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MIT本科教育分析范文

MIT本科教育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MIT本科教育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MIT本科教育分析

一、独具特色的本科教育

1、确立全新的本科教育理念,注重具有综合素质的整合型人才的培养

20世纪90年代初,mit校长韦斯特(Vest)首次提出了“工程整合教育”的概念,他认为研究型大学不仅要加强各技术性学科的联系和整合,而且要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复杂系统的分析和管理,加深对经济、社会、政治和技术系统的理解。[2]1998年,在《博耶报告》公布不久,MIT针对本校实际也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研究型大学应根据自身优势,努力培养能够适应人类社会面临的复杂局面、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创造性人才。这类人才应具备三个方面的素质,其一,具有发达的批判和推理的理智力;其二,具备所在领域内的扎实的知识基础以及继续学习的动机;其三,应具备与人类精华有关的品质,如很强的判断力、美感,适应重要变化的灵活性和自信心,一定的历史知识等。[3]这一目标与先前《博耶报告》提出的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异曲同工。《博耶报告》认为,研究型大学应该提供给学生在其他环境下不可能得到的科研经验,造就出富于探索精神并渴望解决问题、具有代表其清晰思维和熟练掌握语言的交流技能、具有丰富的多样化经验的人才。[4]MIT的本科教育改革正是沿着这一方向进行的。

2、超越学科分野,实施文理结合的通识教育

在MIT,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为本科生提供了一种平衡的教育。MIT虽然是一所著名的理工学院,但它并不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罗杰斯院长在1865年建校之初,为学院规定的宗旨之一便是“提供一般的教育,使其在数学、物理、自然科学、英语和其它现代语言以及心理学和政治学的基础上,为学生在毕业后能适应任何领域的工作做好准备”。[5]文理兼修在MIT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得到了明显体现。二战以后,以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为主的MIT,越来越重视文科教育。MIT认为,仅发展熟练的技术是不够的,高等教育应使个体有能力和有效地参与集体文化。因而他们仍把整合的教育计划作为MIT本科教育的原则,用“越少反而越多”的理念指导本科生的课程设置,通过基础课程的开设帮助学生进行终身的自我教育。随着国际化社会和全球化经济的形成和发展,MIT的本科教育也悄然变化。一方面,MIT继续重视定量研究的严谨性,继续坚持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教学;另一方面,逐渐重视本科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领导才能。MIT研究报告指出,不论MIT的毕业生将来从事何种职业,社会都将期待他们具有更高的领导才能。[6]为适应这一形势,MIT实行了文理结合课程设置,要求理科学生必须修完科学、数学、人文和社会科学同等比例的核心课程。在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方面,则要求学生在文学和原著研究、语言思想和价值、艺术、文化和社会以及历史研究这五类课程中选修三门,学生必须完成至少由两部分组成的写作任务。[7]与此同时,学校还提供了大量让学生实现其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的机会,这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营造了良好的教育氛围。

3、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开展以探究为基础的本科学习

《博耶报告》指出,在美国研究型大学中,本科生的研究能力培养受到忽视,因而导致这类学生无法达到社会及其本人对本科教育的期望。[8]为解决这一问题,MIT针对本科生制订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方案。例如,本科生研究机会方案(UROP),独立活动期计划(IAP),工程实习项目(EIP),综合研究项目(ISP),回归工程计划(RP)等。这些方案尽管形式各具特色,但其实质却是相同的,即发挥MIT在人才、设备和资金上的优势,开展以探究为基础的本科学习。本科生研究机会方案(UndergraduateResearchOpportunitiesProgram,UROP)。这个方案是MIT负责本科教学的院长麦克维加(M.L.A.MacVicar)于1969年首次提出的,被认为是美国最早的,也是最为成功的促进本科生科研的学习计划之一。[9]该计划的内容主要是对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给予资金支持。UROP是面向全体本科学生的,学生们可以在学校任何一个系里从事研究活动,并可获得一定补助。这一计划得到MIT师生的广泛响应。到1996年,已有2800多名学生参加,而1998年度,教师更是从他们自己的研究资金中拿出500万美元作为参加“大学生科研机会规划”的学生的工资。[10]独立活动期计划(IndependentActivitiesPeriod,IAP)每年的1月4日到1月29日是MIT专门为学生设立的独立活动期。在这四个星期里,学生们可自由安排自己的学习日程,从事独立的课题或做一些在学期内感兴趣却无暇顾及的研究项目。本科生可以在MIT的5个分院和40多个跨学科实验室与中心同教师一起做研究,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11]工程实习项目(EngineeringInternshipProgram,EIP)EIP是MIT推出的一项旨在促进工程学院的本科生与研究生进行双向互动研究的实践性计划。实施的主要方式是,让学生参与到校外公司或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将学校的学术项目与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相结合。工作经验因此成了完善工程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促进了工程实习项目的开展。工程实习项目通过参与职业活动带给学生实践经验,因此他们可以更好地选择校内教育课程,更好地理解职业为将来工作做准备。同时,让本科生与研究生一同进行实际工作使本科生可以更加便利地得到研究生的帮助和指点,这有利于本科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正确的研究态度的形成。[12]

