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等教育境外消费结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综述
(一)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的基本内容
根据WTO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第13条规定,“除了由各国政府彻底资助的教学活动之外,凡收取学费、带有商业性质的教学活动均属于教育贸易服务范畴”。高等教育自然就成为服务贸易的一种,并通过跨境支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四种方式提供。境外消费(ConsumptionA-broad)按照WTO规则的定义是指,一成员国居民在另外一个成员国境内消费或享受服务。在教育服务贸易的四种方式中,境外消费的地位最高,所占比重最大,各国对其做出的承诺也最多。中国在“境外消费”这一教育服务贸易提供方式中没有做任何限制,中国公民可以到其他WTO成员国境内接受教育,相反其他WTO成员国的公民到中国境内接受教育也没有任何障碍。从高等教育境外消费的表现形式来看,目前仍集中体现为留学教育服务。自1999年以来,全球留学生以5•5%的年增长率不断增加。2007年,超过280万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来自中国的学生数量最多,接近42•11万。其他主要的来源国包括印度、韩国、德国、日本等,这些国家占到世界留学生人口的37•5%。
(二)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的文献综述
随着中国留学热的兴起,有关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的研究也日渐成熟。穆晓楠(2007)总结了发达国家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程晋宽(2008)比较了美、英、法、澳等发达国家境外消费的政策。涂玉欣(2009)从学生流动性的视角,探讨了日韩跨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现状与问题。谷媛媛(2009)将国际贸易的分工理论运用到教育服务贸易,分析了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的问题。染秀伶(2009)以留学生教育为切入点,详细比较了世界主要教育服务出口国的现状与特点。本文以下的主要内容从结构层面角度出发,深刻揭示中国目前境外消费贸易的出口与进口现状,以结构角度为切入点,剖析中国境外消费的特征并进一步对未来发展提出适时性建议。
二、境外消费出口贸易的结构分析
根据中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的数据统计,从1978年到2009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62万人,出国留学人数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5•8%,出国留学规模扩大了267倍。同时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也达到49•71万人。近几年来,中国境外消费中出国留学的规模快速增长,2009年中国出国留学规模首次超过20万人,达到22•9万人。在结构方面,中国出国留学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一)自费率显著上升
2003年以前,中国出国留学来源结构中,自费留学占绝对的主体地位,如2002年自费留学人数占出国留学总人数的93•6%。2004年以来,自费留学比重处于小幅调整期,在经历2004、2005年和2007年两次短期下降的曲折之后,从2008年开始自费留学比重开始有所回升,2009年重新超过90%,达到91•70%。自费率在回国留学方面大幅提升,从2003年的65•50%增加至2009年的91•6%,尤其是近两年无论是绝对人数还是相对比值,均有相当大的增幅。
(二)出国回国比明显下降
1978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与学成回国人数之比为3•47,20世纪80年代初期不断攀升,如1980年高达13•11,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下滑,1991年减少至1•40。在1992年至2002年期间,出国留学人数与学成回国人数之比不断增加,2002年学成回国人数仅占当年出国留学人数的14•33%。但是,从2003年开始,学成回国人数年增长率不断增加,与出国留学人数之比迅速下降,2009年两者之间的比值已经减少至2•12,相当于1993年前后的水平。学成回国人数占当年出国留学人数的比重也不断上升,2009年高达47•16%。据教育部统计,1978年到2009年底,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到了49•74万人,有62•3%的留学人员学成后回国。进入21世纪后,每年学成回国人数的增速更加地明显,留学回国人数年平均增长率几乎每三年翻一番,尤其是近两年,留学回国人员数量增长率超过了50%。
(三)出国留学的分散度显著提升
中国出国留学人员留学目的国总体来说仍然相对集中,多数人员选择的是经济和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2009年排在中国出国留学人员目的国前十位的国家依次是美国、澳大利亚、英国、韩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新西兰、法国、俄罗斯,以上十国吸引中国留学生人员总数占出国人员总数的86•3%。式(1)是反映出国留学集中度的衡量指标,式中M表示从本国去目的国的人数,M表示本国出国留学的总人数。衡量指标D值的大小直接反映一国出国留学集中度情况。若D的值较小,则表明出国留学的目的国相对集中,相反出国留学的东道国相对分散。中国出国留学目的国数据并结合相关年份的出国留学总人数数据,运用式(1)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见图3。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近几年中国出国留学的目的地集中度明显下降。随着出国留学人数的大幅度增加,留学东道国的范围不断扩大。除了原来的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五个主要国家之外,欧洲、美洲、澳洲各国,如像意大利这样的小语种国家也受到了中国留学生们的青睐。图3留学集中度D值的曲线走势可以清晰地反映出集中度下降的这一现象,2004年的D值非常小,仅为0•23,到2007年已经增加至0•78。
