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课堂教学探究(3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传统课堂授课模式以教师讲解,学生被动听讲为主,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低,与教师沟通交流机会比较少,实践操作机会也比较少。就如何提高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参与度;师生互动
目前多数大学课堂上,教师占据主导地位,授课模式主要为教师授课,学生听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比较少,教师不能完全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使教学不能做到有的放矢。学生也不能全程认真听讲,开小差情况时有发生,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为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最大限度参与课堂教学就成为当务之急。现在的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教育质量的提高成为新的关注焦点。教学质量应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实际收获和自身发展为主要评价因素,但目前仍以学校和教师为评价中心,忽略了学生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重要性。所以现阶段的评价体系并不能从根本上反映教学质量。为提高教学质量,不仅要关注学校和教师,更要关注学生,努力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度。
1学生课堂教学参与现状
随着教育的发展,“学生参与度”这一概念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众视野,其在本科生教学质量评价中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被认为是影响高等学校教育成果的重要因素,能够帮助学校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掌握教师的教学效果,并能通过对相应指标的分析为大学教学和管理工作提供依据[1]。Astin将“课堂参与”定义为:在与课堂学业有关的活动中,学生所投入的生理和心理能量的多少[2]。也有学者认为,课堂参与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行为,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3个方面[3]。学生参与度的提高,不仅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有很大促进作用,更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一种肯定。据调查,现在的大学生与教师互动较少,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可能的原因有:教师上课的吸引力一般,教学方法有待改进;教师课堂管理比较松散,考核以笔试成绩为唯一评判标准,导致部分学生不重视课堂教学,上课不认真,注重考前突击;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任务重,教师只顾埋头赶进度。
2提高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思考
2.1联系生活实际和职业内容
课堂教学应该最大限度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学生将来在工作中的实际内容。首先,为吸引学生兴趣,教师要巧妙设置一些情景,从教材出发,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参与的氛围。课堂上问题的设置也要与学生的生活和未来工作相关,让学生热情思考,积极解决问题,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步入社会,适应社会,掌握生存技能,满足工作需要。研究结果表明,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学生教学参与度将得到极大提高。在互动交流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得到提高。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学习参与的行为和情感的促进,从而提高认知能力[4]。所以,课堂上可以设置一些问题,与学生将来的工作相关,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不仅能加深对未来工作的认识,还能牢固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所以,教师要站在学生角度,了解学生的需求及今后的发展,灵活设置课堂教学。有需求才会有动力,让学生知道课堂内容与他们以后的工作息息相关,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2.2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让学生最大限度获得知识,是需要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如何使教学工作常教常新,学生活动常开常乐,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学有所获,除了学生自身的努力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授课形式,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与学成为一种互动关系,使教师与学生成为合作伙伴。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5]。董晶晶等[6]研究发现,大学生对于视觉型内容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从这方面入手,结合学生兴趣,把课件做得形象生动。另外,教学效率的提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充分掌握各方面的信息,融会贯通,以提高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为目标,对课堂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心设计,掌握学生动态,采用新的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课堂是学生发展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实现分层参与、整体提高,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度。樊丽萍[7]研究认为,“321”课堂教学模式(3个环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巩固;两种方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个目的:让学生乐学、会学、学会)就是一种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此模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学生在民主轻松的环境中学会了参与,在积极活跃的参与中学会了学习,从积极的课堂参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发现学习的奥妙和乐趣。教学效率的提高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和教师都享受课堂,实现共同发展。
2.3发展素质教育和创新
教育时代在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开展素质教育就要大力发展创新教育,努力培养符合新时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素质教育不仅以笔试成绩作为考核标准,还强调创新精神。创新不是一时的灵感突发,而是需要平时的积累,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让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成为课堂的主体,是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注重学法传授,调动学生参与意识。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比掌握固定的课本知识更加重要。教会学生灵活变通,举一反三,提高学生参与意识,让学生不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新力,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敢于质疑、敢于创造,发扬创新精神,消除依赖心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增强学习信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4师生共同发展
要提高教学质量,不仅学生要学习,教师也要不断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积极搭建师生交流和互动的平台,让师生的交流和互动常态化。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教师这项工作不仅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流畅的语言表达、高尚的师德表现,还需要教师不断学习,面对学生能够自如交流。同时教师也要敢于接受批评,虚心学习。
总之,今后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提高,不再一味灌输理论知识,而是灵活采用授课方式,增强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主动性。教学内容不仅是书本上的理论,还应挖掘紧贴学生生活和工作实际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学生在大学期间对教育活动的参与程度是影响其成长的关键性因素[8]。在大学期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对将来的发展大有裨益,可以让学生更加从容地面对各种挑战。
参考文献:
[1]王烁.基于学生参与度的课程学习收获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17(5):49-53.
