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学校文化品牌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学校教育的本质意义是面向人的生命,促进人的生命发展,这是一项独特的社会事业。生命的发展是人文精神的发展,培育人文精神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核。学校教育创新研究中学校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办学理念的重要内容。北京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北大附小”)栖身于北京大学文化家园之中,耳濡目染北京大学的风气,一贯秉承北京大学兼容并包的学术理念,自由民主的学术精神犹如春风化雨,在北大附小的土地上润物无声。
学校文化建设不仅在于美化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更重要的是构筑一个博大的精神家园,积淀文化底蕴。北大附小强调精神塑造,突出人文熏陶,立足文化品牌,注重全面发展。学校在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学校内涵的过程中,立足校情,突出特色,构建一种科学的、人文的、健康的、充满特色与生机的学校文化体系,努力使其真正成为师生们心灵皈依的“生态花园”“精神家园”和“文化乐园”。
一、构建生态校园,追求恬静雅致的境界
北大附小地处清代王家花园,占地面积24800平方米,是一所拥有百年历史、古木繁茂、环境优雅的绿色校园,处处体现文明、高雅。校园内拥有25个品种、242棵老树,其中百年以上的国家二级古树有50多棵。春天,海棠、刺梅争奇斗妍,丁香、梨花暗香叠送;夏天,合欢、梧桐树影婆娑,榆树、国槐郁郁葱葱;秋天,枣树、柿树硕果累累,黄栌、银杏浓淡相宜;冬天,马尾松、白皮松苍翠依旧,油松、侧柏傲立雪中。今年春天,学校又种下了400多棵绿竹、十多棵龙爪槐和玉兰树,还有大量的珍珠梅、榆叶梅、金银花、迎春花、红瑞、连翘、大叶黄杨等灌木。现在,学校真正成为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绿色校园”。
从2004年开始,学校对50年未变的北大附小进行了整体规划和彻底改造。在规划建设中注重以人为本、崇尚科学、崇尚自然,建起了全国第一幢科技含量很高的生态教学楼,已于2005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被学生们形象地称为“会呼吸的教学楼”。现在,学校已经建成200米标准环形操场、地下车库及多个校园景观。在校园建设过程中,学校以“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为理念,不仅对校园内百多棵古树原封不动地保留,而且设计了富有民族特色的红廊花架、五色广场、中国少年南极纪念标等建筑,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奥运精神渗透其中,力求达到天人合
一、恬静雅致的境界。此外,各班、各专用教室都摆放了大量盆栽绿色植物,不仅美化了环境,丰富了学生的植物养护知识和动手能力,还加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设计文化景观,塑造学生卓尔不群的品质
北大附小秉承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良好学风,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浓的人文关怀。悠久的历史,优雅的环境,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民主科学的文化氛围生生不息、一脉相传,这些都是北大附小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与精神资源。因此我校构建人文环境的目标是,追求学校文化品位,着力打造书香校园,让每一条路都能育人,让每一堵墙都说话,让每一个北大附小学生都有一种卓尔不群的品质!让世人真正感受到传统老校的丰厚的人文底蕴,既富有时代的朝气,又不失儒雅的风范。
走廊文化就是我校一大特色。
我们分层次精心设计了学校的科技走廊:教学北楼阳光大厅二层,以“从小爱科学”为主题的大型壁画再现了北大附小师生积极参与科技实践活动的历历场景。“神奇的宇宙”则把孩子们带入了对无限空间的遐思与妙想之中,模拟实景的太空舱、宇航员、机器人生动、直观,引领学生对太空的向往。“信息天地”在学校中楼的
