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欧美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方式及启迪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艺术管理”专业的兴起,源于欧美各种艺术经营、管理和研究机构对艺术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20世纪6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和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先后设立了与艺术经营管理相关的专业,此后印第安纳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著名高校也相继设置了类似专业。①在欧洲,英国早在1946年就成立了大不列颠艺术委员会,旨在保护和促进英国艺术文化的发展,美国的国家艺术基金会就是在大不列颠艺术委员会的影响下建立的,但英国艺术管理专业的设置和发展反在美国之后。此外,加拿大、法国、芬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也较早设立了与艺术管理相关的专业。近半个世纪以来,欧美各国的艺术管理专业都有了很大发展,②但由于欧美实行的是不同的艺术管理模式,反映在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也存在诸多差异。
在中国,艺术管理专业的发展是伴随着艺术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从而催生的对艺术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而诞生的。自2001年中央戏剧学院率先成立艺术管理系以来,不到十年时间,国内已有上百所高校设有与艺术管理相关的专业。虽然“艺术管理”这一专业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还不长,但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征,其中既有适合我国国情的、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不利于该专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因素。相对于欧美半个世纪以来形成的较为成熟的“艺术管理”专业教育模式,我国的该领域的人才培养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虽然因为国情差异我们不可能照搬西方社会的艺术管理教育经验,但有所借鉴,对于我国这一专业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正是在与那些相对成熟的教育模式的比较之中,我们才能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也正是在对那些相对成熟的教育模式的借鉴之中,我们才能更好地把别人的长处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形成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模式。所谓“模式”,指的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③在实际的应用中,“模式”主要指的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相对固定的方式或标准。因而,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指的就是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的某些相对固定的标准和做法。根据教育学的一般原理,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由教育者(教师)、受教育者(学生),以及培养目标和培养措施等四个要素构成。本文主要以这四个要素为切入点,详细探讨欧美国家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
一、欧美国家艺术管理专业师资构成分析