[3]孔企平.“学生投入”的概念内涵与结构[J].外国教育资料,2000(2):72-76.
[4]隋博文,王浩,翟平平,等.“诊断学”课程实训教学模式探析———以学生课堂参与度变化为视角[J].黑龙江科学,2016(19):121-123.
[5]俞会玲.巧设教学活动,增加学生参与度[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9):63-64.
[6]董晶晶,姚本先.大学生感知学习风格及其与课堂参与度的相关研究——以某高校在校生为例[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0(4):107-110.
[7]樊丽萍.关于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有效途径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15):284.
[8]赵晓阳,刘金兰.学生参与度评价:一种学生主体的教育质量评价方法[J].高教探索,2012(6):21-26.
作者:李红霞;莫烽锋;沈志雷;沈慧 单位:第二军医大学
第二篇: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框架的建构
摘要:互联网是将不同空间的人们连接起来,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形成的公众交流和互动虚拟空间。教育生态学是教育学与生态学的融合体,它利用生态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研究教育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从而对各种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分析。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生态系统,在平衡与失衡之间摇摆,目前课堂教学存在四种失衡,即部分教师与互联网教学要求不匹配、互联网教学价值利用率较低、高校学生利用互联网功能侧重点偏失和高校学生学习需求与教师教学供给不匹配。实现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的平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构建课堂教学优化框架,即以教师自主发展为主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生态化环境为依托。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框架;教育生态学
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是人们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它在影响和改变着日常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智能设备的投入使用,人们通过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就能实现网络连接,完成传统PC端互联网功能,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工作环境的重要构成部分。英语是高校课程的基本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高校学生的学习效果,各高校和教师正在通过不同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优化,教育学者也在不同层面探讨如何构建高校课堂教学优化框架的问题。教育生态学作为近些年教育学研究的热点,可以成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框架研究理论工具。笔者在此以教育生态学研究的视角,探讨网络环境下如何建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框架的问题。
一、相关概念
(一)教育生态
1932年,美国学者沃勒在教育研究中正式利用生态学理论进行研究。教育生态学是教育学与生态学的融合体,它利用生态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如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等)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研究教育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从而对各种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分析。[1]教育生态学来源于生态学研究。在生态学中,生态指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2]“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的两个核心概念,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内生存的所有生物与其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包括能量转换、物质循环代谢以及信息传递功能的统一体,生态平衡指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流动和信息流动,使它们之间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3]20世纪初,社会学者开始把生态学理论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Cremin的教育生态学、Goodlad的文化生态系统、Bowers&Flinder的微观课堂生态学将教育生态学带入研究的正轨。教育生态系统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与外部环境高度依存而且独立。教师、学生与外部环境构成教育生态系统,它们彼此影响和依赖,形成一种平衡状态,即生态平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是教育生态系统的微观系统,它包括大学英语教师、学生和环境三个组成部分,在这个微观系统中,主体是教师和学生,环境包括设备、桌椅用品等。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最大的特征是整体性,整体性表现在教师、学生和环境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某一个构成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部分的变化,比如教师授课方式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效果,或者教学设备的改进会影响到教师的授课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也存在“生态平衡”的问题,它在平衡、失衡和平衡之间循环反复。所谓平衡,就是大学英语教师、学生和环境三者之间高度协调,大学英语教师能够适应互联网的教学要求,互联网能够为高校教师所利用,学生能够借助互联网进行学习,互联网能够通过学生进行不断创新,这就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平衡状态。所谓失衡,就是大学英语教师、学生和环境三者达不到上述状态,三者不相匹配。利用教学生态学原理来研究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生态关系和生态平衡状态,对建构最优的大学英语教学框架具有重要作用。
