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小学生适用性调查试析范文

小学生适用性调查试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小学生适用性调查试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小学生适用性调查试析

【论文关键词】精神卫生学问题行为心理测量学研究小学生适用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目前常用的问题行为项目在评定一般小学生常见问题行为时的适用性。方法:随机选取各24名教师进行临床访谈和问卷调查,从CBCL、Rutter等六份常用的行为量表中收集到146个问题行为的项目,从常见和严重两个指标来问题行为项目的适用性。结果:(1)教师认为经常与别的儿童打架、做事不能有始有终等35个问题行为项目较适用于评定当前小学生;(2)这些项目包括侵犯性问题、意志问题、性格问题、社会退缩问题、情绪问题等五类;(3)教师认为逃学、酗酒等严重违纪行为,病理性问题、性方面问题等不适用于评定小学生。结论:侵犯性行为等五类问题行为项目较适用于中国小学生,逃学等项目不适用,应根据实际情况编制中国小学生问题行为量表。

当前对小学生间题行为的评定,主要是使用西方行为量表(如CBCL,Rutter,Conners等)D}1。在学校情境中,主要是让教师使用这些量表加以评定。但是曲于这些量表的设计不是基于我国的社会文化背景,存在生态学效度问题,所以教师对这些问题行为的理解存在许多偏差,这势必将影响教师对小学生问题行为的评定。

而且以往这些量表的目的都是用来筛查儿童的问题行为,关注特殊儿童较严重的问题行为。但一般儿童也或多或少地存在问题行为,对这个群体的问题行为我们更应该多加关注。遗憾的是,迄今为止还缺乏评定一般小学生常见问题行为的量表。

因此,本研究想做一个原创性的工作,通过对教师的临床访谈和间卷调查,让教师对西方行为量表中的间题行为项目的适用性进行筛选和评定,初步探索这些行为量表对评定小学生常见间题行为的适用性,为今后设计我国小学生问题行为量表做准备,为开展学校情境中的小学生心理辅导提供依据。

对象与方法

对象在杭州市两所小学随机选取24名教师进行临床访谈。其中一年级5名,二年级5名,三年级4名,四年级5名,五年级1名,其似担任多个年级的教学工作)4名。班主任11名,非班主任I3名,男女比率为1:30

再从这两所小学随机抽取另外24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其中一年级7名,二年级5名,三年级4名,四年级3名,五年级1名,其他2名。男女比率为1:3.50方法我们根据常见和严重两个指标来考察间题行为项目的适用性。

问厄行为项目的常见指标的评定间题行为项目来自CBCL儿童行为量表(父母用表)、Cor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用表),Corners儿童行为问卷(教师用表)、Corners儿童行为问卷(教师用表简化版),B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Ratter儿童行为问卷教师问卷)六份问卷。我们经过初步挑选,删除明显具有重复意义的项目,把一些意义相似的题目合在一个项目内,以选择的形式呈现,以供访谈时教师选择。这样收集的项目共计146个。

用收集到的146个项目对教师进行临床访谈。临床访谈的程序:向教师询问每一条项目所描述的问题行为是否存在。同时,考虑跨文化因素的影响,向教师询问每一条项目的表述是否合适,对具有相似意义的表述进行选择,对不合适的表述进行修改。

问题行为项目的严重指标的评定在访谈中,有一点值得注意,即有些问题虽然常见,但不一定被教师认为是问题行为。而且,不同的问题行为教师认为严重程度也有不同。所以,我们对通过临床访谈筛选得到的项目进行问卷调查,请教师对这些项目进行严重程度的评定,来考察哪些项目教师认为比较严重,哪些不太严重。每一项目按5级计分:不严重司,不太严重=2,一般=3,有点严重=4,严重=So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根据资料特点采用方差分析等检验。

2.结果

2:1问题行为项目的常见指标的评定结果

2.1.1问题行为项目频率统计

表1中列出不同存在频率组问题行为项目的个数,存在频率>0.67的项目有76个,存在频率>0.50的项目有103个,考虑进一步分析的项目数量不宜太多,所以我们取>0.67的项目,即至少三分之二的教师认为该项目存在,这些项目包括抵赖错误或归罪别人、经常与别的儿童打架、经常破坏自己或别人的东西、做事不能有始有终、注意力不能持久容易分心等76个,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分析。在剩余的项目中有些教师认为几乎不存在,主要包括喝酒或使用成瘾药、玩弄粪便、性方面的问题、离家出走、逃学、躯体症状、虐待、声言自杀、强迫行为等。

结合教师访谈,我们发现这些项目不适合教师用来评定正常的小学生。其中,有的项目教师认为较难观察到,比如便秘;有的项目教师认为不适合用来形容小学生,比如多疑;有的项目在学校情景中也极少见到,比如性方面的问题、听到某些实际上没有的声音、老是想某些事情不能摆脱以及一些不明原因的躯体症状等病理性问题;有的项目教师认为太过严重、太过极端,一般小学生不存在,比如逃学、离家出走、酗酒。

