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思想教育人文关怀体系构造范文

思想教育人文关怀体系构造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思想教育人文关怀体系构造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思想教育人文关怀体系构造

一、关心人的需求,满足人的需要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人”,其内在的尺度首先表现为人的需要,而“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作为现实的人,都具有各种需要。马斯洛把人类包罗万象的需要概括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这五个层次的需要又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本需要。此类需要是因缺乏而产生的,故称匾乏性需要,或缺失性需要,属于低层次需要。另一类是心理需要。此类需要因个体成长所必需,故又称成长性需要,或发展性需要,属于高层次需要。马斯洛认为,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人才会产生高层次的需要。马斯洛的观点不一定完全正确,但他却确认了一个事实:基本需要的满足对于人的高层次的成长、发展性需要的产生十分重要。基本需要的满足,既是人性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由此,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首先要关心人的需求,满足人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应以人为本,尊重和满足人的不同层次的需要。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最基本的功能。

人的需要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并不排斥物质关怀。事实表明,人文关怀是多层次的。人生在世,需要各种关怀,既需要物质关怀,也需要精神关怀,尤其是精神的终极关怀。物质关怀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需要。就个体而言,自身的生存需要,决定了其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应充分尊重和理解人的这种追求,通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来满足人的这种需求。通过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极大发展,不断改善人的生活条件,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切实把人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之一。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真实意蕴不是教化人们在空洞的精神王国里生活,而是要告诫人们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不要陷人功利性泥潭里不能自拔。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要引导人实现从功利物欲到精神境界的升华,使人执着于崇高、真诚和友善的精神追求。

二、提升精神品位,丰富心灵世界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不仅告诉我们人的基本需要是十分重要的,还揭示了人更具有精神充实、道德高尚、个性自由、信仰明确、潜能实现、人格完善等高层次需要的事实。追求精神生活的充实,这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也是人的社会性的鲜明表征。对于人类而言,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争取自身的发展和全面进步,是更高的目标。人的精神属性决定了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人就是在这种超越中不断地从动物性存在提升到人性存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生存质量,不断地提升人性发展的层次和境界。人的这种不断的超越,是在持久的精神观照中进行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需要也将随之发生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转变,也就是说由匾乏性需要上升到了成长性、发展性需要。当必要的物质产品得到满足以后,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要就会迅速增长,其增长速度甚至超过物质生活需要的增长速度,精神生活的满足将日益成为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应密切关注这一现实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对人的需要的尊重,不能只停留在对于人们物质需求的层面上,而是要引导人们对物欲性的日常生活进行精神的阐释和人性的提升,使日常生活不再充满“物欲”,而成为一种高尚精神的投射、一种审美情趣的升华,一种理想人格生成的土壤。

人有各种精神需要,追求至善、纯美,追求品格之完善与发展是人的内在精神需要占人所说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之,心向往之”,就表明了人们对人生品格完善和人牛境界提升的精神追求。但现实中每个人的精神需要的于富程度与深度却不同.这种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自身的素质和所受教育的差异。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就是要通过目身的独特方式激发人的高层次精神需要,提升人的需要品位.丰富人的需要内涵。所谓需要‘品位”,一书要是指需要内容的层次和满足需要的形式所能达到的境界例如,同样是精神文化追求,就有高级。低级之分、有的人追求高尚情操,有的人满足低级趣味。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就是要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等高级精神内容,通过发展人的需要体系,完善人的个性、陶冶人的情操、允实人的情感、提升人的精神品位,“以扭转陷溺f物质文化中的‘单面人’的片面、狭隘的状况,消除病态、畸形的人格心理.促进人性的丰富和高扬,使人都能够以睦康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去迎接社会变革的种种挑战”.之「以车‘满的人性为基础去追子人件:的真沛。

