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当前,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了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塑造他们的精神风貌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尤为重要。
关键词:网络平台;思想政治教育;优化网络环境
马克思曾说:“人是环境的创造者,同样,环境也在创造和改变人。”[1]不难看出,“人的生存和发展、人的思想和行为与环境密切相关。”[2]环境对于人的影响,很早就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时代孕育出了一种依托互联网而存在的虚拟环境—网络环境,它给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
1网络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利影响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庞大的网络世界在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提供了新的信息传播和接收平台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冲击与挑战。
1.1自由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充斥着大量的文化垃圾
近年来,文化乱象日益严重。其中,网络文化乱象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最为恶劣的。网络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开放系统,传播的内容包罗万象,覆盖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所传播的信息量也远远大于电视、报刊、书籍等媒体和教育者的灌输教育。但是,这些网络信息往往良莠不齐。其中,色情、暴力等有害信息通过宽松的网络环境得以自由传播,这些未经过滤的不良信息容易误导那些充满好奇心,辨识能力不强的学生,颠覆了他们原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教育主体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不良影响。不仅网络的开放性对学生容易产生负面影响,它的虚拟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正常人际交往。
1.2网络虚拟性造成学生人际关系的疏离
学生时代是人际交往形成的关键期,随着网络渗透到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它成为了一种新型的人际交往工具。学生可以突破地域、时间、空间的局限与世界各地的人进行交流,极大地拓宽了他们的交际圈。但是,由于网络环境的虚拟化,网络信息的真实性无从考证,由此引发的校园网络诈骗案件层出不穷,造成了学生人际交往障碍。此外,沉迷于网络中的学生,整日借助于电脑与人进行交流,这种情况长期发展下去,必然会减少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的热情度,影响其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值得关注的是,网络表达的隐蔽性也导致了一些新的道德问题。
1.3网络表达的隐蔽性使得学生“为所欲为”
通过网络,学生可以学习到网络信息处理的方式与方法,达到对信息的有效利用,从而更好地培养其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力。处在自由的网络空间中的学生,面对各种热门话题,可以畅所欲言,很多时候他们的言论并不需要承担责任和义务。因此,他们往往按照自己的思想去评判事物而不必遵循道德和法律的原则。在网络缺乏足够的约束与管控的条件下,不少学生利用网络根据自己的阅历和情感体验,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滥用自己的表达权,借助此类平台大肆宣泄不满情绪。甚至当多数意见趋于一致时,他们会自发组成一个“联合体”,利用舆论的武器去质问、攻击他人。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所呈现的现状,如何优化思想政治网络环境,引人深思。
2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途径
2.1提高学生对网络环境的鉴别能力
当前,面对各种消极有害的网络信息的扩散,资历尚浅的学生还无法做出有效的分析与判断。为了提高其识别网络信息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向学生普及法律知识与道德的相关规定等手段,运用无形的约束力去引导、规范学生的网上行为,使他们自觉养成道德自律的好习惯,自觉地遵守网络法规与相关规定,帮助学生树立文明上网的意识。除了掌握好分析、处理网络信息的能力外,提高学生的警惕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2.2提高学生的警惕性,加强他们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沉溺网络的学生应及时地予以心理疏导,并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适当地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警惕性。在教学中融入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课程内容来丰富课程内容,使得教学形式多样化。在培养学生文化底蕴的同时,加强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互动的频率,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3营造绿色校园网络环境,抓好网络道德的风向标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他们可以以校园网络为中介,构建校园网络交际平台以及休闲娱乐场所,创建属于学生的校园精神文化空间,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氛围。通过双向交流互动的形式积极地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观点分析问题,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并呼吁每一位学生争做绿色网络环境的“监督人”。网络是科技发展的产物,是信息时代的标志,它是一把“双刃剑”。如何趋利避害,如何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关键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正确引导。
3结语
网络环境也是人的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的新问题,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适时地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处事方式、行为标准和成才途径教给学生,引导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与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译局.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周琳.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变革[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03).
作者:李迪 程守梅 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