2.1.2问题行为项目表述修改

剩余的项目其中有32个教师提出了修改意见,根据这些修改意见我们在反复讨论之后形成新的项目。其中,有些项目表述不太符合中国人的语言习惯,比如“感情易受损害”改成“感情脆弱、易受伤害”。有些项目意思模糊,比如“夸耀自己或胡闹”,其中“胡闹”的表述不清,被删除,“夸耀自己”与“喜欢吹牛和自夸”合为一个意思。有一个项目“行为幼稚与其年龄不符”,访谈的教师中有6人提出还存在“行为过于成熟与其年龄不符”,所以增加此项目。这样修改得到的项目仍然是76个。

2.z问题行为项目严重指标的评定结果(表2)由表2结果看出,严重性分值)3,即一般严重程度以上的项目有35个,这35个项目结合了问题行为项目的存在频率(>0.67)和严重性分值(,3),反映了教师认为小学生中比较常见且严重的问题行为。这些项目较适用于评定一般小学生的问题行为。这35个项目按严重性分值排列,见表30

另外,存在频率>>0.83但严重性得分<2.5的问题行为项目共4个,包括:喜欢争论、害羞或胆小、进食少食欲不佳、进食中常跑开。这些问题行为教师认为比较常见但却不重要。

2.3问题行为项目的编码结果

对严重性得分)3的35个项目进行编码,编码程序:请三个不熟悉本实验研究目的和研究程序的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对这些项目进行分类,提供前人有关问题行为分类的资料,通过他们的讨论区分出不同的类型,列出分类的标准,并把这些项目归入类别中。若存在不同意见,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然后再请两个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根据这些分类标准对项目进行归类编码,两个编码的一致性系达到o.9z。项目分成五类,按严重性得分均值从高到低排序,结果如下:

I侵犯性问题:如对别人身体进行攻击

11意志问题:如做事不能有始有终

m性格问题:如对批评过分敏感

N社会退缩间题:如不为集体所接受

V情绪问顾,加容易哭泣对各类问题行为的严重性得分进行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

由以上结果发现,侵犯性问题教师认为常见且严重,适用于评定一般小学生,这与以往研究一致。意志问题包括做事不能有始有终、注意力不能持久容易分心等也比较突出,这类行为以往研究提及较少。另外,性格、情绪、社会退缩问题也较适用。

讨论

通过考察存在和严重两个指标,让教师对西方行为量表中的问题行为项目的适用性进行筛选和评定。结果发现,对别人身体进行攻击、发脾气等35个项目被教师认为比较常见且严重,即教师认为较适用于评定当前小学生。这些项目主要包括侵犯性问题、意志问题、性格问题、社会退缩问题、情绪问题等五类。这个分类与CBCL等目前常用的西方行为量表提取出的因子存在许多不同,月。这些问卷中提到的逃学、酗酒等严重违纪行为,体诉、强迫、抑郁等病理性问题、性方面问题等,本研究中教师认为不适用于评定小学生。

这个结果与本研究的目的一关注正常小学生的问题行为有关。本研究没有提取出性方面问题的因子。教师普遍反映这类行为在小学生中出现较少,这与前人的研究有相同之处门。教师认为侵犯性问题主要是说谎、打架、不遵守纪律等行为,像逃学、离家出走、酗酒等严重违纪问题行为较少。许多研究也反映中国儿童的侵犯性行为确实要比西方儿童少,这可能与当前学校、家长对儿童的管教、控制较严有关。可能这也与中国文化强调保持社会次序和人际协调有关[fgl。同时,在本研究中教师较少报告如“听到某些实际上没有的声音”等病理性问题,这可能是因为教师面对的是正常小学生,这些病理性问题在这个群体中不容易观察到。

教师认为比较常见且严重的问题行为其中有一大部分是侵犯性问题,说明教师对侵犯性问题比较重视,认为比较适用于小学生。这与以往的研究一致[f91。而相比,教师认为害羞或胆小等行为虽然常见,但不算问题行为,对这类行为不太重视。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我们认为前者对学校、教师来说是一种威胁,它不仅影响了产生问题行为的小学生本身,而且会对同伴的行为、教师的行为甚至整个课堂的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但后者是内隐的,对正常教学不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不容易为教师所重视。同时,这也与文化差异有关。在西方文化下,害羞或胆小被认为是内心害怕、缺乏自信的反映,与人际拒绝联系在一起。然而,在中国文化下,儿童的害羞、敏感和抑制行为被认为反映了社会成熟}to}0但是严重的害羞胆小,是心理失调的一种表现,所以教师应给予重视,及时发现,及时采取对策,来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本研究还发现教师认为意志问题适用性较好,因为这类问题与小学生的学习密切相关,困扰小学生成绩的主要因素也在此。意志问题的基本机制是抑制能力,它已经成为目前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新动向。以往研究对这一类问题行为提及不多,所以需要加强。

另外,有些项目教师虽然认为常见但不认为是问题行为。比如喜欢争论,教师认为喜欢争论不是问题,而是好事情。而进食少食欲不佳,进食中常跑开这些问题,多被教师认为是特定发展阶段产生的。

由于时间条件所限,本研究的调查范围和被试量较小,所以反映的情况可能不全面。有必要在教师筛选和评定的基础上,对上述35个项目进行实际测试,深入探讨小学生主要的问题行为及其关系,为编制小学生问题行为量表做准备,从而能够更确切地分析当前学校情境中小学生的问题行为状况,为更好地实施问题行为的心理辅导服务。新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