤炼。现在只要有关之人明其经济之适度伦理,社会之应担责任,利己之时适度让渡利益,躬行先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要求和恪守西方正义之德为谋取利益的伦理指向,若能此举,这场金融危机已不再是危机。高层人的头脑发热致使政策缺位,中下层趋之若鹜尾随其后而不自明。迷信权威不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这种伦理的缺失确实源于行为主体道德的失范,故而加强对重点人员的政治伦理、经济伦理、制度伦理、信用伦理、责任伦理、消费伦理等等方面的教育势在必行。这次金融危机究其实质,仍然主体人盲目追逐利益缺乏合理节制,致使生产与消费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衡产能过剩的危机,其实就是经济伦理的危机。解决这次经济领域中的伦理危机问题的出发点在于提升劳动者的人文素养、伦理品质及专业技能,落脚点在于产业结构的合理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消费的合理适度。在不争的事实面前,尊重客观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合情合理合宜进行实践活动将会使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寻得人之为人的自豪与尊重。宏观伦理应对,微观道德约束。面对危机国际国内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要从个人道德的修养和建设做起,时刻践行职业道德,协同家庭美德的构建,将“私人美德”扩展到“公德”领域,将道德的个体性要求扩展到伦理的群体性价值,将公正践行为社会首要价值的体现,那样主体人的思维就不会过冷过热,经济领域的产销也不会冷然不均,在道德规律和价值规律的和谐作用下,伦理危机就会不再成为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反而而会体现道德资本的重要价值并与之和谐发展。

五、结语

近年来,随着天灾人祸的不断增多,人们的危机意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立足现实反思行为,金融危机视域下的伦理问题从若有若无到若明若暗地逐渐形成共识,合乎伦理的思考和诉求与经济主体(生产和消费)社会责任意识的强化和道德行为的主客体双方诚信(诚于己信于人)理念的修复及国际社会的多极化、立公正、去霸权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