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参与能力的课堂教学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作为教学活动中起主导者,教师要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并且要为学生创造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以此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游戏引题,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潜在力量。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以无意注意为主,而兴趣又影响着无意注意,因此,兴趣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起着决定性作用。而新课题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教师如能在导入部分就运用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够使学生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并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笔者在教授《1-5的认识》时,运用猜谜语的游戏引题,学生们兴致特别高。课前我在小黑板上贴了学生很喜欢的五个福娃,每个福娃上都写了一则数字谜语。我问:“你们喜欢福娃吗?”他们都开心地回答喜欢。“五个福娃今天给大家各出了一则谜语,谁猜中就把福娃送给谁。”学生听了,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他们都猜中了各个福娃身后的数字,于是我把福娃奖给了他们。学生学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他们认真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得非常顺利。在引题这一教学环节中,我牢牢把握住了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既达到了揭示主题的教学目的,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运用前后知识的联系,鼓励学生主动进行自我尝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进行观察、计算、实验、阅读、思考等学习活动。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教师课前准备几套等底等高的圆锥与圆柱透明容器,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学生先阅读课本了解实验方法,在分组进行倒水实验。学生经过操作实验,仔细观察,分析思考,不难发现圆锥体积是与他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归纳推导出“圆锥的体积=sh”。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动脑、动手、动口,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尝试、探索,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
(三)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他们课堂参与能力的重要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活动的关键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创设条件、创设情境。如教学长方体的特征这一课,笔者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1.首先教师出示若干个物体的包装盒,让学生先对它们进行分类,并叙述自己的分类理由。2.教师拿起一个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盒子让学生观察、触摸长方体有什么特征。3.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教师的引导总结出长、正方体的所有特征。4.让学生用橡皮泥做顶点、长短不同的细木棒做棱,四人一个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通过这样的设计,将操作、观察、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参与到了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且启迪了他们的思维,达到了数学教学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技能的目的。
二、让学生享受参与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尤为强烈。面对一个未知领域,孩子充满了强烈的好奇,非常希望去尝试一番,而对自己亲自实践得到的知识,会理解的更加深刻。教师要顺应学生的这种需求,让学生品尝参与的乐趣,强化他们获取知识的主动性。例如,在教“几何初步知识整理和复习”时,我要求学生为学校一块长40米,宽24米的空地设计一个花坛,花坛面积是空地的一半。学生踊跃参与,拿出了许多很有创意的方案,通过设计花坛,他们充分感受到了自己是这节课的主人,要用智慧和知识为学校设计出既美观又经济的花坛,在情感上得到了满足。同时在设计、计算中,学生应用了所学知识,体验了主动参与的快乐,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的关系,为学生参与学习创造条件,逐渐引导学生在“学会”的同时达到“会学”,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观,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
作者:孙云芳单位:河北省巨鹿县贾庄校区薄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