(二)互联网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
互联网是将不同空间的人们连接起来,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形成的公众交流和互动虚拟空间。[4]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分享性和互动性,随着技术的进步,融合了移动设备的即时性和便捷性特点,互联网逐步升级发展。过去人们依托计算机使用互联网,使用具有一定局限性,影响着使用效率的提高,个人高度依附于PC端(PersonalComputer,即个人计算机)。随着移动技术的成熟,个人依附于技术的局面得到改变,技术开始逐步依附于个人,网络化社会正在走向成熟。对于社会而言,互联网的出现,大大提升了社会运转效率,物联网、微信等都是互联网的产物,社会也因互联网联系更加紧密。对于个人而言,互联网越来越重视用户体验,个人碎片化的需求得以满足,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联系也更加密切。[5]课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总体来讲,凡是发生教学活动的地方都可以被称为课堂,比如沙龙、讲座、研讨会等。在这里,课堂是狭义的课堂,即教师授课的面授课堂,大学英语课堂就是大学英语教师进行面授的课堂。大学英语教师一般利用电子设备进行授课教学,PPT、视频等已经成为教学的必备辅助工具,大学英语教学正在实现信息化与传统化的结合。但是,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内容以读写为主,大学英语教学依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高校学生已经成为其忠实用户,学习生活已经开始依赖于互联网。互联网具有个性化、即时化、广覆盖化等特点,高校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实时信息和进行在线学习并充分了解学习最前沿动态,高校学生的个性化英语学习需求通过互联网得到满足。在他们个性化需求得以满足的同时,他们会重新审视课堂教学,对课堂教学提出更高要求。同时,互联网信息透明化的特点,使高校学生能够对课堂教学进行横向对比,对教学质量有客观的对比判断。现在高校学生以“90后”为主,他们相比“70后”和“80后”学生更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更敢于挑战传统和权威,当课堂教学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时,他们会敢于向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这是现在许多一线教师的直观感受。[6]因此,从目前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滞后于高校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亟待优化。
二、互联网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系统失衡分析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生态系统,它在平衡与失衡之间进行摇摆。在传统教学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遵循传统教学方式,以行为主义作为理论指导,教师是系统的核心,强调知识的单向传授,系统在高校管理体制和教师管理威权下得以维持平衡状态。[7]但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技术变革打破了原有的课堂生态系统,环境构成进行重大变革,教师、学生与环境之间不平衡状态得以凸显,教师的核心地位得以动摇,教学模式也亟须变革。具体而言,失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教师与互联网教学要求不匹配
互联网的特点是包容、开放和个性化,个人的需求可以通过互联网得以满足,互联网上下游企业也以用户为中心提供服务。互联网延伸至各个领域,教育领域也不例外。网易公开课、网易云课堂等正在以APP形式被社会公众接受。传统教学模式下,高校教师垄断教学资源,拥有绝对话语权,高校学生只能通过高校教师进行英语学习和交流,只有在语音课上才能利用计算机设备等进行课堂辅助学习,学习资源的主导权在高校教师手中。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智能手机设备或其他终端设备登陆在线学习平台进行学习,在高校课堂不限制智能设备使用前提下,高校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渠道,大学英语教师不再具有课堂资源垄断权力。在互联网环境下,开放和包容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的个人知识需求满足是课堂核心竞争力,然而部分高校教师依然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习惯于教学资源垄断,没有将互联网工具纳入教学体系中,这就导致部分高校教师与互联网教学要求不匹配,出现高校教师沿用传统教学方式但教学效果边际下降的结果。
(二)互联网教学价值的利用率较低
互联网随着技术的进步正在衍生和升级,互联网正在由单一的PC端走向移动端,互联网变得信息容量更大,这就意味着可以有更多的教学资源可供高校教师参考。以现代互联网的典型产品微信为例,微信不仅为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提供在线交流平台,也为他们提供公共资源。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组建具有身份限制的微信圈,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它交流教学心得、分享最新教学方法等。但是,从笔者的亲身经历来看,微信朋友圈成为信息的的平台,部分教师会偶尔微信链接,参与教师大部分时间处于沉默状态,彼此交流相对较少,背离了微信朋友圈建立的初衷。微信的强大信息资源的一个渠道是公众号,用户可以订阅自己感兴趣的公众号获取信息咨询。但是,部分大学英语教师利用微信的主要功能在于交流和刷朋友圈,对于公众号利用率较低,未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教学价值。
(三)高校学生利用互联网功能侧重点偏失
高校学生是互联网的主要用户,互联网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高校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流、游戏、学习和休闲。从目前高校学生对互联网的使用来看,高校学生主要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交流和游戏,对学习功能的使用相对不足。高校学生属于青年群体,喜欢娱乐和热衷新事物尝试是青年人的特点,但是高校学生也是学生群体的构成部分,他们的身份是学生,而学生的最主要任务就是在课堂内外进行学习。这里的学习不单指既定教学范围内的学习,也包括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兴趣学习。互联网的出现为高校学生提供了更为快捷和更为方便的学习资源,特别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处于转型期时,大学英语学生将在线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在高校学生利用互联网功能有所偏失的情况下,在线学习功能和信息功能没有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影响到高校学生对于互联网的利用。