从教育者(教师)方面看,欧美高校的艺术管理专业教师一般都有丰富的艺术管理从业经历。据美国乔治梅森大学视觉与表演艺术学院的院长、艺术管理专业教授WilliamF.Reeder介绍,他所在的学院在选聘艺术管理专业教师时,是否具有丰富的从业经历是非常重要的条件之一,是否具有博士学位反而在其次。打开该院艺术管理专业师资力量一览,该专业共有专职教师6人,其中5人具有与“艺术管理”相关的从业经历,1人一直从事本专业研究工作;6人之中,只有2人拥有博士学位,其余4人拥有硕士学位。④Reeder院长的简历表明,他毕业于华盛顿大学,获硕士学位(据他本人介绍,他目前正在印第安纳大学学习博士课程,尚未获得博士学位),被聘到乔治梅森大学之前,他曾担任华盛顿地区表演艺术联盟副主席兼总经理,也曾在圣路易音乐学院、印第安纳大学、伊利诺伊州立大学担任过教师或领导职务;除此之外,他还曾在维也纳、柏林、慕尼黑等欧洲城市担任歌剧男高音多年,其演艺事业的顶端,当属在著名的瑞士苏黎世歌剧院担任长达8年的首席抒情男高音,如此经历使他跟欧洲各国艺术教育界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对欧美各地的艺术管理教育历史和现状也颇为熟悉。据他介绍,欧洲各国对艺术管理人才的要求与美国略有差别:美国大量存在各种非盈利艺术机构,因而艺术管理者首先需要掌握各种筹资技巧,而欧洲的艺术机构与政府部门关系更为密切,他们的艺术管理者首先需要了解的是政府部门的各种管理政策和艺术机构运营程序,而不是筹资技巧。因此,尽管欧洲和美国艺术管理专业的教师一般都具有很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他们的侧重点却有所不同,欧洲艺术管理专业的教师的从业经验主要集中在艺术场馆的管理和艺术政策的研究方面。比如,英国城市大学的“文化政策与管理”专业共有专业教师5人,其中3人具有博物馆从业经历,1人从事过具体的艺术管理及大众传媒工作,还有1人一直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研究工作;5人之中,只有2人拥有博士学位,还有1位教师只有学士学位。⑤由此可以看出,欧美主要国家“艺术管理”专业教师的一般特征是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学历一般是硕士为主,拥有博士学位者,和只有学士学位者都不多见。
二、欧美国家艺术管理专业的入学要求分析
从受教育者(学生)方面看,欧美国家艺术管理专业对学生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其入学要求中。艺术管理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欧美国家的学校提供的主要是艺术管理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一部分学校提供学士学位,很少有学校提供博士学位。根据“艺术管理教育工作者协会”提供的资料分析,目前美国共有70余所大学设有艺术管理专业,其中46所提供硕士层次教育,30所提供本科层次教育,同时提供硕士和学士层次教育的学校有3所,只有2所学校(德州理工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提供博士层次学历教育。协会会员单位中的欧洲院校只有一所提供本科层次教育,一所提供博士层次教育。⑥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欧美国家高等教育在学士、硕士和博士之间有着不同的分工。一般来说,本科阶段提供的主要是基础教育,使学生掌握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可以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硕士阶段提供的主要是应用性教育,学生可以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解决自己在工作中碰到的很多实际问题,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在美国高校硕士研究生课堂上看到的绝大多数都是在职的学生;至于博士阶段,提供的则主要是旨在提高学生研究能力的教育,多数学生在取得博士学位之后都会选择在高校任教或者去科研机构工作。笔者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所在的乔治梅森大学视觉与表演艺术学院,就只提供艺术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层次的教育。本科教育层次,欧美高校艺术管理专业关于新生的入学要求与其他专业大致是一样的,一般没有对艺术才能或管理才能的特别要求。欧洲很少有高校提供艺术管理专业的本科教育,艺术管理教育工作者协会欧洲会员中只有芬兰的Humak应用科学大学有一个艺术管理专业提供本科阶段教育,因为是一个英语课程,有语言能力方面的要求,学生需要加入一个叫做Erasmus的项目,此外再无具体要求。而在美国,几乎所有提供艺术管理本科专业的高校对新生都没有特别的要求。比如,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弗瑞德尼亚分校艺术管理专业本科阶段的入学要求是:拥有高中毕业证书,或相当于高中毕业水平的GED证书,成绩列所在班级前半,等级为“B”或以上,SATs成绩1000分以上,或ACT成绩23分以上。再比如,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史帝文分校艺术管理专业本科阶段的入学要求是:申请进入艺术管理专业,必须先达到威斯康辛大学史帝文分校的入学要求;要获准进入该专业学习,学生还必须完成校园内部的两个实习项目;此外,只有平均分保持在2.75以上,才能保有该专业的学习资格。