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思考范文

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思考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思考

随着对幼儿成长的普遍关注,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已上升到国家层面,《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需要,幼儿园的数量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对幼儿教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幼儿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很显然,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于高素质幼儿教师的标准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越来越多的中职学生对高学历的追求更加迫切,所以中高职衔接是学生继续接受教育的重要途径。

1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各学校虽然对中高职的课程衔接进行了很多的思考和尝试,但大多做法并不成熟,仍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使得中高职课程衔接生硬,整体规划不够科学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培养目标定位分离,缺乏相融性培养目标是学生培养中的关键要素,决定着学生的教育过程。在中高职衔接中,中职阶段的培养目标,往往是在原有中职的培养目标上,没有进行较大调整,较多强调了就业导向,重技能轻理论明显,使学生在中职阶段不能奠定教好的文化理论基础,到高职阶段,文化教育、基础理论课教育比较吃力,对进一步素质拓展产生影响。在高职阶段,培养目标的确定中,也较少考虑到学生已经在中职阶段学习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专业学习的标准上,没有提出更高的要求。

1.2课程建设未能统筹,课程设置重复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和高职阶段均建立了各自的课程体系,相比较而言,中职的课程体系由于建立时间长,相对比较完善。高职的课程体系,由于时间较短,显得还不够成熟。在中高职衔接过程中,还处于“各自为政”阶段,未能从政策上或政府行政部门统筹设计,建立统一协调的课程体系。这样也就出现了大量的课程重复设置的现象。比如:《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幼儿园活动设计》等核心课程,在中职阶段开设,在高职阶段也开设,有的学校甚至选用了相同的教材,没有层次的差异,只是简单的重复,浪费了教学时间,使师生的教与学兴趣全无,影响了衔接的效果。

1.3实践教学脱节实践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是胜任幼儿教师岗位的前提。在目前的中高职衔接中,实践教学还没有一体化的规划,实践教学环节仍处于脱节状态。中职的实践教学分见习、实习、顶岗实习等阶段,由于中职的实训条件比较好,与幼儿园联系较多,实践教学环节做得比较扎实,学生得到较多的锻炼。高职阶段的实践教学,由于起步较晚,在实践教学设计上还不够完善,深入幼儿园实践做得还不够。同时,实践教学还缺乏一体化的教材,即使中职阶段、高职阶段,好多学校也没有实践教学的教材,有的学校只是编写了实训大纲、实训指导书,更谈不上统一的实训教材了。

2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衔接的设计

针对中高职课程衔接中的种种问题,我院在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衔接中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尝试,考虑到社会需求、学生愿望,兼顾政策许可和可操作性,制定了“模块教学、阶段培养、循序实践、阶梯上升”的衔接模式。这样使中高职衔接更加流畅,提高了衔接的效率和效果,能及时满足学生的专业提高需要,利于整体化设计。在中高职课程衔接中,以下衔接要素是重点:

2.1培养目标衔接,体现差异性在中高职课程衔接中,培养目标衔接是首要任务。中职阶段的培养目标和高职阶段的培养目标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共同点是衔接的桥梁,不同点是各自阶段的差异。把共同点衔接起来,并体现层次的区别,保留不同点的差异性,兼顾不同阶段的需要,特别是中职阶段学生技能培养和进入高职阶段学习的拓展需要。坚持中职阶段是基础,依据中职阶段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调整高职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培养目标的连续性和层次性,打造优秀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实现中高职培养目标的有效衔接。

2.2课程体系衔接,体现整体性课程体系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重点。要实现课程体系衔接,就要打破固有观念和原有的课程体系,站在不同角度,统一设计课程体系。既要站在中职的角度设计高职阶段的课程体系,也要站在高职的角度设计中职阶段的课程体系,同时还要站在终身教育的角度,设计一体的课程体系,统一课程标准。实现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相结合,课程模块之间互相兼顾,各有侧重。在中职阶段课程模块要强调“宽基础”,开足文化课程和基础理论课程,到高职阶段,要加强课程开发,使课程“综合化”,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延展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

2.3课程层次衔接,体现递进性从整体上设计课程体系,实现衔接,能够避免课程间简单的重复设置。但是每个阶段的学习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课程内容不可避免会有“重复”。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应根据整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从中职阶段入手,按照打基础的要求,确定好课程内容,满足基本要求。到高职阶段,依据中职阶段开设的课程以及课程标准,对于“重复”的专业课程,要体现课程内容的递进性。比如:在中职阶段已开设了《音乐》《器乐》《舞蹈》等专业技能课程,在高职阶段依旧会开设这些课程,但是教学内容、教学深度会有很大不同,课程标准已有较大的提高。再如:《学前心理学》已在中职阶段开设,到高职阶段,可开设《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拓展学生对儿童心理知识的理解。中高职衔接的优势在于同一专业的专业课程在中高职阶段都进行学习,那么可以使学生轻松的拓展和提高专业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2.4课程类型衔接,体现丰富性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衔接的中职阶段,可以参照高职阶段,实行学分制,给学生一些选择,设定一些“灵活性”的课程模块,使学习内容有一些弹性。在高职阶段,由于中职阶段已学习了较多的专业课程,所以应该更多的开设选修课程,突出不同侧重的课程模块设置,使课程具有特色,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比如:开设早教模块、特教模块、艺术模块、教育管理模块等,让学生有更多的发展方向,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规划未来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开展项目教学,以项目引领,突出能力本位。将微课、翻转课堂、小组教学引入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给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体现学前教育“师范性”的一面。同时注重引入前沿的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比如在音乐教学中,可引入“奥尔夫音乐教法”,拓展音乐的范围和影响力。还应开设蒙氏教法、感觉统合训练、亲子教育等教学方法,并能通过学习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同时实现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教师资格证书获得的改革,获得教师资格证的难度增加很多,这样,在课程类型衔接中,应充分考虑这一点,使学生学好相关课程,为他们提供更多考取教师资格证的机会。近几年,我院在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师生反应普遍较好。在整体的课程衔接中,按照上述的四个要点,不断进行探索,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模式,课程设置既体现“宽基础”,又强调课程开发,体现“综合化”和“灵活性”,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作者:胡振明 单位: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