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课改遵守原则范文

课改遵守原则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课改遵守原则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课改遵守原则

决定一件事要不要做,如何做,只能是这件事情有没有价值,如何做价值才最大。创业创新虽然是并在一起讲的,但创业才是目的,创新只是手段。让创新产生价值,笔者认为有二种思维:一是有没有更有力的办法?二是有没有新的方向?“课程改革”似乎应该属于期望找到新的方向的思维。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按照常理去做,你就可能成功。违背了常理,就可能不成功。当然,课程改革成功与否不仅仅取决于个人的努力,还牵涉到学校、教师、学生、家庭、社会的方方面面,但课程改革成功的大原则却是不可违背的。

一、普及原则

民族振兴教育为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教育普及是大势所趋,因此课程改革后的教材应该是大众化的、通俗化的,适应于教学,也适应自学,紧密围绕现实生活实际,学以致用的。有的教材内容空泛,几根条条杠杠,穿插几个探究实验,就认为是课程改革成功的教材,其实这种教材违背了课程改革的根本——普及原则,因此是失败的教材。

二、兴趣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程改革的教材首先要有利于培养兴趣并努力发展兴趣。课程改革成功的教材应该是有趣的教材。上课的兴趣包括两个方面,即学生的兴趣与教师的兴趣,发现和挖掘这两个方面的兴趣,是课改成功的关键。

三、简单原则

课程改革:从简单的开始,简单——好、更简单——更好、最简单——最好。

比如上大学的时候,英语教师让我们大量阅读。有些同学就借来原著,第一页看下来就有20几个生词,第二页还有20几个……到了第五页已不知道第一页所云;到了第十页已不知道前九页讲的是什么。英语阅读变得异常艰难和单调,体会不到有任何收获,读英语原著变成了查英语词典、记忆生词的过程,阅读变成了苦差事。因此很少有人能坚持下去,就放弃了。其中有人又做了第二次努力,结果还是放弃。原因何在?就是因为违背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你应该从简单的阅读开始培养英语阅读的兴趣。在阅读过程中,词汇量会得到提高,从而可以逐步提高阅读难度的等级。当然,所有词汇都靠阅读来记忆是不现实的,词汇记忆还是有必要的,课程改革的道理也是一样的,一堂课从简单开始逐步深入,对优等生是复习,对暂差生是补习,使暂差生也能跟上来,达到双赢。

四、量的原则

多——好,更多——更好,最多——最好。

中国人学外语,精读、精听、精说有余,但泛读、泛听远远不够,大量的乱说就更不够了。没有量的变化,怎么能有质的飞跃?因此,中国人改革上课在注重“精”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泛”。比如上课,如果没有上到足够的数量,就无法熟练地上课。比如若要提高听力,那就大量地听各种磁带,听英语广播,看英语电视,看英文电影。如要改革口语,那就尽量多说英文。提高上课的技能不能急于求成,因为只有有了“量”的积累,才能有“质”的飞跃。课程改革也要重视量的积累。

五、重复原则

有句谚语“重复是技能之母”。你可以回忆一下改革任何一种技能的过程。无论是游泳还是骑自行车,都是重复同一类动作的过程。任何技能的获得,当然包括上课这项教学技能,均来自重复。一种事情重复多了,便产生了感觉和深刻的把握。因此,在课程改革时,也应该遵循重复原则。

六、突击原则

课程改革,需要采取一个个“速战速决”策略,找到“快速进入角色”的感觉。只有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动力和兴趣把改革坚持到底。你还记得你是如何学会骑自行车、游泳或开车的吗?你是否是通过短时间的“大量突击”练习才掌握这些技能的呢?改革技能的要素是一样的,那就是去无数次的突击训练。