艺术管理教育工作者协会会员中,只有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斯卡布罗分校艺术管理专业对申请入学的新生有艺术才能方面的特别要求:申请者的学业成绩,领导经验,一门或多门艺术学习的背景,以及通过专门的申请表格,很多时候则是通过面谈,所显示出来的对于艺术管理专业的兴趣和潜在才能。应该说,在录取新生的时候,适当考虑其艺术或者管理才能是必要的。或许是因为欧美国家设有艺术管理本科专业的高校本来就不多,且没有名校参与其中,所以在这些方面要求并不是很规范。但在研究生阶段,欧美高校的艺术管理专业则普遍对学生的艺术或者管理才能提出了要求。比如,波士顿大学艺术管理专业硕士项目的入学要求是:申请者必须拥有学士学位,还应具有一门可以证明的、经过专门训练的艺术专长,通常要求具有艺术专业本科学历,但也可以通过其他材料证明。这也是美国设有艺术管理硕士专业项目院校的一般要求,有些学校对学生的艺术才能要求更多,比如美利坚大学(AmericanUniversity,或译作美国大学)艺术管理专业硕士项目的入学要求是:除了满足学校研究生入学的最低要求(平均分3.0以上)外,申请者还必须完成9门以上关于舞蹈、戏剧、音乐,或者视觉艺术的课程,三分之一以上必须是高级课程或相当于高级课程的内容。相当于高级课程的内容指的是4年以上在专业的公司或艺术机构工作的经历。鼓励并要求未满足学术要求的申请者参加面试。申请者需要提交两封推荐信。还有一些学校,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某些艺术才能,还希望学生具有管理才能。比如乔治梅森大学艺术管理专业硕士项目的入学要求是:本专业特为对艺术怀有激情者而设计,我们期望具有各种不同背景的申请者对我们的专业感兴趣,对每位申请者的评估都是根据其具体情况分别做出的。我们特别强调工作经验的重要性,我们特别期望申请者来自某个艺术团体,接受过音乐、舞蹈、戏剧,以及视觉艺术或数字艺术方面的专门训练与从业经历,同时具有管理市场、财经、策划、产业方面的才能。那些能够把艺术商业运作方面的才能与其此前受过的艺术训练结合起来的学生也很受欢迎。
从中可以看出,申请者在艺术和管理两方面的才能都得到了强调,但相对而言,显然申请者对艺术活动的了解程度受到了更多的重视,而其管理方面的才能则会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因为本专业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管理才能的。所以,作为入学条件,管理才能并非是必需的。相比较而言,欧洲院校的艺术管理专业对申请者的艺术才能和管理才能要求则低一些。比如,英国城市大学的“文化政策与管理”硕士专业的入学要求是:考虑到申请者和好的学生来自各不相同的环境,学校和系里除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之外,就没有其他标准化的要求了。我们通常希望学生拥有好的第一学历,但入学前的实践经验也可以用来弥补学历的不足。由以上材料分析可以看出,欧美国家艺术管理专业对于本科层次的学生大多没有太具体的艺术或者管理才能的要求;但对于研究生层次的学生,则较为普遍地提出了比较高的艺术专业方面的才能要求,部分院校也要求学生具有管理方面的经验。
三、欧美国家艺术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分析
无论哪个国家的艺术管理专业,都需要培养学生艺术和管理两方面的才能,诚如美国南卫理公会大学艺术管理专业对其教育理念的阐述中所说:“艺术管理专业的成功,取决于管理者对当代商业实践的了解和对于艺术的深刻理解”,⑦这是不错的。在当代艺术管理实践中,艺术与管理二者同样重要,其作用和意义则互有侧重,艺术必须假经济手段存续(于商业社会),但必须作为艺术才能获得成功,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艺术管理专业的教授们如此理解艺术与管理之间的关系。⑧对于艺术管理这样一个应用性极强的专业来讲,其培养目标与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期望有非常直接的联系。由于欧美艺术机构运营和管理模式之间存在一些区别,他们对艺术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就有所不同,反映在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也会存在一些差异。大致说来,美国的娱乐产业对艺术管理人才的需求是比较商业化的,希望管理者能够为自己的企业带来丰厚利润;而政府资助的,以及非盈利的艺术机构,则更强调艺术管理人才的社会责任感,其主要工作就是在艺术、艺术家和观众、消费者之间搭建桥梁,从而为艺术和文化的繁荣提供发展空间。在欧洲国家,由于艺术机构与政府部门之间存在着远比美国更为密切的关系,⑨艺术管理者必须了解有关的政策法规,也更需要熟悉艺术机构的管理程序。比如,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跟艺术管理相关的专业名称就叫“艺术管理与文化政策”,在其关于培养目标的说明网页上,直接标明其涉及领域是“政策的制定与文化的管理”,显示出对相关政策法规以及艺术机构管理问题的浓厚兴趣。在美国,多数高校的艺术管理专业提供的是MA或MFA学位,少数院校提供MBA学位。