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石油职业教育培训基地运作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校企深度合作实训基地高效运营,包括实现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的融合、职业院校教学标准与石油企业岗位技术标准的融合、传统教室与岗位场景的融合、院校学员与石油企业员工的融合、院校毕业考核标准和石油企业用人考评标准的融合,及石油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实训基地高效运营过程中,校企双方连师资建设、学员评价考核等方面,都围绕着如何使得石油企业与学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大前提,以保证双方利益的最大化。校企深度合作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把石油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糅合在一起,通过制度加以规范。同时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过程中秉承协商共议的原则。校企深度合作,共建高效实习、实训基地,只有在相互理解信任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双赢。
国外实训基地运行状况
(一)德国的“双元制”实习实训模式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将在企业里进行的实践教学与在职业学校里进行的基础课程教学结合起来进行职业教育培训。企业的实践教育培训为“一元”,职业学校基础课程教育培训为另“一元”。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课程设计以职业活动需求为核心。基础理论课程设计是以职业活动需求为中心选择基础理论课程内容,基础理论课程内容覆盖了职业活动所需的所有理论,知识面广,深浅适度,综合性强,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员的实习、实训、实践主要由企业负责组织实施,学校内部也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良好的教学条件辅助学生实习、实训、实践。学生在实习、实训、实践阶段直接使用的各种实验设备是企业正在使用和将要使用的,这就保证了学生毕业后能够直接顶岗。
(二)美国的“合作型”实训模式
1906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推出一项教育计划:学生一年中要有四分之一的时间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实践。学生上岗实习、实训、实践前,由学校安排实训目的、任务和要求;学生上岗实习、实训、实践后,学校会经常去企业监督和指导,征求实习、实训、实践单位对学生的意见。学生完成阶段性的实习、实训、实践任务后,要写出实习、实训、实践的详细总结,各接受学生实习、实训、实践的单位给出学生的实训鉴定。
(三)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实训模式
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是以岗位需求为基础的教育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中,行业或企业是教育内容和评判标准的制定者,院校是实施者;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按照产学研结合的模式运行。技能学习与职业岗位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包括校内实训和企业上岗实训,且顶岗的岗位就是学员未来的就业岗位。技术与继续教育特别重视实习、实践、实训课,所有教室都建在实训车间一角。只有必需的少量基础理论教学在教室进行,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实训车间操作,进行职业技能的训练,学员毕业时完全能直接顶岗。
(四)新加坡的“教学工厂”实训模式
“教学工厂”模式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前院长林靖东先生倡导推出的、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并结合新加坡国情实行的培训模式。所谓“教学工厂”,就是在学校的教学环境内营造企业实践环境,以教学和技能培训为主要目的,用以开展基于项目训练的实训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推动了新加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发展。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在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下的实训基地的运行具有以下共性:
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学制灵活,在校理论学习与在企业岗位实习分配合理,在企业岗位实习的时间有保证;
2.企业实训基地,不仅为学生提供岗位实践的机会,还相应地给予一定的工作报酬,可以提高学生在企业岗位实习的热情;
3.学校实训紧贴企业岗位需要,真正做到了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触。虽然,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已经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体系,但是并不能完全为我所用。因为复杂的系统、体系、模式是不可复制的,复杂的系统体系、模式由环环相扣的链条所组成,任何一环中断或者削弱都会引起整体失败,更何况中西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同时,社会体制、政策制度也不相同。所以我们应着力探索出适合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时展的实训基地运行机制。
我国职业教育培训中实训基地运行模式的探究
教育部最近下发的高职教育指导意见,要求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办学、合作培养、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实际上就是要求企业进入学校办学、深入学校办学、融入学校自身办学。积极探索推行“教学工厂”“企业校区”、“校企双体”等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培训过程中实训基地运行模式可归结为如下三种:
(一)“教学工厂”实训模式
“教学工厂”的名称最初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克隆到国内的。“教学工厂”的最大特点是打破了传统高等学院学科教育模式,初步构建出与企业生产相匹配的真实生产环境,并依托真实的生产场境实现教学与实训、学习与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井控培训中心”承担着中国石油天燃气集团公司及辽河油田公司、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公司等单位的井控培训任务。学员通过在井控中心的钻井模拟器操作台上的操作演示,学习钻井工艺流程,并且模拟体验操作失误产生井喷等一系列事故,使学员产生强烈的“现场感”。学生所学即所用,在技术上“先进、实用”,在理论上“必须、够用”。“教学工厂”这一职业教育模式,要求学员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而且所接触的是企业目前使用或即将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实习、实训、实践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装备制造实训基地,兼培训与生产功能为一体,机加专业的学员生产加工的抽油泵、抽油杆接箍、封隔器等产品都已直接运用到生产一线。这样就减少了培训费用并提高了学员学习的针对性,使学员在培训结束后能即时顶岗投入生产工作中去。
(二)“企业校区”实训模式
“企业校区”实训模式要求合作企业提供大量的具有技术含量、专业优势的顶岗实习岗位;给予学员“同岗同酬”的待遇;为学员提供标准教室,以供顶岗实习的学员下岗后学习理论知识。在具体运作过程中,“企业校区”承担了“三段式”教学过程,即:新学员的认知见习,此阶段使学员知道在相应的专业生产岗位做什么;学员在接受教育培训中期的企业实训,此阶段是告诉学员在相应的专业生产岗位怎样做;学员在接受教育培训后期的顶岗实践,此阶段是使学员理解如何做得更好。受训学员每个学习过程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实践两个阶段,流程设计依次为专业认知、职业体验、专业基础理论学习、专业实习、岗位认知、专业技能考评、顶岗实习等几个层次,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与辽河油田曙光采油厂等几家采油厂正在进行校企深度合作,在采油厂设置高技能操作人才培养实训基地,逐步探索形成一个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型。
(三)“校企双体”
就是将职业院校中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与企业产品的开发、生产、推广及员工培训等进行组合,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建立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深度合作机制,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能动关系。校企双方在不断追求共同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审时度势不断产生新的合作意向和动力,进而推动校企双体进程,不断优化、更新、发展校企双体合作模式。
结论
职业教育培训实训基地的实际运营,在现阶段模式上虽然已经有所创新,但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还远没有形成科学的、规范的、适和社会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训基地运行模式。要坚持体制机制创新,面向市场,不断破除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逐步建立政府主导,以企业、学院为双主体,企业、学校共同参与,资源共享的多元化办学体制。并通过对教育部推行的“教学工厂”、“企业校区”、“校企双体”实现实训基地运营模式的研究,使学员实训生产化,尽快全面进行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市场化运营的机制,形成校企深度合作机制体制制度方案,为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石油企业高技能操作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陈宏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市场开发部书记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