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技术逻辑下区块链对新闻的影响范文

技术逻辑下区块链对新闻的影响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技术逻辑下区块链对新闻的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技术逻辑下区块链对新闻的影响

摘要: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及对产权安全的保障,为新闻内容生产提供了新的技术性解决方案。文章从技术逻辑视角出发,在技术本原基础上解释了区块链的内涵与发展,在技术应用基础上分析了区块链对新闻业内容生产流程、净化新闻生产网络环境的影响,最终,从技术理念角度提出区块链是新闻业发展的技术工具革新,对新闻真实性、版权保护有较大促进作用,但是也要防止技术陷阱。

关键词:区块链;新闻生产;技术逻辑

区块链作为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应用的底层技术,成为整个社会的热点,并超越计算机行业价值范畴,正向着金融科技之外更广泛的领域发展。本文将在技术逻辑视角下探讨区块链对新闻生成的影响,以期能对以下几个问题做出回答:从技术本原基础上来看区块链的内涵是什么?从技术应用层面上区块链对新闻生成产生哪些影响?从技术理念层面怎样认识区块链对新闻生产的影响?

1区块链的起源与发展

区块链概念起源于SatoshiNakamoto在2008年发表《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文章,运用的是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的分布式账本设计思路[1]。梅兰妮•斯万将区块链定义为“任何事物所有量子数据(指离散单位)呈现、评估和传递的一种新型组织范式。”[2]国内有学者指出区块链是“通过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的方式,由参与其中的成员共同维护一个特定数据库的技术方案。”[3]而中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定义“区块链为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4]综合已有定义和区块链的发展,本文定义为:区块链是包括密码学、数学、经济学和网络科学等学科在内,以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和加密算法等为技术基础,参与成员共同维护数据库,以保障数据安全的分布式存储记录系统。从技术和领域应用的角度来看,区块链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区块链1.0”可编程货币阶段,即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但它并没有得到各国政府和法律认可及担保;二是“区块链2.0”可编程金融阶段,加入“智能合约”概念,区块链应用场景得以延伸至股权、产权登记、证券和金融合约的交易等领域;三是“区块链3.0”可编程社会,区块链几乎可以记录任何有价值的能以代码进行表达的事物,应用领域也扩大到整个社会。

2区块链对新闻内容生产的影响

新闻生产方式的变革是新闻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内容生产流程的改变与新闻生产网络环境的净化,是区块链给新闻生产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如今,区块链在新闻业的应用正向2.0发展。

2.1改变传统新闻内容生产流程

2.1.1变单向度采编为平台化的协同生产传统的采编模式为单一的、线性的报道,互联网时代以截取最有价值和迎合多数人阅读取向的新闻为主,出现了“搅拌新闻”[5]。区块链的应用使记者和编辑不再是新闻内容的单一生产者,模糊了生产者与读者的关系,在社交媒体交互性的基础上加持了去中心化的作用。区块链公司散点网络和文明新闻在以太坊数据存储基础上,允许读者与采编者进行稿件写作与审查的双向操作,共同商议创作来打造新闻载体[6]。去中心化让参与新闻生产的用户不受商家的干扰,在以区块链作为基础协议的新型采编关系中,UGC、OGC、PCG共同打造原创内容生产平台,形成领域专家、职业新闻业者、用户共享创作的新闻载体。

2.1.2共识算法核实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传统的信源和稿件审核由编辑来进行,网络与自媒体的信源和作者也就无从考证。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和可追溯性给了及时核实新闻报道的可能性。人品网(Steemit)作为以区块链为基础的社交平台,根据用户所帖子的点赞量来赠送平台货币,以金钱刺激用户追求优质内容,并鼓励成员共同审核信息真实性。运用共识算法帮助成员之间达成互信,系统节点将时间段内的数据打包为区块,形成连贯的链条,加盖时间戳,成员共同维护新闻数据库[7]。区块链成为一个“信任机器”,构建了由信源评估、内容不可篡改和多节点内容验证三者组成的信源核实机制,强背书保障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信息来源、发生时间、稿件流程、出处证明等细节得以被记录[8]。

2.2净化新闻内容生产网络环境

2.2.1智能合约保护新闻知识产权根据国家工信部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和运用发展白皮书》,智能合约技术对区块链发展到2.0阶段尤为关键,是将运算能力与合同结合的计算机语言代替法律,自主执行合约[9]。网络自媒体日渐泛滥,新媒体中新闻报道产权的确权与归属成为传媒业发展的阻碍。尽管我国有相应法律法规对知识产权问题进行规定,但法律的滞后性使得新媒体知识产权保护的依据严重不足,保护效果也较为有限。智能合约无需第三方介入即可自动对新闻报道的进行登记,对文章的信源、作者、地点等信息进行验权,加盖时间戳,作者可完整跟踪文章转载流通过程,实时监控版权盗用等违法操作。当文章被违规使用或转载后,无需法院或仲裁机构介入,平台会追溯违规用户,对其进行系统审判。