⑩诚然,不管是MA、MFA,还是MBA,学生都要学习艺术和管理两方面的知识,培养两方面的才能,但提供MBA学位的专业在财务、会计、营销,以及企业管理运营等方面则有更高的要求。比如,美国加州大学长堤分校戏剧管理专业同时提供MFA和MBA两种学位,如果学生只申请MFA一种学位,他们需要学习的内容主要是非营利机构管理、筹资、战略策划、生产、营销和领导;如果他们想同时拥有MBA学位,那么他们需要再学习另外30门管理类课程,包括财务、会计、营销,以及企业管理运营等内容。众所周知,MBA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MBA培养的是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因而,艺术管理专业中的MBA,必然与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关系密切。事实上,美国高校中提供MBA学位的艺术管理专业,其培养目标大都明确提及为盈利企业培养人才这一点。瑏瑡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不提供MBA学位的艺术管理专业,其培养目标就跟盈利企业管理人才无关。事实上,在艺术管理教育工作者协会的31个仅提供MA或MFA学位的美国正式成员中,只有3所学校的艺术管理类专业明确表示只为非营利组织培养管理人才,其余学校的服务对象均兼顾盈利与非营利组织。显然,这种宽口径的培养目标设置,对于其毕业生的就业是较为有利的。很多学者并不主张在本科阶段设立艺术管理专业,美国乔治梅森大学视觉与表演艺术学院Reeder院长的意见很有代表性,他认为本科阶段不应该设置艺术管理这一专业,有志于从事艺术管理活动,或计划以此为职业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应该专门学习一门艺术或者是产业经济方面的课程,硕士研究生阶段再系统地学习管理学方面的课程,并逐步将管理才能运用在艺术机构的经营管理活动之中。乔治梅森大学的艺术管理专业就是只有研究生层次教育的,为了让本科学生也能熟悉艺术管理的工作环境,他们开设了一门“艺术管理”选修课,但并不提供这方面的学士学位。提供艺术管理本科层次教育的学校,大都将其培养目标定位为“入门级”的,其课程体系兼顾艺术与管理两个方面瑏瑢,学生就很难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艺术和管理两方面的课程都学得很好。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欧美国家的很多学者才不主张在本科阶段设立艺术管理专业。
四、欧美国家艺术管理专业培养措施分析
培养措施是为培养目标服务的,欧美国家的艺术管理专业尽管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但对艺术修养和管理才能的注重则是其共同的特征;体现在课程设置、教学过程、考核方式等一些具体的人才培养措施方面,欧美国家的艺术管理专业还是会体现出一些共性。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本科阶段的艺术管理专业虽然大都强调课程设置的多元性,但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多数学校的课程设置都会偏向经营管理方面。比如,芬兰Humak应用科学大学艺术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中所设想的理想毕业生应成为“理解文化和艺术、传播文化、或为文化艺术活动创造合适条件的专业工作者,而其课程设置则主要包括文化输出、传媒教育、国际文化合作等几方面内容,基本不涉及艺术和文化的具体内容,只是为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工作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美国一些学校的艺术管理本科专业也表现出类似的倾向,比如美国长岛大学CWPost校区艺术管理本科专业称其培养的学生应具备“艺术才能与坚实的管理基础相结合的能力”,而其课程设置则明显偏向管理方面:艺术管理概论、艺术管理实践、艺术发展、艺术会计、艺术品营销、艺术和娱乐业公共关系;公开演讲;管理原则;组织行为;计算机图形概论。更有一些学校如南加州的查尔斯顿学院明确申明其培养目标就是管理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学生广泛学习经营管理方面的技能,并学习将这些技能运用在跟艺术家和艺术团体的合作过程中。事实上,本科阶段的学生一般既缺乏艺术文化方面的知识,也缺少经营管理方面的经验,试图让他们在短短四年中成为兼通艺术和管理的艺术管理通才是不现实的,为了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毕业后的工作环境,以培养实用人才为宗旨的艺术管理专业只好在课程设置上倾向经营管理方面。为了改变这一尴尬局面,有些学校的艺术管理专业(如纽约州立大学弗雷多尼尔分校)要求,所有艺术管理专业的本科生,都必须选修一门艺术类课程,譬如音乐,戏曲或舞蹈,并确保每位学生深入理解至少一门艺术学科,这样的做法或许是有些效果的,但在有限的时间里,学生无论如何都很难做到精通艺术和管理两方面的知识和才能。