二、三层,大型计算机壁画,色彩艳丽,使人遐想;走道两侧的挂件及陈列品反映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的电脑作品,更是充满了童真、童趣;历次科技活动及国际、国内交流成果展示,激发了学生们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自豪感。
《从南极到北极——生命的足迹》大型实物立体情境设计,布置在教学北楼的二层。结合声、光、景、物等多种表现形式,分为五部分:南极、海洋、热带雨林和沙漠、亚热带森林和草原、北极,形象、生动地展现出地球地貌与生态的分布。把介绍科学知识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结合起来,也借此纪念我校20年前的一段光荣历史:
1985年,我国在南极建立了长城科学考察站。同时,北大附小师生在全国少年儿童创造性活动中设计的“中国少年纪念标”,得到了全国少工委的肯定与支持。为表达对人类和平利用南极的美好愿望,1986年1月,北大附小杨海兰同学代表全国一亿三千万少先队员,赴南极参加“中国少年纪念标”揭幕仪式。至今仍矗立在南极的中国少年纪念标,永远激励着北大少年不畏艰险、敢于探索,向着科学领域不断进发的精神。
“从南极到北极”这一组科技长廊展示了北大少年的进取精神:北大少年怀着对科学与和平的美好憧憬,凭借力量、勇气和智慧,将再进发北极,实现全球、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教学北楼三层的艺术长廊呈现的是孩子们自己的艺术作品:书法、国画、水彩、剪纸、蜡染、脸谱……形式丰富、异彩纷呈、充满童趣。
我校的传统壁画“四育赋”经过重新绘制,布置在北楼一层。色彩绚丽、图文并茂,生动展现了我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及传统特色活动的场景。《乳燕初飞》大型立粉壁画展现在一层阳光大厅,浓墨重彩、金碧辉煌、场景大气、令人震撼。把北京大学、北大附小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乳燕初飞”的深刻寓意都精心浓缩于这一方画面之中。真可谓:“北大泱泱,附小堂堂,紫燕呢喃,书声朗朗。古轩红柱,五色沃土,春风化雨,桃李芬芳。”著名文学家袁鹰老先生为《乳燕初飞》题写了寓意:“半个多世纪以来,北大燕园里先先后后飞出了数不清的紫燕:革命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以及各条战线上的优秀人物。他们以自己的忠诚和才智为我们古老而又年轻的华夏大地增添了无边春色。今天,我们又看到一批又一批乳燕展翅起飞,呢喃燕语,使人欣喜。我衷心地祝福你们飞得更高、更远,无愧于前辈地飞向二十一世纪。”
教学南楼的设计更体现了北大附小培养新时代北大少年的新理念。一层是以“赏校园——温馨、和谐、健康成长”为主题,将布置北大附小12景观的摄影图片配附诗词的内容,突出爱校教育,教育学生热爱附小,做优秀的北大少年。二层是以“赞北京——文化灿烂、少年文明”为主题,突出文明礼仪,教育学生热爱首都,做文明的北京人。三层是以“爱中华——巨龙腾飞、立志报国”为主题,突出爱国教育,激发学生精忠报国,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四层是以“看世界——奇妙多彩、造就英才”为主题,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做视野开阔的国际人。四个楼层的设计既相对独立,又紧密相连、层层提升,表现了北大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对“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的新思考、新追求。
北大附小随着校园环境的不断完善,加之作为百年老校历史与文化的长久积淀,形成了独特的校园品牌文化。附小师生积极参与“北大附小校园景观”赋诗诵读活动,把北大附小最独具特色的12景观——奇石萌发、南极标赞、励志箴言、古松情深、乳燕初飞、百草嬉戏、五色沃土、水墨柽柳、海棠春韵、翦老故居、王家花园、放飞理想等,以摄影作品和配附诗词的形式展示在南楼一层走廊,把“赏校园、爱附小”的教育融于文化熏陶和感悟之中。
如“励志箴言”:冰心老人为北大附小孩子们题写校训:“专心地学习,痛快地游玩。”这是一处石雕景观,我们赋诗曰:“苍松翠竹映书影,朝霞红石刻箴言。前辈题书意深远,少年立志莫等闲。”
对学校历史古建筑王世襄老先生的故居——“王家花园”,我们赋诗曰:“秋黄春紫扮妆廊,青檐红柱俏雕窗。历经风雨沧桑筑,还看今朝少年郎!”