2.2.2构建内容生产社会信用体系失信问题常出现在新闻业的生产流程中,策划新闻、有偿新闻甚至有偿不闻屡见不鲜。媒体与公众可以区块链为中心,共同建立新闻内容互信机制。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AI算法,以智能合约和强背书为基础,搭建媒体新闻库和读者信任库,读者可对信源、文章的真实行进行追溯求证,媒体也可对已刊发的稿子进行转载引用的实时监控,二者自发组建“黑名单”体系,信息受益者与失信者都会被纳入时间链登记系统。媒体与读者间的信息交易更加稳定,大大降低了企业与个人之间的交易成本,全社会构建成一个去中心化信息交易与监控的信任循环机制,新闻法规在区块链应用上重新得以强化。

2.2.3新闻内容的全程可追溯互联网的强曝光性使得网络暴力、信息窃取和人肉搜索等负面问题频出,由于IP地址可进行隐私设置,许多侵权者无法进行法律追溯。在区块链的算法中,新闻稿件要在记者、编辑和被采访者多方复杂签名后才可刊发,全部数据进行登记、入库、加密,涉密单方保管数据主动权。当一篇文章要发表或被转载时,任何人获取隐私信息只能向信息涉及者本人申请密钥,超越了传统的密码和指纹数据的局限性。此外,进行信息交易的双方不必提供个人信息和公开身份,区块链依靠AI固定算法保护交易双方隐私,将匿名性特征最大化。当个人信息不慎被泄密,被侵权方可依据合约的程序设定进行链内追溯,依法申请赔偿。

3如何认识区块链对新闻生产的影响

3.1区块链是提升新闻生产力的技术性变革

作为现代化科学技术,区块链在近几年逐渐被应用至媒体领域,对媒体的内容采编产生了冲刺。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观点来看,区块链提高了新闻生产效率,有效保障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保护了新闻数字知识产权,形成了去中心化的新型内容生产范式。区块链对新闻生产力的提升主要体现在采编流程的变革。第一次变革是从传统记者采写到网络采编。传统媒体记者获取一手信源后进行实地采访,然后进行稿件写作,再送编辑审稿,一篇稿件从采访到见报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财力,单向度生产和记者、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制约着新闻真实性。互联网出现后,门户网站和自媒体的网络编辑代替了部分传统记者活跃在新闻网站,网络报道不再重视采的功能,而突出编的能动性,公共参与度依然较低,仍以单向度传播为主。第二次变革是从网络报道到作者与全民共识采编。区块链在传媒生产中的作用是联系内容生产者与读者,作者与读者之间通过共识算法进行互动交流,作者可根据读者的喜好反馈进行目的性写作,读者也可与作者联系进行内容订制,智能合约保障双方的交易可靠性,与前两个阶段最大的不同是单向度生产变为互动共识生产,公众可全程参与内容创作。第一次变革与区块链技术,都是以前一时代为基础的技术工具创新,区块链是对新闻生产技术和生产力的提升,只是新闻业历史性的革新,它不应被当作一种新兴事物。

3.2区块链重新定义了新闻真实性

在传统采编中,因记者与编辑自身能力不足或收受好处会出现有偿新闻甚至有偿不闻的现象,给传统媒体的新闻真实性提出严峻考验,网络新闻中虚假报道更是屡见不鲜。区块链的出现最大限度避免了新闻报道的虚假现象,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得到了保障,传统媒体记者的采编权重新被加强,网络虚假新闻制造者将得到制裁。通过区块链技术加成,AI共识算法联通创作者与用户、智能合约保障新闻报道产权和社会公众监管等技术在新闻生产领域的应用,重新定义了新闻真实性。一方面,智能合约时间戳与数据库实时追溯新闻报道的生产流程,当各个时间戳出现侵权或被用户投诉时,智能合约实时进行新闻源核实,已面世的报道也可进行真实性检测和修正,报道真实性得到了保障。另一方面,区块链的联通性可提供所有新闻报道给予全社会进行监控,创建一个去中心化、匿名性、可靠的信用评价体系,失信的媒体记者或自媒体人很难再从事媒体职业,强背书性使得新闻生产在区块链平台不容置错。

4结束语

区块链技术给了新闻业重塑新闻真实性一个重大机遇,协同生产与和共识创作内容将会成为新闻业主流。总的来说,区块链对媒体行业来说仍是初级阶段的概念范畴,具体应用要建立在技术逻辑的基础上,通过解决领域结合的技术瓶颈和产权安全问题,更关注区块链对付费新闻、新闻情报、协同生成等重大的内容生成的创新实践。总之,任何一种技术都只是一种工具,不能因为有新技术就抛弃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必须理性看待技术的变革和逻辑。

作者:杨伦 郑勇华 单位: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