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教育理论对高校教育的启示2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
1.1改革高校教育教学目标
在后现代主义教育理念中,反对现代教育观所培养出来的理性、总体性及大写的人,而其则主张培养小写人、生态人。在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改革中,充分借鉴后现代主义教育目的论的偶然性、差异性、生成性,将传统过高的统一教学目标转化过来。在高等医学院校教育中,其教育目标应该以满足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客观事实,支持、引导和指导大学生个体成为一名符合自身特质的特殊性的、片面发展的高级人才。对于高等医学院校后现代教育观的教学目标,其目标定位应该具备三层:在现代医学理念指引下,坚持开展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医学研究之路;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基本职业道德素养;学生应该树立远大的发展理想,努力为现代医学事业而奋斗一生。
1.2优化高校课程内容
在后现代主义课程论中,其认为现代主义课程内容隐性表现出一种“是什么”,而其则这种“是什么”视为一种及物动词,即:可能“是什么”。因此,在后现代主义课程论影响下要求课程学习者必须对所研究的材料掌握足够的信息,不仅能够完整的分析、解释、表达、解决素所研究的材料,同时还需以离奇的方式及丰富的想象力与所研究的材料进行交流。从上述理论中我们获得启示,在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应该注重疑问性、多样性以及启发性,同时还应该形成一种促进探索的课堂教学氛围;由于课程属于是一种转变性过程,因此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对话,更需要教师通过隐喻的方式来激发这种对话。隐喻方式相对于逻辑方式来说更为有效,其具有生产线,其可以帮助我们看到我们之前所没发现的东西。隐喻具有启发性、开放性且可引起对话;逻辑则是具有一定的界定性,其通过排除、结束等方式来让我们更加清晰的看见我们所发现的。在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改革中,我们既需要创造性想象也需要一定的逻辑界定,因此,建议教师在进行描述性内容教学时,可以通过一个好的案例来诱导、鞭策、鼓励学生去深入研究,实现有效的文本对话。一般好的教学案例应该具有足够的不确定性,这样才能够引诱教学参与者进入到对话中。
1.3改革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正如前面所述,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即:单一的考试方式)在进行课程评价存在很多的弊端,其不能真实的反映出高校医学教育课程的教学情况。在后现代主义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可以尝试建立一个内在化、多元化且带有不确定因素的差异性课程评价体系。当前,我国大部分医学高等院校已经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推进医学理论课的考试改革进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主要的改革趋向是:参加社会实践,积极探索以小论文、实行开卷考试及试行诊断性的多次考试等多种形式,采取期末考试与平时考试相结合、笔试与临床操作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主观卷与客观卷相结合等多种课程评价体系,以此来消除传统课程考核体系中存在的弊端。
二、结语
后现代教育观提倡设置多元化的教育目的,实施开放性的课程,着重强调学生的个别差异,重视人的主体性,构建一个内在化、多元化且带有不确定因素的差异性课程评价体系。这些教育观点都是针对我国现行教育模式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这为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开展课程改革研究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独特视角,对促进我国高等医学院教育发展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作者:王艳王欢谭军单位: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新乡医学院图书馆
(二)
一、当前高校境外生道德教育现状与问题
(一)社会功利化导致人际间关心关系的缺失
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功利化日趋严重,大家更多的是去关注物质财富,关心自己的利益,这都直接导致了人与人之间关心的功利化以及关心关系的缺失。在校园中则表现为,学生们只跟有利于自己的同学交往,老师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也变得更加的功利化,从而难以真正地建立和维护师生间的关心关系,教育教学过程中缺乏真正的、深层次的关心,以及关心的目的被物质化、功利化,进而导致了关心取向的偏离与缺失,最终出现道德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冷漠等现象,而高校道德教育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做到对境外生的关心和关怀,仅仅注重于通过书面的考核来评价学生。
(二)高校境外生集中化管理,难以真正融入整个集体
一个针对某高校的问卷调查显示:高达75.10%的同学认为当前境内外学生交流“不够多”和“太少了”;超过57%的境外生在学习遇到困难时,选择自己查阅资料来解决,较少向教师或其他成绩优秀的学生请教。这些数据可以反映出境外的学生学习独立性较强,在学习生活中与境内的师生的沟通交流较少。当前,国内的高校针对境外生的教学和生活方面的管理,主要还是采取集中管理的方法,就是让境外生集中学习、集中住宿等,而这也导致了大部分境外生只有在上课的过程中才会与国内的老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其余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自己的或同是境外生的圈子里活动,这对于境外生自身关心意识的培养乃至其综合素质的提高都非常的不利,对于道德教育的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信息化的发展导致日常学习与生活交往情境的严重缺乏
诺丁斯认为,关心作为一种情境性的行为,需要具体情境中的人、特定的需要和反应。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对高校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信息化在极大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悄悄地改变着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在高校中,境外生主要是通过网络社交来摆脱地域的限制以及现实生活中的束缚,与外界保持联系,这不仅会使得同学、师生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大大减少,而且很容易导致其社会交际能力下降,人际情感的淡化,难以建立起真正的师生关心关系。