(四)高校学生学习需求与教师教学供给不匹配
互联网环境不同于原有教学环境,高校学生可以通过更多渠道接触外部教学信息,能够对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进行横向比较,高校学生对于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也有更高要求。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已经转变,他们从知识的传递者变为课程的设计者、任务管理者和学习伙伴。[8]高校学生作为大学英语课堂知识的需求者,对课堂教学具有天然的敏感性,他们会对教学质量也会做出直观判断。部分大学英语教师习惯于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注重与高校学生的沟通,这导致教师不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直接按照个人判断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从而造成高校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教师教学供给的不匹配。
三、教育生态学视角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框架
构建生态系统的发展是一个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循环过程,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的理想状态,但是从现实来看,更多情况下生态系统处于不平衡状态。[9]在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在互联网环境下,要实现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的平衡,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构建课堂教学优化框架。
(一)以教师自主发展为主导
互联网在给高校教师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效英语教师亟需自我发展和提升以适应生态环境的发展需要。传统教学模式下,高校教师是课堂教学生态的中心,教学的主要关注点在与学生的知识获取,教师自身的成长和进步有所忽略。但是,在互联网环境下,教师与学生一样,都是作为个体存在,个体间地位平等,教师不再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唯一中心。以生态学的视角看待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教学水平和素质的高低会对学生学习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教师和学生之间联系紧密。为有效地达成学习效果,大学英语教师必须要进行自主发展,提升自我课堂教学能力。自主发展的途径有很多,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自主发展,比如定期阅读订阅公众号、积极进行线上互动交流、学习在线平台课程等。教学优化框架的构建涉及教师、学生和环境,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自我发展引领课堂教学优化框架的构建。
(二)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在课堂中位于从属地位,他们要无条件地接受教师授课内容,对教师授课不具有选择权,高校学生在课堂学习方式主要以听说读写为主,课堂中学生自主性发挥较少。互联网为高校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学习选择机会,高校学生可以在课堂时间选择学习偏好,以个人兴趣来对学习内容和方式进行选择,大学英语教师授课在课堂不再具有垄断性。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大学英语教师对学生学习进行引动、辅助和配合,实现高校学生自主性的最大化。但是,这并非意味着高校学生可以课堂中拥有完全的选择自由,可以任意地对学习内容进行选择,大学英语教师要针对学习目标制定选择框架,使学生在框架范围内发挥自主性,实现课堂自主学习和高校教师辅助引导的学习效果。
(三)以生态化环境为依托环境因素
可以给人的感知和行动提供认知供养。[10]环境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重要影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生态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互联网的出现直接导致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的失衡。实现大学英语课堂从失衡到平衡状态的转变,课堂教学要以生态化环境为依托,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不断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要求。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教学价值,使用互联网教学辅助工具,将课堂教学与互联网紧密结合;另一方面,高校学生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学习资源,合理选择互联网的学习功能,将互联网与英语学习相结合。生态化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实,高校教师和学生要善于处理好与互联网的关系,充分利用生态环境发展自己,将互联网价值使用最大化。在生态系统中,大学英语教师要以生态课堂环境为依托,不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要以生态环境为依托,不断适应高校教师的教学改进,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教师、学生和生态环境的相互平衡。
总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已经不能脱离互联网而存在,教师、学生和互联网成为紧密相关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由于互联网的普及,教师、学生和环境之间出现了失衡现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亟待改变。互联网对课堂教学生态提出挑战的同时,也对课堂教学改善提供机遇,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利用互联网冲击的契机进行优化。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是一个系统过程,合理的优化框架构建可以推动生态系统的演化,进而实现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平衡。互联网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出现和普及时间较短,但它的影响力巨大,对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进行不断探索和研究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康淑敏.教育生态视域下的外语教学设计[J].外语界,2012(5):59-66.