要实现少\的个面发展,既需要发展生产力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需要发展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还要不断地铸造人的精神力量石:人类发展的厉史长河中.精神力量曾经发挥并正在发挥着极其垂要的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精神力量的币要性是下应忽视和低估的精神,对人来说是最可味.贵的仁泽东曾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邓小平也说,没有革命精神.就不可能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同志又进一步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考、”‘1〕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精神财富的生产和传递的活动.同时它又对整个社会的精神生产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是丰富和发展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手段。在当今中国,随着国人物质财富的不断丰富,对于许多人来说,重要和急需的是满足其不断增长的精神生活的需要,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三、唤醒主体意识,塑造独立人格

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对于人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笔者认为,人的主体意识对于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和自我全面发展的作用至少表现在二个方面:其一获得主体意识的人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一个自我意识强的人识的人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一个自我意识强的人.他能通过对自己的反思确证,达到对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自我一与自然关系的准确理解和深刻把握,在此基础l一确认自己的崇高人生追求和理想目标。只有具备厂这种崇高人生理想的人.才会始终存在着一种不断要求超越现实和超越自身的强烈愿望。这种愿望激发人超越当下.追求自身完善和未来的美好。这是崇高精神境界生成的内在力量。其二一个主体意识越强的人,就越具有价值选择的能力。他能通过自己对人性、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道德义务和人的幸福的深刻理解来进行止确的人生选择而这些正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依据。

一个人的主体意识愈清醒,对自身的认识愈深刻,对崇高精神境界的追求就愈自觉.就愈富有创造力.就愈能吏丰富地占有自己的本质,也就愈能体现出主体的崇高人格境界因为“人的存在不仅仅是一个被外力塑造的自然过程、还是一个自主自决的能动性创造过程.从生命本体性看待人的可能发展,人的能动性才是人的存在的更根本性的力量”。一个具有主体意识的人.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是他自己行为的自觉主宰者一力一l衍,他具有自觉的权利意识,追求符合社会需要并能够实现自身价值的权利。另一方面.他具有自觉的责任和义务意识,懂得遵从社会规范,从而能够担负自身的社会责任和人几义务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也就是人的自我觉醒,是少\自觉占有自己的本质的关键所在只有在主体意识的统摄下,人才能对自身在1士卜界中的地位、作)月、权利、义务以及自身的潜能和力量有自觉的认识,才能去自觉追求和占有人的本质,才能自觉承担做人的责任所以,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是人提升思想品德境界和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不是向受教育者灌输一些思想道德修养的知识,或将一些外在的社会道德规范强加给教育对象.而是注重唤醒人的主体意识,不断地激发人的主体发展欲望和追求崇高的自觉性.使人自觉地将外在的社会规范、要求内化为自身的成长、发展需要,从而在内心获得一种提升境界、完善人生的动力。

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唤醒人的主体意识,与塑造人的独立人格是紧密相联的。强调独立人格的塑造,目的是要使人能够真正获得高度的主体自觉,领悟人生的真理性,如同黑格尔所说的那样:“人格无条件地具有真理性”,‘洲‘P岁川’而人一旦获得主体的高度自觉·获得独立人格的确立,也就必然会焕发出一种极大的人生创造激情,一种积极主动地认识人生、把握人生的内在活力,显示出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和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人生精神与勇气。所以,当年鲁迅在致力于国民性改造实践时,就反复强调:“知精神现象实人类生活之极颠,非发挥其辉光,于人生为无当。而张大个人之人格,又人生之第一义也。’心1(P54)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也指出:“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从实践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对于塑造独立人格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所强调的崇高远大的人生理想,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追求充实丰满的人生实践,确立独立自主的生命意识等等,都是构筑独立人格的精神内涵。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在培养人的健康心理,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过程中,也在帮助人不断地过滤人格品质中那些依附性、保守性、被动性、狭隘性等消极因素,提升人格品质中优秀的元素,使人焕发出对生命、对生活、对社会的一种积极参与和主动创造的精神。并使人深刻地认识到,在与对象世界的关系中,人始终是主体,充分地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人的主体性,乃是塑造独立人格的关键。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在塑造独立人格方面,其实质也就是一种尊重人,理解人,关怀人,肯定人的价值,开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给予人更多的自由选择和创造机会的人生哲学精神的显现,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本质上是相契合的。