三、境外消费进口贸易的结构分析
自1950年我国开始接受第一批来自东欧国家的33名留学生起,截至2008年,已累计接受来华国际学生146万余人次。以2008年为例,共有来自189个国家和地区的223499名各类来华留学人员,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港澳台)的592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近几年来,来华留学生在地区分布、层次分布等结构特征方面也出现显著的变化。
(一)留学生层次结构明显拉升
统计的数据可示,来华留学生中学历生的比例不断增加,2008年已经超过培训生。同时,在学历生结构中,本科以上比重大幅提高,如本科生2008年所占的比重达到46•65%,同比超过2004年近13个点。这一方面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各方面人才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也受益于政府的政策引导。如教育部2008年对中国政府奖学金生招生办法进行了改革,将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的一部分分配给我有关边境省份和高校进行自主招生,鼓励招收硕士以上高层次学生。这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边境省份和高等学校首次得到中央政府奖学金的招生权。新的分配方式直接有利于提高留学生的层次,扩大留学生在华的选择范围。
(二)留学生来源地结构显著扩大
2004年以来,来自非洲、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外国留学生增幅明显,增长尤为突出的是来自欧洲和北美洲的外国留学生,如2004年招收留学生中来自欧洲的仅占2•25%,2008年这一比值已经增加到16•67%。从招生人数看,2004看来自欧洲的外国留学生仅有295人,2008年已经增加到11888人。在这些洲际全面开花之时,亚洲的比重自然就有所下降,2008年达66•68%。另一下降十分突出的就是澳洲,从2004年的21•93%降至2006的0•90%,近两年才有所回升。
(三)东道国世界地位提升
近几年,中国、韩国、新西兰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留学目的国的新生军,中国每年吸引外国留学生人数高达19万人。2006年起,中国挤入亚洲吸引外国留学生前十强,排名第五(见表4);2007年继续挤入三强,成为继澳大利亚、日本之后的亚洲第三东道国。除了中国广阔的市场空间足够吸引外国留学生之外,更具吸引力的还是来自中国政府近几年来的政策导向。世界各国政府在留学生政策这一方面都高度关注,如加拿大2010年缩短了留学签证周期,韩国2010年实施了针对优秀自费留学生出台的提供1年2次的高额奖学金和文化体验及与专业学者交流的机会的奖励计划等等。为了吸引世界各国留学生来华,中国政府近几年的优惠政策实施立竿见影。近年来,教育部研究制定了《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质量控制标准暂行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新生学籍和外国留学生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实施办法》,来华留学环境不断优化,保证了留学生培养质量。2008年,教育部较大幅度提高了中国政府奖学金生生活费,生活待遇的提高使中国政府奖学金在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情况下,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四、结论与展望
由近年来中国境外消费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中国学生走出去还是外国留学生走进来,这两者的规模都有了空前的进展,中国已经步入世界留学生的大国。但是中国离强国的道路仍然崎岖曲折。尽管中国出国留学生与学成回国留学生人数之比在不断下降,但是与世界黄金分割比的差距较大,仍属于回国学生率较低的国家之列。在吸引外国留学生的亚洲排名中,尽管中国位居第三,但与第二、第一之间的距离也十分明晰。为了进一步优化中国境外消费教育贸易的结构,政策方面的大幅度调整是必需的。
1.境外消费出口贸易方面,政府通过双边协定或多边协定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建立教育合作关系,在留学手续、安全保障等方面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从而使出国留学程序化、规范化,减少出国留学的经济、安全风险。有关出国留学的教育、培训可以适当适时地增加至高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中,正面引导、帮助有出国留学需求的学生,或者实现高校与正规培训机构、中介机构的合作等等,从而有助于减少出国留学的法律、经济风险。
2.境外消费进口贸易方面,中国政府及地方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优惠力度,吸引全球最优秀的学生来华。同时,高校和培训机构应该全面整合,优化教育资源,从而大幅度降低培养外国留学生的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