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研究范文

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研究

【摘要】如今身处信息社会的我们,必须要对劳动教育的形态进一步考量,因此我国大学生劳动教育不能局限于单纯的体力劳动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劳动观教育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完善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基于千禧一代大学生群体的特点,探讨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缺失的问题,着眼国家、高校、家庭三个立足点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教育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尊重劳动,劳动光荣,并且肯定劳动对形成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性。最重要的一点是,劳动观作为治国理政思想的一部分,在新时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闪耀。”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中基数庞大的一部分,他们人生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实现人生价值必须依靠劳动,大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是我国今后最需要重视的一方面。

一、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意义追寻

自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来,科技创新已经摆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局的地位,国家对教育和学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劳动教育就不能再局限于单纯的体力劳动教育,对劳动教育的形态也要进一步考量。在信息社会中的劳动教育,重点需要放在引导知识的生产应用,尊重知识与人才上。尤其党的召开之后,我国对现阶段国家发展形势作出了新的判断,青年学生要想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就必须将实践与创新结合。

(一)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个社会的和谐快速发展,是由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决定的。而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如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所言:“在知识经济时代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潜力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大学生最迫切的就是拥有科技创新知识的储备,并将其运用于国家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我国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应该肩负起奋进新时代的重任,积极接受劳动观教育。大学生的劳动意识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性和全面性,也显示出我国发达的政治文明。让接受新时代劳动观教育的大学生,懂得务本崇实的重要性,进而全面建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二)有利于建设学习型社会,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氛围党的提出“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的新要求,而大学生作为新时代主要学习者,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主体和细胞。因此,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劳动观,树立创新意识,积极的参与到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中去,既有利于带动其他年龄阶段的工作者加入到劳动教育中,又在社会中营造了全民劳动积极健康的社会氛围,加快实现培养堪当时代大任接班人的目标。

(三)有利于大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认识世界“未来教育是智育与体育的结合,它不仅提高了社会生产,还造就了一批批全面发展的人才。”[1]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正是新时代所需要的。正确的劳动观可以使大学生正确的认识自身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帮助大学生拥有道德价值选择和伦理思维的能力,加强其道德思维的观念,充分认识劳动在社会中的作用,养成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总之,在新时代培养大学生正确劳动观,不仅仅是鼓励大学生参与简单的劳动,更重要的是从劳动中获得独特的人生体验和领会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国家必须通过一系列措施培养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人才。

二、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现状

在我国进入新时代以及在现有的教育领域中,大学生的劳动观缺失相较于从前已经有所改善。但是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明确指出:“青少年一代的价值取向决定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因此国家对大学生教育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所以对大学生的劳动观教育也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如今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缺失现象虽有好转,但也存在部分问题。

(一)学校劳动教育的缺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教育要与一切学校教育紧密相连。学校劳动教育的缺失对大学生的劳动教育缺失来说是致命的。大部分高校,尤其普通本科专科学校只注重简单的劳动教育,即让学生参加教室办公室卫生打扫。这些简单的体力劳动大多也都是表面形式,对学生的思想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启发作用。最重要的是缺乏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部分高校不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大知识竞技类的比赛,也不主动为学生提供参与比赛精神与物质上的支持。大多数大学生,尤其是普通本科专科院校的大学生,缺乏参与脑力劳动的热情,缺乏新时代最有价值的创新精神,缺乏对劳动观教育基本的价值认知。高校劳动教育的缺失是如今社会比较普遍的现象,解决这一问题也成为了棘手难题。

(二)大学生劳动素质的缺失不同于以往90后大学生,现在的大学生人群加入了更年轻的一代人—00后,千禧一代的加入使大学生劳动思想增添了许多新因素,我们必须要重视。因为学校劳动教育的缺失导致大学生缺乏正确的劳动观而不自知,在社会普遍的唯分数论的以及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养成了大学生不重视劳动的习惯。在各大高校的教室和操场,在课业结束后以及在各大晚会结束后都会留有大量的生活垃圾,大部分大学生在寝室不会去主动打扫卫生,在家也会以学业繁忙为缘由拒绝做家务,在没有强制性的情况下,也鲜有学生主动参加一些学术活动。对于部分00后大学生,“‘劳动’不再是一个熟悉且神圣的词语,‘劳动人民’也不再是代表荣耀的称号,他们所想的是坐享其成、是少劳多获甚至不劳而获。”[2]在经济全球化深度发展以及虚拟时代,太多新科技直接代替一部分劳动,以至于他们从小就缺乏对基本劳动重要性的认识。虽然如今的大学生乐于接受新事物,但是过多的新事物间接限制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结合都得不到认同。

三、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教育欠缺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教育的片面性第一,过于注重应试教育。这一部分不仅仅是存在于各大高校,根本原因是从初高中起,学校就忽视对少年学生的劳动教育,到大学期间这一问题就更加严重。大部分高校的工作重心放在科研上,轻视育人的弊端导致缺乏劳动教育。在这个社会重视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各大高校不可避免的陷入唯分数论的怪圈之中。学校各类评奖机制首以分数为重,忽视实践活动教育,导致学生几乎不参加实习见习等实践活动,只为高分获奖,缺乏基本的劳动实践。还有一部分高校只开设采取笔试的理论课程,沿袭初高中教学法的旧制,忽视教育对象是即将步入社会的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这一方面是学校缺失劳动观教育的主要原因。第二,缺少劳动实践教育。因为我国不断扩大各大高校的自主招生规模,学校这个小环境内容纳的是数以万计的青年大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无法涉及到每一个人。大部分高校甚至不开设关于劳动教育的相关课程,并且只有一部分大学生可以接触到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实践—为期两个月的实习经历。一些高校为提高就业率考研率也不鼓励学生参与实习见习活动,一昧的重视学生在校成绩。