4、重组大学一年级教学,制订灵活变通的新生修学方案

大学第一年是青年人社会生活和学术生活的转折。《博耶报告》指出,在这一时期,大学应该做好两方面工作:其一,要使第一年成为学生由高中、家庭进入大学这一更为开放和独立的世界的桥梁;其二,要通过前景展示激励学生。如果大学没能在这两方面发挥好作用,那么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体验就可能会面临危机。[13]MIT在这一问题上采取了两种策略,一方面,开展基于问题设计的新生学习,主要是学生在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组织研讨班,讨论一些可以激发学生智慧、促进学生融合的探究型主题。这种小群体的学习不仅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进行直接的知识交流,更可以使学生迅速熟悉陌生的大学学习环境、感受到从事探索和科学研究的乐趣,为以后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MIT还通过制订灵活变通的新生修学方案使学生接受到广泛的基础性、整合性教育。例如,工程学院的整合课程是把新生要学的大多数核心课程(如物理、微积分、化学等)与人文社会学科合为一体,交叉进行;科学学院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如研讨会、个别指导、学习小组等)完成核心课程的学习;对于人文学科的学生,则可借助人文社会学院和工程学院联合开设的综合学习课程来接受整合教育。[14]这些方案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大学第一年就可感受和利用研究型大学的资源优势,并借此较快地构建起以研究为基础的学习理念。这是本科教育理想实现的基础和关键。

二、对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发展的启示

1、转变教育观念,构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本科教育人才目标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MIT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之一,也应该是我国大学发展的动力源泉。社会已经步入了以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化为特征的21世纪,在这种条件下,高等教育已经不再是教育的终极阶段,而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学教育也应以此为着眼点,确立多规格和多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当认识到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所担任的特殊使命;应当认识到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正在进行的由“教育组织”向“学习组织”过渡的职能转变,彻底变革大学教育观。

2、拆除学科壁垒,实施通识教育

交叉学科的出现及其衍生的跨学科研究的发展对研究型大学的专业教育提出了挑战,大学本科教育应跨学科方向发展成为社会、大学和学生共同的要求。因此,一方面,我们必须对我国大学中存在的过多、过细的专业划分加以调整,依照“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进行学科改革;另一方面,我们应尽快推动本科教育,特别是一、二年级学生跨学科学习制的建立,尽快推动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针对我国大学重理轻文的情况,我国的研究型大学应借鉴MIT的教育模式,以通识教育理念为原则,向本科学生提供包括历史、地理、文化与艺术、阅读与写作、文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建立基于研究的本科学习体系,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统一

教学和科研是研究型大学面临共同难题,而MIT通过推行以研究为本的本科学习模式实现了教学与研究的有机统一。这是现代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方向。研究型大学必须实现研究功能和教学功能的紧密结合,本科教育不能再孤立于研究之外,而应成为研究型大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另一角度来看,教学和研究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实现两者的双向互动,学生参与研究可以促进教师科研工作的进行,富有研究经验的教师参与本科教学又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形成。在这一点上,我国的清华大学已经开始了有益的探索。清华大学推出的“学生研究训练”(StudentsResearchTraining,SRT)计划就是一个类似于UROP的本科教育改革措施。该计划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本科生及早接受科研训练,及早了解工业界、了解社会实际,锻炼实际才干。“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实施后,引起清华大学师生的广泛关注,仅2000年以来就有近1300个学生研究项目获得批准。[10]SRT计划提高了清华大学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当然,我国的研究型大学尚处于起步阶段,所处的环境与面临的问题和MIT不尽相同,因此发展模式也不可能一样。然而,就充分发挥研究型大学的资源优势,实行多学科交叉的整合教育,提高学生研究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而言,MIT的本科教育经验无疑是值得我国的研究型大学学习和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