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教育哲学超越知识范文

教育哲学超越知识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教育哲学超越知识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教育哲学超越知识

——两位学者关于过程教育哲学的对话

我国正在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改革过程中,我们需要引进新的教育观念。过程教育哲学是一种深受英国著名哲学家怀特海(A.N.Whitehead)的过程哲学影响的教育哲学,主张教育应该以人为本,教育应该关注过程。过程教育哲学对于革新教育观念、启发教学思路,具有一定意义。为此,笔者与正在美国克莱尔蒙特大学过程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的樊美筠博士进行了专门对话,对过程教育哲学进行解读。

文章链接

3月5日6版《知识可以击败智商》

3月6日3版《重视能力对,轻视知识错》

6月26日3版《传授什么知识?怎样传授?大可讲究!》

问:曲跃厚教授,军事交通学院政治教研室主任

答:樊美筠博士,美国过程研究中心高级访问学者

中美教育孰优孰劣?其实,它们都落后于时代了。

问:你在美国已经多年,又是研究哲学和教育学的学者,从你的经验看,中美两国教育孰优孰劣?

答: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回答。有相当一部分中国家长认为,美国的教育体制远远优于中国;而一些中国老师则认为,虽然美国大学的总体水平高于中国,但中国中、小学教育的水平并不比美国差,学生的基础知识甚至更为扎实。其实,这两种教育体制尽管各有优劣,却都已经落后于时代了。它们的共同基础都是一种以现代性为基础的教育理念,即一种把学生当作一个纯粹的客体、以灌输知识而非启迪智慧、进行创造的教育理念。

问:现代教育模式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呢?

答:这种教育理念支配下的老师和家长总是在有意无意地强迫学生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习上,学习成了学生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生活。他们根本没有闲暇接触社会、锻炼能力、进行历险或享受生活的其他方面,结果培养出了大批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创造性、高分低能的学生。这难道不是对人性的摧残吗?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的“人才”吗?

过程教育哲学作为一种具有后现代眼光的教育哲学,要破除的正是这种现代教育理念。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的不是在老蛋糕上加一点糖或水果,这种点缀已经无济于事;我们需要的是做一个全新的蛋糕。

问:何谓过程教育哲学?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过程教育哲学是一种深受英国著名哲学家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影响的教育哲学,其主要观点是:教育应该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主动的、有机的、开放的、创造的、艺术的、历险的和享受的过程与活动。这种教育哲学在西方有着广泛的影响,但在我国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我相信,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这种教育哲学必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学生是不是只有聪明就足够了?不,他们还必须善良。

问:照你这么说,学生是不是只有聪明就足够了?

答:也不尽然。在我看来,仅有聪明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善良。教育的意义应该在于培养既聪明又善良的学生。聪明的学生如果做起恶来,危害更大、更可怕,只有既聪明又善良的学生才能真正造福人类。这和老师的素质又有着密切的关联,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早就提倡“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模式,只是我们淡忘了。

教育应该是一个师生、生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

问:教育应该是一个师生双向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但我们目前较多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一种机械的、单向的传输过程。你觉得美国的教育模式在这一方面有哪些可借鉴的地方?

答:这个问题非常好。其实,同志早就说过“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教学模式,只是我们早已淡忘了。在传统教育模式中,老师通常扮演着真理拥有者的角色,具有极大的权威,我国的“师道尊严”就是这种模式的反映。在今天的美国,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很多美国老师已经意识到,他们并不是全知全能的,不管他们知识如何渊博。很多学生知道的,老师并不一定知道,特别是一些最新的知识。学生的问题常常令老师一头雾水,也越发激励老师向学生学习以提高自己,他们并不因此而感到尴尬和难堪。

美国还有一种“同龄人教同龄人”(peerlearning)的教育实验,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一个班级里常常有智力程度不同的学生,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中等程度的学生身上,实际上,这对成绩较好和成绩较差的学生都是一种伤害。由好学生来教差学生,无疑是一个双赢的方案。好学生在教的过程中巩固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差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产生了自信;更重要的是,双方都学会了如何尊重他人、如何与他人交往。

问:你刚才提到能力的问题,你觉得能力教育在教育中应该处于什么地位呢?

答:能力教育至关重要。能力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有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动手能力,等等。就教育而言,教学生学会学习,应该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无论人们多么努力地学习,哪怕是穷尽毕生的精力,也不能一网打尽知识的海洋。如果你到GOOGLE上输入一个条目,十几秒钟就会出现千百万条与这一条目相关的信息,就算读一遍也不可能。一个科学家一天24小时不吃不睡都在学习,一年下来,他掌握的知识也已经落后了3年。更何况,知识每天都在成倍增长,我们掌握的知识有许多可能是错误的和无用的。因此,学会学习,学会有选择地学习,学习那些对人类来说有用的知识,特别是学会创造、运用,是一种能力教育,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如果一个学生不会创造性地学习的话,知识的多少,分数的高低,不但不是教育成功的标志,反而是教育失败的标志。

只灌输知识,根本无知识可言。教育成功的最终标志是拥有智慧。

问:那么,什么才是教育成功的标志呢?

答:是智慧。知识是智慧的基础,但知识不等于智慧。没有知识就不可能有智慧,但仅有知识却仍可能没有智慧。何谓智慧?过程教育哲学认为,智慧就是对知识的掌握或掌握知识的方式。显然,智慧高于知识。如果我们在教育中把知识和智慧对立起来,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智慧的启迪,必然导致大量的书呆子和空泛无益、微不足道、缺乏创新的死板知识,甚至根本无知识可言。正如怀特海所说,在某种意义上,随着智慧的增长,知识可能会减少。当我们摆脱了教科书,烧掉了笔记本,忘记了为考试而背得滚瓜烂熟的细节知识时,换言之,当我们不再是知识的奴隶,学会了积极地创造和运用知识时,我们才最终拥有了智慧,教育才最终获得了成功。

资料链接

怀特海心中的教育

在《教育的目的》中,怀特海阐述了教育哲学的一种标准。他在卷首提出:“文化是思想的活动和对美及人类感情的接受”。教育联系着文化、主动的思想、美以及人类感情,怀特海的表述涵盖了智力、美学、情感、道德和主动的参与。他的第二句话“信息的碎片与这种教育过程完全是两码事”,振聋发聩,把当今骄傲的信息时代推向羞涩的角落,使人们重新考虑教育的优先和重点问题,对学生书桌前不断换代的电脑给予反思。因为,“一个仅由信息装备起来的人是世界上最无用的。”这是他的第三句话。

怀特海认为:“知识的真正价值不在于继承,而在于发展和创新。”他主张教育要促使学生用智慧来统领知识。

怀特海对课堂的优秀品质曾有如下表述:

“教育,应该使儿童从一开始就体验到发现的欢乐。”

“最好的教育,是通过最简单的装备来获得最优化的信息。”

“教育的环境,必须在本质上是一种有助于启动和启发思维的酵母。”

“学习是一件无缝的外衣,是不能随意裁剪成碎片的。”

“在教学中,如果你忘记了学生有身体的话,你一定会后悔莫及。”

“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警惕缺乏活力的死板概念,也就是未经思考、未经检验的,对观念囫囵吞枣式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