再如“五色沃土”,是指学校五色广场上的五色土花形图,我们赋诗曰:“石分五色晶莹耀,竹集一圃骄洁茂。少年操练沐朝阳,诵读放歌乐陶陶。”
对学校大型丽粉壁画《乳燕初飞》这一景观,我们赋诗曰:“学府深深傍西山,未名博雅照燕园。人杰地灵出英才,乳燕初飞震宇寰。”
三、民族艺术的三朵小花,学校文化家园里的艳丽奇葩
用艺术教育来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用艺术的特殊功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净化学生的心灵。我们尤其注重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埋下热爱民族艺术的种子。因此,民族艺术教育活动一直是北大附小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学校民族艺术教育在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学校和各界艺术家、老师们的辛勤耕耘下蓬勃发展,如今已硕果累累,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娃娃京剧团、童声民族合唱团、民族舞蹈团已成为北大附小艺术教育的三朵艳丽的小花。而国粹京剧,更是以它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极大地丰富了北大附小的校园文化建设。从1996年至今,我校民族艺术团不仅屡次在国内获奖,而且多次出访欧亚各国,传播中国文化,弘扬民族艺术,引起强烈反响,为祖国赢得了荣誉。2007年艺术团被北京市授予金帆艺术团的荣誉称号。
经过十多年的不断创新、实践,北大附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并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教育风格以及美育活动的亮点。学校的多项传统艺术活动,形成了人人开口唱,班班有歌声,年年大汇演的艺术氛围,为每个学生提供了欣赏美、展示美、创造美的机遇。连续几年的大型专场演出——《大红绸舞起来》《花枝俏》《国粹飘香》,把我校民族艺术活动推向高潮,校园京剧文化深入人心。
多年的民族艺术的感染与熏陶已深深扎根于孩子们的心灵,这对他们一生的审美和品格将产生深远的、积极的影响。
四、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师管理文化,一种“无为而治”的至高境界
作为北大附小,学校深受北京大学文化氛围的影响。北京大学那种民主、开放、宽松的管理风格和文化氛围,给我创造了思考学校发展、引领学校前进的良好条件。在一个好的团队里,生命影响着生命,心灵融会着心灵。人,只有在自由和愉悦的状态中,潜在能力和创造精神才能得以激情发挥。学校靠制度和条律管理,是必要的,但是,建立在文化底蕴的影响和集体价值认同的基础上的隐性管理,才是更持久更有效的。我校长期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行以“人和”为目标的宽松、民主、和谐的管理模式,用浓浓的“情”字链接附小人的心。校长努力做到有见识,通晓人性,善与人同,富有事业心、荣誉感,对部下能赏识喜爱;有权威,能服人心,令行禁止;关注教师心灵的苦闷、精神的诉求。教师之间倡导宽容、理解、信任与合作,为自己的成功而拼搏,为别人的成功而快乐。用情管理,突出情商的作用,彼此有了真情,就会产生感动;感动多了,就会形成一种情感场效应,即感动效应。真情的牵系造就了甘于奉献、团结一心的团队,奏出了美好和谐的学校交响曲。非权力影响的、自觉自愿的、自然而然的、不遗余力的持久性敬业、奉献,形成北大附小独特的群体氛围,对每一个成员都产生磁石般的吸引力。
帮助教师实现自身价值,是教师管理工作的更高层次。我每学期无论多忙,听课都不会少于100节。做到对每个教师的业务水平心中有数。领导班子经常开会研究教师的发展问题,我们为每一位教师的发展创造条件,规划蓝图,为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形成自身教育教学特色出谋划策。我们强调教师根据自己的特质,选准突破口,努力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我不喜欢月朗星稀,而是喜欢群星灿烂,每个人都成为一颗闪光的星,才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一位教师多年追求成功,但在教学上始终未能获得理想境界。我们根据她思路活跃、善于搞活动的特点,鼓励她在少先队工作方面抓出特色。两年后,她荣获“紫禁杯班主任”和“北京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一个本科毕业生被聘到我校,却比较浮躁,工作很“漂”。进校三年,学校既不放心她下(到低年级),又不放心她上(升高年级),只好连着三年安排她教三年级,她自称“老三届”。后来,我通过听课发现她真的是文采飞扬,决心给她“施压”,让她代表学校参加区评优课。对此班子的意见非常分歧,多数人担心“这唯一的名额给这么一个不把牢的人,是不是太冒险了?”我力排众议,为了成就一个人才,就是输了一次评优课又何妨!当然,事情的结果是她拿到一等奖,并一鼓作气,又拿到全国作文评优课一等奖。
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然有一批手不释卷的钻研者。为了提高教师不断更新观念和知识、学习实践教育教学理论的自觉性,我们在教师中间树立“学习型教师”榜样,还对论文获奖者施以最高奖励。学校图书馆配置大量图书,每个教研组都配教学杂志,教师个人配备电脑图书系列、辞典、字典等常用书籍。我们的原则是“只要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好处,买书费用不封顶”。学校还为教师充分提供“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机会。如此一来,教师中形成了浓郁的学习氛围,每个任课教师努力成为研究型教师。“我累,我成功,我快乐!”这是北大附小老师的体验和心声。教师们在帮助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力,发展个性,实现自我超越和持续发展,在育人的事业中体现了生命的价值,在学校的发展中得到了自身的幸福。
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和与各种环境要素的互动过程中创造和积淀下来许多附小人共同遵循的信念、价值、态度等价值观念体系,进而通过学校的气氛、教与学、学校布局、校园环境、校舍建设、标志物等物质风貌体系,共同组成了学校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其中,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对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影响最为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