七、模仿原则

语言是人们在长时间的实践中形成的认同符号,孩子学语言是个模仿的过程,他们每天模仿父母、周围的人、电视等一切可以模仿的东西,并且模仿得越来越真,突然有一天,他们停止模仿了,并且逐渐形成融合自己个性特征的语言方式。作为课程改革者和学习者,必须模仿已有的东西,不经历到位的模仿的"创新"意味着错误。创新源于模仿,模仿是课程改革的基础,模仿是创新的基础。只有通过模仿,真正掌握了课程改革的灵魂、精髓,才能建立课程改革的风格。

八、连续原则

学校文化自主营造是“学校自主管理”的连续。以前学魏书生重班级建设的“自我管理”,后来又学洋思中学重教师教学的“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再后来学杜郎口中学重学生学习的“三六九”自主学习模式。现在搞什么30分钟讲课加10分钟练习的绍兴教学模式。我们可以看到,自主是有不同发展方向的,它们之间还是存在连续性的。这前后似乎是一贯相连的,但在操作上却犯了“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机会主义的错误。

这四者都是在围绕学校自主管理上做文章的,真心希望有一种长期规划、能长久实践、注重内涵发展与积淀的自主管理教育状态的出现。

九、自主原则

我们的主题是:如何搭建更大的平台,支持学生“社会行动能力”、“公德”、“公民品格与精神”的成长。它包含三层意思:自主管理要有需求,自主管理要有实践,自主管理要有连续。

1.“学生自主管理”的需求

以往有自学课,现在已基本取消;以前的晚自习,现在基本上被教师的考试号角吹响。“事事有布置,时时无自主”已成为学生的学习常态。再说学生干部,如今的班主任,一怕学生管理误成绩,二怕学生管理不到位,于是乎,班干部是有的,实际上是发挥不了作用的,自主管理无从谈起。

自主管理是班级生命力的体现,变革须从班级开始,社会大学校,学校小社会。班级是学生最主要的成长领域,学生天天生活在这里,没有时间的限制,没有空间的隔绝!学生的行为方式中,打底的部分来自于家长和其他家庭成员。但更大范围、更精细的互动是与教师、同学进行的。特别是中学阶段,主要就是与同学互动——班级是儿童与少年社会化发生的最重要场所。在这个对人生具有奠基性意义的场所中,充斥里面的应该是具有足够教育意味的东西。进行班集体建设,提倡用共产主义思想,把班级建设成为相互负责的集体,以集体的力量教育每一个个体。班主任细致而有力的控制是班级存续的关键。

2.“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

“学生自主管理”的一些做法,如:学生代表大会;国旗下学生讲话等等。自主管理,至少有几个层面值得实践:

(1)学生课程自主选择。对学生而言,课程对其影响应该最深,因为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大量的人力。课程上无自主(指部分),就谈不上学生的自主。管理上不加课程化的设计,自主活动影响到的只是少部分学生,影响的深度也在表面上。

现在的班级基本上是没有个性的,是扁平状的。班级发展基本上也不作规划,根本原因是学校对班级的管理较为粗放,班级的自主意识也未真正觉醒。

(2)班级风格自主深化。学校刚开学的时候,学生生活习惯散漫随意很是令人头疼,于是就下功夫做这方面的事情。做到什么程度?学生晚自习下课后,走哪条路回寝室,进寝室后先做哪些动作,后做哪些动作,都是有规范的!就餐也是同理。

(3)教师自主教学管理问题

多一次统考,就少一份自主教学的空间。现在的考试“统考化”倾向越来越严重,“评价自主权”的剥夺,使得教师在教学上不敢越雷池一步,步步小心,教师过着一种“任分宰割”的生活,能有教学上的自主管理吗?

课程改革千头万绪,千根线,一针穿,只要我们紧紧抓住学生这根针,及时发现问题,认真地解决问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笔者认为课程改革也是一样的。读过一些上课名家谈体会的书,这些书给了笔者很多启发,使笔者能够在结合自身课程改革方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比较初浅的几条课程改革的方法和原则,是否符合课程改革的规律,有待于广大的读者朋友进行验证、修改和补充,不足之处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