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科学教育实践性课程要素探新范文

科学教育实践性课程要素探新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科学教育实践性课程要素探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科学教育实践性课程要素探新

科技馆展示教育资源的优势

1展示教育的内涵

科技馆整合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内容涉及自然科学、创新技术及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是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近年来,科技馆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创新发展模式,不断加强与学校的联系。科技馆已不再是一座传统的科技博物馆,而是一个课堂,一个实验室,一个适合于时代和未来教育要求的特殊学校。从本质上看是与科学教育的教育目的是一致的,这种基于开放和自主的科学教育,培养学生在面对将来的生活、学习及工作时能够以一种自觉的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去面对和解决问题,形成更具广泛意义的科学教育优势。

2展示教育的新理论——“变构模型”

长期以来,在教学领域主要有三大传统模型,直接传递模型、行为主义模型、构建主义模型,这三种模型都具有局限性,存在者某些缺陷。经过研究,教育专家又提出了关于学习的另一种模型——变构模型。新模型最具启发性的观点是认为构成学习者思维独特性的并非是其所录入的观点序列,而是学习者能力启动和调用的关联,教师及其他媒介要通过运用旨在与学习者的概念体系相互干预的教学环境来促进学习。当心智活动和为促进学习而设计的环境之间建立起丰富互动的时候,知识就开始在学习者的头脑里增长。教育环境同时还必须刺激学习的愿望,并为所提议的活动赋予含义,只有当教学环境与学习个体的思维体系相互干预,才能发挥达到学习的目的。

3展品资源的丰富性

科技馆展示内容丰富,展品形式及体验方式多样。展示教育活动主要是以展品为载体开展的,最常见的是直接利用常设展中的展品。这些展品具有创新性、综合型、互动性特点。从机械互动展品、多媒体互动装置、模型、复杂机电一体化装置到综合剧场及特种影院等。这种开放性的社会化学习环境,为实施科学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是其他教育机构所不能比拟的。在科技馆里,通过参与、互动与体验等学习方式可以引发内在的学习变构,让学生从被动接受教育的地位变成主动的科学知识的探索者,引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教育活动的多样性

科技馆在展示教育活动中积极引入中外先进的教育理念,采用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其教育形式呈多样化态势,主要有科普剧、科普表演、科普讲坛、科技竞赛、小实验、小讲台、主题夏令营、DIY动手做等教育形式。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设计学习单,出版科普读物及开发学习资源包等。在教育活动中,强调科学方法与技能的掌握,在过程中强化互动学习,关注学生个体的生活体验,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激发学习潜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5教育研究的前沿性

科技馆聚集了大量的科技、教育复合型人才,与地方教委、科协、科委有着密切合作关系,承担有较前沿的科学教育项目及课题。如科技馆进校园、流动科技馆、二期课改、中小学生科学课件开发、科学实验、科普表演形式研究等。馆内举办的学术沙龙、专题讲座等也能够提供专业动态及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时,科技馆多渠道开展国际化的科普研究,专业研究人员的理论研究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较强,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新路径的思考与对策

当今,科学教育从社会、历史和哲学的角度解读科学技术,突出科技和社会发展、科技与人的发展等问题在科学教育中的地位,对学生进行科学伦理意识、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教育,这是当代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客观需要。实践性课程的建设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高校应提高对合作方式、实施模式、培养重点等方面的认识,积极探索新途径。

1创新合作方式,扩展实践基地

首先是要创新合作方式,高校和科技馆共同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依托科技馆展示教育的优势资源,把实践内容与教育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学习一调查一了解一研究—改革—提高—实践”的体验式教学形式。这种紧密联系学生今后工作对象的开放式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非常有利的。充分做好实践前的预先布置任务,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到科技馆开展各项实践活动,让实践性课程成为常规教学活动,从而保证课程实施的质量和连续性。

2增加实践时间,采用阶段实施模式

实践性课程应包括教育见习、教育研习、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建议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实施,将科学教育的实践性课程延展到整个学习阶段,实践时间应不少于30周。第一学期侧重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增设观摩课,了解科技馆展示教育的多种形式。第二学期,要求熟悉中小学所涉及的科学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加大综合性训练。第三学期,开展科学探究的能力训练,拓展学习最新的前沿科技。在第四学期,进一步提升综合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撰写毕业论文。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教育的目标、过程和原则等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教育的课程设计、活动方式、创设环境以及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

3注重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互渗,提高综合能力

科学素养是旨在对科学和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观点和科学价值的基本理解,涉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人文素养则强调对精神、意义和价值的关注,是以人为对象,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它不仅能使每个人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还可以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使他们以明智的态度思考技术问题和社会的未来发展。实践性课程应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的综合培养,通过科学和人文的相互渗透,开阔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出具有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熟练掌握科学教育的基础原理、具备专业技能与方法的创新型人才。

4建设馆校间的网络平台,拓展互动学习空间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获取学习的途径越来越丰富,教育也更显示出开放性特征。传统的学习平台大多以提供学习类资料为主,往往忽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高校与科技馆之间应建设互动网络平台,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在这种新型学习环境中获取与课程相关的实践经验与最新信息,进行自学、交流、答疑等,让互动网络平台成为实践性课程的有力延伸与补充,并及时反馈信息。

5加强指导教师的作用,完善实践评价标准

指导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起者关键性的作用,高校与科技馆应新成立专门的对接部门,在科技馆内选拔一些经验丰富,具责任心强,善于沟通的副高级以上职称的研究人员担任指导教师。指导应该更加关注过程,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经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呈现者,而是一个促进者、引导者,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组织形式独立或集体完成各种课业活动。逐步完善实践性课程的评价标准,增加一些新的隐性内容的考核,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的进行考查。通过定期而高质量地评价,能够及时检测并修改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形成持续的完善动力。

结语

通过馆校结合,整合优势资源,能更好地培养以适应社会为导向的复合型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实践性课程在未来的创新发展中,仍存有较大的探究空间,值得社会各方关注与支持。

作者:郑巍单位:上海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