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物理教学中科学素养的培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出的背景
我国在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多年应试教育导致传统教学在课堂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过于强调教师的作用,忽视学生是学习主人的客观事实,使一部分学生虽然考试成绩好,但是诸多能力差;另一部分学生长期被动学习,产生厌学心理。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创新精神,根本不利于人才培养。因此《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指出:基础教育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课标(2011年版)》则把“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作为第一理念。一是更加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注重以学生终生发展为本;二是把提高中学生科学素养作为物理课程目标设计的基本定位,而不仅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凸显了物理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
2科学素养的涵义
20世纪80年代,米勒在《科学素养:概念评述的经验评述》一文中,提出科学素养的三个维度:一是对重要的科学词汇及概念(即科学知识的内容)的理解。二是对科学探究的过程或本质的理解,三是对科学技术对个人和社会之影响的认识和理解。这一阐述抓住了科学素养的核心,因而在学术界得到了普遍的认同。美国2061计划(美国科学促进社会协会)对科学素养的定义:“熟悉自然界,尊重自然界的统一性。懂得科学、数学和技术相互依赖的一些重要方法;了解科学的一些重大概念和原理,有科学思维的能力,认识到科学、数学和技术是人类共同的事业,并认识到他们的长处和局限性,同时,还应该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处理个人和社会问题”。
3培养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性
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已成为现代科学教育的核心理念和目标。其根本原因在于现代科学发展,科学技术发展和生活科学技术化的世界中的个体发展,对于公民科学素养的强烈需求。科学素养可以增加人们敏锐的观察事物的能力、全面思考的能力,以及领会人们对事物所作出的各种解释能力。能根据信息源和产生此信息源所用的方法评估科学信息的可靠程度,能提出和评价有依据的论点,并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从这些论点得出的结论。可见提高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首先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应当考虑学生身边的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中所包含的物理问题,注重物理内容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活动应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实际来实施,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和应用这些知识。要关注新科学技术、新成果、新动向,要重视学习内容和家庭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联系,关注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引导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培养将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意识,激起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对大自然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增强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其次,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学生群体,灵活采用适当教学方式,学生既可以自主学习,也可以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既可以做实验也可以阅读、讨论、交流调查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多角的理解知识。再次要注重评价改革导向,倡导结构多样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发展性评价与甄别性评价结合。既要评价“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也要评价过程与方法的实施情况,还要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情况。
最后,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还要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的养成。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作者:王丽英 单位: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