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增强和推进优秀学术团队文化建设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高校加强学术团队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学术团队文化的概念及内涵
大学学术团队,是指以共同的学术目标和研究方法为基础,在知识结构、研究能力及个体行为特征等方面形成互补优势,团结协作并且愿意相互承担责任的学术人员组成的正式工作群体[1]7。它除了具有团队的一般特性外,同时还具有自身特定的文化特征和组织特点。大学学术团队是一个学术组织系统,正如伯顿•克拉克曾在《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一文中指出,“学术系统在意识形态上是丰富多彩的,这部分是因为它是由多种多样的群体构成的,制造文化是这些群体的工作和自我利益”[2]。所以,大学学术团队的组织文化,就是指在学术团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团队成员共同遵守的一整套精神建构与价值体系,包括核心理念、发展目标、学术传统、学术氛围、学术生态、人际关系等组织文化的总和。学术团队不同于其他团队组织,它是以科技创新为主要特点的学术组织,其文化特征深含并表现着作为学术系统所独有的信念和追求,突出表现在学术至上的价值理念、共同的学术价值目标、宽松包容的学术氛围、合作开放的组织环境等方面[1]9。学术团队所拥有的这种组织文化广泛地影响着团队的工作方式、人际氛围、利益分配、学术威望等团队运行的多个方面,是维系团队的黏合剂。
(二)加强学术团队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创新型学术团队是高校开展学术创新、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最基层和最重要的单元之一,是高等学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作用的重要载体和新型组织形式。自从200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创新研究群体”项目、2004年教育部设立“创新团队”项目以来,学术团队建设引起更多高校的重视。目前,创新学术团队的建设已成为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但目前在创新型学术团队的立项、建设过程中,明显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和管理上的不足,缺乏对学术团队文化建设的正确认识和把握。斯蒂芬•罗宾斯曾对团队作了深入的研究,认为团队与普通群体的本质区别主要在团队具备绩效的集体性、作用的积极性、责任的共同性和技能的互补性四方面特征[3]。也有研究认为,学术团队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有知识、能力和文化三个层面的资源要素组成[4],文化资源要素是团队的“软”实力,是团队成员围绕着共同目标经过长期交流合作逐渐形成的。由此可见,学术团队建设既不是简单地通过对学术群体的重组来实现,也不是仅仅靠强大的经费投入来实现,只有深刻理解学术团队文化的实质与内涵,正确把握学术团队的管理要领,才能建立起真正具有创新能力和活力的学术团队,否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团队,就无异于普通群体。目前,高校在学术团队建设上过于强调人员组成和研究硬件,忽视了团队文化建设,与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创新团队还有很大距离。另外,近些年学术界屡禁不止的浮躁功利、片面追求数量以及弄虚作假、包装炒作等学术不端行为,对高校学术团队组织文化建设也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所以,学术团队文化建设是一项比学术团队立项更加艰巨和长期的工作,只有在学术团队文化建设上下功夫,才能保证学术团队的健康发展。
二、高校党组织在学术团队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及作用
根据《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高校党组织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发挥政治和组织优势,宣传、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为高校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三大职能的实现保驾护航,保证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学术团队作为高校基层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单元,保证它们按照党的方针和国家需求开展工作,建设优秀团队文化,提高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应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任务和职责。另外,文化建设与党的政治思想建设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学术团队文化的价值取向和共同目标不能脱离党的指引和监督,必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所以,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学术团队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和历史使命。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学术团队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引领作用
优秀的学术团队文化既是一种气氛,也是一种态度和信念,是支撑团队发展的卓而不群的重要力量。这种力量必须在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引领下才能的形成。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这些要求和原则的提出,为高校党组织如何引领和谐校园文化思潮指明了方向。学术团队文化作为校园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亚文化,必须自觉遵循党的文化建设指导思想,在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引导和监督下牢固确立团队正确的核心价值理念,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为团队成员营造优良的成长环境。
