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中生物科学素养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的内容
1.科学探究方法。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讨论和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授知识,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或者说是获得知识的能力。学生发现问题后能够首先对问题进行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当已有知识无法解决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其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猜测和假设,再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这个过程就是在进行科学探究。在这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新的知识,还培养了获得知识的能力。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以巩固和促进。在高中学习阶段,科学探究过程中设计的实验方法和技能学生不需要全部掌握,但最重要的是要具有科学的思维,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整体上的把握和理解。
2.STS观念。科学、技术与社会(science,tech-nologyandsociety,STS)的相互作用,是生物科学乃至科学的一个重要维度,对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有重要影响。科学进步推动技术的创新,技术的创新又反作用于科学的进步,两者相互促进。这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也有很直接的体现。例如,光学显微镜的发明使得人们对生物体结构的认识进入细胞水平,而电子显微镜的发明又使得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深入到了亚显微结构。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推动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的进步也反作用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如对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认识的不断深入,让人们对各种疾病有了更多认识和治疗方法。同时,为了寻找这些解决方法,又不断促进了生物科学的发展。在生物课堂上,教师应该多注意渗透STS方面的内容。
二、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的目标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对生物课程目标作出了规定,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三维目标,同时也是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的目标。
三、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的方法
1.探究式教学。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对于问题自主地去研究,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获得科学上的知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探究能力,从而形成科学概念,培养科学态度。教师的探究式教学则是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保持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参与需要高水平认知和技能的活动,形成积极对待科学的态度,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经验。生物是一门实验的科学,或者说是探究的科学。科学探究活动能够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能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有助于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态度。前述的科学探究一般过程是针对于实验探究而言的,但在课堂教学中也同样适用。课前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提出自己或者小组的推测。然后在课堂上,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通过实例或者示范实验来验证之前的推测,从而得出结论、解决问题,也即探究式的教学和学习。
2.增加科学发展史。生物科学的发展史就是自然科学的探究史。传统的生物教学过程中,注重结论的介绍和记忆,而忽视了得出结论的过程。这让学生失去了对科学历程、科学精神、科学家的意志品格等多方面的了解,把多元化的生物科学变成了单一的生物知识点。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提到了相关科学发展史。如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矿质元素的发现故事等。教师带领学生了解生物科学的历史,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于生物科学的兴趣,激励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探索道路,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3.渗透STS教育。一方面,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把生物科学知识融入当今社会生活的发展中,以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选择一些与生物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及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难题,如埃博拉病毒、雾霾、温室效应、人口、生态等。这些内容反映了生物科学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使学生了解到生物科学对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在生物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参与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可以获得科学与技术的知识,形成正确的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在日常生活中知道如何把所学的知识、方法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参与社会活动时,能够依照自己的价值观对某些问题做出合理的价值判断,并能够采取适当的个人行为。现阶段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依旧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权衡比重、把握进度,但也不能过分强调科学方法教育主题而淡化或舍弃必要的知识体系。
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作者:梁锡方单位:广东省梅县东山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