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学校质量监控机制构建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目的和意义
(一)教学质量监控的目的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而人才质量的评价方式可分为社会评价自身评价。就社会评价看,更注重于结果性评价,其评价对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等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为进一步进行教育改革提出了方向。高等教育应积极收集社会反馈信息,不断修订、完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建立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最终目的应是通过对教学质量的科学评价,实事求是地找出影响质量的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而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而教学质量的高低又取决于教学过程的运作情况,教学质量受到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影响。因此就学校自身评价看,应重视校内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即更多地采用过程评价的方式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把每一个培养环节规范化,对每一个环节提出质量的目标要求,力求使其质量得到保证。
(二)教学质量监控的意义
1•教学质量监控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是由各方面因素所决定的,例如师资力量、学生素质、教学设施的水准,教学管理工作的水平等等,而且这些因素十分活跃,处于不断的运动与变化之中。这些因素自身的条件和活动情况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的合谐程度,都会对人才培养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必须对这些因素实行监控,及时检测,以便学校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及时调整工作,纠正偏差,协调关系,促进各方面充分发挥潜能,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2•教学质量监控是高校教学管理优化重要手段。根据管理原理,任何一项管理工作,其过程均由计划、组织、协调、执行、控制(监控)五项基本活动所构成。其中控制的职能在于及时准确地接收处理和利用各种反馈信息。如果某项管理工作在执行中出现了偏离预定目标和要求的情况,监控系统便可及时了解并作出分析,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纠正。由此可见,监控是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是优化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教学管理是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为建立正常教学秩序,保证人才质量而实施的一系列工作与活动,教学管理同样需要监控这一环节。否则,教学管理的整个过程就没有得到优化,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就难以保证正常运转,教学管理的有效性也难以得到保障。
二、高校教学质量监控要素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教学质量监控要素从学校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就是教学质量监控的要素,大致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两大部分。
1•静态要素。是依据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所制定的教学计划,即计划的课程设置部分。这是各类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据,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制定一份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且符合教育规律的可执行的教学计划,其过程包括根据目标要求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确定计划的结构形式,确定各课程类别及各教学实践环节的设置比例(如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实践环节等),实践类课程(实验、实习、设计)教学大纲等。把握好上述每一个环节是制定好教学计划的保证。
2•动态要素。是根据教学计划要求实施人才培养的过程,即计划的执行过程。一份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计划能否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的人才,其关键在于计划能否得到全面的贯彻执行及得到各方面的积极响应和配合。这一部分要素可变性强,操作难度比较大,是质量监控的重点。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计划制定及开课计划的运作状况,如每门课程的教师配备、教材选用、教学手段、课堂教学状况、实验(实习)状况等。因此,为保证教学质量,就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
(二)目标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运行主要体现于教学过程(状态)的监督和教学质量的评价分析,其一般运作方式为:对新进教师和新开课程的教师进行试讲的检验,以保证教师的基本合格;建立院、系领导及督导、巡视员听课制度,以及时掌握课堂教学情况;建立日常教学工作的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进行;实施教、考分离,以提高考试的信度与效度;实施课程教学质量考核评估制度,以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实施对系(部)教学工作的评价奖惩制度,由学校(教务处)对各教学单位的教学工作进行检测评价,对教学质量进行宏观控制。这种运作方式,无疑对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从整个教学监控的机制来看,也还存在以下不足:
1•教学过程监控不平衡。目前的教学质量监控主要偏重于课堂教学,而对其他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则较少监控;对理论教学监控较重视,而对实践教学环节则缺乏监控。
2•教学质量评价不尽完善。目前有的高校尚未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的,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指导,评估过程中人为成分较重,对教学质量的评价难以达到真正的科学化、客观化,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3•教学质量监控范围较狭窄。目前对教学计划教学秩序的监控较重视,而对执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研究等方面的监控不足;对教师教学活动监控严格,而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控较松弛;对学生知识的考核比较重视,而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考核缺少办法。
4•教学质量监控功能发挥不足。领导对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薄弱环节重视不够,对监控系统反馈信息缺乏决断。例如,目前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结果在其晋级的考核中,并未作为重要参数,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直接削减了教学质量监控的效能,也削减了监控工作的价值与意义。
三、高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构建
