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生活教育理论与思想政治课的结合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生活教育理论,给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以极大的启迪。现阶段我国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存在诸多问题,如:在中考应试的影响下,为成绩论英雄,教师为了成绩纯理论教学,很少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是用“生活即教育”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学习;二是用“社会即学校”来指导学生走进社会生活,扩大教育资源;三是用“教学做合一”来倡导学生服务生活,内化学生品德。
关键词: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初中思想政治课;结合
一、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解读
1.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决定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陶行知先生认为,人们在社会上生活不同,因而所受的教育也不同,“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过有目的的生活,便是受有目的的教育。”凡社会生活的问题也就是教育的问题。社会到处有生活,生活处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活动的范围有多大,教育的范围就有多大,生活中随时随地都有教育的内容和意义。生活又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标应当是为生活服务,可见,陶行知反对教育和生活的分离,主张两者浑然天成,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2.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另外一个重要的命题。“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子里一样。它从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社会即学校则不然,它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它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展到大自然里去。”“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陶行知主张学校教育的范围不在书本,而应扩大到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生活中去,向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学习,使学校教育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紧密相连,形成真正的教育。要让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地方、每一个生活单位都担负起学校的职能,把整个社会作为一个大学校。同时,学校必须突破围墙之限,要与整个社会联系起来,实行开放式办学,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这种主张真正把学校放到社会大环境中去办,使学校和社会息息相关,学校不再是生活的附庸,而是成为了社会生活的必需。
3.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是为批判传统单一的教授法,反对教师“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和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提出的教学方法论。陶行知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是非常具有针对性的。
二、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突出的问题
首先,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响应新课改号召,实践新课改理念的过程中“穿新鞋走老路”,不能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新课改的精神实质,课堂教学落入形式主义圈套,重形式轻内容,片面地追求形式上的花俏时尚,不能深入触及学生的心灵,发挥不了思想品德课感染人、熏陶人、鼓舞人的育人功效,表面的热闹喧嚣却掩盖不了其课堂教学低效的事实。其次,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还占有一定的比例和份额。主观上是因为部分教师思想上保守,不求上进,因循守旧,不能大胆实践和创新教学方法;客观上主要的原因是初中思想政治课课时安排紧,一周只有两节,每节课45分钟,但教学容量却相当大,学生被检测的知识覆盖面广,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思考、分析、归纳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教师特别是九年级毕业班的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为了赶教学进度,完成教学内容,应对升学压力,只能主要采取注入式教学,忽视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这种硬塞知识的办法表面上是提高了学生的应试水平,却引起学生对书本的厌倦,对思想政治课的反感,非但培养不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反而使这种能力倒退,大大挫伤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事实上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就泉州市来看,中考命题方向已发生了变化,很多题目是与学生生活实际、与新近发生的时事热点紧密联系的,它要求学生能运用相关知识灵活地剖析这些问题,以更好地认识各种社会现象,掌握社会规范,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指导生活实践,最终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服务。所以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这种无视学生主体地位,脱离社会大课堂,过分依赖课本、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法的存续已经比较严重地羁绊住了新课改前进的步伐,只会使课堂教学逐步沦为考试的奴隶。另外,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为中考升学考试科目,分值100分,实行开卷考试,和语数外等学科相比,只能算是主课中的副课,存在着学校、学生和家长都不够重视的问题,这使得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顺利开展缺乏稳定的资源支撑。所有这些问题警示我们“要发展就要变,不变就不会发展”。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赶上新课改步伐,适应时展的要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必须要在变革创新中求生存、谋发展。笔者认为,面对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的这些突出问题,提倡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
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初中思想政治课结合的方法
1.用“生活即教育”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学生就生活在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思想政治课。例如,在学习《家,温馨的港湾》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家庭生活中最温馨的一件事”,让孩子们陈述自己生活中的亲身经历,通过他们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去领悟“我有一个温馨的家”,“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让生活走进思想品德课堂,才会有“知”与“行”的和谐统一,才会使我们的教学从德育灌输转变为自我体验,才会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
2.用“社会即学校”来指导学生走进社会生活,扩大教育资源学校要与社会统一,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要求学校与社会建立密切的联系,打破学校与社会隔绝的状况。这就大大增加了教育的素材、教育的环境和教育的场所,学生就可以获得更多有用的知识。新课程也指出,教材、教师、学校并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依据,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才是更好的教科书。因此,应用“社会即学校”的生活教育理论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指导学生跨出校门,走进社会,可以大大地拓展教育资源的范围,可以让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更加鲜活和富有生命力,可以使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如在学习《投身于精神文明生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时,我会利用星期天的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有的小组捡垃圾,有的小组打扫楼道,有的小组清除路边的小广告等。这一活动不仅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同时也使学生体验到了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快乐,增强了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这就把对学生的教育从校内延伸到了社会,从而优化和拓展了教育资源。
3.用“教学做合一”来倡导学生服务生活,内化学生品德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学做合一”,他提出:“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作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他特别强调在“做”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作用。这与新课程改革强调实践过程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特别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十分一致。因此,对今天思想政治课实施的生活德育非常有借鉴意义。这种亲历所为与课堂交流,有助于学生做一些深层次的思考和提升情感体验,有助于将具体体验上升为行动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之,生活是思想政治课的源头活水,思想政治课教学只有根植于生动、丰富的现实生活,才具有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教学中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创设贴近初中生实际的思想品德课堂,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兴趣,才能真正对学生起到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应紧紧围绕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落实《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源于生活,服务社会”这一理念。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生活漫忆全集(三)[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623.
[2]陶行知.告生活教育社同志书全集(三)[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338.
[3]韩晓娜.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4]高磊.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5]娄亚文.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J].文教资料,2005.
[6]陈燕娟.回归生活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实践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作者:戴建行 单位:福建省南安市翔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