(二)协调作用
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各级党组织的重要工作之一。学术团队虽然强调团结与合作,但矛盾冲突也是客观存在的,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做好协调工作。学术团队的矛盾冲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作为高校基层的学术系统,同时面对着高校的行政管理(管理文化)和学术管理(学术文化),这两种有着本质差异的文化冲突是显而易见的,往往也是制约学术团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二是学术团队在工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团队与个人、学术带头人与其他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学术观点不同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化解和协调,日积月累,就会成为影响团队发展的顽症,甚至导致团队解体。针对以上矛盾和冲突,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及时、主动采取措施,通过细致的调查、教育和疏导工作,达到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的效果,为团队组织建设培养强大的凝聚力。
(三)保障作用
共同的学术价值目标是学术团队文化的核心,是凝聚团队的核心力量与精髓所在,是指导团队成员自觉地行动和积极奉献的动力源泉。这种共同学术价值目标的建立,必须通过塑造团队成员的共同目标追求与价值观念来实现,需要有效的领导、良好的沟通和深入的思想教育作保障。高校基层党组织可以利用政治思想工作的优势,在队员中大力倡导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科学的认真负责、对职业道德的恪守、对事业的无私奉献以及队员间的平等、团结与协作等高尚精神和优秀品质,在这种无形力量的导引下,使团队成员产生心理上的归属感与责任感,完成团队的各项任务,实现团队的共同目标。
(四)监督作用
在学术团队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可能受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和思想的影响,如果监督不到位,教育不及时,团队成员会滋生伪科学、功利、剽窃、造假等错误思想和学术腐败行为,这种行为也许是个别行为或是一时疏忽所至,但对学术团队来讲都是致命的。另外,学术带头人是学术团队的核心人物,其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直接决定着团队的生命力,必须加强培养和监督。所以,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密切配合学术管理机构,对团队成员的学术行为进行严格规范和监督,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五)示范作用党员是基层党组织的细胞,是党组织战斗力的来源。在高校的学术团队成员中,共产党员的比例越来越高,他们所具备的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修养、奉献精神、团结协作意识等,可以成为非党员成员学习的榜样,对建设优秀的学术团队文化必定会产生积极的示范作用和促进作用。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学术团队文化建设中应首先对党员成员高标准、严要求,以切实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高校党组织加强优秀学术团队文化建设的策略
目前,多数高校党组织仍然沿袭着传统的组织设置、工作模式,普遍存在教学科研与党建工作“一手硬、一手软”现象,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仍游离于学校中心工作之外,没有与教学、科研工作有机融合在一起,缺乏感染力和说服力,不能对学术团队文化建设进行有效领导和监督,需要进行改革创新。
(一)转变思想观念,为学术团队文化建设指明方向
党的十六大以来,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生态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时代主旋律,党的文化建设也随之更加具有和谐、开放、理性的特征[5],为全社会各阶层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也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指明了方向。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宣传、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应突破传统的工作理念,用党的新思想、新理论引导高校学术团队的文化建设。在尊重学术至上价值理念的前提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促进和谐,建设一个学术目标一致、学术气氛浓厚、学术行为规范,拥有宽容、尊重、公平、信任的优秀学术团队文化,时刻激励大家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激情。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学术团队文化建设进程中,应确立自己的生态位。“生态位”是一个生态学概念,它是指生态次体系或生态要素在生态体系中所处的地位[6]。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高校整个教育生态体系中的次体系,应该具有正确的生态位置。党组织是高等教育实施中的政治核心,发挥着思想主导作用,必须牢固树立“服务中心工作”的思想。忽视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就会迷失办学方向。相反,如果基层党组织对教学科研活动干涉过多,则会影响高校教育的活力和创新潜力发挥。因此,从生态学角度看,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应是互动、协调、依存的生态关系,应该在与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融合过程中,有效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形成促进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创新组织模式,为学术团队文化建设提供保障
