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逻辑学教材革新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整合优化教学内容
传统逻辑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传授系统的逻辑知识,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为此,不能满足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为适应形势需要,高校非哲学专业的逻辑学教学应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知识结构、不同知识需求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
1.新课程体系的构建。逻辑课应分为基础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其中,基础必修课是导论性质的逻辑课,课程设置包括:有关逻辑的知识、逻辑学的基本技术和方法、批判性思维和社会逻辑能力测试。公共选修课是具有素质教育性质或深入性质的逻辑课,设置课程有现代逻辑、逻辑方法与思维训练、批判性思维与社会逻辑能力测试。这样的课程设置既独立又相互补充,具有很好的关联性。
分层次、多元化的课程设置,使非哲学专业的大学课堂由只有传统逻辑一种,到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并行,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互补,理论知识、应用训练共存。课程体系设置的整体性和层次性,既体现不同逻辑分支学科的科学性、完整性,可以避免一些无谓的思想纷争;又符合逻辑教学实际,给教师和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满足不同教学对象的不同需要。
2.教学内容的设计。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学生的就业需要及可接受性,同时也从逻辑学本身的内在联系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优化。就基础必修课而言,有关逻辑的知识主要介绍逻辑的历史发展、一些主要的逻辑分支、逻辑学家等,目的是让学生深入理解逻辑,提高其进一步学习逻辑的兴趣。逻辑学的基本技术和方法是基础课的核心部分,主要体现了逻辑的工具性,因此应保留诸如概念、命题、推理、思维的三大基本规律、论证与反驳等传统逻辑的经典内容,删除传统逻辑教材中繁琐而不实用的部分,如命题的自然推理、集合和集合的推演、谓词自然推理、欧拉图检验三段论等。批判性思维和社会逻辑能力测试部分反映逻辑现代化发展的新成果,适应现代社会对大学生能力要求而增加的内容,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习惯,让其掌握非形式的逻辑工具以针对诸如GCT、MBA、MPA、公务员考试、招教考试中的逻辑测试。批判性思维部分主要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批判性思维的含义和内容等,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非形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这一新的逻辑类型提供一个指引。社会逻辑能力测试部分,主要向学生介绍考试的要求、考试特征、试题类型、试题特点、试题分析等内容,尤其是向学生讲授与此相关的逻辑理论知识,为学生更深入地运用逻辑和顺利就业助一臂之力。公共选修课中的现代逻辑侧重数理逻辑。逻辑方法与思维训练分四块:澄清意义的方法、谬误分析的方法、判定推理的方法,论证的分析与评估方法;批判性思维与逻辑能力测试可作为入门级课程的后续课程,满足学生进一步提高的需要。这些内容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展现出由理论知识到思维训练、由技能和方法的掌握到能力培养的过程,体现出逻辑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根本原则。逻辑教学内容确定后,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不能作千篇一律的讲授,而是针对不同的专业以专业知识为事例而展开,既统一又有变化,有效地把逻辑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的思维能力。
二、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为了提高逻辑学教学质量,有必要在教学中变革以教师为主体的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开展双向性教学,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此相对应,还要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改革。
1.教学方法的改革。逻辑学是一门工具性的基础理论课,具有抽象的特点,学生在理解和接受上有一定困难。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改革教学方法。
一是采用案例教学法。针对逻辑学内容抽象的特点,在逻辑教学中应开展案例教学。若教学是纯粹地从公式到公式、从符号到符号的理论推演,不注重与人们的思维实际相结合,那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会有明显的提高,逻辑学的实际作用也很难得到发挥。为此,在教学中,任课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精心选取社会生活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通过思考研讨提高学生自觉运用逻辑工具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逻辑基本知识,掌握并灵活运用分析技能、技巧,提高其创造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有利于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习惯,提高其学习能力。
二是采用讨论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指导学生对一具体问题的思考讨论来增强其问题意识、参与意识、识别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或者是让学生学习有关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典型且难易适中的有争议问题或含有问题的材料,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通过参与讨论使学生由受动的客体转变为能动的主体,让其发现问题,分析、批判和解决问题,进而总结规律。教师适时地进行点评和总结,让学生明确所讨论问题包含的有关知识或有关方法等。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深化对逻辑学基本理论观点的理解,使逻辑学的基本技能、方法深入人心。
2.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学手段的单调是影响逻辑学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逻辑学课堂教学既要避免只注重系统理论传授而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同时也要避免过多依赖多媒体和其他现代教学手段而忽视理论的系统阐述情况。为此,逻辑教学可采取以下手段。
一是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授课能够增加授课的信息量和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在逻辑学课堂教学中,制作并使用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界面清晰、交互性强、易操作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能将抽象的、难以用语言表述或用语言表述但难于理解的知识以形象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降低授课难度,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教学内容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灵活性和交互性有助于集中注意力。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课程教学基本上达到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相结合的效果。
二是建设逻辑学网络教育平台。学生通过网络教育平台,浏览逻辑学教学大纲、课程信息,可增强对该门课的了解。通过学习上传的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掌握系统化的逻辑理论,培养严密性的逻辑思维,从而提高大学生学习逻辑的兴趣。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与老师交流对生活中一些问题的看法,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有关逻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具有启发性、交互性、趣味性的逻辑学网上学习系统和逻辑思维训练辅助系统,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三是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作为一门工具性质的学科,逻辑学教学应突出其应用性。实践环节正是彰显逻辑学应用性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我们努力实现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化。在课堂上,主要采取“逻辑应用”专题、学生演讲、辩论会、写小论文等形式,提高学生逻辑原理和逻辑方法的综合应用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语言(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课外,我们通过带领学生到法院旁听等,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内外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发挥逻辑学的工具功能。让学生多实践多练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应用。
三、优化逻辑学教学评价方式
良好的教学评价方式是增强逻辑课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在素质教育观念引领下,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让教学评价真正发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作用。作为教学工作基本环节之一的考试,是反馈某一学科实际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目前来看,逻辑学课考试中存在很大的弊端:一是考试内容偏重于空洞的符号推演,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所占的比重较小。学生为了通过考试,往往是死记公式,考完就忘得一干二净。这样,既反映不出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也体现不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二是评价分数比例分布不够合理。
期末卷面成绩占的比重过大,平时成绩所占比重偏小。这样容易误导学生只重视考试前的突击,忽视平时的积累,最终导致现实社会中高分低能者甚多。
按照素质教育的理念,改革逻辑学的考试制度,优化教学评价方式,注重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考试内容上要包括测试推理论证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试题,考核形式上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的考查方式。其中,平时考核包括课堂提问、讨论、作业、出勤等,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应有所提高。期末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其中笔试可采用开卷与闭卷相结合方式。考试中,应用性题目应占主导,且有一定的灵活度,主要是衡量学生运用逻辑技能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和创新的能力。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助于实际教学活动效果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