如前所说,欧美国家艺术管理类专业研究生在入学前一般都会对艺术类学习经历有所要求,部分院校还希望学生具有管理类工作经验,这样一来学生在研究生阶段就可以专注于管理类知识的学习,以及如何将其运用在艺术机构的管理活动中。比如,美国乔治梅森大学艺术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必修课程包括:筹资、艺术与社会、艺术公共关系和营销策略、董事会管理、艺术财政预算、艺术政策,全部是实用的艺术管理知识和技巧。再比如,美国大学艺术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必修课程包括:艺术管理考察、艺术营销、艺术筹资、文化政策、艺术财政管理,也是全部集中在艺术管理活动中的实际问题。由此可见,WilliamF.Reeder等人不主张在本科阶段设立艺术管理专业是很有道理的。事实上,笔者也认为,本科阶段努力学习一个艺术门类,随后在参与艺术管理的实践工作中,发现问题,然后再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培养出来的艺术管理人才更能适应各种现代艺术机构的需要。其次,在教学过程方面,根据现有资料、朋友提供的材料,以及笔者的亲身经历,可以发现欧美艺术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特别重视案例分析,特别重视学生参与互动的意识,学生的课堂表现也常常作为教师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根据之一;而纵观其整个教学过程,则会发现他们特别重视学生的校内和校外实习活动。课堂教学方面,一方面,欧美院校艺术管理专业的教师大都具有丰富的艺术管理实践经验,他们在课堂上经常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讲解某些理论问题,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我曾经选修过乔治梅森大学艺术管理专业的一门“艺术公共关系和营销策略”课,授课教师KaraleeDawn曾在纽约百老汇剧场工作过多年,于是她在课堂上就不断列举她经历过的各种策划与营销故事,尤其是她参与策划制作音乐剧《MAMAMIA》的过程,常常被用来说明艺术品营销的灵活策略,这些鲜活的实例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很多教师也利用自己和艺术机构的密切联系,不定期地请这些机构中的管理人员来客串教授,给学生讲解某个领域的实际情况。在我选修的另外一门叫做“董事会管理”的课上,主讲教师RichardKamenitzer教授曾经请过几位从事艺术管理工作的朋友来给学生们上课,其实主要就是介绍他们的工作经历,讲一些他们认为重要的事件,并回答学生的问题。我记得有一次他请了美国著名调研公司ShugollResearch的现任首席执行官MarkA.Sh-ugoll来给大家讲解一个大型机构中董事会成员之间的关系问题,引起了学生们极大的兴趣,也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与中国的研究生课堂不同,这些研究生可以在听课过程中随时打断讲课者的演讲,举手提问,教师也很欢迎学生提问,在这样的师生互动中,学生可以获得更多自己关心的问题的答案。第三,一般来说,欧美国家的艺术管理专业,不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都特别重视学生的实习经历。本科生的实习一般在大二就可以进行(有些学校要求学生在修完其他学分后再进行实习,有些学校则会把实习和课堂学习交叉进行),有的学校只要求学生参加一次实习,获得相应学分(一般是3个学分),但在学生参加实习前,学校一般会提供实习指导课程,这类课程也可能会结合校内的实习,每周6到8小时;有的学校则明确要求学生至少参加两次实习,一次在校内,一次在校外,这种情况下,校内的实习就会起到指导学生参加校外实习的作用。比起本科生的实习,研究生阶段的实习无论在花费时间和参与程度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研究生的实习一般是6个学分,多数学校要求实习在毕业前的两个学期内完成(有些学校,如纽约大学斯坦哈德文化学院表演艺术管理专业,将实习排在第二和第三学期;还有些学校,如纽约市立大学布鲁克林学院,要求学生至少完成三个学期实习时间,当然,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其他情况还包括,有些学校,如俄勒冈大学的实习是安排在第一年和第二年之间的暑假中的)。
