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打破了文理科的界限,高中生将面临多种选科模式。而教育部下发的相关文件也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具有一定的生涯规划能力。生涯规划教育成为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根据兴趣选科,还要使其能够回答我是什么样的人、我想成为怎样的人、我的阶段目标和人生目标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这不仅需要专业的生涯规划课程指导,还需要各学科在日常教育中融入生涯教育,而其中肩负立德树人使命的历史学科又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设计思路:侧重理性认知训练,渗透规划理念
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侧重生涯规划理念的渗透。高中生生涯规划有两大目标,即正确认识自己和初步认识职业。历史课程可以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分析,教会学生理性分析,多角度认识问题,并正确看待自身的优缺点,从而在基本了解各种职业的相关信息基础上,对未来的人生方向和职业有理性辨别的能力。同时,学史使人明智,历史教学也使学生自觉意识到,优秀的职业素养源于综合素养的长期培养。二是彰显历史学科的基本特性。历史学科教学与生涯规划教育的融合,旨在将历史教育的功能生活化、实用化。因此,历史教学要以激发学生职业兴趣、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突破点,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学科教学。三是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正如有的教师认为,学科融合课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基于学科,侧重体验,关注学生当下,引导学生未来发展。通过自主学习、互动答疑、合作探究、体验式学习等多种学习形式,融合课程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理性分析空间,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和提高素养的平台。
二、课堂实录:依托名人职业人生,推及自身认知
综观古今中外,各行各业都有诸多代表性人物值得我们去了解、探究和学习。笔者以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的“近代铁路之父”詹天佑为切入点,探讨詹天佑持之以恒追求人生理想的路径,为学生播下生涯规划的种子。
(一)走近詹天佑:思先驱之职业人生
课堂伊始,笔者将詹天佑的人生经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使学生具体感知人物的职业经历。(课前已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他们搜集詹天佑的人生故事)1.赴美留学明志向(1872年—1881年)。幼年詹天佑赴美留学。在美国学习期间,他感受到了西方工业文明的种种先进成果,对理科产生浓厚兴趣。于是他报考了耶鲁大学的土木工程系,逐渐明确自己的理想。此阶段教师应突出其从被动选择到独立自主选择专业的部分。2.用非所学暂蛰伏(1881年—1888年)。1881年,留美学生被清政府强制召回国后,詹天佑从事的是自己并不擅长的工作,因此度过了人生8年的苦闷期。3.为国筑路成巨擘(1888年—1919年)。因时代机遇(政府意识到修筑铁路的重要性),詹天佑迎来人生的奋发期,开始在铁路建设中崭露头角,并最终因主持修筑京张铁路扬名海内外。之后,詹天佑数十年如一日地致力于铁路事业和铁路权利维护等工作。教师进而提出以下问题:你认为是什么因素影响詹天佑选择土木工程系?你如何看待1881年他坚持回国的选择?在人生选择中,理性和理想哪个更重要?你怎么看待詹天佑苦闷的八年蛰伏期?这几个问题涵盖了詹天佑职业生涯前期的关键抉择,包括其求学期间明确专业、回国还是留在美国,以及如何度过人生挫折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抉择不仅受自身兴趣爱好的影响,还受到时代环境、父母和教师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为学生推及自身做铺垫。最后,教师要求学生总结詹天佑身上体现的职业素养。通过讨论,学生认为詹天佑具有严谨的态度(技术要求精密,亲自勘测路况)、开放包容的心态(大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谦虚的品格(把京张铁路的成功归于大家)、创新的勇气(“人”字形铁轨、竖井开凿法)、勤学的毅力(法学博士)、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国筑路、维护路权),感知到先驱的人格魅力,进而开始思考自身应具备什么样的优秀职业素养。
(二)感受生命力:析自身之优劣特征
在对詹天佑的职业经历和职业素养进行分析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认清自我、明确定位。师生共同思考重要的职业素养有哪些,如何认清自己的品质,个人还需要付出哪些努力等。通过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师生最终认为,扎实的专业知识、严谨务实的态度、创新的勇气和浓厚的兴趣爱好是未来职业人所应具备的重要品质。接着,教师分享了SWOT分析法,要求学生将自身的条件按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角度进行综合分类,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三)职业初了解:明行业之发展动向
在本课中,教师应尝试结合当今高铁行业的发展前景和职业概况,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自己的选科和未来职业选择,加深其对铁路行业和相关专业的了解。如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未来你会选择与铁路系统相关的专业吗?你做出选择的理由是什么?之后,教师联系了一位从事铁路系统工作的人,由其现身说法,描述自己的工作状况。(视频链接:铁路人的生活经历)本部分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职业体验,还使学生理性分析自身优劣势,进一步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
三、课后反思: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助力人生梦想
本节课作为笔者尝试生涯规划与历史学科融合课的起点,有其优点和不足。但经过实践,笔者认为要实现融合课程的突破,首先,需要具备生涯教育的“大课程观”。融合课程不仅仅是某一学科的任务,更要有学校和主管部门的顶层设计,建立有关生涯教育的培训和评价机制,才能真正实现融合课程的体系化、规划化、特色化。其次,教师要转变观念,提升自身素养。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侧重点,教师只有及时灵活地调整教学思路,才能顺应新时代课程改革的需要。最后,融合课程应是一项持久的工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助力其赢得人生长跑之旅。这需要我们针对学生的学情、心理、生理等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细水长流地滋养渗透。
作者:王晓慧 单位: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