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课程理念论文:职校体育教程革新的理念初探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作者:朱佳斌童建民单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体育教师师资队伍方面
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自身素质直接关系着体育课程的质量。作为体育运动技术的传播者,体育教师队伍同时也是课程改革的执行者。然而从目前看来,在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还存在着教师自身在思想观念上重视不足的问题。随着学生身心特征的变迁,传统的竞技体育项目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比重越来越弱,高职体育教育更需要与其整体职业教育目标相一致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在改革思想上最急需解决的就是实现“传习式”模式到“开放式”教学模式的转变。另外,从体育教师队伍的年龄层次上看,很多院校存在老、中、青年龄梯队不合理的现象,在教师性别比例方面,由于体育专业的特殊性,使得教师男女比例差异大,直接后果就是造成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专项分布单一,缺乏时尚休闲新兴运动项目,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主校本课程及校本教材开发方面
合适的校本课程及校本教材能满足学生对职业体育知识的需求,并且能够均衡发展一般身体素质和职业身体素质。然而,尽管现在已经有众多高职高专体育教材,但是还存在内容雷同,与普通本科体育教材区分度低的问题,能突出职业特色,契合学生职业素质发展的教材非常紧缺。另外,即使是专门的高职高专体育教材也稍显笼统,看似适合所有高职学生,但是又没有按照职业岗位不同,编订针对性强、具体可行的体育锻炼方法,所以说校本课程与教材的开发还有待提高。
课程内容方面
课程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课程内容的选取。由于各地各类学校的教学环境以及师资资源问题,使得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不尽相同,但是普遍看来还存在着“重竞技、轻素质”的问题,尚未实现从“育体”到“育心”的转化。从历年的体育选课情况来看,新潮时尚运动一直是最受学生喜爱的项目,但是由于师资力量问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选课的需求,从而致使很大部分学生分流到其他体育项目。如此以来,难免会出现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差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体育课程的改革应在注重发展学生职业能力基础上,兼顾学生兴趣开设灵活多样的时尚体育运动项目。
高职体育课程改革中的几点建议
1思想观念上,树立“课程改革为专业发展服务”的指导思路
高职体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对学生不仅是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同时还应赋予学生接受终身体育的兴趣、动机和能力,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培养特殊的岗位职业素质。高职院校在“专业发展需求主导体育课程教学”的原则指导下,要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发展定位,从整体上对改革观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方面进行探索、创新,从而使得体育教学从“封闭式”的竞技项目教授为主,转变为体育锻炼与职业素质需求相结合的“开放式”新思路。
2体育课程设置上,分阶段、层进式的展开
为实现“课程改革为专业发展服务”的目标,体育课程的设置,应该根据学期、学制的不同来分阶段、层进式的展开。具体而言,第一阶段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体育运动兴趣、以及基础的运动技能为主,第二阶段则应该与学生所学专业特点及未来职业需求结合,将职业体育能力与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作为主要目标。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主要通过三方面来实现:即常规课程、课外体育活动课程和校外活动课程。根据高职院校的学制特点和教学周期安排,学者单小东在《从职业体能视角谈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一文中则提出将体育教学划分“2+1”“3+1”“1+1”三种模式:
“2+1”模式:在开设一学年体育选项课(学年制)或“基础课+选项课(学期制)”的基础上,以同一专业或同类专业为基础,通过第三、四学期职业实用性体育必选课形式(类似于专业实训课),主要进行同一专业或同类专业职业实用性体育理论和实践课的教育。
“3+1”模式:在开设三学期体育选项课或“基础课+选项课”的基础上,以同一专业或同类专业为基础,通过第四学期体育选修课任选1学期,进行职业实用性体育理论和实践课的教育。
“1+1”模式:在通过每学年第一学期体育基础课或选项课教学,每学年第二学期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课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设置模式。以上几种不同的划分方式看似形式有所不同,但是实质基本一致,就是基本遵从了分阶段和层进式的教学设置,将基本身体素质和职业身体素质有机结合起来。
3教学方法上,采用开放式、创新型教学
针对当今学生个性凸显、自我意识增强等特点,体育教学方法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良创新。而目前创新教学方法也非常多,诸如发现式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分层式教学法以及学练小组教学法等。
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比较实用和得到较大推广的分层式教学方法以及学练小组教学法,学者吴红胤认为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运动技术水平的高低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然后根据技术层次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学时,先分层次授课,以练习各层次的基本技术为主。然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交互练习,发挥学生相互之间‘传、帮、带’的作用,不同层次之间可随时进行弹性调整。”学生的运动技术分层始终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分层根据学生对技术的掌握情况认定,较快掌握者进入高一阶段,否则降级,以此鞭策激励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更值得借鉴应用,通过分层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在传、帮、带的交流学习中又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了毕业工作后的竞争能力及团结协作素质。
再者就是划分学练小组的教学方式,它是根据体育课学生人数平均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实行组长负责、组员互助的合作小组。当然,学练小组不是简单根据人数分组,而是有目的有标准的划分,在分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学生的技术水平和个性,每个小组要有运动技术较好、个性活跃的积极分子。它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实现了学生的自主、自制,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促进学练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提高团队的协作和团结精神。这些都将成为学生日后踏上职业岗位必不可少的能力素质。
结语
体育作为高职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其中众多的运动素质、运动技能都可以迁移到今后的职业素质中去。所以高职体育的教学除了完成体育教育的本质功能外,还应该立足于“课程改革为专业发展服务”的基本思路和观念,锐意进取、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从体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入手,培养学生职业体育能力、提高综合职业素质,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素质需求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