当然,学生可以选择在一个学期内一次完成实习,也可以选择在不同学期分两次完成,校方往往会推荐学生尝试在不同机构实习的机会(有些学校,如辛辛那提大学,会要求学生完成两次为期10周的实习;也有些学校,如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学生,多数会完成4次实习,当然,这种情况也比较少见)。而对那些有艺术机构工作经历的学生(有些学校要求至少四年工作经历),还可以申请减免一半学分。还有一些欧美学校的实习过程是以“项目”的方式完成的,最典型的要数荷兰的乌特列兹艺术学院,在这些项目中,学生针对所联系的艺术机构的实际问题扮演一种顾问的角色,并藉此对艺术机构的管理获得新的视野和经验。美国的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也采用了类似的方式来完成学生的实习活动。这种以完成“项目”代替实习的方式,对于解决学生,尤其是有工作经验的学生实际工作中碰到的各种现实问题,显然是很有帮助的。第四,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欧美高校艺术管理专业的考核方式也与传统学科有所不同。在美国乔治梅森大学艺术管理专业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笔者特别留意到其不同时段的考核方式:平时的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随时提问和回答问题,并将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计入对其学习成绩的整体评价;期中考试,教师也会分发试卷,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答完题目上交,我曾经参加过一次“董事会管理”课程的期中考试,一共40道选择题,随堂考试,当堂做完;瑏瑣期末考试,教师往往会提前布置学生单独或搭伙进行一次调研活动,然后在最后几节课上依次以演讲的方式完成报告,瑏瑤这样的调研活动和演讲报告,已经可以算作学生实习活动的一部分。由以上几方面内容的说明和分析可以看出,欧美艺术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的措施上,都有重视实用性内容的特征:体现在课程设置上,无论本科阶段还是研究生阶段,均强调管理甚于艺术才能;体现在教学过程方面,则是特别重视案例分析、师生互动,以及实习活动;体现在成绩考核方面,则是传统的答卷方式与灵活的问答、演讲等方式相结合,即考核了学生专业知识扎实程度,也考核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欧美高校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通过对欧美高校艺术管理专业的师资、生源,以及培养目标和培养措等几个方面的综合分析,可将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培养目标明确,在学士、硕士和博士各层次之间有不同分工。学士层次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为其毕业后从事具体工作做准备;硕士研究生层次培养应用型人才,注重解决学生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博士研究生层次培养研究型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教学或科研工作,正如德州理工大学对其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去向的统计说明所描述的那样:“很多博士生毕业后成为了某些学院的讲座教授或者院长”。其次,讲求实效,注重功用,体现在师资聘用、教学过程等各个方面。比如师资聘用不注重学位而注重工作经验,教学过程重视案例分析、师生互动和实习环节等,处处体现着艺术管理专业注重实用性的特征。第三,宽进严出,重视教学质量,主要体现在入学要求和成绩考核等方面。欧美高校艺术管理专业对学生的入学要求普遍不高,本科阶段基本没有特别要求,研究生阶段则只要求学生熟悉一个艺术门类;但成绩考核和毕业要求则相对较高,学生必须完成大量的调研分析和实习活动,才有可能完成学业要求,相形之下,他们对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要求并不是很高,有些学校甚至没有对毕业论文做出明确要求。欧美各高校的艺术管理专业大都已有40年以上的发展历史,而我国的艺术管理专业教育则刚刚起步,相对于欧美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我国该领域的人才培养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诸如师资聘用中重视学历甚于实践经验;课程设置因陋就简(因为该专业多为艺术类院系开办,所以课程设置畸重艺术类课程);课堂教学注重知识讲解甚于实例分析(国内成功的艺术产业典型实例还不是很多),实习过程相对马虎(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壁垒依然难以打破),以及整体上存在的不顾实际条件匆匆上马新专业(新专业有吸引力,易于吸引优质生源,提高经济效益,这也是教育产业化的一种体现),招生过程甚为严格而毕业要求相对宽松等问题,都是我国艺术管理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因为国情差异,我们不可能完全照搬欧美国家相对成功的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但有所借鉴,对于我国这一专业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