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构建生成性课堂发展小议范文

构建生成性课堂发展小议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构建生成性课堂发展小议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构建生成性课堂发展小议

内容摘要:生成性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善于把握课堂上各类生成性资源,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本文以实际教学为例,从课前、课中、课后三方面初步探讨了教师如何进行生成性教学来拓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课前、课中、课后、生成、发展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生成性教学作为一种更加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情感和体验、满足学生的各方面需求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生成性教学主张教师要有灵活的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中要随时关注学生的爱好和兴趣,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教学中突发的、有教育意义的事件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构建生成课堂教学呢?

一、课前预案备可能,着力进行“软设计”

课堂教学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都是能动的、不断发展变化的人,因而课堂教学也是难以预设的。计划性、可控性、完整性的教学可能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因此,备课时教师应尽量备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对策,即备“弹性化的教学预案”,因为即使再详细的教案、再精彩的设计都会与课堂生成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距,所以,留出一定的教学时间和空间供生成问题去占据是非常必要的。

1.从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出发,找准新知生成的起点

生成并不是盲目地生成,它需要多种条件,但是一个最为基本的、前提性的条件就是学生原有的学习水平,这是生成的基点,也是生成的起点。如果超过了这个基点就不可能生成,若低于这个生长点生成也就无所谓生成。因此,备课时,教师不仅仅要钻研教材,熟悉课标要求,还应充分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具可行性。例如:在教学《数字与编码》时,我别出心裁:上课铃响,要求学生对号入座,而学生手中的座位号存在重复号、无位号等问题,结果出现混乱局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顺势引导学生分析产生混乱的原因,学生强烈地感受生活中需要掌握数字编码的相关知识,由于抓住了学生原有知识基础,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新知识的生成和学习应运而生。

2.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找准新知生成的兴趣点

兴趣是思维的动力,是生成新知的源泉。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例如,在讲授《圆的周长》一课时,我生活经验出发,运用故事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都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吧,小白兔由于骄傲输了,但它很不服气,今天小白兔不同乌龟赛跑了,它要同小狗赛跑,你们猜猜看,谁会取得胜利呢?同学们一致猜测应当是小狗获胜,这时我顺势播放课件:小狗和小白兔进行比赛,小狗沿着正方形的路线跑,小白兔沿着圆形的路线跑,结果小白兔获胜,小狗看到小白兔获胜,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学生被这一有趣的情境深深的吸引,探索问题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从而积极投入新课的学习之中。

3.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出发,找准新知生成的生长点

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生成和发展起来的,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生成新的知识,教师一定要紧扣与新知识学习最密切的旧知识来进行复习,为新知识找准生成的生长点。例如:如:在教学“工程问题”一课时,我先出示这样一个应用题:一条公路长1200米,甲修路队单独修需30天,乙工程队单独修需20天,两队合修需多少天?学生计算出需要12天后,我把路的长度改成2400米,4800米,9600米,12000米,让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再次计算需要多少天?学生计算后,顿生疑惑:修路的长度一直在发生变化,需要的天数为什么总是12天呢?我顺势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工程问题。教师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巧妙设计问题,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产生的疑惑,抓住学生的疑惑进行新知的探究和学习,为学生新知识的生成提供正确的认知停靠点。

二、课中探究据目标,因势利导

生成性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应具有强烈的目标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既能根据总的目标来判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是否有教育的价值来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又要使教学中新生成的问题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师在课堂上可采取“因势利导”的策略,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根据学生的反馈——“因势”,做好教学的调控工作——“利导”,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1.创设情境准备生成

生成需要一定的情境,在适宜的情境之下,学生会很自然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教师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情景,既能把学生置于一种“愤悱”状态,又能把学生引入一种要求参与的渴求状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生成就会变为现实。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创设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乌龟在圆形钟面跑道上不紧不慢地爬了一大格(1小时),小白兔沿着圆形钟面跑道马不停蹄地跑了一整圈(60分),可裁判员却最后判定:乌龟和兔子跑得一样多。“啊?”(小朋友们都面面相觑)这个判定可令他们费解了:明明是小白兔跑得多多了,为何比赛结果却是不分胜负呢?就当学生们疑惑之际,教师适时引入教学:“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这时,学生们个个瞪大了小眼睛,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时、分的认识之中。

2.反馈互动有效生成

师生在进入了生成的情境之后,必然要发生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交往既是教学的本质特征,更是课堂生成的动力,在充满生成的课堂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只有通过交往才能彼此分享各自的思考和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达到彼此的共识、共享和共进。例如,在教学《万以内笔算减法》时,我在板演了几道计算题之后,一个同学突然提问:“老师,多位数的减法,可不可以从高位减起?”我顿了一下,改变了原有的教学设计,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了引导:“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我看很有研究价值。现在就让大家来说说,笔算退位减法可不可以从高位减起呢?’有的学生说不能,因为书上说了,要从个位减起。有的学生说可以,老师说:好,那就让我们以黑板上刚才大家做过的三道题为例,一起来研究一下,到底可不以从高位减起,经过反复演练之后,我问学生:“你们在从高位减起时,遇到了什么样的麻烦?”学生说:“高位先算后,后面遇到需要退位时不好办”。经过一番思考和讨论,学生提出了“从高位减起,一次看两位,不够减时,也要向前一位退1,不过要先退1,再写上差”。这时,我因势利导:课本上为什么要说“从个位减起”呢?学生终于明白了从个位减起比从高位减起要简单的道理。

3.引导总结升华生成

教学是一个永无终结的过程,好的总结能引发学生的深思、遐想,给学生留下无穷的韵味,是不尽探索的启思;好的总结像一朵升腾而起的火花,照亮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使原来还有些模糊的概念豁然开朗,具有耐人寻味、余音绕梁、课断而思不断的效果。例如:在教完梯形面积计算后,小结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当梯形的一个底逐渐缩短,直到为“0”,梯形会变成什么形?当梯形的短底逐渐延长,直到与另一底边相等时,它又变成什么形?你能根据梯形面积公式记忆三角形和平形四边形面积公式吗?请同学们在课后画一画、用细铁丝折一折就知道了。这样的总结,使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探究教师总结时提出的问题,又能生成和发现新的知识。

三、课后反思找差距,进一步提升生成性课堂教学的能力

尽管教学预案对学生可能生成的问题做了充分的考虑,但预设同实施之间总会产生一定的差距,及时把这些情形记录下来,并进行认真的整理和分析,通过反思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1.反思成功点

一堂课上下来,总会有些地方上得比较顺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课后及时把这些成功点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反思:哪几个教学环节效率最高?为什么?教学目标是怎样得到有效落实的?教学重难点是如何突破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2.反思失误点

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力求准确完善,但在教学中会出现各种不确定因素,决定了教学过程难免有疏漏之处。当教学出现失误时,课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反思:学习目标是否脱离学生实际基础?教法与学法的选用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学生为什么会缺乏兴趣或启而不发?实际教学是否死扣教案,缺乏灵活性针对问题积极寻找原因。

大量实践证明,成功的教案不在课前,而在课后。教师上完一堂课,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反思,获得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根据这些体会和学生反馈的信息,寻找到实际教学与备课预设之间的差距,在此基础上对原先教学设计进行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经过这样多次地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后续教学的失误之处会越来越少,教师驾驭生成性课堂教学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总之,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时时关注学生的思维动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把自己的心灵与学生的心灵相融,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建构,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