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教学思量论文:高职教育课材革新的思量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作者:张璐刘蒙蒙杨露江单位: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西华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为了能够实现“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能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就必须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对高职院校课程进行改革。为此,笔者特作如下探索与实践。
1.合理设置专业方向。
专业设置的合理性,注意整合相关专业。专业设置定位要准确,要能紧随市场需求,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急需人才服务,这是高职教育极其重要的一环。在设置新专业之前,做好充分的前期论证和市场调研就显得十分必要。要充分听取企业生产第一线相关专家的意见,由专家对市场需求、人才规格、专业前景充分发表意见,从而得出具有前瞻性的预测。高职教育设定一个新专业,往往要完成大量仪器设备和师资投入,极易造成资源浪费。所以,做好专业的充分整合就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2.课程内容的改革。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行业的岗位设置正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内容也应当朝着多学科知识交叉和整合的方向进行改革。单一的专业知识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如果选择课程讲解内容时能够多注意到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并尽可能与之相适应,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对专业学习形成良好的氛围。因此,打破旧观念的学科课程知识体系,根据具体社会需求和专业需要,更新教学内容和方式,优化专业课程知识体系。构建的知识体系除要具有实际操作技能外,还要具有技术管理、技术产品研发、生产组织等各种交叉知识。
3.课程结构的改革。确定合理的课程结构。
抓好课程建设,在高职教育时把“面向市场、立足岗位、注重素质、突出能力、强调应用、贯彻创新”作为专业建设和培养人才的指导思想,并形成“两依托、三要素、五建设”的专业改革与建设模式。“两依托”即依托企业、依托市场来办学;“三要素”即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运用整合能力观来调整教学内容;“五建设”即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建设,校内、外实验与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建设,教材建设,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等五方面的基本建设要抓好。因此,当前特别要加强以实践动手能力作为核心内容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4.教材建设的改革。
针对高职院校专业相关教材存在的知识体系问题、内容问题、与工程现场实际需求和社会需要衔接问题、教材载体单一等问题,现应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服务专业知识体系的原则,构建适应专业课程教学需要的学科教材体系,准确把握教材为专业课程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服务的角色定位,开发出高职院校专业系列相关规划纸质教材、电子教材、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等。
5.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应该认真研究每个教学内容应该采用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并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转变传统的“传授式、满堂灌”教学方法,基于实际的工作过程来设计教学情景和任务场景,采取学中做、做中学的一体化模式,运用“案例教学法”和“问题驱动法”、项目、讨论式、任务驱动式等方法展开教学内容,尝试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于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中,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进而达到学用一致的教学目的。
6.教学手段的改革。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以“互动式”代替“填鸭式”,“一本教案”、“一支粉笔”将被“一支鼠标”、“一块屏幕”所替代,教学过程中应贯彻“学为主体、导为主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将新的教学手段应用到教学中。结合我校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将多媒体这一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引进课堂教学,将一个知识点展现为一个过程、一幅图片和一段视频动画,表现手法更加直观、清晰。构建课程教学资源平台,供学生课余时间自主学习。采用课堂教学、课外辅导、学生自学相结合等手段,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7.教学模式的改革。
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因其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而被高职院校广泛采用。为更好适应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围绕岗位、专业的需求安排教学内容,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产教结合机制,加强校企合作。学生毕业后可直接上岗,受到企业的欢迎。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亲临施工现场,更直观深刻地理解专业理论知识体系。针对专业学习中某些课程的特点,可采用分层次教学,即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在科学测查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类排队,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每个层次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借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例如校内的大学英语分等级、层次教学,正在尝试此种教学模式。
8.教学观念的改革。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呼吁新的教学观念,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大众、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使学习者以此为基础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适应社会企业就业需求的人,而且要使他们成为负责任的公民。高职培养人才不仅要考虑当前的社会急需,还要考虑社会的长期发展需求,把当前的需求驱动和发展需求驱动结合起来。
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能否真正办出自己的特色,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产物。只有拥有一支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师德高尚、水平高超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将改革进行到底。因此,每位高职教师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让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深入人心并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建立学校的兼职教师队伍,他们有生产、管理或科研的实践经验,教学中能较好地把书本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不照本宣科、不空谈理论,因此能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结论
总而言之,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实施,为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不是短期性的潮流化的活动,而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的课题。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一方面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坚决贯彻国家规定的相关教育方针,另一方面,又要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因此,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必须树立教育新理念、合理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大胆尝试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开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