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谈高校经济学双学位教育教学改革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高校双学位教育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有效途径。但由于民办高校的学生自身所存在的一些特征,使得双学位教育教学的效果不太理想。本文就具体以民办高校经济学专业的双学位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双学位”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进一步推动双学位教育的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校;经济学;双学位教育
1引言
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在国家一系列政策引导和支持下,许多高校纷纷开设双学位教育,以培养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而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力量,凭借着灵活的办学机制,也积极尝试双学位教育教学,致力于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拓宽就业面、增强就业竞争力奠定了基础。各高校根据市场需求开设的经济学类的课程,在双学位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呈现出一些问题,我们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并给出相应改革措施。
2相关概述
2.1民办高校学生的特征
与普通高校相比,民办高校的学生由于生源基础偏低,结构复杂(统招、专转本、专升本、对口单招等),参差不齐,所以其往往具有学习基础较差,自律性弱的特点。另外,由于民办高校收取的学费较高,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来为学业的完成做支撑,因此民办高校的学生大都经济条件较好,依赖性较强。当然这不代表民办高校的学生就没有自身优势,他们通常思想活跃,对社会和人生都有独特的认知和见解;善于交际,外向活泼;讲求实际,能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自我,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和生存发展能力。因此,我们要用全面的眼光去看待民办高校的学生,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因势利导,真正地做到扬长避短。
2.2经济学专业的课程特点
经济学专业的课程,无论是作为专业课程铺垫和准备的专业基础课(如西方经济学、统计学、财政学、管理学、证券投资学等),还是向学科纵深发展的专业必修课(计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包含的原理和模型都较多,逻辑性强;在研究方式上多采用数学和图形分析方法,比较枯燥抽象。因此,民办高校的经济学双学位教学应结合学校和学生的特点,适应经济社会需求,设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因材施教。
2.3双学位教育
双学位是指在校本科学生在修读主修专业获得学士学位的同时,又修读其他学科门类专业,而获得的学位。双学位本科教育满足了社会对“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培养了他们以不同学科背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民办高校经济学双学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教学内容难度较大
首先,接受经济学双学位教育的学生,基本都是其他专业的,他们都是在零基础的前提下接触经济类的课程,建立一整套新的经济学的思维模式,而鉴于民办高校学生的基础差、学习能力不足的特点,这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另外,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多为相对抽象的图表、公式和模型,需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这对于多数在高中时是文科生、数学基础薄弱的民办高校学生而言,难度很大。其次,由于双学位教育的课时安排往往都比较紧凑,老师为了赶进度,使每节课的信息量都很大,一旦学生对所讲内容存有疑惑,一知半解,而他们又没有充分的时间去与同学交流沟通、向老师请教(修双学位的学生往往来自不同院系、不同专业,除了上课时候聚在一起,其余时间都各学各的,交流沟通很少;而且他们除了修本专业的课程外,还要修经济学专业的各项课程,课程多,任务重,压力大),这就会使其后续的学习难上加难。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觉得该学科枯燥乏味、晦涩难懂,进而失去了学好它的信心,降低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一旦没有了学习的愿望,后面所讲的知识点就会更加的不理解,渐渐就更不愿意去学,加重厌学的程度,如此这般就掉进了恶性循环的陷阱。
3.2教学手段和方式单一
目前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教学模式大多仍然是“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注入式教学,即在老师为主体的课堂上,学生多是被动接受。由于经济学课程大都充斥着枯燥抽象的图表、曲线、经济模型等,这些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要求都较高。而且如今的经济学课堂上多数教师仍是在传统板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也有部分教师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但是利用的效果不够理想,教师通常是把原来要板书的内容直接做成PPT,将授课的主要内容(如难画的图表)以大纲的形式直接显示在屏幕上,而这种做法只是在某种程度上节省了课上教师写板书的时间,教学手段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另外,大部分的经济类课程都需要配套做大量的习题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领会所学知识。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就无法满足这一点,因此,若想让学生最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就必须要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
3.3学生的学习积极热情欠缺,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由于民办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自律性差,在主修经济学双学位课程时对抽象经济知识的接受能力有限,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抑制,不愿意投入过多精力,基础差的学生更是以期末考试不挂科、拿到学位证为直接目的来学习。但是经济学的学科性质不同于纯文科,如果平时不好好学,仅靠考试前的临时抱佛脚是不行的,因此该科的不及格率往往居高不下,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民办高校经济学双学位教育教学的改革措施
要调动学生学习经济学类课程的积极性和提高教学效果,民办高校必须从教材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改革等多方面对经济学双学位的教学进行改革。
4.1选用普适性较强的教材,降低难度
要想让民办高校非经济专业的学生学好经济学的相关课程,教材的选用是关键。具体可结合民办高校学生的特征,尽量选用内容深入浅出、结构安排要紧凑、实际案例多、趣味性强的入门级基础性教材,尽可能避免复杂的公式模型。这样一来,浅显易懂、实用性强,更能被学生们所接受,亦有利于建立起学好课程的自信心。另外,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当代经济热点问题,在增强课堂的趣味性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让学生更强的体会到经济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性。
4.2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
打破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运用启发式教学,多结合实际进行案例教学。在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教学,生动、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如讲到GDP、CPI、基尼系数等常见的经济术语概念时,播放央视财经的相关视频短片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增强娱乐性。也可以鼓励学生多看些经济类著作和文章,并尝试着写一些读后感或评论,而不是教条的局限于课本,以此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另外,与学生沟通的手段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QQ群、博客和电子邮件等,最大限度地与学生交流,直接进行网上解惑答疑,指导学生学习。
4.3改革考核方式,加大对双学位专业的引导、支持与奖励
一方面,对于民办高校的经济学双学位的学生而言,一味地要求其掌握内容深奥的模型与公式是没有必要、也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可以调整教学目标,降低要求,只要学生了解掌握学科的基本内容、主要理论即可,而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及能理论联系实际的进行问题的分析上。这就要求在考核方式上也做出相应调整:改变只看期末考试成绩的一贯做法,增加平时成绩的考核权重,包括常规的出勤、课堂表现、平时的作业成绩等,这样一来,多样化、多层次的考核方式能够比较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另一方面,鉴于双学位专业的学生的特殊性,他们学习任务繁重,平时在一起的时间较少,彼此间无法建立有效沟通,致使班级的群体凝聚力弱,缺乏积极浓厚的学习氛围。因此更要注重对经济学双学位专业学生的引导,提供加强交流的平台,取长补短、互惠互助。另外,双学位的学生往往并不关心具体成绩的好坏,而总以较低的目标——顺利完成学位课程,拿到学位证书来要求自己。因此要想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如像其他专业一样设置优秀学生奖学金、颁发“学习标兵”荣誉称号等。总之,民办高校的经济学双学位教学不可机械化、模式化,要结合学生的具体特征,扬长避短,多为学生创造参与机会,培养他们对经济学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经济学专业双学位教育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沈爱军.民办高校自身及学生特点分析[J].市场周刊,2013(4).
[2]沈志远.高校“双学位”教育问题及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7(34).
[3]钟琼.高校本科双学位教育发展趋势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4(2)
作者:牛娜单位:商丘学院商学院