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意义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重要讲话形成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既从理论层面丰富和发展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也从实践层面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立德树人;意识形态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发表一系列讲话,这些讲话涉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宗旨、规律、目标以及教育的主体和对象、方式等问题,构成了一个完整有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丰富和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就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为理论基点,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1]这个根本问题。其中,“高校为谁培养人”指明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高校培养什么人”指明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宗旨,“如何培养人”指明了高等教育培养人的具体路径,三者构成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有机而完整的理论体系。
(一)高校为谁培养人:“四个坚持不懈”指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在报告中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高等教育的地位、作用更为突出和重要,因为我国当前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我国当前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我国的高等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迎来了更好的发展契机和空间,必须牢牢抓住时展的潮流,推动高等教育发展步入新台阶。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首先解决“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总体上来说,高校肩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任务,培养“与党同心同行之人”,这就要求高校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紧抓住“四个坚持不懈”,即“要坚持不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要坚持不懈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不懈地促进高校和谐稳定、要坚持不懈地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1]。这“四个坚持不懈”解决了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谐校园和优良校风学风建设为青年大学生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良好舞台和思想土壤,四者构成了有机统一体,直接服务并解决了“高校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二)高校培养什么人:立德树人指出,高等教育的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的核心工作就是“育人”。所谓的育人就是“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1]。高校教师要通过“立德”实现“树人”的教育目标。从宏观的角度上看,“立德”包括两个层面,即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维度来看。首先,从教育者的角度看,一名好老师需要具备四条标准[2]: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道德情操。高校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解释世界的知识,更要以自身的德行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达到树人的目标。进而成为学生们的“引路人”,即“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3]。高校教师的师德问题不仅仅关系到教师个人的荣辱得失,不仅仅关系到教师所在学校的荣辱得失,更关系到其所教学生们的道德品行。其次,从受教育者的角度看,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所谓的育人,不仅仅是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劳动者和接班人,更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明辨是非的价值取向、立场坚定的政治素质。因此,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发展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未来的大学生“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
(三)高校如何培养人:高校教师要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高校培养“立德”之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堂及其教师无疑扮演着重要角色。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要“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传道者要“信道”。勉励教师要努力做到“三个牢固树立”,即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终身学习理念和改革创新意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努力成为党和国家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地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潜心问道”,即应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虽然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仍然是完全正确的。“只有学懂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领会了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心明眼亮,才能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4]最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关注社会。将所学知识和社会实际,尤其是当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解释中国社会所发生的种种变化、解答学生的种种理论困惑,使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充满信任。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遵循的规律:“三大规律”在讲话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遵循“三大规律”:即遵循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1]。具体而言,遵循政治工作规律,就是要求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明确的意识形态观念,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肩负的使命和承担的重要责任。还指出,“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5]遵循教书与育人规律,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看,教书是提高学生的智力范畴、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而育人则是提高学生的德育范畴,二者不但要相辅相成,而且要“以德引领智”。指出了新时代高校必须遵循的教书与育人规律,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1]。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就是要依据学生心理、生理变化来制定和调整学生成才与育人目标,探索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方式和途径、摸索适应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载体。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理论意义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创新与发展,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与路径。
(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第一,开创性地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一方面是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他指出,“中国拥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1]。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不仅在经济建设上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而且也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要遵从国情的特殊性和文化的独特性。另一方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更是对西方教育发展模式多重审视的结果。鉴于中西方历史文化的巨大差异,西方教育发展模式的优点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吸取,但中国的高等教育必须“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5]。第二,什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校。总体上看,就是指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高校。中国国情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审视:从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上看,中华文明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传承和积淀,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兼容并蓄的开放性文化;从时代特色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总体上看,就是“一个变,两个不变”,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我国是世界上的发展中大国和我国仍旧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不变;从现实状况上看,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长足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整体实力、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保障水平等发生巨大变化,我国日益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第三,怎样办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校。众所周知,高等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占有突出的位置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办好让中国人民满意的教育,始终是的思想关注点。他指出,办好让中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着力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要对现有高等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创新,使之适应当下和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借鉴其他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和经验。中国应加强同世界各国的教育交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吸精纳髓,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
(二)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进一步凸显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他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6],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6]。具体到高校意识形态问题,指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着重点和落脚点,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具体方向和路径。他指出高校在意识形态工作方面要着重做好互联网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互联网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战场、最前沿。他进而又明确提出互联网领域“三个地带”理论,即思想舆论领域存在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决不能丢了;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要坚决管控,大大压缩其地盘,逐步推动其改变颜色;灰色地带要大张旗鼓争取,加快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防止其向黑色地带蜕变[7]。可以说,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三个地带”理论的提出,既具有时代性,又具有开拓性和前瞻性。另一方面,还将意识形态工作与高校育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这一观点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他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就应该在哪里。”[7]可以说,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与育人工作紧密结合,使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具有现实指向性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N].人民日报,2016-12-09.
[2].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10.
[3].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N].人民日报,2016-09-10.
[4]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03.
[5].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
[6].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
[7]中共中央宣传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作者:丁海丽 殷君 李勇 单位:哈尔滨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