[2]王玲,胡涌,栗俊红,柳小玲.教育生态学研究进展概述[J].中国林业教育,2009(2):46-48.
[3]隋晓冰.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研究———基于佳木斯大学的实证调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4]罗军舟,吴文甲,杨明.互联网:终端、网络与服务[J].计算机学报,2011(11):46-48.
[5]肖志辉.移动互联网研究综述[J].电信科学,2009(10):35-37.
[6]王佳宜.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探析[J].网友世界,2014(12):35-37.
[7]刘长江.信息化语境下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失衡与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8]庄智象,黄卫.我国多媒体外语教学的现状与展望[J].外语电化教学,2012(1):21-28.
[9]隋晓冰.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研究———基于佳木斯大学的实证调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作者:郭敏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第三篇:微信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微信作为信息化通讯软件已融入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微信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了微信应用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移动学习的可行性,旨在建立基于微信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合作学习模式,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网络化、移动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微信;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合作学习模式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及《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进步和国际交流需要。当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课时数难以达到这个教学目标,探索和创新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成为非常重要的教学活动。然而目前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受到时间、空间以及传统教学方法的限制,不足以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创新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教学思路十分必要。微信是腾讯公司2011年推出的一款手机聊天软件:通过软件可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并且支持多人群聊,已取代QQ成为当代大学生最流行的沟通交流工具。[1]近年来微信不断地渗透到学习领域,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空前影响。国内的众多学者对微信与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研究:江晓宇(2015)从移动微型学习理论出发探讨微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及其辅助作用[2];胡竞(2014)通过问卷形式调查大学生使用微信情况,提出将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与大学英语学习结合起来[3];张芳(2014)尝试构建微信支持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其研究表明,这有助于增进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4]户晓娟(2014)认为微信为英语学习者创造了良好的自主学习平台,有利于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氛围;[5]刘红梅等(2016)探讨了微信应用于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的具体教学模式,并从多个层面上提供可供选择的基于微信的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策略。[6]这些研究都从某一侧面说明了微信对英语教育的作用和效果,以及将其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的可行性和优势。本文将微信这个新媒体运用到大学英语第二课堂进行辅助教学,让其成为与同学、教师以及其他微信好友分享英语学习成果的桥梁,将大学英语教学延伸到课外,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构建其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7]研究者通过对微信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中应用的调查研究基础上阐述其特点,旨在建立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合作学习模式,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网络化、移动化提供借鉴。
一、微信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特点分析
微信作为一种即时通讯工具,被社会公众广泛应用,青年大学生将其看作是人际交流和开阔视野的必备软件,因而迅速融入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8]腾讯公司《2016年微信用户数据报告》表明,微信已经覆盖90%以上的智能手机,其中60%为15-29岁的年轻人(大学生占主体)。2015年有学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全国84%的大学生都在使用微信,其中58%的大学生每天微信的时间在0-6小时[9]。本研究通过问卷和访谈等调查法进一步了解微信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应用情况,尝试回答以下问题:目前微信在大学生课余时间的使用情况?微信在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的使用情况?基于微信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考虑到调查研究对样本量的要求及具体操作的可行性,选取课题组所在的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作为被试,包括艺术、经管、酒店、人文等文科专业以及机电、电子、计算机、医学、化学等理科专业的大学生。课题组成员于2017年5月至7月进行了微信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中使用需求调查的发放和收集,共有210人参与调查,其中有效问卷为206份。调查学生为一二年级学生,其中大一新生为102人,大二学生为104人。问卷对基于微信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应用现状和对该学习方式的接受程度进行调查,调查情况如下:研究首先调查大学生是否拥有智能手机,使用微信和是否有订阅过相关英语学习的微信公众号。调查显示:100%的大学生拥有智能手机,在拥有智能手机的大学生中,100%的学生在使用微信,其中45.6%的学生订阅过关于英语学习的微信公众号,其中订阅过的学生主要为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这说明学生们对基于微信的学习方式有一定的了解。研究紧接着对大学生是否愿意通过班级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平台接收英语学习资料、通过微信开展英语听说读写等学习活动以及大学生运用微信进行第二课堂学习的理由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比较愿意接受基于微信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学习方式(95.6%),而大学生青睐微信进行第二课堂学习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微信的群聊有利于师生、生生互动(87%),下载查看方便(87%),时间灵活(100%),强大的资源共享功能(100%)。通过以上调查得知当代大学生普遍使用微信,对运用微信进行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学习方式是认可的,因此基于微信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是必要和可行的。微信的即时沟通和信息交流加强了大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使其将更多的互动交流学习时间转向“第二课堂”,弥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不足。[10]