二、关心教育理论对高校境外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当前,国内高校的境外生绝大部分还是来自港澳台地区以及一些东南亚地区的华裔学生,所以在高校的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尽管他们中大部分的学生与境内的师生在语言上存在的问题不大,但由于社会制度,风俗习惯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境外生大多较为独立、开放。所以,如何做好针对境外生的道德教育已经成为了高校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诺丁斯的关心教育理论中得出启示:
(一)教育要培养出能够关心自己、关心他人的人
所以针对境外生的道德教育,尤其是针对华侨、华人学生的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在思想上加强其对于中华名族的认同,增强其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及民俗风情的了解、关心和热爱,帮助其更好地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做到严格遵守学校纪律,真正关心学校的发展,学习上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生活上能够学会关心自己、关爱身边的人们,爱护环境,成为一个拥有爱心、对社会有帮助的人。
(二)围绕着关心主题来开设境外生课程和教学活动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境外生的真实情况,关心和帮助境外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实际困难,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开设符合境外生特点的不同思想理念的特色课程,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同时增加相应的选修课以促进境外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老师和同学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努力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顺利完成学业。
(三)关心道德教育的方法
诺丁斯提出的开展关心道德教育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榜样的示范、平等的对话、社会实践和教师的认可等。所以,高校应当适时转变原有陈旧的观念,对工作方法进行创新,在加强对境外生道德教育的同时,积极寻求建立新的高校教学与管理机制。
1.发挥榜样的力量,促进道德教育的发展
高校应该引导与支持境外生参与学校的管理,鼓励他们在实际行动中为其他的同学树立榜样,同时也能更好地促进境内外学生、师生的融合,在管理过程中,将严格的校纪校规和宽松的育人环境完美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强调境外生的主体性。比如,高校可以在境外生社区成立“境外生工作组”,这不仅可以让境外生真正感受到来自校方的信任、鼓励和支持,还可以让更多的境外生同学能有机会来参与相关的管理工作,增强他们的主人公意识,同时也为其他境外生同学树立了榜样,激励他们争取更大的进步。
2.利用新媒体,促进境外生道德教育的发展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新媒体在高校得到了极大推广和应用,所以高校要适时地将道德教育推广到的网络世界,把它作为一种隐性的道德教育手段。如今,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已经离不开网络,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好新媒体这一平台,尤其是当前流行的社交网络和软件,如QQ、微博、微信、人人网等,让道德教育更加有效的深入境外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让境外生更好地体会到学校和教师对于他们的关心和关怀,同时帮助他们更好的培养自己的关心意识与能力,也更好地建立起师生间的关心型关系。
3.增加社会实践活动,加强道德教育的引导功能
高校要鼓励境外生走出校门,真实地了解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境外生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帮助境外生转变旧有观念和认识真实国情的主要手段,让境外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认识真实的中国,如近几年来国内的一些高校在寒暑假所举办的“中国文化之旅”、“中国寻根之旅”等活动。据调查,84.2%的境外生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地位提高很大或较大,82.6%的境外生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和有所增强。由此可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增进境外生对当今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了解,加深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也能够更好地引导他们树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加强沟通交流,促进道德教育的发展
加强学校、教师和境外生间的交流和沟通,不定期召开座谈会,积极地打造师生间面对面沟通的桥梁,更好更快地为境外生解决学习生活上所遇到的困难,努力让境外生切实感受到来自学校和教师的关注和关心,更好地促进学校、教师和境外生间的情感融合,更好地引导境外生认同、热爱学校,关心学校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他们对于自己的关心意识和关心能力的培养,最终促进整个高校道德教育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境外生的道德教育对高校整体的发展以及和谐校园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离不开学校、教师在学习与生活中的关注和关心,在充分发挥境外生群体自身学习能动性的同时,帮助他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真正地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帮助他们成为一个能够关心自我、关心他人的人。
作者:张阳明单位: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