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与学两个方面,这两者既是独立的,又是互动的,因此对教学过程的监控要对教与学两部分进行。教学中教的主体是教师,学的主体是学生,但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能动的人,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实质上是对这两种特定的行为的监控,因此这种监控一定要得到被监控的认可和配合。因此,科学的、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它应由教学管理、教学信息和教学督导三个子体系构成。
(一)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由两条垂直的管理线组成,一条为:学校———教务处———系(部)———教研室———教师;另一条为:学校———学工处———系(部)———学生。两条线有平等、有交叉,有分工、有协作,共同行使对教学活动的指挥、执行、检验、协调等职能。
(二)教学质量信息体系。建立多相的、灵敏的、有力的教学信息体系,一方面能灵敏正确地反映教学活动中的各种信息,以便对教学实施过程及时进行有效调整,另一方面又可以不断地接受和分析人才市场的需求信息,给学校领导者提供决策的依据,以便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与规格,加强人才培养的目的性与适应性。校内教学活动信息以教务处为中枢,建立由领导、教师、学生信息员组成的信息网络,建立社会方面对学校人才质量的反映信息网络。
(三)教学质量督导体系。建立教学质量督导小组,主要任务是对教学活动、教学管理工作、教风、学风建设等进行监督、考察并加以指导,同时,督导小组还必须发挥“智囊团”的作用,对有关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教学基本建设等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供学校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决策参考。
(四)从以上教学管理、教学信息、教学督导三个子体系对教学质量反馈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对教学质量目标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和调整,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高校教学质量的监控机制运作措施
(一)构建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二级运作模式按照以上所构建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具体操作分两个层次进行。一是系(院)级教学运行过程的监控,其监控应是多方位的、细致的、全面的,监控和被监控对象会涉及所有的在籍学生和教职工。其中有关学生方面的测评工作,由主管学生工作的系(院)领导具体组织;有关教师方面的测评工作,由主管教学的系(院)领导具体组织。二是校级教学运行过程的监控,监控点的布置重点应放在主要教学环节和涉及面广的主要基础课程的监控上,以及某些专业的监控上,并对全校整体教学状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普遍检查。监控点各种教学信息的收集主要通过教学督导小组、校系(院)领导、教务处教学检查、学生测评表、主要课程成绩、教学信息反馈等渠道,具体由教务处组织实施。对各系(院)教学运行情况的掌握,将从各系(院)定期的教学运作工作报告中获得,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校级监控情况,通过综合分析,对学校教学质量情况作出判断。
(二)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根据管理学原理和高校教学工作的特点,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可分为“程序控制”、“跟踪控制”、“自适性控制”和“最佳控制”等类别,而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实际操作,一般又是通过各级各类的评价来实现的,所以,与此相适应,学校应根据不同对象,不同目标,建立各级各类科学的评估或评价体系。学校教学质量的监控,对上述各项教学管理工作都应制定相应的科学的评估、评价指标,传统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控、检测手段,即单一化的考试手段已经不够用了,传统的期中、期末考试制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监控、检验、评价的途径,但这种方法偏重于知识,却忽视了能力的检验,而且对教学质量的监控显得滞后。为了及时地科学合理地对教学质量实行监控,在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时,必须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价指标和学生能力的考核指标。
(三)完善教学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学校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是教学质量监控的根本依据,健全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一般包括如下内容:学校人才的总目标、教学改革方案、教学质量规程、课堂教学规范、教学计划、系(部)教学管理水平评估办法、教学事故处理条例、专业设置条例、重点学科建设规划、重点课程建设规划、教研室工作条例、实践教学工作条例、考试管理条例、学生学籍管理细则、教师管理条例、学生管理条例、教材管理条例等。
(四)建立教学质量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是一个多种因素相关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使其发挥高效能,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一方面激励教师及教学单位在教学活动中加强人才培养质量意识;另一方面,激励学生自觉学习,不断提高各种能力,促进学风建设。为此,第一,要加强教学法规建设,严肃查处教学事故和违纪行为。第二,建立系级教学工作评价奖惩办法,通过对系教学工作及教学管理进行监控和评价,奖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系级搞好教学工作的积极性。第三,加强对教师的综合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职称晋升、工资晋级等相挂钩,真正体现优者受奖,劣者受罚。同时还可以通过设立有关奖项来奖励那些质量好的优秀教师。第四,进一步研究现在已在许多高校实行的学分制、淘汰制、双学位制等学籍管理办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五,学校领导应对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本身加以一定的制约,必须加强监控人员队伍的教育与管理,同时,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明确其职能、责任、权限,定期检查考核,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五)建设高素质教学质量管理队伍目前的质量监控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主要还是依靠人员监控,这些人员一般包括教学管理干部、教学督导、巡视员、学生信息员等。他们的基本素质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监控的效果,懂得教育科学的规律,有专业特长,具有客观公正的态度,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调查研究的能力,那么,就能形成健全的人员监控网络,教学质量监控就能真正取得成效。教学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可通过进修、培训和在实践中学习提高等方式进行。另外,系级教学管理是教师与学生双方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者,是教学活动过程的直接监督者,是教学效果的直接检测者。让系级教学管理发挥教学质量监控的职能,不仅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基础和保证,而且也是系级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所以,必须加强系级教学管理建设,充分发挥其教学监控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