四、培养伦理情操,完善道德境界

人是社会的人,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之一,因而人的全面发展就不能等同于单纯的体力与智力的发展,它还必须有鲜明的社会伦理尺度和道德标准,即要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联系起来,并把追求崇高的道德境界作为人必须具备的价值理想。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的过程,就在于教育者在关心人的每一个方面特征的完善的同时,任何时候也不要忽略这样一种情况,即人的所有各方面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就是道德。”阁“形象地说,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而同时它又是人的个性的一个个别的、特殊的方面”。川道德是人格素质的核心元素,道德培养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核心内容。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如果把对金钱的追求和对财富的无限贪欲作为激发人类存在的惟一动力,“则有可能导致市场经济价值准则逾越市场活动领域,无限制地扩张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认识、评价和指导社会生活的通用原则”,仁‘。〕这样的结果将会导致人的社会伦理规范的失衡,道德水准的下降,并最终造成人和社会的畸形发展。要纠正这种现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就必须强调从调整人的伦理行为规范人手,建构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道德标准,并引导人们自觉地培养伦理情操和德性修养,不断地提高道德境界。冯友兰先生曾经指出:“不同的人可以做相同的事,但是根据他们不同程度的理解和自觉,这些事对于他们可以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生活境界,与其他任何人的都不完全相同。不过撇开这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将各种不同的生活境界划分为四个概括的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仁川冯友兰先生所说的这四种生活境界恰好对应了人的四种道德境界,即道德无律境界,道德他律境界,道德自律境界和道德自由境界。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人从道德无律境界向道德自由境界提升的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能激发受教育者道德需要的丰富与发展,使他们通过自身德性的提升和完善,体验精神上的幸福感。我国古代的孟子也曾提出过人生的三大快乐,其中之一便是“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即指一个人言必循道,行必有德,内省不疚,问心无愧的道德境界是人的一种深层快乐之源。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的丰富,人类精神的提升,人们对于道德的需要已超越了原有的生存价值和功利价值层面,而上升到了精神价值层面,人们越来越以德性完善作为人生的追求目标,作为一种理想和信仰,把德性作为获得自我肯定、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对象物,从各种道德的追求和道德活动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与享受,获得一种精神的超越。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就是要不断地提高人们对于道德的认识,不断地促进道德对于个体享用和发展功能的充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不仅要使人感受到掌握与遵循某种道德规范对自身来说是一种约束、一种限制、一种牺牲、一种奉献,而且应当使他们从内心体验到,从道德中可以得到愉快、幸福与满足,得到自我的充分发展与自由,得到唯独人才有的一种最高享受。并最终促使人们在自身道德的发展、道德人格的完善中达到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实现的人生境界。

五、建构精神家园,引导终极关怀

帮助人们建构精神家园,引导人们确立终极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环的最终使命。从完善人格和人的个肉发展的角度来看,人最重要的就是精神家园,即人生的精神信仰与精神归宿。建构精神家园是一个内涵深刻的人生哲学命题。从人的精神内核来看,建构精神家园的具体表现就是建构人生的理想、信念和信仰。一个缺乏理想、信念和信仰的人.常常只能受本能驱使,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从而无法获得真正的心灵白由。而一个心中有理想、有信念、有信仰,精神家园完整的人,则会感到充实有力,心有所依,神有所寄,生活态度乐观,思想行为积极向上,人格丰满,个性和谐,意志力顽强,面对人生的任何境遇都能保持一种健康的状态和一颗高尚的心灵,并能真正获得一种心灵的自由和解放。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倡导在塑造人格的过程中突出精神家园建构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目的。