虽然学术团队不是高校正式管理体制中的一个单元,但从学术团队建设发展需要出发,特别是团队的文化建设和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需要党组织的领导和监督。根据《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教师党支部一般按院(系)内的教学、科研机构设置。学术团队虽然称不上是科研机构,但它却是科研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在组织模式、建设内涵、实现目标上与科研机构是基本一致的。所以,将支部设在学术团队上既符合实际工作需要,也是符合党的规定。这种组织模式可以真正促进党建工作与科研工作的有机结合,避免“两张皮”现象出现,既有利于及时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也有利于团队成员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为学术团队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领导保障和组织保障。我们所讲的学术团队通常只包括那些为数不多、技能互补、相互负责、彼此联系紧密的科研人员。但实际上,学术团队的工作还离不开科辅人员、管理人员、研究生等,因此,在党支部人员组成上,应该把他们列入其中。这些人员在科研活动中的联系可以松散些,但在组织活动和政治追求上应与党支部保持密切联系,这样既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团队责任感,也有利他们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这对整个团队的文化建设,提高团队的向心力和创新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改变工作方式,为学术团队文化建设注入活力
党的建设工作是一门集政治、信念、理想为一体的特殊课程,应该注重工作过程的生态化建设,真正实现引导大家生态地看待自己,生态地看待他人,生态地看待社会,生态地看待整个世界的目的。这对帮助科研人员树立正确的科技伦理观,营造良好的学术团队文化氛围极为重要。所以,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打破传统的工作方式,第一,变被动为主动,在指导思想上主动与学术自由实现、共同目标确立、学术行为规范等团队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使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行为内化为积极的、正确的学术行为;第二,变单向为双向,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加强与学术团队成员的双向交流。只有在交流中,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产生新的思想、新的创意,体现出团队的活力;第三,变单一为多样,应将党建工作与团队成员的社会实践、时政学习、业余文化、生涯规划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起来,让大家在有形的、切己的活动中去体验和感悟党性、理想、信念等抽象的东西。只有构建起这种生态型工作方式,基层党组织才能不断为学术团队发展与进步注入生机和活力。
(四)丰富工作内容,提升学术团队文化内涵
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坚持与时俱进,紧跟时展的潮流,结合科学研究的特点,从学术团队思想与文化建设实际需要出发,不断深化和更新党建工作内容,提升学术团队文化内涵。
1.加强党的理论学习
十六大以来,党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这都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智慧结晶,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用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广大知识分子的头脑,对提高科研人员的全局意识、时代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党的理论学习一定要合理安排,做到学习与工作的有机结合。
2.加强学术带头人人格魅力塑造
学术带头人作为学术团队的核心和领军人物,不但要具备超群的学术魅力,还必须具备优秀的人格魅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卓越人物的道德品质对于青年一代和历史的整体进程来说,可能比单纯智力上的成就具有更大的意义”。高尚的人格力量往往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和震撼力,让人们自觉地去仿效和服从。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关心学术团队整体素质提高的同时,尤其要注重加强学术带头人的道德修养,培养他们严谨治学、率先垂范、宽厚待人、团结协作的优秀品格,防止嫉贤妒才、刚愎自用、唯我独尊的“学霸”出现。
3.建立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
在优秀的学术团队中,合作与竞争同时存在。合作是团队凝聚力量、共同创新的基础,竞争是不断发展、超越自我的动力。一个机会均等、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性竞争团队文化氛围的形成,需要团队内部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作为保障。基层党组织应配合学术带头人组织大家一起建立相关的业绩评价标准、奖惩办法、利益协调原则等,并负责监督实施,营造公平公正的氛围,保证团队良性运行和发展。
4.建立平等开放的交流平台
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求异创新的探索精神、有效的交流与合作都是优秀学术团队的突出表现,这也是团队不断创新的本质所在。这种优秀文化氛围的形成离不开包容、开放、自由的交流机制。有研究表明,我国大学学术团队的交流机制尚不健全,在被调查对象中有58%的成员表示不知道找谁聊学术想法,这成为团队创新环境建设的瓶颈[7]。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指导和加强学术团队的交流制度建设,可以采取学术例会、学术沙龙、定期约谈等多种形式,并在时间上予以保证。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交流一定要坚持平等、自愿、对事不对人的原则。交流内容可以是学术方面的,也可以是思想、生活方面的。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团队博客或专用电子信箱,作为以上交流形式的有效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