(二)00后大学生的独特性第一,反差性明显。巴普洛夫主张在体力劳动内需加入任何优异的悟性,即手脑结合。[3]00后大学生正是缺失手脑结合这一观念。在如今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00后小小年纪就有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虽然思想成熟,但是行动力不够,大部分更依赖父母,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之下。这种思想与行动上的反差导致他们更关注父母能带给自己什么,而不是自己主动去通过劳动获得什么。部分00后大学生享受学校和父母带给自己的庇护,拒绝激烈的社会竞争以及校园中的创新比赛,导致从初高中起劳动意识淡薄。直至进入大学校园,他们更愿意继续享受着“安逸感”,惰性越来越大,劳动意愿和学习能力逐渐变弱。大部分高校将劳动矮化为低级技能,传统轻视体力劳动的观念对大学生的影响较深刻,劳动被认为只是一些家务活和其他体力活,无需智力参加的活动。[4]传统观念以及高校的不重视,双向的压力导致00后大学生劳动意识淡薄问题愈加严重。第二,现实感较弱。00后出生于一个幸福感大幅度提升的时代,我国经济飞速发展,高科技引领时代变迁,越来越多的家庭都进入了小康社会,独生子女机率较大。因此父母高度关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几乎不会让孩子分担家务劳动,导致孩子缺乏对现实生活中劳动不易性的认识。部分00后大学生对待学习也抱有侥幸心理,很少参加可以培养自我创新精神的比赛以及实践活动,缺乏正视成年以后来自生活和学习的压力的勇气。因此这一部分大学生现实感较弱,自我意识过强,很难去主动接受来自外界的劳动教育。第三,盲从意识重。00后作为一批刚进入大学的青少年,价值观还未完善,对周围事物的新鲜感和陌生感会引起盲从现象。在高校寝室里,一个人拒绝劳动,拒绝参与各类学术活动,其他人会下意识的跟随,导致越来越多人漠视劳动教育。最严重的是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盲目攀比,盲从消费的状况也日益严重。通过劳动获得少量金钱与大学生盲从消费量不成正比,因此大部分00后大学生会主动选择时代演变产生的变相贷款,类似“支付宝花呗,京东白条”等超前消费的方式,从而拒绝劳动,劳动意识越来越差,扭曲了青少年的劳动观念。第四,个体本位性凸显。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5]00后大学生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过度重视自我以及抗压能力差。这种个体本位性主要是家庭原因,心理学将父母教育分为民主型、专制型、溺爱型三种,大部分父母都属于专制型或溺爱型,家庭的过度管教以及宠爱导致这一代部分独生子女过度关注自我价值,只为自己劳动,认为只要想做的事就都会成功,缺乏正确的劳动观念,当结果失败后却没有一个正确的心态面对。

四、新时代改善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对策

(一)从国家教育入手:思想培养与实践教育交叉进行党的以来,我国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着重改善学校层面和个体层面改革动力不足的问题取得了有效进展,国家层面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层面。其一,国家进行强制性规定,各大高校将思想培养和实践教育相结合,以免一些学校忽视劳动实践教育的重要性。其二,国家支持在各个学校的学生培养计划中纳入劳动实践教育,并且期末评奖考核也应包含劳动素质的考核,政策支持各大高校创新新时代下的劳动教育新模式。例如,一些高校开设的助管助教助学“三助”活动以及下乡支教活动。其三,国家要求各大高校充分将“三爱”文件之中“爱劳动”充分和入学教育结合,将“三爱”教育贯穿社会实践活动中。

(二)从学校教育入手: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同时推进生活即德育,校园是大学生的主要生活环境,从高校教育入手是改善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重要方面。首先,各大高校从最擅长的理论教育方面来说,应开设一门关于加强劳动教育的课程,让大学生从表面开始重视劳动教育。强调,“每个人都要尊敬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6]各大高校也应从劳动模范效应入手,对学校中的劳动模范进行大力嘉奖表扬,充分发挥青少年群体的“核心效应”作用。其次,高校应该重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利用丰富的趣味实习见习活动以及类似城市清洁的志愿活动,让呆在寝室里无所事事的大学生体验社会工作的经历,体会劳动的辛苦以及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最后,高校应不局限于学校内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国家类的学术竞赛,将其纳入评奖机制,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从家庭教育入手:学校合作与自身意识相互作用家庭是对大学生进行劳动观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必须要重视父母对劳动观教育认识的偏颇对孩子产生的影响甚至是决定作用。首先,家长应将家庭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中,积极配合学校的劳动教育决策,督促孩子完成实践活动,并参加学校设立的家长委员会,参与到学校劳动教育的工作中去,与学校形成完美配合;其次,父母应该改变溺爱孩子的习惯,并且避免孩子“过度消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行为;最后,作为与孩子最亲近的人,主动督促孩子认识劳动意识、责任意识、学习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性,继而在大学生涯中学生可以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瑛.从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看劳动技术教育[J].襄樊学院学报,2002,(04).

[2]刘蕴莲.论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5).

[3]钱焕琦.社会主义荣辱观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6.

[4]黄洪霖.劳动教育的异化与学校新作为[J].中国德育,2018,(24):7-8.

[5]倪圣茗.青年马克思的择业观及其现实启示—基于《青年人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分析[J].青年时代,2017,(15).

[6].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6.

作者:钱云 季爱民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