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新课改课堂教学范文

新课改课堂教学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新课改课堂教学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新课改课堂教学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内活动,教师讲学生听,很少有学生自主活动,在学习内容的同时,教师给学生自主的活动时间较少,最多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下个别问题,更没有学生之间的互助活动,有的教师怕影响课堂纪律,就尽量由教师自己传授和讲解,这样就形成了学生之间信息不交流,活动不合作的现象,既邂止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反馈和调挖。为了克胡这个弊端,深化教学改革我们在中学政治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进行“互助互动”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1.“互助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它的程序为:教师启动——个人自学——小组讨论——大组讨论——练习评定。

1.1教师启动是互助互动的前提。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

自主地学习,教师必须发挥好主导作用,做好前馈,铺垫引导工作。前馈就是在新授之前,尽可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基础、存在的薄弱环节,做到有的放矢。铺垫,就是根据学习新知的需要,有目的地为学生做好旧知铺垫工作,使学生在自学、探索新知时有坚实的基础。引导,就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帮助学生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利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够正确、有序、有效地获取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积极。

1.2个人自学是互助互动的基础。

苏鹤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在新授教学开始,先由学生自学,就是让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询新知。在这一阶段开始,教师应该向学生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明确自学的方法和要求。学生各自认真自学本课的新授内容,对自己以为学懂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准备小组发言交流,同时,将尚未理解的知识列出,提交小组讨论,寻求解答。

让学生自学课本,能发挥全体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成绩较好的学生通过自学能够初步理解所学的内容,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的成功愉悦感,成绩中等的学生既理解了部分知识,又找到了暂时不懂得内容,诱发了他们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责任感,成绩较差的学生,随让对所学的内容大多存在困难,但毕竟知道了问题的所在,明确了主攻方向,提供了信息,扩大了信息交流的渠道。

1.3小组讨论时互助互动的主题。

美国著名心里学家和教育理论家布鲁纳认为“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得知识。”因此学生通过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子自主性,教师不急于讲解知识,而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4—6人为一组),让学生自己相互提问。互相帮助,共同商讨。解决问题。

小组讨论的主要内容有:各组由一个汇报其本人对所学的内容理解,其他成员补充;把个人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全体组员讨论;对达成共识以及小组不能确定的问题归纳整理,准备在大组交流时发表意见,提出问题。教师在小组讨论时,应明确提出讨论的要求;指导各组有效、高质进行讨论;关注每个组的讨论情况,重点参与

一、两个组的活动,及时了解小组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通过组内的相互学习、帮助,不但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而且学习的自主性、互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现,学习能力有所提高,同时对各种信息也进行了合理的取舍、t提炼和加工。

1.4大组交流是互助主动地关键。

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学习的热情趋于高涨,教师因势利导,组织大组交流,为学生再次提供交流信息,学生学习的机会,从而使信息渠道全面畅通,互助学习全面体现。在大组交流中,先由一个组抢先发言,为学生再次提供交流信息、共同学习的机会,从而使信息渠道全面畅通,互助学习全面体现。在大组交流中,先由一个组抢先发言,汇报该组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作出评价和交流;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之间进行讨论,解答;最后,全班对本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教师则应该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组际见得交流、争论,并不失时机对所学知识做出科学的归纳、总结。大组交流,为学生提供了组际之间的合作与竞赛的机会,全班学生互相帮助,自由争论,自主学习。掌握的知识不是教师灌输的,而是自己获取的;形成的能力不是教师强制的,而是主动地。

1.5练习评定时互助互动的检验。

课内练习时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让其互评、互议、互改,通过相互讨论,相互评定来达到主动效果。对于互议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问题,教师不急于直接讲解,而是归纳全班讨论的形成,通过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手段来解决问题,再次发挥学生的互助互动和自主学习的作用。

总之,上述过程应着力发挥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助互动功能和自主学习的功能,使他们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

2.“互助互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互助互动”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成败的关键还在于教师的思想认识、组织调控能力。教师在学生互助互动的学习过程中,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强化学生“互助互动”学习的意识。

教育学认为:学生的发展应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而且在学生群体活动中让学生合作,是学生有效发展的正确途径。因为教给学生知识不能局限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应着眼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思维培养过程等。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受益。

2.2抓住影响“互助互动”教学效益的要害。

抓住课堂讨论的契机和讲究课堂讨论的策略,是直接影响“互助互动”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1)抓住课堂讨论的契机。对认识的部分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组织讨论;对既有联系又要区别的概念组织讨论;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组织讨论;对所需要提倡的规律、归纳法则的内容组织讨论;对适用新知作出判断时组织讨论。

(2)讲究课堂讨论的策略。

我们主要采取:①合理组建学习小组,4到6人一组为佳,每组好、中、差合理搭配。②创作良好的学习气氛,小组成员间平等民主,互助互学。③处理好“差生”与“优生”,“优生”主动帮助“差生”,“差生”主动提问,大声发言。④养成认真准备主动发言的习惯。每人在自学时认真归纳学习情况,准备在小组积极发言。⑤训练小组发言的语言规模。

(3.)发挥全程调控作用。

教师在启动阶段,应尽量了解学生的基础现状;在个人自学阶段,应掌握各类学生的自学情况;在小组讨论阶段。应关注各组的讨论效果,了解小组存在的问题;在大组交流阶段应作好组织、引导、启发、归纳工作;在练习评定阶段,应抓住共性的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总之,教师应密切注意教学进展情况,随时掌握反馈信息,并相应地做好调控工作,使学生始终围绕教学目标,积极主动的学习。

3.让学生在“互助互动”的教学中享受快乐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有这样一句话:“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来主宰,我们的教学课堂究竟应该如何去主宰孩子的生命。首先,我认为:每一节课上,无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么大的痛苦与挫折,都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绪,深挖教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把我对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分感悟、每一种情感,用我的语言、眼神、动作。。。。。。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情燃烧的岁月”!其次,应该给孩子一个“对话的课堂”传统的政治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文本对话”:在我的课堂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问话:“假如你是某某,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引导学生去想象,和课文中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会、去感受。“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在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生的合作意识。再次,应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在我的课堂上,有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问家长等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其知识的储备量。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最后,还应该给一个“感悟的课堂”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经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情感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总之,我真诚的希望:我们的每一节政治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以情感为纽带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的情感随课文的情感的起伏而推进、延续。课堂教学有情感纽带的牵动、维系‘变得更富有诱惑力,好学精神得到有效地培养,学生在爱学、乐学中逐渐懂得了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

结论:

经过这些年的实践证明“互助互动”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它的积极效应主要反映在①扩大了学校信息来源地渠道和交流的机会。学生个体之间群体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扩大了信息交流,提高了教学效益。②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变学会为会学,变苦学为乐学。③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合作,互相尊重的品德。每个学生在小组交流、大组交流时,或展现才能,发表见解,或提出疑问,寻求解答,或共同讨论,各抒己见,形成了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氛围。④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和评价能力,这是发展学生个性,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