微信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中的应用具有以下特点:
1.微信全新建构听、说、读、写、译的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微信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及课外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新媒体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优越性,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真实写照。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下通过意义建构获得,学习情境是知识的有效生长点和检索线索。[11]微信集图、文、音、视频以及多人群聊的功能于一体,通过学习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来提高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克服了对英语口语的畏难甚至是恐惧心理,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构建;教师通过借助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材料向学生传递课前需要预习以及课后需要巩固提升的内容,同时通过微信的群聊功能,可以“一对一”、“一对多”对学生第二课堂进行在线辅导,促进学生巩固并习得新知识,有机结合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微信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中应用将全方位建构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念。
2.微信技术支持打造个性化、真实的或模拟的学习环境,强调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相结合。微信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提倡基于主题任务的小组合作形式,学生通过微信平台(真实的或模拟的学习环境)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巩固相关主题的知识点,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小组作业,实质上是语言输入与输出相结合的双向型教学模式,体现了“体验式学习”理念,是一种辅助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教学思路和方法。社会心理学家大卫•库伯(DavidKolb)的“体验式学习”理念认为体验是学习发展的源泉,提倡在真实或模拟的情景中体验学习。[12]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班级规模较大(人数从45到75不等),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难度较大,效果也不明显。微信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设计依托微信技术支持,打造个性化、真实的或模拟的学习环境(使输入符合“i+1”的条件),教师通过群聊功能给学生的小组合作提供指导和帮助,以及“一对一”聊天功能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有利于学习的及时反馈,以便教师对下一步教学活动的调整与优化,促进学生更好地利用微信平台进行第二课堂的“体验式学习”(有效输出),以达到学习语言和对语言进行运用的目的。
3.微信拓展了课外互动和协作学习的空间,营造互动和协作的氛围。微信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大学生提供了课外互动和协作学习的空间,将课堂内学习和课外合作学习有效衔接,教师主导、学生小组合作式自主学习,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互动式教学”理念的充分体现。“互动式”教学理念中教师不再占据绝对权威的主导地位,而是师生平等合作,在知识、情感、思想、精神等方面相互交融、教学相长。[13]微信平台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课前预习,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以互动的形式进行课后的巩固复习,充分发挥学生在第二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师生以及生生之间进行交互式以及多元化的互动。这种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知识以及情感方面的互动交流,完成对知识的主动构建,实现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二、微信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设计———课外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意义
大学英语是面向全校各个专业的基础学科,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加之班级规模较大,课堂互动教学难度较大。微信简单易用、即时性强、互动性好的特点突破了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时间、地点的限制,增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为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动力。[8]微信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强调基于主题任务的小组合作学习,其实质就是建立课外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包含积极互赖、促进性互动、个体职责、人际交往技能和小组反思,[14]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15]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微信进行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建立课外合作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大学英语课堂提供强有力的补充。