处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人们在面临社会变革的一系列挑战的情况下,对于精神家园建构和完善的要求显得尤为迫切.正如有的学者所说:“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地需要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念的支撑.需要在变动不定的世界里寻求到一定的精神家园。然而,生活世界的变幻不定,理想信念的迷失,又使人难以弄清生活的最终意义。人往往生活在渴望理解生活的最终意义,却又怀疑生活最终意义存在的矛盾之中,生活在因缺乏稳定的价值观念而对周围世界无所适从,却又必须做出明确的自我决定的矛盾之中”。人们渴望重建精神家园,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于人生终极意义的追求,对终极关怀的需要。人之所以为人,就是会去追寻存在的意义与目标。正如赫舍尔认为的:“人的存在从来就不是纯粹的存在,它总是牵涉到意义。意义的向度是做人所固有的,正如空间的向度对于恒星和石头来说是固有的一样。”日4飞‘’坷6一‘7’作为一种特殊生命的存在,人并不会满足于现实世界的追求,而是在不停地寻求着对于自我的无限超越,追求自身有限性的不断突破,从而赋予单调的生命活动以永恒的价值和意义。这就是所谓的“终极关怀”。

王逢贤教授认为,终极关怀即对人的最高需要一一自由和幸福予以真诚的、有始有终的、彻底的关心、爱护和帮助终极关怀应成为现代社会的经济增长、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更应成为现代教育的最高目标。从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视角来看,终极关怀实际上是人自身建设的最高层次的目的性本质。具体地说它有几层含义:首先,终极关怀是对人的生命的终极依托或人之为人安身立命之根据和支撑点的关注和关怀,是对人生最高意义和价值的寻求和探索。它不仅为人性的高贵性及其永恒的未完成性提供一种解释,更在于为人的全部活动提供深层的合理性基础其次,终极关怀是直接指向人的精神世界的,实质上是人的一种信仰、信念,一种公灵的希望之光,更是人的生活实践的前导。人作为一种有思想、有意识的精神性存在,终极关怀是他的内在的必然的需要。再次,终极关怀是指向未来的。终极关怀所张扬的理想、信念、信仰,不是对当下现实的消极被动的反映,而是力求改变现实的一种“超前反映”,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蕴含着对未来的寄托、憧憬和向往,为人的生命潜能的开发和生命力量的发挥而启蒙和指出路径。因而,终极关怀作为人的精神支柱,作为对人生意义的追求,作为人的终极理想,本质上也是人的一种价值追求。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最终要引导人们确立自己的终极关怀,要让人们认识到追求生存条件和追寻生命意义是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追求享受和享受人生不能混为一谈。要让他们懂得,为什么现实生活中许多富裕起来的人在物质生活丰富之后,却并没有感到人生的快乐和幸福,反而备感心灵的空虚和精神的失落,这正是由于他们已经在某种层面上离开生命本身的核心意义去寻找生活。要让他们明白,一个人的生存不能没有“面包”,但如果将“面包”看作是生命的全部,不仅找不到生命的意义,生存的价值,找不到生活的目的、人生的支柱,而且也不知该如何面对现实世界中的种种波折和苦难。甚至某一天发现自己的“面包”没有别人的大,也会怨天尤人,失去生命的乐趣,甚至失去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没有终极关怀的生活,将会造成人与自然的疏离、与社会的疏离、与生命的疏离,并最终丧失生存的意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引导人生的终极关怀,也就是要让人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体验到人生的无限意义与价值。一个人要达到精神自由、心灵自由的境界,实现真正的意志自律,理性自决,道德完善,人格独立.就应该确立自己的人生终极指向,经过内心的自觉体悟来建构信仰,树立理想,使自己的生命成长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思想、精神和理念上的强大“支援意识”,更好地促进生命的健康发展。

从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容建构中我们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应时时体现人性化的特点.以“人”的方式去理解人、对待人、关怀人,特别关怀人的精神生活和精神生命的发展,而决不能成为异于人的需要的外在灌输。事实证明,只有充满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为大学生所接受,才能真正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促进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