1.有利于创设自主学习情境,为课外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创造首要条件。在“建构主义学习”理念指导下,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绝对主导的教学方式,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丰富的课前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面对面交流的拘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微信小组成员的目标互赖和资源互赖等积极互赖性,建立起合作式自主学习模式,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知识的主动构建。例如在学习“Howisyourcollegelife”这个topic时,教师在课前将搜集到的原滋原味的有关“Collegelife”的微视频、微音频和文本材料(如美国常春藤大学的推介视频、文本等)通过微信平台发送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前可以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同学之间通过不同的微信小组进行分组讨论,课前主题预习变得形象、生动(具备一定的社会情境,资源互赖),促进学生知识的主动构建;课后教师将讨论问题“Howtoadapttocollegelife”到微信平台,根据不同班级的英语水平分能力下达任务,让学生利用课后碎片化的时间复习讨论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点,强化对主题“CollegeLife”的认识(自主学习情境),保持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最后以小组的形式通过微信提交学习任务(目标互赖)。由此搭建以微信平台为基础的课程学习分享以及行业资讯的分享推送,微信小组成员的目标互赖和资源互赖等积极互赖性,促进课外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体职责,构建课外合作学习模式。在“体验式学习”理念指导下,开发基于微信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在线辅助学习平台,通过竞赛类、表演类、讲座和沙龙类等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尤其以竞赛类尤为常见,听力竞赛、单词竞赛、口语竞赛、写作竞赛等)激励学生体验式合作学习。将各类竞赛分为不同的项目形式,利用微信可以发送图片、语音、视频和文字等多种方式,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进行对接。例如在学习“Howtoprepareforearthquakes”这个主题时,涉及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火山喷发、飓风等)的单词比较多,其中有些比较长且复杂,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平台进行自然灾害主题单词接龙竞赛、抓关键词听力竞赛等;针对广东地区台风等自然灾害比较频繁的特点,让学生以小组写作竞赛的形式(有利于小组反思)体验台风到来时人和自然所发生的变化的描述。通过这种项目体验的形式进行“竞争”性学习(同伴合作学习),使学生保持了与教师、同伴的不间断联系,在提高语言准确性的同时,也增强了第二课堂的参与度和自信心,还提高了学习者承担自身学习责任的主动性(个体职责)。通过多样化的项目激励学生进行体验学习的形式,创造了基于微信平台的学生主动参与、协同合作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构建课外合作学习模式。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技能,确保课外合作学习模式的持续性和延展性。在“互动式教学”理念指导下,注重微信应用的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信息互动、情感互动、思想和灵魂的互动等促进性互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技能,确保课外合作学习模式构建的持续性和延展性。教师和学生是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教学相长,学生的学与教师的导和谐发展。“互动式教学”调动了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学习积极性,在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中相互启发,形成良好的英语交流氛围(自主学习情境)。例如分能力下达任务,每学期安排一次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根据小组的英语水平和兴趣自寻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进行集体“备课”,然后利用课后时间录制“小组上课视频”的任务(促进性互动),借此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同时创设学生“小组上课视频”的选票活动,教师和学生利用微信平台进行点评、互评,促进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多维促进性互动,在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技能。然而鉴于微信教学的自由性,教师需高度关注微信等新媒体的运行环境,监督并规范学生的微信行为(适时进行评价),保证学生使用微信等移动网络的安全性,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微信学习方式和习惯,确保基于微信的课外合作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中应用的可持续性和延展性。
微信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中的应用———课外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拓展了大学英语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其实质是合作小组的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微信平台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有助于促进小组成员间的积极互赖、提高其人际交往技能,提高学习者承担自身学习责任的个体职责,更好地完成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同时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更加融洽,学导和谐发展,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强有力的补充。然而微信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中的应用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教师需在整个周期中投入、主导,才能使这种模式真正发挥功效。[6]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微信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服务需要广大大学英语教师进一步努力探讨。
【参考文献】
[1]扈启亮.微信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6,(2):203.
[2]江晓宇.移动微型学习理论下的微信辅助大学英语教学研究[J].铜仁学院学报,2015,(1):116-121.
[3]胡竞.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167-168.
[4]张芳.基于微信的大学英语助学模式探究[J].海外英语,2014,(10):72-73.
[5]户晓娟.大学英语教学中微信软件的应用探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41(1):83-85.
[6]刘红梅,江晓宇.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与实践[J].外国语文(双月刊),2015,(2):143.
[7]姜红梅.微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52-54.
[8]苗宁.基于微信的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3):136-140.
[9]张文春.大学生微信使用现状调查及有效利用对策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6):97-101.
[10]袁磊,陈晓慧,张艳丽.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研究—以“摄影基本技术”课程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2,(7):128-132.
[11]钟志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6,(5):10-16.
[12]姜红梅.创客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36.
[13]王伟伟,杨秀丽.互动式教学理念的新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5(4):65-66.
[15]章木林,宋红波.合作学习模式对学习者积极互赖与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J].当代外语研究,2015,(11):44-45.
作者:姜红梅 单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